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兴村 |
释义 | 侯马市上马乡复兴村,位于紫金山脚下。辖马皮沟、土地庙、猴岭三个自然村。复兴村在1958年前叫土地庙(明、清、民国的曲沃县志均有显示),因该村早期建有一座土地庙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取恢复兴旺之意,改名为复兴村,成为一行政村 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复兴村(村情概况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1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复兴村(村情概况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人口卫生 文化教育) 17、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太平乡复兴村(村情概况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 发展重点 文化教育) 1、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上马乡复兴村侯马市上马乡复兴村,位于紫金山脚下。辖马皮沟、土地庙、猴岭三个自然村。复兴村在1958年前叫土地庙(明、清、民国的曲沃县志均有显示),因该村早期建有一座土地庙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取恢复兴旺之意,改名为复兴村,成为一行政村。2000年,复兴村有177户,739口人,耕地72.5公顷,人昀收入2662元。 马皮沟又叫过庭沟。早期只有冯、衣两户,现有20多户人家。 土地庙,原址在海军印刷厂大门内七、八十米远,建有小会议室的地方。土地庙据传是郭村有人为补风水而建,现已不存在。 猴岭是因为山头上有块大石头形似卧猴,故名猴岭。猴岭早期只有赵、李刘、闫四户人家,现在已发展到20多户。 复兴村南,有个山岭叫凤凰头(又名凤凤头),位于海军印刷厂正南一公里处。此地山势形如一只展翅的凤凰,故名凤凰头。 复兴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落实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的基础上,以种植业为主,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果园,小枣接大枣,采石营运,劳务输出等,使农村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村民收入逐步提高。现今,他们正在探讨复兴村新的发展思路。 李学增:复兴村人,1920年8月生,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历任山西翼城十八集团军兵站战士,太行新一旅二团九连班长,太行四三团三营机枪连政治指导员,十五军四四师一三二团营长,志愿军十五军四四师一三二团副团长,一三O团团长,十五军四四师参谋长、副师长,总参谋部测绘局四处处长等职。 李学增同志1941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模范朱德青年”称号;1947年春,他在豫北战役中,身先士卒,敢打敢拼,荣记三等功;1948年参加了淮海战役,他率领全营官兵坚守阵地两昼夜,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英勇顽强,连续作战,荣立三等功。在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中,创造了一个排歼敌300余人的光辉战例。全国解放后,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59年调入总参谋部测绘局,分管测绘器材装备工作,为军事测绘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学增同志1978年11月离休。1988年2月20日19时,病逝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享年68岁。 2、浙江省嘉兴市余新镇复兴村复兴村位于浙江嘉兴市市东南,是余新镇的北大门。全村水陆交通便利,嘉凤公路南北贯穿全村,新07省道和三环路在复兴村中心相会。全村四面环水,东至王庙塘,与永利村隔岸相望;南接黎明村,紧靠曹庄集镇;西、北与东栅街道相交,距嘉兴市中心只有5公里左右。 1999年4月, 由原五星村、复兴村、邓家港村合并,并定村名为复兴村。合并后的复兴村共有3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土地6283亩,其中水田4947亩,旱地454亩,桑地882亩。全村农户1038户,总人口3048人。2003年10月和2004年10月,嘉兴汽车商贸园和清华科技园先后落户复兴村。涉及15个村民小组,涉及拆迁农户共413户(含亚太线、三环路),田地约3100亩(其中嘉兴汽车商贸园153户、清华科技园242户)。经过3年多拆迁工作,现如今汽车商贸园一期已投入运行,清华科技园也进入扫尾工作。 3、安徽省全椒县马厂镇复兴村位于即将建成的碧云湖上游(即马厂水库上游),是马厂镇西北大门,东与本镇卧龙、岗杨两村接壤,南临马厂水库,西与喻河村和西王镇交界,北与石沛镇孤山村山水相连,是瓦山、孤山两大国营林场的心腹之地,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是江淮分水岭的脊梁。现在有32个自然村,居民近千户,人口包括复兴街道近4000人,耕地面积4184亩。 原复兴乡人民政府设在该村所属的街道之上,赤复路从北大街经过。原乡政府办公大楼、农民文化站、复兴中学、复兴小学、复兴粮站、复兴供电站、自来水厂、复兴邮电、电信服务站均建在新老街之上,复兴村街道是方圆十公里群众经济、文化中心。 复兴村历史悠久,有古老而闻名的佛山寺庙,现遗址尚存,又是清代著名文人指资重修醉翁亭的地方。现在该村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全面发展,又是皖东著名的产茶之村。 4、辽宁省庄河市徐岭镇复兴村复兴村地处庄河市徐岭镇北部,位于著名歇马山脚下,距庄河市15公里。英那河支流灌区流经村里,干甸水库位于村边。张庄线公路和新建的复杨线公路在村内纵横穿过,全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水资源丰沛,交通十分便捷,是发展高效农业和现代工业的好地方。 复兴村现有1300户,人口5000人 ,耕地10000亩,山林地6000亩,山峦面积3000余亩。复兴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果生产专业村,现有果树6000亩,20万株,以苹果、梨、桃为主,建有优质水果基地200亩,种植香瓜、草莓等300余亩,每年生产水果2000余吨,部分优质水果出口俄罗斯、韩国等。村内坐落两家水果罐头加工厂,可生产水果罐头1000余吨,销往国内外。建有肉鸡孵化厂一座,年可孵化肉鸡雏600万只,有力地带动当地和周边养鸡业快速发展。 坚持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重视基础教育,建有小学两所,在校学生350余人。多年来,复兴村荣获庄河市“水果专业村”、“一村一品”专业村、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大连市“平安村标兵”等荣誉称号。 5、黑龙江肇源县福兴乡复兴村肇源县福兴乡复兴村现有耕地10518亩,584户,2640口人,支部有党员24名。实施“先锋工程”以来,村党支部在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积极创建载体发挥党员作用的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立足本村实际,确定了“改善种植结构,实施规模化棚室生产”的发展思路。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带头发展棚室生产,为群众做示范、打样子。党支部积极为棚室生产户创造条件,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集中土地、规划小区,投资90多万元,完善小区内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春天,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和种田大户到吉林的棚室生产专业村参观学习,并聘4名技术员,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截止目前,复兴村建棚室生产小区3个,建大棚225栋,种植面积1,000多亩,成为全市最大的棚室集中生产基地。为提高棚室生产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党支部组织农户成立了棚室生产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福兴牌”商标,申请了绿色食品标识,在生产上实现了“栽培品种、技术指导、商标品牌、批发销售”四个统一,产品已远销上海、哈尔滨、大庆等地。棚室生产成为复兴村的主导产业,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可实现4,200元。 6、安徽省黄山市龙门乡复兴村复兴村位于太平湖下游,距龙门码头7公里,辖八甲、梅家、华溪3个村民组,均坐落在太平湖沿岸半岛之上。境内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生态条件极佳,瑰丽的金龟岛镶嵌其中,距黄荆岛景区约3公里,是太平湖旅游黄金地段。全村土地总面积1275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2226亩,茶园250亩。太平湖水域复兴段近10000亩。2003年11月开通程控电话,2007年4月开通移动通讯,东复公路2005年10月贯通接线于太龙公路,322省道贯通后也与其相接。该村共109户379人,经济来源以竹、木、茶、渔为主辅以外出务工,发展“农家乐”旅游是该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2003年10月份在该村开展组织农户对农舍进行了有针对性改造,2004年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和改水改厕工程,2005年该村又被黄山市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此期间,乡村两级邀请有关专家对群众进行了旅游开发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使之达到“农家乐”旅游区(点)实施标准和要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旅游需要,大力开发居农舍、从农事、食农宴的“短线长时”乡村旅游,体验茶乡风情游、清凉世界游、户外探险游等游客可参与性强的乡村“农家乐”旅游项目。近几年来,复兴农家乐旅游开发发展势头良好,一次性成功接待了上海老年自行车协会游客及旅美华裔联合会客人250人次,配合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4+4)栏目组完成了“渔岛小学”、“捕鱼节”、“航标灯”等节目的拍摄录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该农家乐示范点截止目前为止,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余人次,创旅游收入近150万元,包括游客采购太平猴魁茶、香菇、木耳和太平湖有机鱼等山珍土特产收入。2006年,复兴“水上人家”被评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7、山东省济南市十六里河镇复兴村位于济南市南约10公里,省道103线路西2公里处。全村刘姓人口占98%,村原名峦沟,解放后改为复兴村。原属历城县第十区展村乡,现属十六里河镇吴家办事处管辖。解放前人口370人,现有耕地面积41.5亩。人均年收入约在2000元左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复兴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 8、台湾马祖南竿岛复兴村复兴村又名“牛角村”,一度是南竿岛上人口最多的聚落,但因80年代渔业资源衰竭致人口外流,地位已被介寿村所取代。 今日的复兴村保留不少传统的闽东建筑,石屋依坡密集,被视为发展艺术村的理想地。由马祖酒厂旁的巷道进入聚落,宛如迷宫一般,坡势拐弯穿绕,一栋栋古意的闽东石屋沿坡错落。为了保留石屋,居民组织了自治委员会,从福建请来老石匠为先民的生活空间重现,亦作为举办艺术活动及村民休闲的最佳场所! 交通资讯: 搭车资料: 搭山或海线的公车到酒厂下车即抵。 开车资料: 由福澳港沿海线公路往山陇方向可抵。 9、云南省官渡区大板桥镇复兴村该行政村属官渡区大板桥镇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辖大村、小村、二龙坝、复兴村、秧田冲、新桥村、甘落冲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454 户,有乡村人口1739 人,其中农业人口 1739 人,劳动力 1076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553 人。 全村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 2025米,年平均气温 15 ℃,年降水量 1000 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986 亩,人均耕地 1.14 亩,林地 25802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99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55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养业,开石厂,运输为主。 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复兴村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施甸县仁和镇,地处仁和镇东边,距仁和镇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沙路,交通方便,距县5公里。东邻菠萝灯村,南邻热水塘村,西邻公路,北邻勒平村。辖复兴组、百鹤组等14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12户,有乡村人口2965 人,其中农业人口 2929 人,劳动力1738 人。 全村国土面积8370平方公里,海拔1467 米,年平均气温16.4 ℃,年降水量1021 毫米,适合种植6645.55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724.45 亩,人均耕地0 .55 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6 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及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724.45 亩(其中:田1658.45 亩,地 66 亩),人均耕地0 .55 亩,主要种植 水稻及小麦等作物。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全村有90 户通自来水,有622户饮用井水,有49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68.9 %)。有712 户通电,有 264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291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37 %和40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0户(占总数的28%)。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 0 .5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 .5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辆,拖拉机19 辆,摩托车6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58.45 亩,有效灌溉率为9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1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 .31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9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3户;建有小水窖1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4 户。全村有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0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7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546.5 万元,占总收入的 70.2 %;畜牧业收入 171 万元,占总收入的 21.9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3929 头);工资性收入 60.5 万元,占总收入的 7.9 %。农民人均纯收入237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及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0.5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4人(占劳动力的 7.7%),在省内务工132人,到省外务工2人。 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 15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二十字”方针,以发展生产、强村富民为主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 11、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复兴村位于月洪公路3公里处,月洪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全村辖17个村民组,共392户,1428人,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7亩,其中水田894亩,旱地263亩,山场面积2170亩。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铁、煤、石棉、大理石、方解石、石英石、石灰石等,其品位高,储存量大,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境内有石粉厂3家,石子加工厂4家,采石厂5家,水泥粉磨厂1家,选矿厂1家,制鬃厂2家,粮食加工厂2家,石灰轮窑2家,个体运输32户,出租车6辆,饮食小店13家,在外务工169人,其中经商27人。 12、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南涧镇复兴村复兴行政村隶属 南涧县南涧镇,地处南涧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0 公里,到镇政府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30公里。东邻新山村委会,南邻白云村委会 ,西邻巍山县,北邻巍山县。辖芭蕉箐、可乐村等23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538 户,有乡村人口2075 人,其中农业人口 2075 人,劳动力 1139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075 人。 全村国土面积 6 平方公里,海拔 1900 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烤烟、大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450 亩,人均耕地 0.73 亩,林地 6836.78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620.1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747.26 元。复兴村委会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养殖业 为主。 1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复兴村萧山区义桥镇复兴村,地处风景秀丽钱塘江的南岸,东连义桥镇丁家庄村、徐童山下村,南接戴村镇大石盖村,西靠义桥镇升光村,北邻义桥镇七里店村。自2005年6月经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潘山村、河口村、朱村桥村三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全村辖有13个村民小组,常住户数596户,常住人口2100人,耕地面积约1500亩左右,山林面积473亩。村建立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0名,村民代表33名。我村现有杭州天元车圈电镀有限公司、杭州萧山心滢塑料五金有限公司、杭州恒和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杭州振大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等大小企业30家,其中有3家是农业企业。 复兴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地团结在村党总支部周围,群情振奋,同心同德,积极工作,在认认真真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就2008年全村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达3.2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28万元,人均收入13000元。我村曾荣获浙江省卫生村;市、区级五好村党支部;区级现代化建设标兵村、文明村、生态村、富裕和谐新农村竞赛优胜村等荣誉称号。 14、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复兴村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地处恩乐镇东边,距恩乐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9公里。东邻三章田,南邻民江,西邻勤劳,北邻者后。辖文来 、回复河等16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75.22平方公里,海拔1,110米,年平均气温24.50 ℃,适合种植茶叶、蚕桑 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020 亩(其中:田1924 亩,地4096亩),人均耕地1.69亩,主要种植 甘蔗、水果等作物;拥有林地 89,44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9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45亩,主要种植柑橘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1,600亩,其中养殖面积 126亩;荒山荒地 3,853亩,其他面积12,086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752 户通自来水,有177户饮用井水,有92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100%)。有929户通电,有65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8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1%和 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8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86户(分别占总数的95%和9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距离集贸市场9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9辆,拖拉机76辆,摩托车65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1亩,有效灌溉率为0.5%。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6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5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615户。全村有10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该村农户住房以与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70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0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2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5万元,占总收入的41.1%;畜牧业收入156万元,占总收入的29.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60头,肉牛53头);渔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0.2%;林业收入46万元,占总收入的0.8%;第二、三产业收入54万元,占总收入的10.3%;工资性收入41万元,占总收入的0.8%。农民人均纯收入978 元,农民收入以农林牧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8人,在省内务工154人,到省外务工14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929户,共乡村人口3557人,其中男性1774人,女性1783人。其中农业人口3557人,劳动力2552人。该村以哈尼族、拉祜族为主(是哈尼族、拉祜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2240人,拉祜族842人,其他民族475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17人,参合率85%。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 9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文化教育截止2008年底,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339平方米,拥有教师13人,距离恩乐镇中学9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5人,其中小学生164人,中学生71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5个。 15、安徽省郎溪县梅渚镇复兴村复兴村位于梅渚镇南部,面积有10平方公里,与凌笪乡、建平镇相邻,总人口3166人,有30个村民组,村集体现有林场2个,林地面积近300亩,有大岗、丁诗庙两个大型水库。完成“村村通”工程4.7公里,村组道路近50公里。 16、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复兴村复兴村地处风景秀丽钱塘江的南岸,义桥镇的西南部。自2005年6月经村规模调整后命名为复兴村,由原来的潘山村、河口村、朱村桥村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常住户596户,常住人口2100人,其中户籍人数1751人,区域面积约2.25平方公里。2008年全村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3.2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8万元,人均收入13000元。 17、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太平乡复兴村村情概况复兴村委会是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太平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太平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乡道路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水富县城53公里。东面邻太平村,南面邻两碗,西邻盐津,北面邻古楼村委会,辖6个片区、2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50户、1968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968人,劳动力520人。全村国土面积31.1平方公里,海拔550米,年平均气温13.54℃,年降水量1161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119亩,人均耕地1.6亩,林地4353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05户通自来水,有179户饮用井水,有16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42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4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1户。该村到乡道路为未硬化的碎石路面,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路面。全村共拥有摩托车5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8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2亩。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49户。全村有10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3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有33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1.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5.8万元,占总收入的31.01%;畜牧业收入90.5万元,占总收入的26.5%;渔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0.35%;林业收入17.5万元,占总收入的5.57%;第二、三产业收入53.5万元,占总收入的15.68%。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务工收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0人,在省内务工20人,到省外务工160人。 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县、乡的统一安排部署,该村2007年将启动14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计划完成新建住房5户,改造住房40户,绿化791平方米,新建沼气池2口、节能灶20眼,新建人饮工程2件、抗旱池2口、联户道路3000米、人行桥1座、乡村公路450米,种植板粟174亩。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交通闭塞,自然地理条件落后,群众发展条件差,观念传统,加之各级投入有限,缺乏发展后劲。 今后该村的发展思路及重点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培育支柱、特色产业,力争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301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182人,距离水富县第四中学11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9人,其中小学生182人、中学生77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3个、图书室1个。 18、眉山市复兴村瓦屋山下的复兴村,何以取名“复兴”?据《洪雅县志》记载,2200年前,秦始皇灭楚国后,设置严道县(严道故城即今日复兴村的大田坝),将楚王之族全部迁徙于严道县,楚王后裔被押送至此后,他们入乡随俗,与当地青衣羌人和睦共处,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并把先进的冶炼技术和文化传授给青衣羌人,与羌人一道共同开采铜矿,兴办铜厂。相传,楚人刚到严道县,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常到瞭望台上眺望南方的故乡,以解思乡之愁,楚人为了纪念楚王,他们将这里的河流命名为王河,将严道县的南大门命名为复兴门,意为怀念楚王,准备重新复出,振兴民族,“复兴”由此而得名。 19、成都市复兴村复兴村位于西来桥镇西部,西边幸福大桥与常州新北区相连,全村约2.61平方公里,20个村民小组,农户592户,村民1836人,耕地面积12O0余亩。复兴村在2001年7月由原福星村跟原大兴村合并而成,现有村干部10人,设有党支部、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小组。村委会下设服务工作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安委员会、计生工作委员会、民兵营、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农业服务、食品安全站、环境工作委员会、老年协会、关工委、并建立了村级服务站、职介所、警务站、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村领导班子素质高、凝聚力强、工作能力强,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镇江市文明村、镇江市生态示范村、扬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丹凤镇复兴村村情概况复兴村隶属于丹凤镇捏龙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 丹凤镇西南边,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镇28公里。国土面积1.79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3.8 ℃,年降水量111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292亩,其中人均耕地.85亩;有林地6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0户,有乡村人口353人,其中农业人口353人,劳动力24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24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为主。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9.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8万元,占总收入的71.7%;畜牧业收入41万元,占总收入的20.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50头,肉羊100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 7.6%;工资性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2%。农民人均纯收入3940元,农民收入以烤烟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4%),在省内务工10人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90户饮用井水。有90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0%和 6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分别占总数的 29%和 1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8公里。全村摩托车28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建有小水窖8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6户。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复兴村村情概况复兴村隶属于葵山镇马厂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镇东北边,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镇14公里。国土面积3.09平方公里,海拔1942.4米,年平均气温13.5 ℃,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680亩,其中人均耕地2.28亩;有林地246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8户,有人口298人,其中农业人口298人,劳动力17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0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9.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4万元,占总收入的54%;畜牧业收入27万元,占总收入的2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72头,肉羊8头);渔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1%;林业收入5.6万元,占总收入的6%;工资性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12%。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人(占劳动力的2%),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0人。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无自来水,有78户饮用井水,有7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78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6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8户(分别占总数的87%和8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拖拉机1辆,农用运输车5辆,摩托车2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建有小水窖4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7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0亩,有效灌溉率为1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4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