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安市潭头镇 |
释义 | 潭头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山区,北邻寿宁、泰顺、东毗柘荣,距福安市区16公里,104国道纵贯东部全境,达12.5公里,辖29个村委会,人口3.8万人。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5万亩,林地18万亩,森林覆盖率79.3%;北部的吴道仙顶山脉余脉和西部的鹫峰山脉余脉在潭川交汇,形成东溪、武陵溪两大流域,水力资源可开发潜力大,常年流量分别达88立方米、183立方米,水力能源贮藏分别达2.4万千瓦、1.3万千瓦。 优势潭头镇素有“芙蓉李之乡”的美誉,芙蓉李种植面积达3.1万亩,年产鲜李果2.8万吨;茶叶面积2.4万亩,年产千茶1750吨。随着宁德市重点项目——潭头电站的开发建设,形成潭头仅存,闽东少有的“十里平湖”,与潭太公路沿线的郭鸣琳墓、朱熹“洗心台”、灯烛拱木廊桥、西坑虎岩山等连成一线,建设潭川生态旅游线,发展生态旅游极具优势。1991年被列为全省首批“科技示范乡镇”,2005年被列为全省“生态建设示范镇”,系闽东23个重点乡镇之一。潭头镇近年来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势头,党的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潭头镇还是块红色的土地,有众多的老区基点村,是詹如柏烈士、陈挺将军的家乡。 农业经济潭头镇山多地少,“九山一水一分田”是当地的形象写照。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为省定贫乡。从80年代开始,相继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大力开展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山脚种稻蔬,山腰种茶果,山顶戴绿帽(造林)。潭头镇深入贯彻中央扶持“三农”政策,落实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垦荒种粮的积极性,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2006年全镇粮播面积达1.79万亩,比2005年增加0.3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30多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标准、高产、优质茶园比例逐年提高,2003—2006年改造低产园1.1万亩,其中,新植黄旦、台茶、黄观音、金观音等茶叶新品种2100亩,建设标准园7500多亩。低产、老化、劣质李园逐步得到更种换种,仅2006年就换种皇后黑李300亩。新优特蔬菜、果瓜等短平快经济作物比重进一步扩大,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大庄、棠溪建立了短平快蔬菜生产加工集中村,在建柄、西洋境建立西瓜生产基地,在南岩、西坑建立太子参、淮山生产示范片,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了棠溪云海等一些竞争力强、覆盖面广、能带动的茶叶加工企业,2006年“云海”商标茶产品通过QS认证;以棠溪村特种茶加工为中心,生产的“囡儿春”等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惠及全镇1万以上人口的就业生活问题。 工业经济潭头镇把发展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求突破,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003—2006年,先后引资3.6亿元,开发了坑口、洋坑、棠溪、柘头、敢江洋等水电站。其中宁德市重点项目——潭头电站,总投资1.84亿元,装机溶量2.4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7412万千瓦时。同时,实施“内引外联”双轴滚动策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以水力能源开发为新增长点,以茶叶、芙蓉李、竹木加工为重点,以粮面加工为补充的乡村企业发展格局。福安市兴达餐具有限公司生产的漆筷、工艺筷、十祝筷,工艺精湛,畅销东南亚、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潭头镇竹木加工的龙头企业,有力带动当地竹木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