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凤头雨燕
释义

凤头雨燕是一种小型的鸟类,体长为21—25厘米,其最显著特点是头上具有一个长长的羽冠,闪耀着绿色的光泽,非常美丽,与众不同。它的嘴短而圆,眼睛很大,尾羽甚长,往尾尖逐渐变细,称为铗尾。上体为蓝灰色。凤头雨燕属于留鸟,中国仅分布于云南沧源、景洪、勐养、勐仑等地,此外也有人曾在台湾海峡和山东沿海航行时见到过它。

凤头雨燕

凤头雨燕(Treeswifts)亦称树雨燕(tree swift)。

雨燕目(Apodiformes)凤头雨燕科(Hemiprocnidae)的3、4种森林鸟类。分布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到所罗门群岛。叉尾,足发达,能有力地抓住栖木,这不同于雨燕目所有其他种类(如蜂鸟)。大体上与其近亲雨燕相似,翅尖长,嘴宽而小。只是凤头雨燕额前部有直立的羽状冠,黑脸的边缘有长的白毛。单独或结小群取食,多于光线弱时从树顶捕食昆虫。巢小,扁杯形,置于高树枝上,由唾液黏合枝条和羽毛而成。每巢产一卵。伏窝的亲鸟交叉地停落在树枝上遮护巢和卵。印度凤头雨燕(Hemiprocne longipennis)为广布种,东至西里伯斯(Celebes)。长约20公分(8吋),背部浅蓝灰色,翅和尾深褐色,颊微红。东南亚的须凤头雨燕(H. mystacea)29公分长,大部分黑色。

属名 “Hemiprocne”,这一词源于希腊语“hemi progne”,意为“半燕子”。在许多方面,凤头雨燕都更接近于燕子而非雨燕,如后趾不能翻转,用以紧握栖木,栖于枝头时成直立姿势;尾分叉很深,在有些种类中可占到尾长的70%,这一比例远高于任何雨燕种类,而这种与燕子相近的特征也有助于提高凤头雨燕在觅食时的机动性。不过,在筑巢以及翅膀结构方面,则与雨燕更为相似。

形态与功能

雄鸟上体呈蓝灰色,并染有绿色。头部具有羽冠。下体、颏部、喉部和两侧 为栗色。胸部为灰蓝色,腹部为白色,尾下覆羽为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颏部和喉部不为栗色。

具有密切亲缘关系的灰腰雨燕和凤头雨燕外形非常相似,两个种类的雌雄鸟头顶均有一个2.5-3厘米长的冠,栖木时通常成直立姿势。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上体着黑色的程度和尾羽的长度方面。与灰腰雨燕不同的是,凤头雨燕的尾羽远远高过它们的镰状翅膀收拢时翅尖所处的位置。

小须凤头雨燕和须凤头雨燕的冠都不明显,但脸部斑纹醒目,在眼眶的上下方各有一条惹眼的白色条纹。小须凤头雨燕与其他三个种类的栖息地偏好不一样,而且体型明显偏小。也许正因如此,它的觅食手段与其他种类截然不同:作为真正的森林种类,这种鸟在森林树荫层追捕飞虫。相反,其他三个较大种类明显钟情于森林边缘带的栖息地,对连绵的树荫层则常常像对空旷地那样敬而远之。

群居行为

从真正意义上讲,没有一种凤头雨燕是候鸟;而另一方面,却只有小须凤头雨 燕为严格意义上的定栖性种类,终年生活在营巢领域内。其他种类在繁殖期间具领域性,而在过冬季节更多地表现为群居性,有记录表明,曾有多达50只个体同栖于一棵树上。

各个种类的繁殖期都很长。大量证据表明,它们在早春或初夏有一次繁殖高峰,或者在繁殖期内出现两次高峰。和雨燕一样,双亲合作筑巢。巢为一种微型结构,壁如薄纸,附于细树枝一侧。巢长宽仅有2.5厘米,刚好容下一枚卵,为安全起见,亲鸟会用唾液将卵与巢粘固起来。由于巢通常筑于树荫层边缘只有笔杆粗的光秃秃的细枝上,因此亲鸟可以从各个方面飞到营巢的栖木上。而纤细的栖木可以使它们在夜行性掠食者(如蛇)爬上枝头时及时得到预警信号。巢非常不起眼,以致凤头雨燕在孵卵时看起来似乎只是栖在树枝上。事实上,由于巢小,它们栖于枝头时常常将巢置于两腿之间。雌雄鸟轮流孵卵,但雌鸟孵卵的时间为雄鸟的两至三倍。雏鸟孵化后很快也栖于树头(因为巢小)。食物以食团的形式由亲鸟回吐至雏鸟嘴中。

档案

凤头雨燕

目:雨燕目

科:凤头雨燕科

凤头雨燕属4种:

灰腰雨燕(Hemiprocne longipennis)、

凤头雨燕(H. coronata)、

须凤头雨燕(H. mystacea)、

小须凤头雨燕(H. comata)。

分布: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等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我国仅分布于云南沧源、景洪、勐养、勐仑等地,此外也有人曾在台湾海峡和山东沿海航行时见到过它。

栖息地:从落叶稀树林至常青林,主要栖息于林缘、次生林、果园、公园等有树木的较为开阔的地区。

栖息:晚上多成群栖息在一起,有时也单个分别栖息。

觅食:能在飞行时捕食,但它们在空中飞翔的时间明显地较其他雨燕为少,捕食行为也和其他雨燕不太相同。它不是在空中不停地飞翔觅食,而是经常停息在树冠的顶枝上,当有昆虫等食物在附近空间出现时,再起飞捕捉。

体型:体长17-33厘米,体重70-120克。

体羽:主要为浅灰色或褐色,头两侧有白色条纹,头顶具冠。

鸣声:嘁嘁喳喳的尖叫声,尤其是回巢过夜栖息时。鸣啭一般响于雨燕。

巢:它的巢极为细小而精巧,直径一般仅有2.5—5厘米,形状为杯状或袋状,主要由碎树皮、细小羽毛和涎液等胶结而成,结构甚为紧密和结实,并牢牢地固定在树枝上。巢的颜色为黑色,带有少许灰色和污白色斑点,外表和树枝颜色甚为相似,从下面看好像树枝上突出的小包。

卵:窝卵数一枚,重6-10克。颜色为淡灰色或灰白色,有时沾有蓝色,形状为长卵圆形。

雏鸟:为晚成鸟,需要亲鸟的精心饲喂才能长大。

饮食:飞虫,包括臭虫、甲虫和小型苍蝇。

保护状况:目前无受胁种类,但因森林砍伐而导致的栖息地缩减使这些种类特别是小须凤头雨燕很容易面临危险。

活动:喜集成小群活动。频繁地在开阔地和森林的上空成圈飞翔,有时也在河流等水面的上空飞翔。

生活习性

凤头雨燕属于留鸟,凤头雨燕主要栖息于林缘、次生林、果园、公园等有树木的较为开阔的地区,常呈小群活动,频繁地在开阔地和森林的上空成圈飞翔,有时也在河流等水面的上空飞翔。食物主要是蚊、蛾等各种飞行性昆虫,并且也能在飞行时捕食,但它们在空中飞翔的时间明显地较其他雨燕为少,捕食行为也和其他雨燕不太相同。它不是在空中不停地飞翔觅食,而是经常停息在树冠的顶枝上,当有昆虫等食物在附近空间出现时,再起飞捕捉。由于它的身体较大,翅膀很长,在空中总是像镰刀一样向两侧分开,就如同一架小型的飞机,时而低空飞翔,时而腾空而起。晚上多成群栖息在一起,有时也单个分别栖息。

繁殖

繁殖期为3—6月,营巢于岩石洞穴和树洞中。巢由苔藓构成,并用涎液将其紧紧地粘结在一起。每窝产卵3枚。它的巢极为细小而精巧,直径一般仅有2.5—5厘米,形状为杯状或袋状,主要由碎树皮、细小羽毛和涎液等胶结而成,结构甚为紧密和结实,并牢牢地固定在树枝上。巢的颜色为黑色,带有少许灰色和污白色斑点,外表和树枝颜色甚为相似,从下面看好像树枝上突出的小包。每窝仅产1枚卵,颜色为淡灰色或灰白色,有时沾有蓝色,形状为长卵圆形。它的雏鸟为晚成性,需要亲鸟的精心饲喂才能长大。

群居行为

从真正意义上讲,没有一种凤头雨燕是候鸟;而另一方面,却只有小须凤头雨燕为严格意义上的定栖性种类,终年生活在营巢领域内。其他种类在繁殖期间具领域性,而在过冬季节更多地表现为群居性,有记录表明,曾有多达50只个体同栖于一棵树上。

各个种类的繁殖期都很长。大量证据表明,它们在早春或初夏有一次繁殖高峰,或者在繁殖期内出现两次高峰。和雨燕一样,双亲合作筑巢。巢为一种微型结构,壁如薄纸,附于细树枝一侧。巢长宽仅有2.5厘米,刚好容下一枚卵,为安全起见,亲鸟会用唾液将卵与巢粘固起来。由于巢通常筑于树荫层边缘只有笔杆粗的光秃秃的细枝上,因此亲鸟可以从各个方面飞到营巢的栖木上。而纤细的栖木可以使它们在夜行性掠食者(如蛇)爬上枝头时及时得到预警信号。巢非常不起眼,以致凤头雨燕在孵卵时看起来似乎只是栖在树枝上。事实上,由于巢小,它们栖于枝头时常常将巢置于两腿之间。雌雄鸟轮流孵卵,但雌鸟孵卵的时间为雄鸟的两至三倍。雏鸟孵化后很快也栖于树头(因为巢小)。食物以食团的形式由亲鸟回吐至雏鸟嘴中。

灰喉针尾雨燕

也是小型鸟类,体长18一19厘米,体重95克左右。额部、头顶、头侧、后颈、翅膀、尾上覆羽和尾羽为黑色而具蓝色的金属光泽,枕部缀有烟灰色。肩部、背部和腰部为褐灰色,在背部形成一个不明显的马鞍形灰褐色斑。翅膀狭长。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为淡褐色,三级飞羽为白色,在飞翔时呈现为明显的长椭圆形翼斑。颏部、喉部为烟灰色,前颈、胸部、腹部、两胁、腋羽和翼下覆羽均为暗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为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跖和趾为红褐色,爪黄褐色而透明。有趣的是,它的尾羽羽轴长,形成针状。

灰喉针尾雨燕在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泰国、马来西亚、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中国仅分布于海南乐东等地,为夏候鸟,或许在云南西南部和西藏南部也可能有分布。灰喉针尾雨燕主要栖息于海岸、海岛和山地森林地带。常在开阔地区和森林的上空飞翔。飞行的速度很快。主要在空中捕捉飞行性昆虫为食。繁殖期在2一3月间。营巢于岩石洞穴和树洞中。巢由苔藓构成,并用涎液将其紧紧地粘结在一起。每窝产卵3枚。

开放分类:
生物鸟类脊椎动物动物雨燕目
“凤头雨燕”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2次
最近更新:2012-01-13
创建者:jdm196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