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肤霉病 |
释义 | 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病状病鱼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故又称白毛病。严重时菌丝厚而密,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至死亡。有时菌丝着生处有伤口充血或溃烂。 内容概述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向鱼体伤口侵入,并可深入至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又称“生毛”或“白毛病”。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肤霉菌为淡水水域的常见菌,10℃~15℃生长良好,属藻类菌纲水霉科。我国常见的肤霉主要有水霉、绵霉和丝囊霉菌三属。菌丝为没有横隔的多核体,一端像根样附着于鳖体的操作处,分枝特别多,深入皮肤和肌肉称为内菌丝,它具有从鳖体吸收营养的功能。其他大部分菌丝体伸出在鳖体之外,称为外菌丝,可长达3厘米,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肤霉病,又名水霉或白毛病,是常见的一种水霉菌病。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但也有少数不分枝。菌丝一端像根状, 着生于鱼的皮肤和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突出体表。菌丝长达3㎝,呈灰白色,柔软,像棉花絮纤维状。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或寄生虫破坏皮肤,导致病原菌侵入伤口。 症状病变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后,吸取皮肤组织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并迅速地向体外生长。病初肉眼不易辨别出特殊症状,当肉眼已能看出症状时,菌丝已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故称为“生毛”。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食欲减退,游动失常,最后死亡。患病初期,个体伤口四周红肿,皮肤粘液增多,患病后期,伤口处形成一丛絮毛状菌丝。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肤霉病。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菌丝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着生菌丝,逐渐覆盖其它鱼卵,严重时发霉的鱼卵会将霉菌传播给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此外,感染霉菌的程度还与其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室内灯光或日光的不足,都有利于霉菌的大量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皮肤表面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失去应有的体表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驻呈呆滞状浮在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上的霉菌迅速蔓延,菌丝深入体内,死亡率较高。 病原体同丝水霉(Saprolegniamonoica)曾在金鱼、红鲤上发现。寄生水霉(S.parasitica)曾在金鱼、红鲤体上和鲤、金鱼的卵上发现。 流行危害肤霉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气温18摄氏度左右的梅雨季节为常见。长肤霉的鳖消耗营养,运动受限,可使鳖生长缓慢。病鳖由于生长肤霉,为病毒和细菌侵入体内创造了条件,使鳖易患病毒和细菌性疾病。 水霉和绵霉腐生性寄生物,专寄生在伤口和尸体上。鱼类型患水霉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 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动孢子侵入伤口。当水温适直时(15度左右),3-5大就长成错综交叉的苗丝体。如伤口继发性感染细菌,则加速了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有存在,秋未到早春是流行季节。此病是金鱼、红鲤和锦鲤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各地都有流行。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到病鳖有什么异样。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鳖体伤口侵入,向内外生长。受伤较深时,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细胞间隙,浸入的菌丝极度分枝。向体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白毛病”。 诊断要点感染了水霉的病鱼或鱼卵,由于外菌丝长满成棉絮状,故肉眼就可以诊断。一年四季都有此病出现,全国各地养鱼地区均有流行。此类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没,各种养殖鱼类,从卵到各种年龄阶段都可感染。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捕捞搬运时造成鱼体外伤,以致霉菌侵入伤口而引起发病。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水温上升到18°C左右开始,此时的水温最适宜于水霉菌的生长繁殖。在亲鱼产卵后,水霉菌先在未受精的鱼卵上生长、繁殖,因此在受精的鱼卵上常可镜检到有萌发的菌丝体,使鱼卵胚胎发育中途死亡。特别在阴雨天,水温低(15~20°C)时,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感染水霉而死亡。 治疗方法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①将水温捉高到30℃,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自动脱离鱼体,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再过10余小时,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效果较好。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浸洗时间0.5秒—2分钟,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人海水中。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铜,充氧,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 肤霉病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鱼体受伤。在越冬以前,根据显微镜活体检查结果,用药物处理杀灭寄生虫,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病。 2、用孔雀绿0.1%-1%浓度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着生处。 3、用孔雀绿1:15000浓度浸洗3-5分钟。 4、用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浓度合剂全池遍洒。因用药量大,通常将病鱼集中在小水泥池中进行施药。 5、用维生素E内服,药量与防治竖鳞病完全相同。 6、创造有利于鱼卵孵化的外界条件(注意水温、鱼卵密度),用1:15000浓度孔雀绿浸洗鱼卵(连同鱼巢一起)10-15分钟,可预防鱼卵水霉病。 预防防治预防:当越冬鳖水温降到15℃~20℃时,用百万分之0.2孔雀石绿遍洒。早春鳖出水活动时,用百万分之0.5孔雀石绿遍洒。均不排水。治疗:当鳖患肤霉病时,用百万分之二孔雀石绿遍洒,24小时排除池水;也可用亚甲蓝百万分之四到百万分之六浓度遍洒,如果未治愈,隔3日~4日再用上述浓度遍洒一次。中药五倍子煮汁、福尔马林、食盐水和小苏打均可防治该病。但需注意的是:鳖属狭盐性动物,采取食盐碱地或食盐碱地小苏打合剂防治鳖肤霉病时,要准确掌握使用浓度、浸泡时间和池水排除等问题。 防治方法一:1.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斑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不久即恢复原有的色泽。 2.食盐和小苏打混合剂,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溶液泼洒于100厘米*55厘米*45厘米的水族箱中,坚持数次,效果显著。因热带鱼对食盐的敏感性极强,无论哪种病用盐水浸洗或泼洒后,数日后症状都会减轻。 3.在100厘米*55厘米*45厘米的水族箱顶端安装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菌的数滋生。 防治方法二:1.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鱼10—15分钟。 2.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5—10分钟。 3.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2克呋喃西林,浸洗5—10分钟。 4.在9份淡水中兑掺1份海水,浸洗病鱼1—2分钟。 5.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05克硫酸铜,浸洗病鱼5—10分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