词条 | 傅科 |
释义 | 法国物理学家。早年学习外科和显微医学,后转向照相术和物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1853年由于光速的测定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并被拿破仑三世委任为巴黎天文台物理学教授。因为他博学多才,有多项发明创造,因此受各国科学界垂青,186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及柏林科学院、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868年被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1868年2月11日逝世于巴黎,终年49岁。 中文名:傅科 外文名:Foucault 国籍:法国 民族:法兰西人 出生日期:1819年9月19日 逝世日期:1868年2月11日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涡电流理论 物理学家--傅科简介傅科全名莱昂·傅科(J.Foucault),法国人,物理学家,发明家,陀螺仪的发明者。 , 贡献傅科的一生对物理学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尤其在力学、光傅科的一生对物理学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学、电学方面更为突出。他的研究工作偏重于仪器的制备、新实验方法的设计,以及对物理量的精确测量。他的最出色的工作是光速的测定、“傅科摆”实验以及提出涡电流理论。1850年莱昂·傅科(J为了研究地球自转,首先发现高速转动中的转子(rotor),由于惯性作用它的旋转轴永远指向一固定方向,他用希腊字 gyro(旋转)和skopein(看)两字合为gyro scopei 一字来命名这种仪器,这种仪器就是陀螺仪 1850年,傅科采用旋转镜法,测量了光在空气和在水中的速度,差不多和菲佐在同一时期首创了在实验室测定光速的方法。1862年傅科改进了原有的实验装置,加装了一套推动圆周屏的轮系统,以便准确量度旋转镜的旋转速度,又使光经过几次反射,加长了光经过的路程,以便准确量度光经过此路程的时间。由此测得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289000千米每秒。后来,他把自己的工作写成题为《光速的实验测定:太阳的视差》的文章,于1862年发表在《法兰西科学院周报》第55卷上。傅科对光速的测量为光的波动理论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年他被授予荣誉骑士二级勋章,并被聘为经度局成员。 1850年傅科,为了研究地球自转,首先发现高速转动中的转子(rotor),由于惯性作用它的旋转轴永远指向一固定方向,他用希腊字 gyro(旋转)和skopein(看)两字合为gyro scopei 一字来命名这种仪表。 1851年,傅科进行了著名的傅科摆实验。他根据地球自转的理论,提出除地球赤道以外的其他地方,单摆的振动面会发生旋转的现象,并付诸实验。他选用直径为30厘米、重28千克的摆锤,摆长为67米,将它悬挂在巴黎万神殿圆屋顶的中央,使它可以在任何方向自由摆动。下面放有直径6米的沙盘和启动栓。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则摆的振动面将保持不变;如果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则摆的振动面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将发生转动。当人们亲眼看到摆每振动一次(周期为16.5秒),摆尖在沙盘边沿画出的路线移动约3毫米,每小时偏转11°20'(即31小时47分回到原处)时,许多教徒目瞪口呆,有人甚至在久久凝视以后说:“确实觉得自己脚底下的地球在转动!”这一实验又曾移到巴黎天文台重做,结论相同。后又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发现摆的振动面的旋转周期随地点而异,其周期正比于单摆所处地点的纬度的正弦,在两极的旋转周期为24小时。振动面旋转方向,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以上实验就是著名的傅科摆实验,它是地球自转的最好证明。由此,傅科被授予荣誉骑士五级勋章。 影响1855年,傅科发现在磁场中的运动圆盘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涡电流,被称为“傅科电流”。这是傅科在电磁学方面的重要发现。同年,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 傅科在其他方面的贡献还有:1845~1847年间,傅科和菲佐合作,改进了达盖尔的照相技术,并把它应用于天文摄影;1847年,改进了惠更斯的锥摆钟,而制成了傅科钟,后来用它测定地球的转动;1848年,发现当日光通过合钠盐的碳弧焰时,在其光谱的钠D线处,出现两条黑线,后来知道,这就是钠的吸收光谱;1852年发明了回转仪,并发现了回转罗盘效应;1855年设计了光度计;1857年创制了“傅科棱镜”,用于偏振光的研究并提出用镀银玻璃反射镜代替金属反射镜;1858年,又设计了反射式望远镜的椭球面镜;1860年发明了定日镜的跟踪系统。 傅科对物理实验有着特殊的兴趣和爱好,他思路巧妙,工艺精湛,动手能力极强,再加上他的勤奋努力,致使在短暂的一生中,有多方面的发明创造,为实验物理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表1850年法国的物理学家莱昂·傅科(J.Foucault)为了研究地球自转,首先发现高速转动中的转子(rotor),由于惯性作用它的旋转轴永远指向一固定方向,他用希腊字 gyro(旋转)和skopein(看)两字合为gyro scopei 一字来命名这种仪。 中山大学副教授个人简介职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职务: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教育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系博士,2006.7 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系硕士,2001.6 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理学学士, 1999.6 工作经历2008.7-今,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物流工程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10-2008.6,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物流工程与管理系讲师 访问经历2010.2-2010.8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9.1-2009.6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 2007.6-2007.8 德国InWent 2007.2 香港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系 研究领域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 主讲课程本科:运筹学 MBA: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研究论文Journal Papers Fu, K., V. N. Hsu, and C.-Y. Lee (2006), "Inventory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for an Assemble-to-Order System with Uncertain Demand and Limited Assembly Capacity," Operations Research, 54(6), 1137–1150. Fu, K., V. N. Hsu, and C.-Y. Lee (2009), "Optimal Component Acquisition for a Single-product, Single-period Assemble-to-Order System with Expediting,"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MSOM), 11(2), 229-236. Miao, Z., F. Yang, K. Fu, and D. Xu (2010), “Transshipment service through crossdocks with both soft and hard time window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forthcoming. Shi, N., D. Xu, R. S. Goonetilleke, K. Fu, and H. Song (2009), “Multivariate design for mass customization of consumer product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6(1), 10–23. Fu, K., V. Hsu, and C.-Y. Lee (2010), “Approximation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a Multi-component, Multi-product Assemble-to-order System, ” submitted to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under revision. Conference Papers (referred) Miao, Z., K. Fu, Q. Fei, and F. Wang (2008),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for the Transshipment Problem with Fixed Transportation Schedules, ” LNIA 5027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ringer-Verlag, 601-610. (EI) Fu, K. (2009), “Inventory Decisions for an Assemble-To-Order System with Two Ordering Opportunities and Multiple Transportation Modes,”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827–830. (EI) Miao, Z., F. Yang, and K. Fu (2009), “Transshipment problem with penalty in crossdocking distribution networks,”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280–285. (EI) Fu, K., J. Xu, Q. Zhang, and Z. Miao (2010), “An AHP-based Decision Support Model for 3PL Evaluation ,”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1–6. (EI) Xu, J. and K. Fu (2010), “Optimal Single-Period Inventory Financing Decisions with Stochastic Demand,”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orthcoming. (EI) 研究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应链环境下企业联合采购与转运的博弈与协调研究,2011-201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产品按订单装配系统的高效管理,2008-2010 主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存货质押决策与博弈研究,2010-2013 主持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按订单装配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2009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随机环境下联合采购的竞争与协调研究,2010-2012 主持横向项目,车辆调度系统研究,2008-2009 主持教学研究项目3项,2008-2010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金、横向项目6项 学术荣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教育厅,2010 专业课授课优秀奖,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10 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2009 专业课授课优秀奖,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09 岭南董事会杰出科研贡献二等奖,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08 2nd Prize, Doctoral Dissertation Proposal Award on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美国佛罗里达物流与供应链工程中心,2005 研究生全额奖学金,香港科技大学,1999-2006 杜邦一等奖学金、宝钢一等奖学金、交大一等奖学金等,西安交通大学,1995-1999 学术演讲Optimal Decisions for a Multi-product Assemble-to-order System, INFORMS 2009 Annual Meeting, 美国圣迭戈 , 2009.10 按订单装配系统的管理(受邀),2007物流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 , 中国南京, 2007.10 Inventory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for an Assemble-to-Order System with Uncertain Demand and Limited Assembly Capacity, IFORS 2005 Triennial Meeting, 美国夏威夷 , 2005.7 Inventory Decisions for an Assemble-To-Order System with Component Expedition, The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 Services Management, 中国重庆, 2005.6 A Production Planning Model for Assemble-to-Order Products, INFORMS 2003 Annual Meeting, 美国亚特兰大 , 2003.10 学术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森为普物流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Referee for: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 老红军--傅科傅 科,1915年2月8日生,四川巴中市恩阳乡柏林村傅家湾人。曾用名傅林贵。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民运组成员、区委书记、少共县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中央党校副排长、中央团校副大队长兼中队长、中央人民剧社副主任兼人民剧团主任、中央党校中队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霍丘县委书记、津浦路西保安处副处长、滁县县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东路纵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局工作队大队长、济阳县委书记兼政治委员、旅大关东高等法院处长兼总支书记、沈阳市公安局政治委员、处长兼总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市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市政法委员兼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合肥市政协副主席。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