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赋格学 |
释义 | 文学意义赋格学 赋格学,有两层涵义: 1、赋格学,是盛行当代对辞赋流派所呈现出来的辞赋文学系列问题,从体裁学角度进行赋学研究的边缘学科。又称“遁走学”(意为追逐、遁走),即从比较文学的立场出发,总结赋体文学的走向。“赋格结构、赋格写法”目前还不很规范,如何使赋体语言贯穿主题,并与主题形成对位关系,称为“辞赋对题学”。赋学主题及对题,可在不同情形中,轮流出现——主题与素材之间,铺陈、过渡的对比,正是赋格学最为复杂而严谨的课题。 2、赋格学,其基本研究手段,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词”——富有“特性”。然后,进入以主题部分,“创作动机”发展而成的“赋质”,展开“赋质”,再现“赋境”。运用各种“复调铺陈手法”,将主题加以各种不同的调性——形成高度统一的“辞赋形象”,称为赋格美感。赋格学的本质是,辞格学(修辞方式之一)。亦称“辞赋修辞格”。 音乐意义赋格应该说是一种写法,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固定的创作形式,而不是一种曲式。 赋格(英:fugue, 德:fuge, 法:fugue, 意:fuga)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来自 于拉丁语,原意是“追逐”和“飞翔”。 赋格的主要特点是相互模仿的声部在不同的音高和时间相继进入,按照对位法组织在一起。 赋格的历史 赋格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从16世纪的宗教音乐就开始有这种作曲方法,一直到18世纪巴赫时代才达到顶峰。 赋格的结构 赋格的主要结构是首先在一个声部上出现一个主题片断,然后在其他的声部上模仿这个片断,这时演奏主题的声部演奏与新的声部相对应的乐句,形成各个声部相互问答追逐的效果。 赋格通常没有引子。赋格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呈现部,中间部和再现部。各个声部在呈现部中用主调和属调将主题一一呈现一遍,然后各自展开成为不同的插部,最后在再现部里回到原来的主题上。 在赋格开始的地方,第一个声部进入时出现的短的旋律或乐句称为赋格主题,赋格主题不同于奏鸣曲式以及其他曲式的主题,赋格主题是短小的一句旋律,仅仅具有简单的线条,而不是像其他的主题那样可以有完整的和声。 第二个声部通常在高一个五度或者低一个四度的地方进入,即在属调上重复主题,称为答题;同时刚才的第一个声部演奏对位的旋律性伴奏声部,称为对题,对题也可以不出现,而仅有相对简单的伴奏。 第三个声部进入,通常回到主调,即比第一个声部高或低八度,同时第二个声部继续演奏对题,第一个声部则相对自由。 主题,对题如此在主调和属调上循环。 下面是一首典型的四声部赋格的声部由高到低的图示: 答题 - 对题 - 自由的素材 声部II 高音 \\ | 相差五度 | / | 主题 - 对题 - 自由的素材 声部I | \\ | 答题 -对题 声部IV 相差八度 | / | 主题 - 对题 声部III 低音 待所有的声部呈示完毕之后,赋格的呈示部结束。 赋格曲的发展手法主要是主题进入的呈示部分和由其他素材构成的插句交替出现。 除了上述的观点,赋格的结构也可以可以看作类似于类似于奏鸣曲式,有前后两次呈示主题的呈示部和再现部,其间有发展,但是不同的是,赋格的发展比较短,一般仅仅为插句和主题的自由进入。插句是从主题发展出的其他的旋律,作为连接性的过渡,而赋格的再现部与呈示部使用相同的主题和对题,但是形成对位的手法经常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使得赋格的再现部分往往成为情感的高潮所在。 赋格当中也经常出现多个插句(也叫做间插段),每一次出现插句都引出主题的再一次相继进入(有时称为中间部),可能在不同的调上,不同的方式,这样的赋格就难以归入类似奏鸣曲的三段体,而应视为是前述的主题进入的呈示部分和由其他素材构成的插句交替出现。 赋格主题进入的形式可以比较自由,使用扩大、缩小、倒影等手法,主题也可以不完全的进入,作小的改动等等。而插句则起到连接的作用,保证和促进赋格的连贯流畅,插句的选择和主题进入的方式,都是衡量赋格的重要标准。 赋格的主题再现有时使用叫做密接合应的技巧,就是每一个声部进入的时候并不等待前一个声部完全结束,而出现同一个主题在多个声部上以一定的时间和音高差距叠置的现象,好像主题被自身从中间切入,这里由于大大增加的紧张感,往往就是赋格的高潮。 * 呈示部:是赋格曲的开始部分,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对应的答题,互相对题伴随着依次在各声部进行陈述; * 间插段:在主题展开以前插入的部分段落; * 中间部:对呈示部的主题以各种变形方式展开,进一部地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 * 再现部和尾声:结束部分。 赋格的分类 赋格通常按照声部的数目命名,两个声部的就称为二声部赋格,三个的称为三声部赋格,五个的就是五声部赋格。赋格具体的声部数量不定,少的只有两个声部,多的可以有七,八个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赋格有三个或四个声部。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就是主题的数目,单一主题的就称为单赋格或简单赋格。有两个主题的称为二重赋格,可以两个主题作为赋格的主题和对题同时进入,也可以两个主题分别呈示和发展,然后在再现的时候同时出现形成对位。依此类推,三个主题的赋格就称为三重赋格,如此等等,但实际上,四重赋格已经非常罕见了。 前面已经说过,赋格是一种写法而不是一种曲式,在大型乐曲当中,常常有赋格段出现,即有着赋格呈示部同样的主题在各个声部上不同音高和时间的相继的进入,但是不一定有插句和完整的发展和再现。赋格段常常作为主调音乐中奏鸣曲式的发展部,对奏鸣曲的主部和副部主题加以赋格手法的发展,而在赋格段的结尾回到原乐曲的主调风格。 根据所使用的对位技法不同,还可以分为严格赋格曲和自由赋格曲。 另外有小赋格(fugetta),指那些发展较少,主题重复进入比较简单的赋格。 赋格可以单独成曲,即赋格曲,也可以作为套曲的段落出现,还可以和前奏曲(包括前奏曲,托卡塔,帕萨卡里亚等等)一起,组成前奏曲与赋格的形式。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