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福井康顺
释义

福井康顺是著名的是文学博士。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大正大学校长,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道教学会名誉会长,早稻田大学东洋学会会长,天台学会会长,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兼专门委员,东方学会评议员,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家。

中文名:福井康顺

国籍:日本

出生日期:1898

逝世日期:1991

职业:语言家、汉学家

毕业院校:早稻田大学

代表作品:《东洋思想丛书》《中国近世思想》

简介

福井康顺1924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1929年任早稻田大学讲师,同年赴中国留学,研究中国思想史和道教史。1941年任早稻田大学教授。1942—1944年参加《东洋思想丛书》(83种,日本评论社刊)的编写。1949年获文学博士。1952年为纪念早稻田大学创办70周年参加《早稻田选书》的编写,主编《现代中国思想》。1959年任日本学术会议哲学研究联络委员。1966年获文部省科学研究费15万日元,进行“唐代老子注释学的研究”。

研究领域

福井康顺师承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津田左右吉。他的历史学观点以及治学方法对于福井康顺有明显的影响,而福井康顺的道教研究观点和方法又为吉冈义丰所承继。福井康顺都比较彻底地摈弃了传统的儒、佛观点,把道教作为一个独立的真正的宗教信仰系统来研究,并且从个别的研究发展为带有一定的综合性的研究。他对道教和道教经典的研究也从道教本身扩大到了历史、考古、文献、方志和年表等领域。他们的治学方法比较严谨,明显地受到中国乾嘉学派的影响。他对于《道藏》的历史以及《灵宝经》、《周易参同契》、《列仙传》等经典研究旁征博引,互相参照,细致考证,钩稽异同,言必有据,多有发见的。但是,他们的研究目标着眼在经典中和宫观中的道教,方法也过多使用考据和引证,他也还没有把道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未曾触及道教在政治、文化和科技领域中的作用等内容。

第三时期为战后恢复期。这个时期继承了过去已经开始的系统研究的方法,继承了已经取得的历史和经典研究的成果,又利用战争时期在中国大陆劫取到的大量有价值的材料(例如宝卷和善书),扩大了研究范围。加上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某些边缘学科的建立,对道教的内容以及历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因此,这个时期的大部分著作不只限于对道教从思想、哲学、宗教、文学和科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且注意到道教在历史上的变化和社会作用。

学术观点

福井康顺的《现代中国思想》一书中论及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指出“其视野广阔,而且还引起了日本学人的议论,在当时是具有轰动性影响的著作。”同时,福井康顺还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和以缪斌等为代表的“新民主义”相提并论,说梁漱溟“以乡治作为拯救中国的途径,而参与这一运动。其全貌可以从他的《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得知。”对于“新民主义”,他指出其“宋学的立场”,认为“从中国思想史上看,后世可以评价其为一种宋学的复活。与冯友兰的‘新理学’的立场是相关联的。”

福井康顺在《现代中国思想》(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55年)一书中论及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就指出“其视野广阔,而且还引起了日本学人的议论,在当时是具有轰动性影响的著作。”[10]对这种中日思想的交流、影响与互动做深入的研究,应该是构筑中日知识共同体的基础性工作,但是至今还没有多少令人满意的成果。

虽然梁漱溟自己很早就有“归宗儒家”之类的言辞,但是将梁漱溟作为“新儒家”来定位而写进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首先可能是日本学者。上述福井康顺的著作中,就指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和以缪斌等为代表的“新民主义”都是“宋学的立场”,后来山口一郎在《现代中国思想史》(劲草书房,1969年)一书中对此有进一步的发挥,明确地将梁漱溟与冯友兰的思想作为民国时代思想史中“新儒教主义的展开”来加以论述。有意思的是,在现代新儒学研究成为中国大陆人文学科中的热潮、而梁漱溟被认为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儒者”之际,日本却有人开始重新思考梁漱溟的思想在现代中国的地位,认为没有必要将他圈定在“新儒家”这样的框框里。

研究成果

福井康顺等教授监修的道教入门书《道教》第三卷(1983年)所收野口铁郎和松本浩一(图书馆情报大学讲师)的文章《最近Et本的道教研究》说:“最近数年,对于道教的关心,可以从不仅研究中国的专家如此,而且连一般的人们也相当高涨看得出来。尤其是在研究中国的学者之间,有着以下的认识:当要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性格时,非先了解道教或道教文化不可,这种认识有重新被重视,而且愈来愈强烈,愈来愈深入的样子。如众所知,台湾的艺文印书馆和新文丰出版公司把《道藏》加以影印出版,.使研究者得以简单购得,是促进道教研究的最大原因。加上以欧美为主的人类学者根据田野调查所发表的中国研究报告,也是引起许多人对道教或中国人的民间信仰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另外,作为中国思想及文化的特征的‘道’,在期求精神世界新的地平线所作一连串的运作中获得了评价,而希望与之共为一体的道家、道教哲学和‘作法’的仙道,也到了令人瞩目的地步。以哲学的考察或田野调查等方法所发表的报告,说不定给了在日常生活中已看够‘合理’的人们,提供了不单是梦幻的兴趣,也投予某种的安息感。”(中译文见台湾1988年《道教学探索》第2号第401页)

当时在日本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中,有些还是坚持了严肃的态度的。并且,出现了历史地研究佛教和道教,以及从中国历史的纵向联系上观察道教变化的新趋势。其间发挥作用的组织是成立于1936年的“中国佛教史学会”。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平野义太郎的《道教的经典》和《功过格》;五十岚贤隆的《太清宫志》;橘朴的《中国思想研究》《道教和神话传说》;福井康顺的《太平经的一个考证》《道教的基础研究》《东洋思想史研究》;吉冈义丰的《道教的实态》《道教研究》《道教经典史论》《道教和佛教》(多卷本)《永生的愿望·道教》等等。尽管其中有些著作出版在战后,但是它们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却是一贯的。

随着人文科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和综合研究趋势的加强,1950年日本成立了道教学会。学会在它的成立声明中明确地宣布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声明说:道教被认为是一种渗透在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之中的宗教。对每个东亚专家来说,特别是汉学家,它的重要性无疑是明显的。考虑到对于中国作系统研究的趋势正在发展,道教研究不能再被忽视了,所以,同事组织了日本道教学会。学会的任务是艰巨的。道教研究本身是一个庞杂的领域,但是,如果没有对东亚其它宗教的广泛研究以及对其它学科的相应研究,那么就不可能对道教有任何透彻的理解。在详细调查了道教研究的现状以后,决定采取将各个方面综合在一起的方法。日本道教学会的成立,把原来属于著名的中国佛教史学会的道教学者都输送到并固定在这个组织之中。据报道,作为日本道教学会的会员约有500人。学会成立后的第二年,就出版了机关刊物《东方宗教》,持续刊行至今。

主要著作

1942—1944年:《东洋思想丛书》《中国近世思想》 《老子》

1952年:《早稻田选书》《现代中国思想》

1955年:《三经义疏形成的质疑》

1955—1958年:《世界大百科事典》

1960年:《东洋思想史研究》《福井博士颂寿纪念东洋思想论集》

1966年:《思想史上的清末》

1967年:《老子想尔注考》

1970—1974年:《世界大百科事典》(33卷本,平凡社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