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书 |
释义 | 佛书指与佛教有关之典籍。 又作佛典、内典、妙典。反之,佛教以外之典籍称外典、世典、外道书、外俗书。妙典系尊称,尤指一宗所依之经论。随着佛教史之展开与传播地域之扩展,佛书渐次扩大其内容。通常指所有有关佛陀教说之经论典籍,广义之佛书则包括经、律、论三藏及其注疏、各宗之典籍、史传类、大藏经目录、词汇、行事、寺志及地志等,乃至于依据佛教所写之故事、小说、戏曲、随笔、歌谣等之佛教文学。即以经、律、论三藏为主干之印度佛教圣典,及我国、日本所撰述而次第增广之一切经。 佛书:以域而分若以经典流传之地域别之,则北传方面,自印度经由西域,或经南海而传入我国、朝鲜、日本,或自印度传至西藏、蒙古;南传方面,则自印度传至锡兰、缅甸、暹罗(泰国)、柬埔寨(高棉)等东南亚诸国。由于地域之不同,遂形成各自独特的佛教思想与文化。又因各种语言文字之翻译流传,及历代祖师之种种著作,佛教典籍因而内容分歧、数量庞大。被收入大藏经中之佛典各有其特色,其中传承于我国、日本之汉文佛典,其质、量最大。其次,能与之抗衡者为流传于西藏、蒙古之藏译佛典及喇嘛教圣典。锡兰、缅甸、泰国、高棉等地所传承之巴利语三藏,则具有圣典之一贯性与纯粹性。至于梵语佛典,其量远不及前三者(汉藏、藏文佛典、巴利藏),然因收入大乘经典及各种重要论书,故对佛教研究甚为重要。梵语佛典主要自尼泊尔传来,其他从喀什米尔、西藏之古僧院、古塔,及西域发掘之窟院中所发现者亦不少。 据传,佛陀入灭后,以摩诃迦叶为首之五百弟子,于王舍城召开第一次经典结集,编纂佛陀之言教。此次结集恐系聚集多数佛弟子合诵佛陀之圣句,而非在此时成立圣典。据现存资料推定,在阿育王时代,即有圣典之单行本出现。杂阿含经卷四十九中记载牟尼偈(梵Muniga^tha^ )之名,又阿育王碑文中亦发现牟尼偈之文,由此可见西元前三世纪已有单行本存在。然其时非以编纂经典为目的,乃为便于讽诵佛语之故。此由西晋白法祖所译之佛般泥洹经所载,及阿含经中随处有佛弟子晨朝诵经之记录可以得知。今日所谓之巴利语三藏乃后世所编纂者。经、律、论三藏成立以前,曾将佛典分为九分教、十二分教。 三藏之中,律藏成立最早,时代约在阿育王之时,其次为经藏。从第一次结集至部派佛教时代之间,分成四阶段,随后次第附加,以至于现存之型式。论藏为三者中成立最晚者,此因部派佛教时代盛行对佛陀教说之研究,致力于说明、注释、整理分类、除去教说中相互之矛盾,由此遂产生诸种论书。 早期佛教并无记录之经典,虽称结集,然不用笔录,仅合诵而择其义而已。此因当时之印度认为笔写有渎经典之神圣,故以口授相传。至阿育王时代渐次出现笔录之佛典。现今之佛典,从语文之流传上可分为: (一)巴利文佛典:为南方各地区所传持之佛教圣典,有经、律、论三藏及藏外典籍。三藏之中,经藏称为尼柯耶(部),相当于汉译之阿含,共有五部,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律藏分为经分别、犍度部、附录三部,为研究原始佛教教团之重要资料。论藏有法聚论等七论。藏外典籍大凡可分三期:第一期有指导论(Nettipakaran!a )、藏释(Pet!akopadesa)、弥兰王问经(Milindapan~ha^)、岛史(Di^pavam!sa )等。其中弥兰王问经为说明印度与希腊文化交流情形之典籍,极为重要。第二期有三藏注释书(At!t!hakatha^)与大史(Maha^vam!sa)。第三期有三藏注释书之注及小史(Cu^l!avam!sa)等。此外尚有文典、辞典、史书、教理史等大量文献。 (二)梵文佛典:贵霜王朝之迦腻色迦王于喀什米尔召开第四次结集之际,决定其后以梵语为圣典语。初期之梵语佛典并非采用古典梵语,乃是用佛典特有之佛教混淆梵语。佛教徒以古典梵语著作或始于笈多王朝,即四至五世纪以后。梵语佛典大多属于大乘,极少数为小乘,不若巴利语佛典之系统化,内容亦无秩序而多歧异,大部分在十九世纪初以后才由西欧探险家所发现。 日本学者山田龙城将各种梵语佛典分类为:(1)原始─阿含类、毗奈耶(律)类、譬喻文学、佛传文学、赞佛文学。(2)大乘─般若经类、华严经类、法华经类、涅盘经类、宝积经类、大集经类、诸经集类。(3)诸论─毗昙类、中观论书、瑜伽诸论、后期诸论。(4)秘密─所作经疏、行瑜伽类、无上瑜伽、秘密拾遗。其中,阿含类仅残留断片,毗奈耶类近年来次第刊行戒本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之律典,这些律典与佛传、譬喻文学有密切关系。名之为阿波陀那(Avada^na)的譬喻文学,系由印度通俗文学中寻求主题,再穿插佛教教理,以教化民众为目的之佛教文学。其梵文写本之数量仅次于秘密部,内容亦极重要;譬喻百集(Avada^nas/ataka,汉译撰集百缘经)、天譬喻(Divya^vada^na)、宝鬘譬喻(Ratnama^la^vada^na)为其主要者。佛传文学有大事(Maha^vastu)、方广大庄严经(Lalitavistara)、马鸣之佛所行赞(Buddhacarita )等。赞佛文学有马鸣所作歌咏难陀出家与成就之孙陀罗难陀诗(Saundarananda-Ka^vya )、摩咥里制吒(Ma^tr!cet!a)之四百赞,及克歇门德拉(Ks!emendra)之作品等。 大乘经典有十万颂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八千颂般若、金刚般若、七百颂般若、十地经、入法界品、法华经、极乐庄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明菩萨会、悲华经、金光明经、月灯三昧经、入楞伽经等。另有大般涅盘经、大集经等诸种之断片等。诸论有俱舍论,龙树之中论、回诤论、宝行王正论,及提婆之四百观论等之中观论书。瑜伽论书有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中边分别论、现观庄严论、究竟一乘宝性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后期论书有月称之中论注净明句、寂天之大乘集菩萨学论、入菩提行经、寂护之摄真实论、法称之量评释、正理一滴等。属秘密部之梵文写本现存三百多部,包括各种陀罗尼、仪轨、成就法、怛特罗等。 (三)西域佛典: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之际,途经西域、中亚等地,遂有下列各种语言所写经典之流传,即:和阗语、龟兹语、回鹘语、吐火罗语(Tukha^ra)、粟特语( Sogdh)等,此等经典直至二十世纪才被探险家发现,其现存者皆为断片,翻译及书写年代均很早,为研究佛典、佛典史之重要资料。 (四)西藏、蒙古文佛典:藏语佛典包括大藏经及藏外文献,前者大多译自梵语佛典。西藏大藏经分成甘珠尔(Bkah!-h!gyur)与丹珠尔(Bstan-h!gyur)两部分,前者为经部与律部,后者为论部与经律之注疏、赞歌、仪轨,及与历史、论理、语言、医学、工艺等有关之著作。藏外文献有喇嘛教之新旧诸宗派圣典,及喇嘛传记、寺志、史书、文法书、历法书、医学书、赞歌、仪轨、誓愿文、信等。 蒙古民族自十三世纪信仰佛教以来,除由藏文大藏经翻译成蒙古语大藏经之外,用蒙古语所著作之书、注释书等,数量亦很庞大。 (五)汉文佛典:分为印度传来的佛典之汉译及我国所撰述者二种。前者之原本除梵语佛典外,另有西域等地之方言及混淆俗语之典籍。后者为经律论之注释书、讲义书,及我国祖师之撰述,与对此等之注释书及研究书等。其数量随时代而增加,为其他佛书所不能比拟者。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录之印度撰述与中国撰述两部分,印度撰述部分包括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盘、大集、经集、密教、律、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十六部分;中国撰述部分则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目录等(史传、外教两部包含若干印度撰述,目录部则包含部分日本撰述),总计二二三六部,九○○六卷。我国祖师撰述之典籍中,最具代表性或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经疏有僧肇之注维摩经十卷、智顗之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各二十卷、法藏之华严探玄记二十卷、一行之大日经疏二十卷、善导之观经疏四卷等,律疏有道宣之四分律行事钞十二卷等,论疏有普光之俱舍论记三十卷、法宝之俱舍论疏三十卷、吉藏之中观论疏二十卷、窥基之成唯识论述记二十卷、法藏之起信论义记五卷等。其次,有关各宗特色者为僧肇之肇论一卷、慧远之大乘义章二十六卷、吉藏之三论玄义一卷、大乘玄论五卷、窥基之大乘法苑义林章七卷、法藏之华严五教章四卷、宗密之原人论一卷、智顗之摩诃止观二十卷、道绰之安乐集二卷、德辉重编之敕修百丈清规十卷,及宋代禅僧之各种语录等。 史传部自印度翻译者有异部宗轮论,为部派历史、教义之概说,其他如阿育王、龙树、马鸣、提婆、世亲之各传记等。我国所撰述者为梁代慧皎之高僧传十四卷及唐、宋、明各代之高僧传及高僧之别传、往生传、寺志、地志之类,法显传、西域记等。齐梁以后,抄写大藏经要旨之风盛行,现存者有梁代宝唱等之经律异相五十卷、唐代道世之法苑珠林一百卷、诸经要集二十卷等。又入藏诸经之解题有宋代惟白之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八卷。为研究大藏经而作之音义有唐代玄应之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唐代慧琳之一切经音义一百卷等。此外,有关解说梵语字义者有宋代法云之翻译名义集七卷,有关大藏经名数事项之编集者有明代寂照之大藏经法数七十卷等。外教部中则有真谛所译之金七十论三卷,系数论学派之论书;玄奘所译之胜宗十句义论一卷,系属胜论学派之论数;此外,尚有道教之老子化胡经等。 (六)日本之佛典:可大别为五种:(1)有关经律论之注释。(2)各宗派之典籍。(3)史传、目录等。(4)法语、御词、闻书、语录等宣扬宗义信仰之文书。(5)用于教化民众之唱导、赞歌、和赞、讲式及通俗文学等。其中,较具日本佛教特色之代表作为圣德太子之三经义疏、最澄之守护国界章九卷及显戒论三卷、空海之十住心论十卷、即身成佛义一卷及辨显密二教论二卷、淳和天皇敕撰之天长六本宗书、源为宪之三宝绘词三卷、源信之往生要集三卷、庆滋保胤之日本往生传一卷、源空之选择本愿念佛集一卷、高辨之摧邪轮三卷、荣西之兴禅护国论三卷、道元之正法眼藏九十五卷、莹山之莹山清规二卷、亲鸾之教行信证六卷、唯圆编之叹异抄一卷、日莲之立正安国论一卷、凝然之八宗纲要二卷、师炼之元亨释书三十卷、莲如上人御文五卷、师蛮之本朝高僧传七十五卷、良遍之观心觉梦钞三卷、白隐之夜船闲话一卷等。又属于说话集者有西行之撰集抄九卷、鸭长明之发心集三卷、住信之私聚百因缘集六卷、无住之沙石集十卷等,皆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六卷以下,或大日本佛教全书一百五十卷中,及各宗派圣典全书之中。另有昭和七年(1932)小野玄妙所编佛书解说大辞典,其书网罗和语、汉语佛书共六万五千五百余部,共分:(1)藏经,(2)全书,(3)古写本、古刊本之单行本,(4) 现在之单行本,(5)古逸书类。又自大正六年(1917),日本陆续有国译大藏经三十卷、国译大藏经四十八卷、国译一切经一五六卷、国译禅学大成二十五卷等,以和文翻译大部汉文经典之佛书问世。此外,昭和十年至十六年所刊之南传大藏经七十卷为巴利语三藏之全译。又各宗派所出版之全书亦为日本佛书近数十年来之特色,有天台宗全书二十五卷、真言宗全书四十二卷、净土宗全书二十卷、真宗大系三十七卷、日莲宗全书二十六卷等。(参阅‘大藏经’893、‘中文大藏经’1001、‘西藏大藏经’ 2588、‘南传大藏经’3748、‘南传佛教’3750) 中国佛书的刊印中国的佛书基本是台湾印的,有以下几个印刷厂:(1)新文丰出版公司,主持人为高本钊。地址在台北市。曾先后出版大正藏、卍续藏、宋藏遗珍、大藏遗珍等数百种佛书。(2)佛教书局,主持人为广定法师。地址在台北市。曾先后出版佛教大藏经(频伽藏之再增补)等数百种佛书。(3)佛光出版社,主持人为星云法师。地址在高雄县佛光山。该社之前身即佛教文化服务处。先后出版释迦牟尼佛传、佛光大藏经、佛教史年表、佛光大辞典等数百种佛书。(4)大乘文化出版社,创办人为张曼涛。地址在台北市。主要出版物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一百册。(5)天华出版公司,主持人为李云鹏。地址在台北市。主要出版物有大藏会阅、寒山子研究等数十种。(6)弥勒出版社,主持人为蓝吉富。地址在台北县。主要出版物有现代佛学大系等数十种。(7)台湾印经处:为台湾佛教界所组成之团体,专印佛书。曾发行净土丛书等数百种。 鲁迅读过的佛书(部分)·《雪窦四集》即《雪窦显和尚明觉大师颂古集、拈古集、瀑泉集、祖英集》。别集。[宋]重显撰,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10/20》。 ·《摹刻雷峰塔砖中经》指雷峰塔中所藏《陀罗尼经》。1卷,4角,杭州西泠印社购得,见《日记·1928/7/13》等。 ·《辩正论》[唐]释法琳著。《中国小说史略》中引书该书,说明魏晋间道士做伪书之由来。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佛教书籍,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唐]法藏记。1部2册,得自于朋友许季市,见《日记·甲寅/7/28》。 ·《十二因缘》佛教典籍,又称《十二因缘经》,有元人译本,明崇祯年间刻。鲁迅购自琉璃厂,《日记·甲寅/9/6》:“午后至琉璃厂买《十二因缘》等四经同本一册,《起信论直解》一册,《林间录》二册,共五角五分二厘。又买《大方广泥洹经》、《般涅盘经》、《入阿毘达磨论》各一部,各二册,共一元五角;严氏《诗缉》一部十二册,一元五角。” ·《十八空百广百论》佛教书籍,是《十八空论》和《百论》、《广百论》的合刻。分别为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圣天菩萨造,[南朝陈]真谛、[后秦]鸠摩罗什、[唐]玄奘译。宣统三年刻本。《日记·甲寅/9/17》提及此书,参《金刚经论》条说。 ·《一切经音义》[唐]玄应撰,佛教典籍,25卷。《日记·甲寅/9/26》等提及此书。参《大安般守意经》条说。 ·《入阿毘达磨论》佛教书籍。2卷2册,[唐]玄奘译,有明刻本。《日记·甲寅/9/6》提及此书,参《十二因缘》条说。 ·《入楞伽心玄义》佛教书籍。1卷,[唐]法藏撰。《日记·1921/6/18》提及此书。 ·《八宗纲要》佛教书籍,[明]凝然述。2卷1册。见《日记·甲寅/5/31》,参《思益梵天所问经》条说。 ·《十住毘婆沙论》佛教书籍,17卷,3册。一般以为作者为龙树菩萨,[后秦]鸠摩罗什译。《日记·甲寅/5/15》提及此书,参《般若灯论》条说。 ·《三论玄义》佛书,[隋]吉藏撰。2卷1册,1角4厘购得,见《日记·甲寅/12/6》。 ·《大方广佛华严经著述集要》佛书。1夹23种12册,得自于朋友许季市,见《日记·甲寅/7/28》。 ·《大方广泥洹经》《日记·甲寅/9/6》提及此书,参《十二因缘》条说。该书后来寄赠许季上。 ·《大安般守意经》佛书。[汉]安世高译,2卷1册。购自琉璃厂有正书局,同时购得《中阿含经》1部12册、《阿毗达磨杂集论》1部3册、《肇论》1册、《一切经音义》1部4册,“共银四元二角六分二厘”,见《日记·甲寅/9/26》。 ·《大乘法苑义林章记》佛书。[唐]窥基撰,21卷,7册。鲁迅托人购买,见《日记·戊午/9/7》。 ·《大乘起信论》[印度]马鸣著,梁代真谛三藏和唐代实叉难陀均有译本。鲁迅在小说《端午节》中借人物方玄绰的意见说:有钱有势的人物“失了权势之后,捧着一本《大乘起信论》讲佛学的时候,固然也很是‘蔼然可亲’的了,但还宝座上时,却总是一副阎王脸,将别人都当奴才看,自以为手操着你们这些穷小子们的生杀之权。”鲁迅对伪信徒一向憎恶,伪儒士、伪道士、伪居士,均在鲁迅批判之列。《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讨论翻译的“信”与“顺”时,鲁迅说:“他(纲按此处指严复)的翻译,实在是汉唐译经历史的缩图。中国之译佛经,汉末质直,他没有取法。六朝真是‘达’而‘雅’了,他的《天演论》的模范(纲按:模范,范本的意思)就在此。唐则以‘信’为主,粗粗一看,简直是不能懂的,这就仿佛他后来的译书。译经的简单的标本,有金陵刻经处汇印的三种译本《大乘起信论》,也是赵老爷(纲按指主张“顺”的赵景深)的一个死对头。”鲁迅主张翻译的质朴、真实,反对为了“顺”而失掉“信”,所以有此书。 ·《大乘起信论义记》佛书。[唐]法藏撰,阐发《大乘起信论》义理。《日记·甲寅/6/3》提及此书。 ·《大乘起信论海东疏》佛书。唐代新罗人元晓疏记。鲁迅于崇文门外卧佛寺购得,见《日记·1921/7/7》。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佛书,2卷1册。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法藏撰疏。《日记·甲寅/5/15》提及此书。 ·《大唐三藏取经记》又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日本人旧藏本,共3卷17章。内容记录唐僧和猴行者西天取经故事,是为《西游记》之雏形。鲁迅多次征引此书。对于此书究属宋刊还是元刊,世有争论。鲁迅持元刊说;郑振铎持宋刊说;且二人均引王国维的意见为论据之一。鲁迅说:“《唐三藏取经诗话》似乎还可怀疑为元椠。即如郑振铎先生所引据的同一位‘王国维氏’,他别有《两浙古刊本考》两卷,民国十一年序,收在遗书第二集中。其卷上‘杭州府刊版’的‘辛,元杂本’项下,有这样的两种在内——/《京本通俗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是不但定《取经诗话》为元椠,且并以《通俗小说》为元本了。”郑振铎说:“此话本的时代不可知,但王国维氏据书末:‘中瓦子张家印’数字,而断定其为宋椠,语颇可信。故此话本,当然亦必为宋代的产物。但也有人加以怀疑的。不过我们如果一读元代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便知这部原始的取经故事其产生必定是远在于吴氏《西游记》杂剧之前的。换一句话说,必定是在元代之前的宋代的。”郑引王氏意见,见于王国维1915年影印出版《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序言。可见王国维对此书刊行年代的看法也有矛盾。又,日学者德富苏峰也不同意鲁迅意见,曾有争论。见《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和《华盖集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鲁迅在研究传统小说的时候,看到该书中每章必有诗,复引证《京本通俗小说》和《韩诗外传》、《列女传》等,来说明中国传统小说“无不征引诗词”的规律。见《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参《韵府群玉》条说。 ·《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即《大萨遮尼犍子守记经》。佛书,10卷。[后魏]菩提留支译。《日记·甲寅/10/25》等提及此书,参《天人感通录》条说。 ·《大悲咒》《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咒文。鲁迅在《明天》中写单四嫂子死了宝儿,很是尽心:“昨天烧过一串纸钱,上午又烧了四十九卷《大悲咒》;收敛的时候,给他穿上顶新的衣裳,平日喜欢的玩意儿……”一此来表现底层民众的愚昧、迷信。 ·《大藏经》鲁作《释藏》,汉文佛教经典汇编,分经、律、论三藏。有多种版本,日本有《大正藏》。《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世界〉》中说:“凡当中国自身烂着的时候,倘有什么新的进来,旧的便照例有一种异样的挣扎。例如佛教东来时有几个佛徒译经传道,则道士们一面乱偷了佛经造道经,而这道经就来骂佛经,而一面又用了下流不堪的方法害和尚,闹得乌烟瘴气,乱七八遭。(但现在的许多佛教徒,却又以国粹自命而排斥西学了,实在昏得可怜!)但中国人,所擅长的是所谓“中庸”,于是终于佛有释藏,道有道藏,不论是非,一齐存在。现在刻经处已有许多佛经,商务印书馆也要既印日本《续藏》,又印正统《道藏》了,两位主客,谁短谁长,便各有他们的自身来证明,用不着词费。然而假使比较之后,佛说为长,中国却一定仍然有道士,或者更多于居士与和尚:因为现在的人们是各式各样,很不一律的。” ·《广弘明集》[唐]释道宣编。系《弘明集》的续编,收录晋至唐阐明佛法的文章,共30卷。鲁迅从许季上处得到此书,见《日记·甲寅/9/17》,参《金刚经论》条说。参《杂譬喻经》条说。 ·《中观释论》《日记·甲寅/5/15》提及此书,参《般若灯论》条说。 ·《中论》佛教典籍。龙树菩萨造,亲目菩萨释,[后秦]鸠摩罗什译。1部2册,鲁迅得自于朋友许季市,见《日记·甲寅/7/28》。 ·《中观释论》佛书。安慧菩萨造,[宋]惟净等译。《甲寅/5/15》。 ·《中阿含经》佛书。[东晋]僧伽提婆译。《日记·甲寅/9/26》提及此书,参《大安般守意经》条说。 ·《五苦章句经》[古印度]佛教经典,东晋昙无兰译。《野草·失掉的好地狱》中借一个“伟大的男子”口说:“人类于是完全掌握了主宰地狱的大威权,那威棱且在魔鬼以上。人类于是整顿废弛,先给牛首阿旁以最高的俸草;而且,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这里说的“牛首阿旁”即源于该书。《五苦章句经》中说:“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 ·《五苦章句经等十经同本》佛教书籍。共有十部佛经:《五苦章句经》、《佛说简意经》、《佛说净饭王般涅盘经》、《佛说兴起经》、《长爪梵志请问经》、《佛说譬喻经》、《佛说比丘停施经》、《佛说略教诫经》、《疗痔病经》、《佛说业报差别经》等。《日记·甲寅/10/9》提及此书,参《中心经》条说。 ·《劝发菩提心文》佛书。[唐]裴休述。1册,许季上赠鲁迅,见《日记·癸丑/4/6》。后连《等不等观杂录》、《说戏》等赠周作人,见《日记·癸丑/9/16》。 ·《心经二种、译(实相、文殊)般若经》为《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唐]菩提留支译)与《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南朝梁]曼陀仙译)2经合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心经直说金刚决疑》佛书。为《心经》与《金刚经》的合集。[后秦]鸠摩罗什译,[明]德清注。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心经释要金刚破空论》佛书。为《心经》与《金刚经》的合集。[后秦]鸠摩罗什译,[明]智旭论述。《日记·甲寅/6/6》提及此书。 ·《心经金刚经宗泐注》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日记·甲寅/7/11》:“往有正书局买阿含部经典十一种共五册,六角四分”。此书或为其中之一。该书又称《心经金刚经注》见《日记·甲寅/6/6》等。参《佛教初学课本》条说。 ·《心胜宗十句义论》佛书。崇文门外卧佛寺购得,见《日记·1921/7/7》。 ·《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佛书。[唐]不空译,杨景风注。《日记·甲寅/10/9》提及此书,此书并《释迦成道记注》、《三宝感通录》、《龙舒净土文》、《善女人传》、《佛道论衡实录》、《辨正论》等,后来统寄周作人阅。见《日记·甲寅/10/26》。参《中心经》条说。 ·《无量义观普贤行法二经》佛书。又称《无量义经观普贤行法经合刻》。《无量义经》,[南齐]昙摩伽陀耶宿译;《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南朝宋]昙摩蜜多译。金陵刻经处刻。2卷1册,《日记·丙辰/1/29》提及此书。 ·《长阿含经》佛教书籍。[后秦]佛妥耶舍、竺佛念译。1部6册,自琉璃厂购得,同时购得《般若心经五家注》1册、《龙舒净土文》1册、《善女人传》1册,“共银一元五角三分四厘”,见《日记·甲寅/9/16》。 ·《付法藏因缘经》佛书。[后魏]吉伽夜等译。见《日记·甲寅/9/7》。参《阿育王经》条说。 ·《出三藏记集》[南朝梁]僧祐撰,15卷。周作人寄赠,见《日记·甲寅/10/6》。书中记载佛教经典的书目、序跋和各种译文的异同。《集外集·〈痴华鬘〉题记》等提及此书。参《痴华鬘》条说。 ·《发菩提心论》佛书。天亲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2卷。《日记·甲寅/6/3》提及此书。 ·《四十二章经》佛书。内有3种合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四阿含暮抄解》佛书。阿罗汉婆素跋陀造,[后秦]鸠摩罗佛提等译。《日记·1921/4/27》提及此书。 ·《四谛等七经》阿含部经典佛书。内有7经合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弘明集》[南朝梁]僧祐编,辑录从东汉到梁赞扬佛教的论文,但也保存了少数几篇非难佛教的论文,共14卷。参《杂譬喻经》条说。 ·《立世阿毘昙论》佛书。[南朝陈]真谛译。鲁迅于崇文门外卧佛寺为周作人购得,见《日记·1921/6/22》。 ·《龙舒净土文》佛书。[宋]王日休撰。《日记·甲寅/9/16》提及此书,参《长阿含经》条说。此书后来寄周作人阅,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传灯录》[宋]释道言撰。《书信·340813致曹聚仁》中说:“这并不是我的神经过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一箭之来,我是明白来意的。”这里的“如鱼饮水”云,就出自该书《蒙山道明》。 ·《决疑论》即《华严决疑论》,佛书。4卷,[唐]李通玄撰。《日记·甲寅/4/19》提及此书,见《选佛谱》条说。 ·《华严三种》佛书。1册,1角4厘购得,见《日记·甲寅/5/23》。 ·《华严经》即《大方广佛华严经》,佛书,有晋译60卷本和唐译80卷本。《日记·甲寅/10/4》:“雨。星期,又旧历中秋也,休息。午后阅《华严经》竟。” ·《华严经合论》即《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佛书。[唐]实难叉陀译,李通玄造论,志宁厘经合论;120卷。《日记·甲寅/4/19》提及此书。见《选佛谱》条说。 ·《华严眷属三种》佛书。《华严经》十类,其中一种为《眷属经》。见《日记·甲寅/5/23》。 ·《华严一乘决疑论》佛书。[清]彭际清述,见《日记·1927/3/4》。 ·《因明论疏》佛书,即《因明入正理论疏》,[唐]窥基撰。8卷2册,4角3分购得,见《日记·乙卯/1/10》。 ·《当来变经》即《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佛书。佚名译。与多种佛经合为一册。《日记·1921/5/10》提及此书。 ·《百句譬喻经》[印度]僧伽斯那撰,[南朝齐]印度来华僧人求那毗地译。又名《百喻经》。《百喻法句经》等。是为佛教宣扬大乘教义的寓言性作品。《南腔北调集·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等文提及此书。鲁迅曾以日本翻刻高丽宝永己丑年本校订一过。曾为母亲祝寿,于1914年7月委托朋友许季市先后捐资60元,由金陵刻经处刻印该书100册,1915年1月印成。 ·《西夏译莲华经考释》佛书。罗福成撰。1册,周作人自越来京,与《艺术丛编》、《古镜图录》、《西夏国书略说》等,均为过沪所购,携与鲁迅。总计17元4角。是夜,周氏兄弟二人“翻书谈说至夜分方睡”。见《日记·丁巳/4/1》。 ·《观无量寿佛经》佛书,[南朝宋]畺良邪舍译,1卷。《日记·壬子/5/25》提及此书。 ·《观佛三昧海经》[晋]佛陀跋陀译佛经。《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据此解说“阳羡鹅笼”故事。参《旧杂譬喻经》条说。 ·《过去现在因果经》阿含部经典佛书。4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见《日记·甲寅/7/11》等。 ·《佛教初学课本》[清]杨文会述。1册,购于有正书局,同时购得《心经金刚经注》等“五种六册”、《贤首国师别传》1册等,“共计银九角九分三厘”。见《日记·甲寅/6/6》。此书并《贤首国师别传》、《选佛谱》、《释迦谱》等后来寄周作人阅,见《日记·甲寅/6/9》。 ·《佛本行经》佛书,7卷。[南朝宋]宝云译。见《日记·1921/4/2》。 ·《佛般泥洹经》佛书,又称《般涅盘经》。参《十二因缘》条说。2卷。[晋]白法祖译。见《日记·甲寅/9/6》。 ·《妙法莲花经》敦煌藏经,大约为唐五代人钞录,收入京师图书馆,存二篇,鲁迅及见。《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鲁作《法华》。 ·《妙法莲花经》佛书。简称《法华经》,为印度传来佛经之一。通行的汉译本有[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与敦煌藏经《妙法莲花经》为不同版本。《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提及此书。 ·《折疑论》佛书。[元]子成撰,1部2册,5角购得。见《日记·癸丑/11/22》。 ·《护法论》佛书。[宋]张商英述。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日记·甲寅/6/3》:“下午往有正书局买佛经论及护法著述等共十三部二十三册,价三元四角八分三厘”。此书或为其中之一。 ·《阿育王经》佛书。[南朝梁]僧伽婆罗译,有明刻本。10卷。鲁迅购自琉璃厂保古斋,阙第2、3两卷。同时购得《付法藏因缘经》1部,阙第1卷,两书共10册,价2元。 ·《阿毗达摩杂集论》佛书,16卷。安慧造,[唐]玄奘译。由宣统年间刻本。见《日记·甲寅/9/26》。参《大安般守意经》条说。 ·《阿难问事佛等二经》佛书。《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二因缘生祥瑞经》2经合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净土十要》佛书。[明]智旭编,[清]成时删注,10卷。《书信·210903致周作人》等提及此书。此书购自崇文门外卧佛寺,见《日记·1921/9/3》。 ·《净土经论十四种》佛书,14种净土宗典籍的合编,总4册,《日记·丙辰书帐》提及此书。 ·《弥勒菩萨三经》佛书,《佛说观弥勒菩萨伤生兜率天经》、《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3经1册,《日记·丙辰/1/28》提及此书。 ·《林间录》或为《林间集》,佛书。[宋]惠洪撰。《日记·甲寅/9/6》提及此书,参《十二因缘》条说。参《老子翼》。 ·《法句经》佛书。法救撰,[三国吴]维祗难等译。《日记·甲寅/4/18》提及此书,见《选佛谱》条说。 ·《法华经》佛教经典,鲁迅在《野草·死火》中引用其中“火宅”的说法,隐喻人间之苦难。 ·《法苑珠林》佛书。[唐]道世撰。鲁迅文中所说释典(佛教典故),多出于本书。许季上曾向鲁迅借阅此书,见《日记·癸丑/8/8》。 ·《法海观澜》佛书。5卷,[明]智旭辑。见《日记·甲寅/10/25》。 ·《法界无差别论疏》佛书。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法藏疏。《日记·甲寅/5/15》提及此书,参《般若灯论》条说。 ·《经律异相因果录》佛书。1册,周作人寄阅,见《日记·乙卯/2/8》。 ·《贤愚因缘经》四册,并《肇论略注》、《大唐西域记》、《玄奘三藏传》、《续高僧传》等,寄周作人阅。见《日记·甲寅/7/29》。 ·《金七十论》佛书。自在黑作,[南朝陈]真谛译。《日记·1921书帐》提及此书。 ·《金光明经》一种佛经。“九一八”后,上海、北京等“咬人”有联名发起“金光明道场”之类“佛法救国”、“经咒救国”活动。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中批评道:“他们何尝不知道什么‘中国固有文化’咒不死帝国主义,无论念几千万遍‘不仁不义’或者金光明咒,也不会触发日本地震,使它陆沉大海。然而他们故意高喊恢复‘民族精神’,仿佛得了什么祖传秘诀。意思其实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头治心,多读修身教科书。” ·《金刚经、心经略疏》佛书。《金刚经》与《心经》之合订本。见《日记·甲寅/5/31》,参《思益梵天所问经》条说。 ·《金刚经六译》佛书。六种《金刚经》译本。见《日记·甲寅/5/31》,参《思益梵天所问经》条说。 ·《金刚经论》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佛书,1册。许季上自常州天宁寺邮购来,鲁迅同时得到《十八空百广百论》1册、《辨正论》1部3册、《集古今佛道论衡》1部2册,《广弘明集》1部10册等。见《日记·甲寅/9/17》。 ·《金刚经宗通》佛书。[明]曾凤仪撰。2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金刚经智者疏、心经靖迈疏》佛书。合订本。见《日记·甲寅/5/31》,参《思益梵天所问经》条说。 ·《金刚经嘉祥义疏》佛书。[后秦]鸠摩罗什译。1部2册,许季上赠,见《日记·乙卯/9/7》。 ·《思益梵天所问经》佛书。[后秦]鸠摩罗什译。1册,于有正书局购得,同时购得《金刚经六译》1册、《金刚经、心经略疏》1册、《金刚经智者疏、心经靖迈疏》1册、《八宗纲要》1册,“共银八角一分”。见《日记·甲寅/5/31》。 ·《显扬圣教论》佛书。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胜鬘经宋译》佛书。即[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1册,《日记·丙辰/1/28》提及此书。 ·《胜鬘经唐译》佛书,未详唐时何人所译。《日记·丙辰/1/28》提及此书。参《胜鬘经宋译》条说。 ·《选佛谱》佛书。[明]智旭述。6卷。1914年4月18日,鲁迅在有正书局购得,同时购得《三教平心论》、《法句经》、《释迦如来应化事迹》、《阅藏知津》各一部,“共银三元四角七分二厘”,见《日记·甲寅/4/18》。次日又购得《华严经合论》30册、《决疑论》2册、《维摩诘所说经注》2册、《宝藏论》1册,“共银六元四角又九厘”。见《日记·甲寅/4/18》。后《宝藏论》等赠与周作人,见《日记·甲寅/7/5》。 ·《悉怛多般怛罗咒》佛书。悉怛多般怛罗,梵语白伞盖,大佛顶咒之名。见《日记·1934/1/23》。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传记。[唐]崔志远撰。《日记·甲寅/6/6》作《贤首国师别传》。 ·《涅盘经》佛书。有多种《涅盘经》,《日记·丁巳/9/21》提及何种,未详。 ·《破邪论》佛书。[唐]法琳撰。1册,《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般若心经五家注》佛书。《日记·甲寅/9/16》提及此书,参《长阿含经》条说。 ·《般若灯论》佛书。龙树菩萨造,[唐]波罗颇密多罗译。1部3册,购自琉璃厂文明书局,同时购得《中观释论》1部2册、《法界无差别论疏》1部10册、《十住毘婆沙论》1部3册,“总计一元九角一分一厘也。”见《日记·甲寅/5/15》。 ·《莲花面经》佛教经典,有隋代那连提黎耶舍汉文译本。上卷有故事说:“阿难,譬如师(狮)子命绝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噉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噉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祗劫积行勤苦所积佛法。” 这里指比丘(和尚)中破坏佛法的败类。《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用了“狮子身中虫”这个譬喻。《伪自由书·后记》也提到这个典故。 ·《起世经》佛书。[隋]阇那堀多译。《日记·1921/4/27》提及此书。 ·《起信论直解》佛书。[明]德清解。《日记·甲寅/9/6》提及此书,参《十二因缘》条说。 ·《阅藏知津》佛书。[明]智旭撰。《日记·甲寅/4/18》提及此书,见《选佛谱》条说。鲁迅朋友许季上曾来借阅,见《日记·甲寅/11/22》。 ·《高王经》也称《高王观世音》。据《魏书·卢景裕传》:“……有人负罪当死,梦沙门教讲经。觉时如所梦,默诵千遍,临刑刀折。主者以闻,赦之。此经遂行于世,号曰《高王观世音》。”鲁迅在《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中写父亲死后,“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这位衍太太显然是经由民间小传统得知有《高王经》在,可以在人下地狱时免遭苦痛。鲁迅在此写出了民间临丧的愚昧。 ·《鸯堀摩罗经》[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属于大乘部。叙述佛陀济度鸯堀摩罗的故事,有因果逻辑。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明小说之两大主潮》中论及因果小说时说:“还有一种山东诸城人丁耀亢所做的《续金瓶梅》,和前书颇不同,乃是对于《金瓶梅》的因果报应之说,就是武大后世变成淫夫,潘金莲也变为河间妇,终受极刑;西门庆则变成一个騃憨男子,只坐视着妻妾外遇。——以见轮回是不爽的。从此以后世情小说,就明明白白的,一变而为说报应之书——成为劝善的书了。这样的讲到后世的事情的小说,如果推演开去,三世四世,可以永远做不完工,实在是一种奇怪而有趣的做法。但这在古代的印度却是曾经有过的,如《鸯堀摩罗经》就是一例。”这是用因果的逻辑的荒谬来批评因果逻辑小说。 ·《三宝感通录》即《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佛教典籍。[唐]道宣撰。据《日记·甲寅/10/26》,此书寄周作人阅。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中心经等十四经同本》佛教书籍。鲁迅于琉璃厂购得此书。《日记·甲寅/10/9》:“……买《中心经》等十四经同本一册,《五苦章句经》等十经同本一册,《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一册,共银三角八分八厘。”《中心经》[晋]竺昙无兰译。 ·《杂譬喻经》[三国吴]康僧会(?-280)译佛经。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中引征此书,说明南朝梁吴均撰《续齐谐记》中“阳羡鹅笼”故事来源于佛典。故事谓:许彦路遇书生,求寄鹅笼中;书生又口中吐出女子,女子为具肴馔;又口吐女子,该女子乘书生醉,口中又吐一男子,该男子又乘女子与书生卧时,吐出一女子。书生临别,将大铜盘赠许彦。鲁迅同时也指出,该故事不惟《旧杂譬喻经》中有,其他佛经也有记载。是为佛学“圆融互摄”思想之图解。《日记·1925/7/14》:“往佛经流通出卖《弘明集》一部四本,《广弘明集》一部十本,《杂譬喻经》五种共五本,共泉三元八角四分。” ·《宝藏论》又作《僧肇宝藏论》佛书。[后秦]僧肇述。《日记·甲寅/4/19》提及此书,见《选佛谱》条说。 ·《梦东禅师遗集》佛书,别集。[清]际醒撰,唤醒等辑录。许季上赠,见《日记·戊午/5/21》。 ·《梵网经疏》又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佛书。[唐]法藏撰,6卷。另有智周撰,5卷。北京崇文门外卧佛寺为周作人购得,见《日记·1921/6/22》。 ·《大清重刻龙藏汇记》佛书。[清]工布查等编,1册。《日记·甲寅/6/3》提及此书。 ·《续原教论》佛书。[明]沈士荣撰。见《日记·甲寅/8/8》。 ·《维摩诘所说经》又名《维摩诘经》、《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等。为佛教大乘经典,有多种译本,后秦鸠摩罗什译自印度,又有后秦僧肇《注维摩诘经》,此本较为通行,此外尚有后汉严佛调译本《古维摩经》,三国吴支谦译《维摩诘说不思议法门经》,西晋竺法护译《维摩诘所说法门经》,西晋竺叔兰译《毗摩罗诘经》。鲁迅委托朱孝荃购置,1部10册,1元3角2分,见《日记·丙辰/1/28》。鲁迅另有《维摩诘所说经注》,该书为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家注本。此书购自琉璃厂有正书局,2册。鲁迅多次征引此书文字。《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提及“天女散花”和“印可”等佛经用语,就出自《维摩诘经》之《观众生品》及《弟子品》。 ·《菩提资粮论》佛书。龙树菩萨造,自在比丘释,[隋]达摩笈多译。《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喻林》[明]徐元太辑录佛经故事。《集外集·〈痴华鬘〉题记》提及此书。 ·《景德传灯录》佛书,传记。[宋]道原撰,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5/10/14》。 ·《等不等观杂录》佛书。杨文会撰。1册,许季上赠鲁迅,见《日记·癸丑/4/6》。后赠周作人,参《劝发菩提心文》条说。 ·《释迦成道记注》佛书。[唐]王勃记,[宋]道诚注。《日记·甲寅/10/25》等提及此书,参《天人感通录》条说。此书寄周作人阅,见《日记·甲寅/10/26》。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释迦谱》佛书。[南朝梁]僧祐撰。5卷4册,7角购得,见《日记·癸丑/12/14》。 ·《释摩诃衍论》佛书。龙树菩萨造,[后亲]筏提摩多译。《日记·甲寅书帐》提及此书。 ·《集古今佛道论衡》佛书。[唐]道宣撰。《日记·甲寅/9/17》提及此书,参《金刚经论》条说。此书后来寄周作人阅,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楞伽经论》三种。论述佛教典籍《楞伽经》的书,《日记·1921/6/18》提及此书。 ·《楼炭经》又称《大楼炭经》,佛书,阿含部经典之一。2册。《日记·1921/4/30》提及此书。 ·《瑜伽师地论》佛书。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100卷5册,2元6角购得,见《日记·甲寅/7/29》。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旧时僧徒“超度”死人的经咒。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记载学堂曾经有个池子淹死了两个年幼的学生,后来池子被填平,上面建了关帝庙。“办学的人大概是好心肠的,所以每年七月十五,总请一群和尚到雨天操场来放焰口,一个红鼻而胖的大和尚戴上毗卢帽,捏诀,念咒:‘回资罗,普弥耶哞!唵耶哞!唵!耶!哞!!!’”这个大和尚的念咒,就出自该书。《准风月谈·新秋杂识》也提及此经。 ·《痴华鬘》王品青编选佛经故事,即《百喻经》。鲁迅著文推介,《集外集·〈痴华鬘〉题记》中说:“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其书具名《百句譬喻经》;《出三藏记集》云,天竺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钞出譬喻,聚为一部,凡一百事,为新学者,撰说此经……王君品青爱其设喻之妙,因除去教诫,独留寓言……” ·《肇论》[后秦]僧肇撰,为著名佛学经典之一。《日记·甲寅/9/26》提及此书,参《大安般守意经》条说。 ·《肇论略注》佛书。[后秦]僧肇撰,[明]德清述。6卷2册,得自于朋友许季市,见《日记·甲寅/7/28》。该书后来寄周作人阅。 ·《璎珞经》佛教经典。《华盖集续编·“死地”》中说:“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佛经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原意是:“言语道”不可言说,故“断”;“心行处”无迹乃空,故“灭”。鲁迅用“言语道断”表示悲愤无言。 ·《辨正论》佛书。[唐]法琳撰。《日记·甲寅/9/17》提及此书,参《金刚经论》条说。此书后来寄周作人阅,参《文殊菩萨所说善恶宿曜经》条说。 佛书经典三大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 三大咒和十小咒佛门主要以三大咒和十小咒为主。 三大咒:《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 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 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佛门中常修持的有十小咒,三大咒。其中三大咒为: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诵持之后,公德无量,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 多年来,我的体会,以及观察其他有诵持楞严咒的修学者,其功效和公德无穷无尽,得益多多,主要表现在诵持之后,所求的事,都能或快或慢得到如愿以尝,最好的是,只要不断诵持楞严咒,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平稳度过很多曲折,使能顺利,而后得到福报。 修行的人非常简单,只求身体健康,各方面都比较顺利,而诵持楞严咒,正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祝愿诵持楞严咒的所有的人,和有缘听到楞严咒的人,身心安乐,离诸障难,一切所求,都能如愿,吉祥如意。 十小咒、大悲咒、楞严咒,是祖师做为早课的内容,其意义重大。楞严咒能够得福,之后能够坚固;大悲咒能够远离苦难,得到快乐;而十小咒能够度过各种曲直,得到各种福报,心尝妙果。 我在长期的诵持之中,感受心旷神怡,体味到咒力带来的清凉,心生欢喜,愿诵持和听到楞严、大悲、十小咒的人,身心柔软,但愿能够发开富贵,心想事成。(摘自方海权法语) 四阿含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 方等多部佛广说方等大乘经典,如《维摩诘所说经》《圆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楞伽经》《药师经》《地藏经》等等多部。 十大般若《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一涅槃《涅槃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