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
释义 | 定理内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个人之间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定理解读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它表明分配与效率是可以分开来考虑的,任何帕雷托有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第二定理认为,任何我们所希望的社会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给定一定的收入分配结构,所有权结构,而且通过市场达到。 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 定理证明如果所有交易者的偏好成凸性时,则总会有一组这样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上,帕累托最优是在适当的商品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 帕累托有效的配置在契约曲线上。 契约曲线是两个效用曲线的公切点,所以契约曲线上所代表的配置是稳定的----市场均衡。 假设存在一个帕累托最优是非均衡的,则该点一定不在契约曲线上。 由帕累托最优的推导我们知道契约曲线以外的点都是不稳定的,也就是非均衡的,矛盾。 也就是说帕累托最优的配置一定在契约曲线上。所以任何帕累托最优都是市场均衡。 相关知识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福利经济学一定律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雷托有效的配置,既符合帕累托最优效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