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佛说死亡
释义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根本问题,讨论佛教的生死观,既是对古代佛教的人生观做一个历史性的总结,也是为发展当前的终极关怀提供更多的思想参考。

版权信息

书 名: 佛说死亡

作 者:海波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224079104

开本: 16

定价: 23.00 元

内容简介

《佛说死亡(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以现代死亡学的视角,研究中国佛教的死亡观,通过梳理佛教丰富的死亡理论和实践体系,力图揭示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建立、发展和影响脉络,并试着在有限的范围内完成其现代价值的转换。

编辑推荐

佛教经典在西方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双重推崇,是人类破解死亡的指导手册,同《埃及亡灵书》一起被奉为“死亡学宝典”。《佛说死亡(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从中国传统看待死亡、处理死亡事件入手,再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佛教死亡观的各个主要层面及其对华夏死亡文化的影响,前者典型如:死亡时刻发生了什么?存在死后世界吗?后者典型如:为什么家中丧亲对逝者有“做七”的习俗?等等。通读《佛说死亡(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将会了解古往今来、东方与西方对死亡的探寻和认知,不乏有趣的知识和睿智的启迪,且听作者娓娓道来。

目录

导读

前言

发现死亡——中国佛教死亡观之视角

一中国传统死亡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死亡观的初成

(二)儒家死亡观

(三)道家死亡观

二佛教死亡观之视角

(一)佛教死亡观之视角

(二)孔、老、释之临终表现

三佛教与传统死亡观的承接

(一)传统死亡观的理论空白

(二)佛教死亡观与传统死亡观的接轨

解析死亡——中国佛教死亡观的基石

一死因探源—__佛教的生命观

二死亡困惑——轮回主体

三死亡解密——死亡的过程

(一)濒死期的身心状况——生有之末

(二)死亡判定——死有

(三)死后阶段——中有

四死后去向——来生

超越死亡——中国佛教死亡观之宗旨

一佛教对死亡的分类

二死亡的提升——人天乘的追求

(一)人天乘在中国的盛行

(二)实现人天道的途径

三死亡的升华——净土的向往

(一)印度佛教之净土

(二)净土在中国的流传

(三)净土修行的临终照顾

四生命的终极——涅盘的圆满

(一)终极超越——涅盘

(二)通往涅盘的实践

佛教死亡观对中国丧葬风俗的影响

一佛教对中国传统丧祭仪式的变革

(一)斋会——佛教介入传统丧仪的初期形式

(二)法会——佛教变革传统丧仪的成熟形式

(三)传统祭祀仪式的佛教化延伸

二佛教对中国传统葬式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葬式

(二)佛教葬式之流传

(三>佛教葬式与传统葬式的结合

三墓葬中的佛教因素

(一)墓上建筑的佛教因素

(二)墓内因素的佛教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书目

二外文书目

附录

后记

再版后记

……

文摘

发现死亡——中国佛教死亡观之视角

佛教自公元1世纪前后,由填补所缺和顺应本有两条渠道输入中土,中国社会为佛教死亡观的传播提供了适合的土壤。从东汉政权瓦解至唐中晚期禅宗兴盛的四百余年间,中国社会充斥战祸、饥荒、瘟疫以及各种动乱,中华文明面临全面无法解狭的问题,形成生命如朝露、身家无保障的社会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既有的死亡学说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和保证,佛教对死亡的省思就为战乱中的思想提供一种依托,其丰富的死亡学说集个体关怀和终极关怀为一体,开启了中国死亡理论与实践的新篇章。

本章之所以名为“发现死亡”,旨在说明:(1)佛教深入到死亡本身来探究死亡现象,将死亡问题还原到死亡的基础层面;(2)佛教丰富的死亡理论和全新的死亡思维给中国人提供了正视死亡的崭新视角,国人开始重新认识死亡,思考死亡。

一中国传统死亡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死亡观的初成

自人类理性思维形成,死亡原因和死后生命等问题便困扰着人类。华夏民族的祖先同世界其他各民族的始祖一样,经历了一个发现死亡与认识死亡的渐进过程。原始社会,中国人对死亡的思考主要是死后世界。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形成“死而不亡”的概念,至氏族公社时期由英雄崇拜心理发展成为“祖先崇拜”,这一观念是仰韶、龙山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最早产生的有关死亡的基本观念在文化中得到保留,后世死亡观无论复杂简单都有中国死亡观初成时的基本要素。

从有遗迹可考的最早资料来看,距今约18000年中华民族的祖先——山顶洞人已经形成“死而不亡”的观念和相应的葬礼。山顶洞人在死者身旁撒有赤铁矿粉粒,随葬品除燧石、石器等生活用具外,还有石珠、穿孔兽牙等装饰品。红色,通常象征着血和火,以红色赤铁矿粉粒撒在尸体旁,可以肯定的是,这当表示某种祝愿,比如一种模糊的永生观念,或希望死者再生,或给死者在未知世界提供火种以供驱寒照明和吓退猛兽等等。至于随葬用具,显然是供死者使用的,表明先民认为有死后世界存在。仰韶文化时代依旧承袭“灵魂不死”的观念,陕西华县元君庙发现的童尸盛放在特制陶瓮内,口上盖着陶盆钵,瓮底部钻有小孔,考古学家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之用。这种风俗至今在云南某些少数民族中还有遗留。

认定亡者灵魂不死,很容易让生者联想到家族和部族的祖先灵魂能够保佑后代,祖先崇拜和祭祖习俗遂在原始人中流行。最初主要是祭祀崇拜部落、氏族的领袖、英雄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