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伏打序列 |
释义 | 伏打在电的研究上,发现了金属的排列与正负电有关,为电池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781年,伏打曾经对已有的验电器进行改造,制成了能够测定微量电荷的验电器。次年,他又给验电器配上电容器,制成能用以测量低电压的电学仪器。1775年他发明了起电盘装置。他在给普利斯特列的信中描写了这种起电盘装置:在一个用丝绸吊起的金属盆中,放着树脂和沥青混合物的圆块,先使其带上电;盆盖的内外侧由于受到感应而带上不同的电荷,用手接触外侧使一种电荷消失,就可以由盆盖上得到与圆块上相反的电荷。只要圆块上有电,就可以不断地从盆盖上得到电荷。 伏打序列研究实验研究当伽伐尼的发现公布后,伏打非常震惊,立即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为了验证电的性质,伏打将一块金币和一块银币顶住舌头,用导线将两者连起来,舌头就感到了苦味。他将两种金属连接起来,一头接触眼皮上部一端用嘴含住,当刚一接触的瞬间,奇异的事发生了,居然产生了光的感觉!伏打开始认识到,金属不仅是导体,而且能够产生电;电不仅能使青蛙腿产生运动,而且能够影响视觉和味觉神经。这一结论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天才的头脑,在对伽伐尼的动物电研究中,他很快意识到必须把这一效应的物理因素放到首要地位。他认为,青蛙的肌肉和神经中是不存在电的,是不同金属与湿的物体的接触产生了电的流动,蛙腿只是起到了验电器的作用。1793年12月,伏打在一封信中公开提出了反对伽伐尼动物电的观点,他一再强调电流在本质上是由金属的接触产生的,与金属板是否压在活的或死的动物体上无关。他倡导用“金属电”来代替“动物电”这个名称。伏打的观点一公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 伽伐尼将青蛙的神经与青蛙的脊椎和腿接触,同样引起蛙的收缩,他用这个实验来反对电来自金属接触的说法。尽管他们各自的解释都不正确,但是他们的发现和争论却是具有非凡的意义。伏打坚持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观点,新的发现和发明接踵而来。在1796年的一封信中,伏打把金属(他把黄铁矿和木炭也包括在内)称为第一类导体或干导体,把含有金属元素的液体(盐、碱、酸等)称为第二类导体或湿导体。他指出:“把干的导体,即第一类导体与湿的导体,即第二类导体接触,就会引起电的扰动,产生电运动;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只能认为是一般特性。”伏打用了三年的时间,用各种金属一一组合搭配的方法,研究两种金属相接触产生电的现象。他发现,同一种金属与某一种金属接触时带正电,与另一种金属接触时带负电。所以,金属究竟带何种电,取决于它,以及与它接触的金属的性质。如锌和铜接触,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而铜和金接触时,铜则带正电,金带负电,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金属的这些性质,是跟它们失去电子的能力大小有关的。失去电子能力大的金属在实验中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能力小的金属获得电子而带上了负电。 研究结论1797年,伏打公布了这些研究成果,不少学者感到惊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伏打确定了一个金属序列,只要按这个顺序将任意的两种金属接触,排在前面的那种金属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那种金属将带负电。伏打排出的这个序列是:锌、铅、锡、铁、铜、银、金、石墨、木炭,这就是著名的伏打序列,又被作了一些补充。后来他还进一步发现,如果将不同的几种金属依次联接起来,其总的电位差与中间的金属种类无关,只与首、尾两端的金属性质有关。 伏打电池一、伏打电池的发明 水的电解,是在历史上第一个提供稳定连续电流的电源装置──伏打电池于1800年诞生以后才实现的。伏打电池的发明归功于两位意大利科学家。一位是解剖学家和医学教授伽伐尼(Galvani,L. 1737-1798),一位是物理学和化学家伏打(Volta,A.1745-1827)。 1780年,伽伐尼在一次解剖青蛙时有一个偶然的发现。一只已解剖的青蛙放在一个潮湿的铁案上,当解剖刀无意中触及蛙腿上外露的神经时,死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一下。伽伐尼立即重复了这个实验,又观察到同样的现象。最初他以为蛙腿发生痉挛是“大气电”作用的结果。后来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选择各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铁或铜和银,接在一起,而把另两端分别与死蛙的肌肉和神经接触,青蛙就会不停地屈伸抽动。如果用玻璃、橡胶、松香、干木头等代替金属,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作为解剖学家的伽伐尼脑子里总是想着肌肉和神经等,他想用动物体内有某种电来解释,但这种“动物电”的解释是含糊不清的。1789年他写成了论文:《关于电对肌肉运动的作用》,于1791年发表。 伏打读到了这篇论文后,就多次重复了伽伐尼的实验。作为物理学家,他的注意点主要集中在那两根金属上,而不在青蛙的神经上。伏打在此以前已经对电学作出不少贡献。他曾经对已有验电器进行改造,制成了一种能够测微量电荷的验电器。1775年,他在给普利斯特里的信中描写了一种起电盘装置。对于伽伐尼发现的蛙腿抽搐的现象,他想这可能与电有关,但是他认为青蛙的肌肉和神经中是不存在电的,他推想电的流动可能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产生的,与金属是否接触活动的或死的动物无关。伏打用自己设计的精密验电器,对各种金属进行了许多实验。这些实验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以用盐水或碱水浸过的(甚至只要是湿和)硬纸、麻布、皮革或其它海绵状的东西(他认为这是使实验成功所必须的),并用金属线把两个金属片连接起来,不管有没有青蛙的肌肉,都会有电流通过。这就说明电并不是从蛙的组织中产生的,蛙腿的作用只不过相当于一个非常灵敏的验电器而已。 在1796年的一封信中,伏打把金属(以及黄铁矿等某些矿石和木炭)称为第二类导体或干导体,把盐、碱、酸等的溶液称为第二类导体或湿导体。他指出:把第一类导体与第二类导体相接触,“就会引起电的扰动,产生电运动;至于这个现象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只能认为是一般的特性”。 伏打用了三年的时间,用把各种金属两两搭配进行实验的方法,研究两种金属接触产生电的现象。他发现,一种金属与某一种金属接触时带正电,它与另一种金属接触时则可能带负电。例如,锌和铜接触时锌带正电,铜带负电;但铜若与金或银接触,则铜带正电,金、银带负电。伏打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发现了如下的金属起电顺序:锌-铜-锡-铁-铜-银-金-石墨-木炭。在序列中任何两种相接触,都是位序在前的一种带正电,后面的一种带负电。这就是著名的伏打序列。 伏打将两块不同的第一类导体与浸有第二类导体溶液的湿布接触,再用导线将这两块第一类导体连接起来,成一回路,便得到虽然微弱但很稳定的电流。他把这个位置叫做伽伐尼电池。当把若干个这种电池串接起来时,就能得到较强的电流。 例如,他把许多对(40对、60对)圆形的铜片和锌片相间地叠起来,每一对铜锌片之间放上一块用盐水侵湿的麻布片。这时只要用两条金属线各与顶面上的锌片和底面上的铜片焊接起来,则两金属端点就会产生几伏的电压。如果把铜片换成银片,则效果更好。金属片对数越多。电力越强。这样产生的电流不仅相当强,而且非常稳定,可供人们研究和利用。后来人们对伏打发明的这种电源装置叫做“伏打电堆”。1800年,伏打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信,报告了他的电堆试验。从此以后,电学的研究便活跃起来了。 不久,伏打发现当两种金属片之间的湿布慢慢干燥了的时候,电堆产生的电流就渐趋微弱。于是他改用许多杯子,杯子都盛有盐水或稀酸,每个杯中插入一对锌和铜片,然后用金属线把每个杯中的锌片和另一杯中的铜处焊接起来,便得到经久耐用、电流更强的电池。这种装置称为“杯冕”。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具实用电池。 伏打电池的出现,是一项重大发明,它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比较强的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为科学家们从对静电的研究转入对动电的研究创造了物质条件,导致了电化学、电磁联系等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加深了人们对光、热、电磁、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伏打电池的发现还开辟了电力应用的广阔道路,由于它的诞生,19世纪的第一年成了电气时代文明生活的开端。 二、水的电解 在电化学发展中上的第一个发明是利用电流分解水。1800年3月,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长接到伏打关于发明了电堆的信件后,便把这封信给了他的好朋友,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Nicholson,W.1753-1815)和卡里斯尔(Carlisle,A.1768-1840),并在皇家学会上公开宣读了。尼科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立即着手利用伏打电池进行施电流于水的试验。他们的电堆是利用36枚英国半克朗(Crown)银币及一些锌片和硬纸片,用白金箔和丝做电极和导线。当电极导一和电堆两极接触时,两极上都有气体逸出,他们用排水集气法加以收集。这样电解了13小时,他们才得到1.1立方时的气体。与电堆负极相连的铂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恰为另一铂电极上逸出气体的二倍。经鉴定,证明这两种气体分别是氢气与氧气,它们的体积比和氢气、氧气合成水时一致。他们的文章《利用电池电解水》1800年发表后,这一消息立即轰动了科学界。水的电解和氢、氧化合成水,这两个科学事实完全证实了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的正确论断,在化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在1800年以后几年内,化学家们利用伏打电堆研究了许多电化学问题,如电解水时水中为什么产生出酸和碱,一些金属盐类水溶液电解时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等;英国化学家戴维(Davy,H.1778-1829)并于1807-1808年通过电解法发现了元素钾、钠、钙、锶、钡和镁。由此可见,伏打电池的发明(以及电解水的成功)对于化学的发展确实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