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释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组建于2001年7月27日,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在民国5年(公元1927年)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60年被确立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4月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后组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院依托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优势,遵循临床与基础结合的方针,加强拓展与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以建设世界一流医学学科为目标,旨在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强、富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医学人才。

学校简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位于上海繁华的徐家汇东侧,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学风,享誉海内外。包括东安路两侧的东园、西园、护理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及部分零星分散用地,总用地面积19.2万平方米(不含附属医院)。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2000年4月原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合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于2001年7月27日成立,由复旦大学副校长王卫平教授兼任院长。为创办综合性大学的一流医学院,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加快医学学科建设,由上海医学院的领导和学校附属医院的院长组成上海医学院院务委员会,是学院的咨询决策机构。在教学管理架构上设有27个系。在行政管理架构上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科研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和本科生工作组、研究生工作组八个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学院各方面的工作。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2个(含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211工程”(二期)建设重点学科8个;国家“985工程”重中之重医学创新平台;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8个。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39个。

上海医学院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927年,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是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简称“上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为新的复旦大学。原上医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独立成院。经过医大校友的抗争,2001年7月27日,原上海医大纯医学部分,即上医基础医学院,更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上医校训:正谊明道。(出自“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传》)

校庆日:1927年10月27日是上医的建校日,每年的10月27日是上医的校庆日。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复旦大学枫林校区)

辉煌历史

1927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在上海吴淞创立,是中国国立大学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

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学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

1928年5月,再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又先后更名为江苏大学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

1932年,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

1936年,枫林新校舍和中山医院同时建成。

1937年,抗战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白龙潭;1940年辗转迁至四川重庆歌乐山,由朱恒壁任校长。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上海。

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

1956年,为支持国家“三线”建设,上海第一医学院部份院系及相应重点学科(地方病防治学、高山病学、传染学、神经学、儿科学及内科诊断学)西迁重庆,组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其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也部份西迁至重庆,组建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重庆第一医院和重庆市儿童医院,同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院脱离上海第一医学院管理,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其在渝附属医院也划归重庆医学院。1985年重庆医学院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成为西南地区一所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医学院校。

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

1994年,通过211工程(中国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计划)预审,为上海第一所获此资格的高校。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为新的复旦大学;经过师生校友的抗争,“上海医学院”名称得以永远保存。

上海医学院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传统。上医曾先后设立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院系。

机构分布

为创办综合性大学的一流医学院,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加快医学学科 建设,由上海医学院的领导和学校附属医院的院长组成上海医学院院务委员会,是学院的咨询决策机构。在教学管理架构上设有27个系。在行政管理架构上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科研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和本科生工作组、研究生工作组八个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学院各方面的工作。

师生资源

学院拥有一支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术造诣深,医术精湛的老一辈专家教授,又有一批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杨雄里、沈自尹、王正敏),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汤钊猷、陈灏珠、顾玉东、闻玉梅、周良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讲座教授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74名,硕士生导师603名。有专任教师449人、专职科研人员86人,其中高级职称250人。为了保持一支稳定的、热爱教育工作的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学院对学校各附属医院的教师实施临床授课教授岗位聘任制,聘任授课教师554 名,其中授课教授204人,授课副教授206人,助理教授144人。

上海医学院现有博士研究生1395人,硕士研究生1888人,普通本科生2166人,留学生(本科)141人,专科生72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2675人,共计8985人。

近年来,上海医学院已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院、瑞典Umea大学医学院、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建立了院际关系,双向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学者相互访问交流,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开展在读医学生的互换实习等活动。

院士风采

闻玉梅

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主编,欧盟项目评审委员。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开拓研究细菌基因组,发现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多种变异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系统阐述了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机制。1988年提出对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原耐受性的观点,并研究了消除免疫耐受性的治疗策略。设计了创新性的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已由生产单位进行中试,被认为是研制治疗疫苗的开拓者之一,已进入临床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等共9项。主编中英文专著6部,已发表论文160余篇。

2002年获首届巾帼发明家称号。

陈灏珠

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内科学教授、国内外知名的心脏病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研究和培训中心主任。1997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1973年在我国首先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1974年首先在国际上以静脉滴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救治“奎尼丁晕厥”病人取得成功。在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危重心律失常、我国人血脂水平、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急性期中血栓形成与溶栓机制等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主编著作8本,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部、省级科技和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8名。

陈灏珠教授是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汤钊猷

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外科学教授、国内外著名肝癌专家,博士生导师。1994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国际抗癌联盟理事、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1968年起从事肝癌研究,在肝癌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首先提出了“亚临床肝癌”的概念。1990年和1994年曾两次担任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议主席;并四次组织、主持了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1979年荣获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颁发的金牌奖。主编著作6本,发表论文500余篇。

汤钊猷教授1987年曾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他领导的肝癌研究所在肝癌早诊早治、复发转移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

王正敏

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听觉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美国《颅底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主编、《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编、卫生部国家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1982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听觉医学和耳神经-颅底显微外科的研究,是我国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国际颅底外科学会创始人之一。在保护和重建神经功能的耳外科、颅底神经血管区显微外科、自主创新的人工耳蜗和内耳细胞损伤修复机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使聋残人复聪率和耳神经-颅底疾病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我国在该领域位居国际先进行列,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

沈自尹

1952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入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师从上海著名中医姜春华教授,系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临诊,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因成绩显著,于1959年获卫生部颁发金质奖章。曾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名誉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特别是首次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并将主要枢纽定位在下丘脑,对中医向现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沈自尹教授在中西医结合肾本质研究方面开创了传统医学研究的新领域。

顾玉东

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华创伤外科杂志》(英文版)副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从事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工作已40年,1966年曾参加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工作,以后在肢体创伤组织(皮肤、肌肉、骨关节)修复及拇、手指再造领域里设计新方法,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方面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总结、有所贡献。在显微外科基础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愈合机制、血管平滑肌变化规律)方面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1985年起已获国家级奖6项,其中5项为国家管理奖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顾玉东教授曾于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葛均波

1979年-1984年就读于青岛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0年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1990年由上海医科大学派往西德美因兹大学进修学习,并于1993年获得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经国家教委及中国驻联邦德国使馆批准,葛均波博士继续留在德国深造。于1993年跟随其导师来到Essen大学医学院继续他的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任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1999年4月回国。现为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PI,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所获荣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分子病毒学、分子医学、医学神经生物学等学科保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闻玉梅院士研制的乙肝治疗性疫苗,宋后燕教授研制的溶栓药物r-sk等不仅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并且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成效;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兰教授领衔研究的“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依赖中的作用”项目于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2003年期间,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高校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委级科技奖18项。在临床医学研究方面,肝癌临床、手外科研究、耳颅底显微外科、角膜保存、神经病诊疗等居世界先进水平;脑外科、乳腺癌、生殖内分泌、心血管疾病、泌尿疾病、介入放射、皮肤科、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器官移植(肾、心、肝、胰岛等)等居国内领先水平。

系所设置

内科学系 外科学系 儿科学系

妇产科学系 眼科学系 耳鼻喉科学系

临床诊断学系 精神卫生学系 皮肤病与性病学系

康复与运动医学系 影像医学系 神经病学系

麻醉学系 全科医学系 口腔医学系

肿瘤学系 中西医结合系 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病理学系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 药理学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系 细胞与遗传医学系 免疫学系

病原生物学系 法医学系 神经生物学系

室所中心

分子病毒实验室 分子遗传实验室 分子生物实验室

形态学科教学实验室 功能学科教学实验室 基因研究中心

数字医学研究中心 电子显微镜中心实验室 临床技能学习中心 中医学

上海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全英语授课)、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药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护理学;

高职专业1个:护理。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68个(含自设学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45个(含自设学科、专业7个),并设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南汇中心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

重点学科

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

内科学(肾病)

内科学(传染病)

儿科学

神经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普外科)

外科学(骨科)

外科学(泌尿外科)

外科学(神经外科)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临床

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国家重点实 验室

医学分子病毒学(卫生部、教育部)

分子医学(教育部)

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

糖复合物(卫生部)

抗生素临床药理(卫生部)

手功能重建(卫生部)

听觉医学(卫生部)

病毒性心脏病(卫生部)

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卫生部)

学院校歌

(词:黄炎培)

人生意义何在乎?

为人群服务;

服务价值何在乎?

为人群灭除痛苦。

可喜!可喜!

病日新兮,医亦日进;

可惧!可惧!

医日新兮,病亦日进。

噫--- 其何以完我医家责任?!

歇浦兮汤汤,古塔兮朝阳;

院之旗兮飘扬,院之宇兮辉煌!

勖哉诸君, 利何有?功何有?

其有此亚东几千万人托命之场!

现任领导

院长:桂永浩

男,汉族,1958年10月生于上海。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在儿科医院长期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 1991-1995美国宾州大学费城儿童医院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获临床流行病学硕士学位。先后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出访日本大阪大学和德国柏林心脏中心。2002-2004中欧商学院“医院管理”文凭课程毕业。曾任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院长。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专业技术考试儿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等职。担任《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主编,《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副主编。 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儿科学)和复旦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2011.4.28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及其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担任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主持人,近年来还主持了多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优生优育专项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国家863攻关课题(分)课题、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课题、上海医科大学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和上海市教委课题等。近年来在Pediatric Research 和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Biology 等国际、国内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了《临床儿科学》等五部儿科医学专著或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工作。

1997年被授予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曾获上海市青年医师病史书写特别优胜奖;上海医科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儿科学会论文一等奖;"华藏"奖和复旦大学师德师风奖。2003年被授予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党委书记:程刚

女,汉族1949年月出生,高教管理研究员。上海教育学院政教专业本科毕业,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办公室(党办、校办合署)副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上海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党务及其他管理工作,主持多项管理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曾在全国核心期刊撰写发表《以德为先,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创建和谐社会促进党校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党员教育》等文章,参加《上海医科大学志》等多本书籍的编写,曾获“上海医科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复旦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