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佛化法师
释义

佛化法师,法名如幻,字佛化,俗家姓林名甫,他是福建泉州南安县人,清季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生于南安县灌口的农村。幼年以家庭贫穷故,入村塾读书数年,年龄稍长,即以操舟为业。後来因在乡间看傀儡剧戏,演出《目连救母》故事,忽有所感,激发了他学道之心。清季咸丰、同治年间,闽南佛法十分衰微,他有心出家,而无处问道。咸丰七年,佛化年二十四岁,闻知本邑城南存真堂的升虚老居士,茹素礼佛,通达佛法。佛化求道心切,贸然登门求教。升虚老居士见他质朴诚实,心存好感,乃应允收他为门下弟子。

个人简介

升虚老居士深通禅理,熟读儒书,尤精《易经》。于佛化拜在他门下後,乃谓佛化曰∶「诸佛三昧,以静虑得入,由定生慧,方能解脱,此间城东有雪山,聊可寄足,你可到那里安身,以后每十日负薪来此一次,聆法一宿。佛化依命而行,在城东雪山筑一茅篷居之,日以念佛为业。如是三年,妄心虽有渐息之功,而仍不识本来面目。後来升虚老居士邀他同游梅山,至朱子祠,指朱子神像打机锋语曰∶「道者如是如是。」佛化即颔之。自是稍有所悟,於诸事理,略无疑滞,又过年馀,升虚老居士嘱之曰∶「汝既如是向道,宜向山边林下,韬晦数年,时至花香,方成法器。

咸丰十年,佛化行脚到漳州,漳浦大帽山绝顶有一天湖庵,他即寄居庵中修持,并以力耕自给。天湖景物幽美,高峰耸拔,有如仙苑,佛化山居修行,颇有进益。这时正是「洪杨之乱」的後期,同治三年,洪秀全部将李世贤,率领太平军犯漳州,清兵与之力战。是役波及漳属七县,军民死伤甚众。兵燹之後,白骨偏野,无人收拾。佛化恻然心伤,兴起无缘大慈之念,乃检集枯骨,择地而瘗之。

研经学教

他在大帽山顶,前後住了十一年。到同治十年,移居到南靖城外的宝树岩。闽南习俗,以岩称寺,宝树岩其实就是宝树寺。他在寺中研经学教,道行益深;数年之后,以障缘生起,离开宝树岩。光绪四年,觅得海澄华圃龙池岩,寄居在寺中的栖贤楼。此时他年已四十八岁,以居士身聚徒讲学。最初依他受学的,是南安县居士名能辉者来投,能辉倾心慕道,礼佛化为师,师弟相契道合,佛化以修持所悟,或喻以灯光,或喻以镜明,或扬其眉,或指其趣,演作偈语以开示之。积久成篇,名曰《密契真源》,文词古朴,意在言外,禅法易理,融为一味,能辉依佛化修学数年,渐能领悟。

佛化在龙池岩安居九年,道誉渐闻四方,问道者众。他自思∶宗门以师承为重,昔三峰汉月藏禅师无师自悟,不敢自是,特至天童寺乞密云悟公为之印证。因懔于古人谓「威音以後,不许无师」之训,自知以居士身不能住持佛法,荷担如来家业,乃有投师剃度,现比丘身的意愿。此际又因弟子能辉之劝请,遂决心寻访名师,如法剃染。这时漳州佛乘和尚,在南山寺开堂说法,道俗所宗。佛化慕其道风,于光绪十二年春,率著入室弟子能辉,诣南山寺参谒佛乘和尚,至诚礼请,欲依和尚剃度。

此时佛化年已五十三岁,佛乘和尚以他年齿已尊,且苦学潜修有年,德高望重,乃在他先师有情和尚像前,代师收徒,为之剃度,二人成为同门师兄弟。佛乘为其取法名如幻,号佛化,为南山崇福寺临济宗喝云堂法系。越日,能辉亦依佛化老人落发剃度,法号喜敏,为佛化老人座下之上首弟子。同年之间,佛化老人即与喜敏同赴福州,于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

高人指点

圆戒之后,在回归漳州途中,经过南安洪濑杨梅山雪峰寺,见其地山林深秀,水石清凉,询问之下,得知此处乃唐代真觉禅师义存之父母先茔白马坟的所在;同时也是云门、法眼二宗开山的胜地。清初高僧、著有《瘦松集》的如幻超弘禅师,曾予以重兴的道场。佛化老人颇有在此终老之志,回到漳州後,暂居南山寺,辅助佛乘和尚纲维寺务,如此数年。光绪十六年秋,南安乡绅多人,仰慕佛化老人道行,一行人到漳州南山寺,礼请他住持杨梅山雪峰寺。佛化以与己之宿愿相合,遂欣然应请,率领弟子喜敏等,到杨梅山入主法席。时雪峰寺山门寥落,殿宇倾颓,金容剥落,一片荒凉。佛化深为伤感,遂效百丈家风,倡导农禅,与门下徒众,惨澹经营。虽常住澹薄,生涯清苦,而求法问道者,相望于途。老人对于恳求剃染,列于门墙者,皆命高足喜敏度之。

光绪二十年,监寺喜松和尚,及常住喜静、转初、转华等,先後到海内外向善信劝募,广集净财。并得到两序大众同心协力,致力中兴,于是佛殿僧舍,次第修复,一切尊像亦先後重塑,由此宗风大振,衲子往投者相望于途,在雪峰寺全盛时期,常住众逾千人。老人每遇有高德来山,延请宣讲经论,而自预讲席,以结法缘。

雪峰寺田产无多,且土地硗薄,仅能种植山芋与茶园,是以寺中二时斋粥,至为清淡,而来寺者不以为苦。常住家风,日间出坡耕作,夜间禅诵之馀,老人即集众於僧堂,开讲禅法,清规肃穆,闻於海内,近代闽南宗门之成为法器者,多受过佛化老人的毒辣钳锤。流风遗泽,至今未泯。

发起组织

光绪三十年,老人应厦门广善堂之请,率领弟子到厦门,启建水陆法会。其间道俗环绕,不分昼夜,法会之盛,前所未有。老人善说法要,每有开示,皆以了悟为宗。他年轻时虽读书无多,而登堂说法,机辩纵横,称性而谈,言简理尽。法会圆满之後,当地隐士刘培元,饱餐老人法味,遂发心学佛,终身奉行。宣统三年,厦门南普陀寺堂头喜参和尚,以老病不堪任事,老人受请继主法席。前後三年,虽年事已高,而二时禅诵无缺。故山门清净,海众安和,南普陀道风日盛,佛化老人与有力也。

民国肇造(一九一二年),宁波天童寺住持敬安和尚(即八指头陀释寄禅)发起组织「中华佛教总会」,各省闻风竞设分会。闽南四众公推转初,云果二师上省联络,经省佛教分会开会同意,设置漳泉汀龙水分会於泉州承天寺。分会筹设完成,诸山公推佛化老人为首届会长,并设办事处於厦门南普陀寺及漳州南山寺。民国元年,为老人七十九岁寿辰,承天寺住持及两序大众请就雪峰寺开坛传戒,为老人庆祝寿诞。

戒坛请得江浙参学归来的会泉法师为开堂,兼理戒坛一切事宜。并请得转初、转解二师为陪堂,为之襄助。戒坛历时十八天,四众求戒者,来自泉邵五邑及永春,德化、莆田、仙游、闽侯、永定、龙溪、海澄各县,凡四百八十一人。戒期之盛,为闽南近代前所稀有。戒期圆满之后,老人自知大用将息,化缘已尽,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岁次癸丑的十月初八日,偶示微疾,圆寂於雪峰寺丈室。世寿八十,僧腊、戒腊均二十七夏,弟子等为建塔于慧泉古刹之西侧。

所读书目

老人灭后二年,其出家之前,为早年投依的弟子能辉开示之《密契真源》,由其法孙转辉倡缘付梓,刘培元居士为之作序,虎溪法孙会泉(印月)撰跋流通。读此书,可窥知老人大悟前见道之一斑。佛化老人器宇轩昂,具大人相,门庭高峻,力追古德之风。日坐丈室,唯以锻炼衲僧为事。平居少登堂普说,故无语录行世。唯于农务之暇,就田头树下为衲僧开示,谆谆训诲,命自生悟。座下多英衲,皆勉以真参实究,毋以文字障塞智眼。他门下的弟子,有喜敏、喜松、喜静、喜宗、喜光、喜经、喜谅、喜慧、喜广等;再传弟子有转辉、转初、转道、转逢、转华、转尘、转解、转物、转岸、转然、转武、转敬、转应、转法;曾孙有瑞等、瑞持、瑞进,以及知名德僧会泉、会机、性愿、定贤、广成、本来、本莹、本能、福安、德海等,皆曾亲近承事,终身服膺。

近世闽南佛教,硕德辈出,道风远播,实皆沐雪峰佛化老人的教化遗泽。他对近代闽南佛教的影响,可说是既深且远。后来海外弘法诸大德,临济派下「寂、照、普、通」诸字辈,都间接受到老人的教化,源远流长,可谓盛矣。

圆瑛法师曾题佛化老和尚像赞云∶

深究万殊归一本,韬光匿彩少人知。

忽然悟彻无生理,讲易谈禅世所师。

可谓善状老人之遗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1: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