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 |
释义 | 1986年5月,经公安部、外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其作为改造战争罪犯的旧址,正式对国内外开放。此后,由国家财政和抚顺市政府拨款,两次进行全面维修,建成综合陈列馆、改造末代皇帝陈列馆、日本“中归联”活动陈列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中文名称: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 外文名称:Exhibition Hall of Prisoner-of-War Administra-tion in Fushun 类别:战争罪犯教育历史陈列馆 地点:抚顺市新抚区宁远街43号 开放时间:1987年10月28日正式开馆 馆藏精品:末代皇帝溥仪的80余件实物展品第一次向世人展示 筹建时间:筹建于1986年5月 馆址位置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地址位于抚顺市新抚区宁远街43号。邮编:113006 管辖隶属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筹建于1986年5月,1987年10月28日正式开馆。隶属国家公安部,由辽宁省公安厅代管。 馆舍介绍抚顺战犯管理所原为日本侵略者为囚禁抗日志士修建的监狱,始建于1936年,当时称"抚顺监狱"。1946年3月,国民党政府接收后改称"抚顺模范监狱"。1948年10月,抚顺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改称"辽东省第三监狱"。1950年6月改称"抚顺战犯管理所"。 抚顺战犯管理所先后收押、改造了日本战犯982名;伪满洲国和伪蒙疆政府战犯71名;国民党战犯354名。1959年,爱新觉罗·溥仪特赦获释。1956年至1964年4月,日本战犯先后免予起诉和特赦回国。其他战犯于1975年以前后特赦全部释放。抚顺战犯管理所随即撤销,1976年移交国家边防局。改称"761管理所" 历史沿革1986年,国务院批准恢复"抚顺战犯管理所",由财政部拨款250万元,对原址进行全面修缮,恢复其原貌。同时根据国务院指示,将战犯管理所旧址改建为"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是目前我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战犯管理单位。1988年12月2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5年11月,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共接待36个国家和地区观众400余万人,其中日本游客3万左右。近300名日本战犯曾重访过被他们称为“再生之地”的这间管理所,众多日本战犯归国后成了中日友好人士,这一点尤其被世人认为是奇迹。 据了解,此次修缮前,由于该所建筑年代久远,基础设施陈旧,部分主体建筑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等现象。2008年4月起,辽宁省委、省政府投资3030万元人民币 进行全面修缮。 重新开放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恢复建设了部分当初的建筑和大礼堂,新建2000平方米现代化陈列馆;增加了《改造日本战犯陈列馆》和《改造末代皇帝专题展》等展馆,展览面积扩大4倍,基本使其恢复了原貌。 在新落成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新陈列馆内,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内,展示800余张图片、500多样实物,特别是有关末代皇帝溥仪的80余件实物展品还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 近100位日本友人,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大约300余人参加了庆典仪式。下午,在战犯管理所前的谢罪碑广场上,前日本战犯坂仓清、高桥哲郎及日方代表80多人敬献了花篮,表达对当年侵略行为的悔恨。 文史研究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研究人员参与抚顺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的《震撼世界的奇迹-改造伪满皇帝溥仪暨日本战犯纪实》一书的编写工作。此书于1990年6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 抚顺战犯管理所简介》中、英对照彩色版1991年印制。 开放时间每天8:30— 16:00 开放,(每周一闭馆),每年九一八当天免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