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傅爱萍
释义

青岛大学教授

教育经历

1990,09-1994,07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4,09-1997,07 山东大学化学院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研究经历

2004,04-2005,10 德国马普学会马普所(at Muelheim a.d Ruhr),博士后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7,7-2006,6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教师,2006年1月被聘为副教授。

2006年7月至今,青岛大学计算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青岛大学特聘教授。

参加社会团体情况:

2008年6月起,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

主讲课程

本科生《结构化学》和《有机化学》。 研究生《量子化学》。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

(1)氢键及质子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利用计算化学手段对广泛存在于溶液、界面及生命现象中的氢键的形成和影响(各种谱学性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该作用的形成对质子转移反应所导致的互变异构现象的影响,了解氢键催化机理。

(2)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合成的理论模拟:氢键型催化剂对若干典型有机反应催化机理的理论推测;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不对称Mannich反应及不对称氢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为新型非金属有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

(1)氢键及质子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利用计算化学手段对广泛存在于溶液、界面及生命现象中的氢键的形成和影响(各种谱学性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该作用的形成对质子转移反应所导致的互变异构现象的影响,了解氢键催化机理。

(2)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合成的理论模拟:氢键型催化剂对若干典型有机反应催化机理的理论推测;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不对称Mannich反应及不对称氢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为新型非金属有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曾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

曾参与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交叉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研究(Y99B01)、功能金属有机材料的合成和特性的研究(Z2002F01)等)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功能金属有机材料的合成和特性的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773071)一项,“青岛大学引进人才启动基金”一项。

学术获奖情况:

在工作期间, 曾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第二位),一等奖一次(第四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次(第三位)。

未来研究兴趣、计划及展望

未来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反应机理的理论模拟,寻找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为新型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改良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依据及计划:

1. 氢键型催化剂催化机理的理论模拟

氢键给体型化合物代替路易斯酸催化一些常见有机反应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些比较流行的氢键型催化剂不仅可以克服常用路易斯酸的缺点,而且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利用理论手段推测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分析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将来新的氢键型催化剂的合成和筛选提供理论指导。

2.有机小分子催化各种不对称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不对称催化是获得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在医药、农药、香料以及新材料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蓬勃发展,成为与金属有机催化剂以及酶并行的第三类催化剂。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不对称aldol反应,不对称Mannich反应,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组的强烈关注。量子化学计算在不对称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帮助我们从原子、分子水平上了解催化反应的机理,弥补实验数据的不足,从而指导原有催化剂的改良以及新催化剂的设计。

展望:

利用理论模拟手段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给出合理解释,找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为实验科学工作者在催化剂设计、合成和改性等方面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