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凤尾绿咬鹃
释义

凤尾绿咬鹃(学名:Pharomachrus mocinno)属咬鹃目咬鹃科的鸟类,是南美洲丛林中最漂亮的鸟,濒危物种,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第一类保护动物。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等地。栖息于森林地带。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营巢于树洞中,是热带森林中的攀禽。

中文学名:凤尾绿咬鹃

拉丁学名:Pharomachrus mocinno

别称:格查尔鸟,爱沙尔克鸟,绿咬鹃,大咬鹃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咬鹃目

科:咬鹃科

种:凤尾绿咬鹃

分布区域:墨西哥南部、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等地的森林中

命名时间:de la Llave, 1832

英文名称:Resplendent Quetzal

英文名称:Magnificent Quetzal

外形特征

凤尾绿咬鹃是咬鹃中体型最大的,体长38-41厘米。加上尾羽长达70厘米。其脚趾与其它鸟类均不相同,1、2趾向后,3、4趾向前,为异趾形。凤尾绿咬鹃有着极其华丽的外表,绿色的羽毛,红色的胸部上具狭窄的半月形白环,羽毛为鲜艳的铜绿色和红色,通常有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鲜艳羽毛。雄性绿咬鹃有平滑的长尾覆羽,如同凤凰一样的尾羽。幼年的凤尾绿咬鹃保留有一双原始的爪,就像始祖鸟或翼龙的爪,成年后消失。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生活习性

飞行速度快,因其具有非常漂亮的羽毛而闻名,美洲最美丽的鸟类之一,栖息在墨西哥南部以及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在中美洲的神话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杂食,丛林中的昆虫,水果,青蛙都是它们的食物,每巢产2枚卵。

亚种分化

(2种)

1、Pharomachrus mocinno mocinno分布于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和恰帕斯),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中北部。

2、Pharomachrus mocinno costaricensis分布于哥斯达黎加(除德瓜纳卡斯特山脉)和巴拿马西部的高地。

文化内涵

凤尾绿咬鹃又叫做“阿兹特克鸟”,是一种生活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美丽鸟类。在古代玛雅和阿兹特克文化中,凤尾绿咬鹃被认为是羽蛇神(格查尔神)的化身,享有神圣的地位。

绿咬鹃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以前的美洲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玛雅和阿芝台克人看来,它们是羽蛇神的化身,象征着天国与灵魂,严禁杀死绿咬鹃,违者处以极刑,在他们的社会中,绿咬鹃亮绿的尾羽是比黄金还珍贵的物品。在古代玛雅和阿芝台克文明中,只有国王和高级祭司才佩戴有这种长达一公分翡翠般的尾羽。在许多中美洲语言中,“quetzal”一词还有珍贵,神圣,笔挺的意思。

绿咬鹃从未被人们长时间喂养过,总是在被捕捉到之后一段时间内死去,出于这个原因,人们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象征。绿咬鹃是危地马拉的国鸟,在危地马拉的国旗与国徽上都有一只绿咬鹃。据传,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绿咬鹃总是美妙地歌唱着,殖民者入侵之后便开始沉默,当危地马拉解放之后,它们又开始欢唱了。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图片:概述图、图2—图6、危地马拉国旗和国徽图、分布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