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臻寺 |
释义 | (一) 解放前,福臻寺是平湖境内一座有名的古刹,在1962年时被 拆毁了。它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全搬运到上海塘边,建造当时的城北粮管所。偌大的寺院一下子变为废墟。一晃四十多年过去,福臻寺的旧基上曾一度办过中小学,后相继搬迁。直到今天的2007年,不知是由于人们对神灵的敬畏,还是其他原因,在原寺院25余亩的地基上,仍是杂草丛生、荆棘满地、坑坑洼洼,满目凄凉。然而,福臻寺的“福臻”二字,是一个吉祥如意的词语,由当年福臻寺派生出来的福臻塘、福臻村、福臻桥等名字,始终被人们沿用着, 而今附近新建的中学取名为福臻中学,新办的皮件厂取名福臻皮件厂,去年在福臻寺旧基南面,新开辟一条现代化公路,也命名为福臻路。当人们写着、看着、叫喊着带有“福臻”二字命名的地名、单位名时,难免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这方土地上,第一个取用“福臻”的福臻寺。于是人们总想多了解一些有关福臻寺的历史知识及看看福臻寺。 (二) 阅读地方志书,明.天启《平湖县志》记载: “我湖距城艮当之阳,古有寺曰福臻,一方之古刹也,建于宋南渡之初。”“宋绍兴六年,改福臻院,僧弘宣开山建佛殿、方丈、两廊、斋堂,元末兵毁。”“洪武初,定为教寺,主持琦楚石建,复废。”“万历二十三年,陆基诚重建。” 清光绪彭志《平湖县志》中有关福臻寺的记载:“国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知县王恒重修。咸丰后,渐圯。光绪七年(1881年),寺僧庆良募修。”在以清宣统辛亥(1911)为断代的《平湖县续志》中也提到:“福臻寺,光绪间,寺僧庆良募修。”复修工作,“始于光绪二年,越六年而工竣。”描述竣工后的福臻寺“殿中供丈六金身像三尊,焕然一新,两旁罗汉及天尊亦缕金错采,前殿四大金刚怒目扬威。与昔时迥异,大殿之西建方丈楼房五间,颇觉开爽,大殿东西各建楼房五间,东供地藏王佛,西为斋堂,堂之南建僧房五间,殿之西北建禅堂五间,惟寺之东南隅为油车所占据。” 1993年出版的《平湖县志》却在第三十七编第三章宗教第一节佛教中,关于福臻禅寺的内容寥寥数句:“福臻禅寺,建造时期,宋绍兴六年(1136),地址县北四里,备注本名福臻院, 明洪武初改名。”并在全县佛教概述中说:“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僧尼分到土地,陆续还俗,寺院改建他用。佛教组织无形消失。” 依此资料推算,在北宋末、南宋初北方大批达官贵人、商贾学士及众多百姓,纷纷渡长江南移。有人于公元1127年至1135年间,在这里建立寺院,到绍兴六年(1136)僧弘宣大兴土木、开山建佛殿、方丈、两廊、斋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寺院进行达标工程建设,工程结束后,正式改名为福臻院。 明洪武初,定为教寺(即福臻禅寺)。寺院屡毁屡修,屡废屡建。历史上大修建有五次,即1136年、1368年、1595年、1788年、1876年。直到1951 年土改,福臻寺废,1962提福臻寺毁。若照这样计算,福臻寺在平湖县北存在了816年至824年。经历过宋、元、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六个朝代。 据有关资料反映,在这800多年间的福臻寺,有四位僧人,值得再提一下。 第一位是宋代的弘宣,是福臻寺的开山祖师,正式启用“福臻院”一词是从他而起。 第二位是元末明初的琦楚石,此僧了不得,是一代诗僧,诗偈著作甚丰,为明代十大高僧之一,又是对外文化交,流之功臣。楚石幼时聪慧,赵孟頫(宋室宗亲、大书法家)出资为其购买僧牒,16岁(1311)杭州昭庆寺受戒,29岁(1324)受行宣政院委任出任海盐州之福臻寺主持,33岁(1328)出任天宁永祚禅寺住持,建造镇海塔、千佛阁,49岁(1344)任嘉兴本觉禅住持,建万佛阁,明洪武初复为福臻禅寺住持重建福臻禅寺。《楚石禅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功臣》一书中载, 日本正平年间,日僧济知客来海盐天宁向楚石禅师求法,楚石为济知客题《雪舟》两字相赠, 至今仍藏日本山口崇福寺,珍为国宝。 第三位是清代的庆良僧,原浙南天台僧人,他重修福臻禅寺,始于光绪二年,越六年而工竣,使禅寺焕然一新,庆良不仅修葺福臻禅寺,还修葺县城的佑圣宫,后又重修报本禅寺,工未竣,旋以劳瘁跏坐而瞑,死后葬于福臻寺西围墙内。 第四位是福臻寺的最后一位住持月郎和尚,平湖人,俗家姓张,家在黄家弄内。民国时期他曾在福臻寺关房中坐了三年六个月的坐关和尚,1951年2月5日(农历丙寅除夕)晚上,同安乡土改队队长带领同安乡第一村民兵入福臻寺把佛像捣毁。住持月郎爱寺惜佛如命的佛教徒,连夜步行上杭州去告状,未果而回。1951年春天住持月郎以贿赂干部罪和反对土改罪被斗争和拘留,1956年病死在福臻寺,年近七十。 (三) 听说福臻寺旧基还在,2007年6月30日上午,我们由原福臻大队老支书陆文龙陪同下,到福臻寺旧基察看,三个人沿平钟公路北上,跨过福臻公路桥,转过房屋,穿过草径,跨过小桥,七弯八转,来到原寺院街道的路基上。 正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福臻塘,东头河水经过一里泾与吕公桥北流水汇合入泖河,西头河水西去百米处折向南流入松风港,转折处形成一漾,漾中有一个小洲约有三亩地大小,农民称其为“烧和尚坟”,是当湖历代高僧丛葬处,原有近20多个舍利塔。 有一条南北向的放生港。南口即是福臻塘,河水相通,南端还有一座东西向的单孔拱型石桥,名叫利生桥,又叫东寺桥,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无人行走,桥上长着很多杂草和小树。 面北即福臻寺旧基,展现为一块空旷地,遍地是杂草,榛莽、荆蔓,再往北即是和尚浜,浜水原有东边放生港进入和尚浜,朝西再折向南,对福臻寺成半包围,原船只可在寺西侧的厨房后面停靠。现在和尚浜已经淤塞,形成低洼,在淤泥中有几茎莲叶和水草。寺北隔和尚浜的谢家宅基,寺西隔和尚浜的陈家宅基、陆家宅基各村民小组均已被迁往三里路外的新村,故面西可看到远处华都九龙广场的开发景象。 以福臻塘、寺前街旧址、东寺桥、和尚浜遗迹及烧和尚坟小洲为座标,老支部和我们指指点点,比比划划,描述出1949年时的福臻寺殿宇建筑状况,绘声绘色地道出一幅“福臻寺全图”轮廓: 福臻寺南临福臻塘,福臻寺山门对着西寺桥(又名万安桥),西寺桥是一座石梁大桥,南北跨越福臻塘河,此桥在1962年被拆掉,桥南面有一条石板路蜿蜒三、四里,可直到县城东北的神州庵(此庵正殿现仍在顾家廊下内)。桥北面西侧河岸上矗立着一棵高大的山杨树。寺院东面、北面及西北,有放生港河和和尚浜包围着,寺院南面及西南面有绀色围墙包围着。朝南墙上写有“南无阿弥陀佛”6个六尺见方大字。寺前有一段商业街。 福臻寺内共有五殿,每殿前面有个院子。 南面围墙上左右有两个上边弧形的洞门,是香客进出的通道,穿过洞口见一院子,两边各种一棵柏树,走过院子,来到第一殿,名叫弥陀殿又叫山门,有栅有门,殿内南向座着弥陀佛,北向站着韦驮,都有佛龛和楹联。东西靠墙站着哼哈二将。 过第一殿,再走过一院子就是第二殿,是四大天王殿。天王殿设计别致,前后无门,而是有略带弧形的青条石镶圈起来的两个圆月形月洞,这月洞的直径约七米。殿内四大天王站立两边,殿中间无障碍物。从第一殿视线穿过天王殿可遥望到第三殿的大雄宝殿,如见洞天佛国。 走过天王殿是一个非常大的正方型院子,花岗岩条石铺得很整齐。院子中间建有石坛,上有千斤宝鼎。大雄宝殿宏伟高大,殿基很高,从大院子上跨五步石阶才是大雄宝殿的殿廊,大院子两庑各有五间楼房,并有长廊与大雄宝殿的长廊相连接,西长廊挂有“云 板”,和“木鱼”,撞击这两法器是僧人集合起居的信号。东庑五间楼房是偏殿,底层中间是地藏王殿,其余四间也是佛殿。楼上五间,尽是当时住持月朗和尚惜佛,把当湖附近被战争毁了的寺庙中,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佛像雕塑搜集在一起奉祀。这些缺手少脚的佛像,无佛龛佛座,都席地而坐,放在楼板上,众佛前一只香炉,上楼香家只准插一支香,不准点蜡烛和烧锡箔。西庑五楼五底是斋堂。其中北边四间放着很多“长生牌位”,都是富贵人家舍钱立的,长期供奉在寺院中受寺僧的超度和奉祀。斋堂南端的一间称关房,是苦行僧参禅的地方。 大雄宝殿殿廊上方有“大雄宝殿”匾额,匾下一排高高的落地长窗。下面户槛很高。大殿中间青莲宝座上坐着三尊丈六鎏金佛像,(注1950年2月3日,由县长方建烈签字,上报省政府平湖县人民政府调查平湖名胜古迹的名单中,列有福臻寺三尊古佛宋代即此三尊。)西边一尊佛像前两边还站着一老一少的两尊持者佛像,大殿左右旁及后边靠墙处是三十六尊罗汉排列在上。殿东南角有一只口径约大余的大铜钟,殿西南角的鼓架上一只大鼓。三尊大佛各背靠有莲花花瓣形的锦屏,直插上空,转过三尊佛像,后边是观音菩萨手托宝瓶杨枝站在大鳌鱼头上的佛像慈航,以次而上是诸天菩萨上九天的壁塑。 过诸天壁塑,出大雄宝殿向北,走过铺着花岗岩条石的院子,来到最后第四殿,人称诸佛殿。殿中供奉着三尊站着的佛像。这条石院子和第四殿东边无庑廊,墙东边即是油作坊的宅基。 《平湖县续记》记,“惟寺之东南隅为油车所占据”,经实地察看,应校正为“惟寺之东北隅为油车所据”第四殿西庑,是南向的一座药师殿。药师殿前也有院子,院中有高大的一棵桂花树。桂花树上吊着一口直径约三尺的铜钟。药师殿的佛像有很大的佛龛和楹联,前面还挂着灵幡。殿前有长窗和廊下,殿基比大雄宝殿低二石级。药师殿长廊往西下去三石级,就到了朝东向的五楼五底禅房口,禅房楼上是僧寮、一般僧人宿舍,楼下是方丈间,是方丈会见宾客、高僧以及僧会司议事之处。内有两禅床是住持方丈跌座静修之用。禅房北端往东还有三间矮矮的平房,也就是在药师殿后面,这三间平房是柴间和家什存放处。禅房南边是有三间厨房。厨房里有五眼灶,最大的饭锅能煮200斤为。厨房南端向西又见一排朝南五间精致的禅房,称西方丈室。这西方丈室是闲人止步的禁区。因中间一室供奉着庆良大师的遗像和他的铁禅仗,东西各室均是存放着经卷及各种镇寺之宝。西方丈室在和尚浜底南岸。凡和尚浜底沿着西方丈五间房、厨房和五间禅房的地方,都筑有整齐的石驳岸,并筑有一个宽阔的踏渡,踏渡边经常停着一艘艘烧香船。浜西岸是竹林。西方丈室南面是寺院红墙内的三亩菜园。靠西围墙建有一方形石坛,上面有一舍利子塔,是庆良大师的坟墓。 斋堂最南一间房称之谓关房。福臻寺最后一位,住持月郎和尚就在民国时期,坐了三年六个月的坐关和尚。关房只有一尺见方的墙洞供给斋饭和水浆,门上要锁几十把锁。县里各衙门都来加锁,乡神、大施主也加锁。在菜园子里有一只一半在关房里一半在关房外的粪桶,供坐关僧人拉屎尿的。苦行僧出关的一天,据说仪式十分隆重,大雄宝殿前的大院里用檀香搭起香桥。远近寺院的住持、县里的县长、各衙门长官、乡绅、大施主(三年前来加锁的有关人员)纷纷前来祝贺。坐关的和尚与前来祝贺的人,在众和尚的颂经声、法器声中手携手走过“香桥”才算礼成。从此,坐关和尚在同行中级别提高。 关房往南,有一座六楼六底的房屋,原来的僧寮,1911年(清宣统三年)在这里创办了简易识字学塾,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学校,始名福臻初等小学,一级一员。民国4年(1915年)起称福臻国民学校。以后几年,学生和教员人数不断增多,学校也几经改名,民国35年(1946年)定名为平湖县汉塘镇中心国民学校,设了学级,学生118人,教员5人。1946年12月至1948年底学校一度东迁300米的普福庵。1949年春,仍迁回福臻寺,学生75人,教员3人。菜园的南边部分做了操常民国时期,办作学校,菜园的南边部分做了操常1949年5月11日,平湖解放,1950年土地改革,僧尼还俗。1951年2月5日晚上(农历丙寅除夕),由土改队队长余尔杰带—领同安乡第一村民兵,入福臻寺把寺内佛像全部捣毁。当时还留下大雄宝殿内三尊鎏金大佛,不久大佛也被毁,佛身上的鎏金是谁拿走,至今是个谜。1956年,寺院房屋改建成城北粮管所仓库。1962年寺院各殿和僧寮、斋房全部拆去,搬运到上海塘边建造城北粮管所(新仓库)。仅留学校部分六间楼房。后学校扩建成城北乡中学和城北乡中心小学,随后相继迁址于平兴公路边。1999年5月,全市撤乡并镇时,城北乡与胜利乡,白马乡并入城关镇,增关镇更名为当湖镇。 2004年5月,撤销当湖镇建制,望在这里隶民各钟埭街道管辖。面对荒凉的遗址,使人感慨良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