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玉军
释义

冯玉军,男,1971年出生,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兼职律师。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截至2002年,已正式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完成国际横向交流课题1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4项,多次荣获国家、省部和校级奖励;在《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光明日报》等国家和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和入选论文集10余部。学术研究领域为法经济学、现实法理论、后现代法学、法律全球化、比较经济法和区域法制问题。

职称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院长助理

1971年出生,甘肃白银人,汉族

中国人民大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朝阳法律评论》主编

学历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2000-2003)

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1995-1998)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1988-1992)

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Dan Cheng访问教授(2009.7.16-8.3)

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L.L.M学习(2007.5-2008.11)

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7.11-2007.12)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6.5-2006.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爱德华基金项目访问学者(2005.8-2006.5)

Educational Background:

2000, 9—2003,7

Provider: School of Law,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peciality: Legal Theory, Law and Economics, Globalization and Law

Outcome: Ph.D (Jurisprudence)

1995, 9—1998,7

Provider: School of Law, Lanzhou University

Speciality: Economic Law

Outcome: M.A (Economic Law)

1988, 9—1992,6

Provider: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in China

Speciality: Law

Outcome: B.A.( Law)

Edwards visiting scholar of Columbia Law School and visiting scholar of Harvard Law School during 2005.8-2006.9.

Senior visiting scholar of the Hitotsubahi University (Japan) during 2007.11-2007.12.

Chief-lecturer of the program “Story and Law” in the CCTV 12th Channel

研究领域

教学科研专长:法理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

主要研究领域:法经济学、现实法理论、比较经济法、后现代法学、法律全球化理论、东亚法哲学、区域法制问题等

主要讲授课程:法理学、法经济学、立法学、法律基础

社会兼职

职务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理事

兼职律师(1993年)

国际传播促进机构(ICCD)法律顾问

湖南大学法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兼职教授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法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特聘专家,美国法律与社会协会(LSA)会员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主持节目

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十二频道《法律讲堂》之“故事与法”栏目主讲人,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新安大讲堂》栏目主讲人,北京电视台第三频道“电大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培训——《法律基础》电视讲座”主讲人,北京电视台三套“秘境观察”节目主讲嘉宾。

曾担任“情系甘肃”首都硕博联谊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论坛主持人、《东方》杂志法律频道策划人。

荣誉奖励

1.2009年4月,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三),参加并完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程,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还于2008年12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2008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 2008年1月12日,论文《权力、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4. 2007年11月30日,学术论文《中国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荣获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颁发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奖金1万元;

5. 2007年12月,学术论文《试论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结合》,获得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与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活动二等奖;

6. 2006年12月,获全国法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优秀法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7. 2006年10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颁发优秀法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8. 2004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9. 2002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校级最高奖——吴玉章奖;

10. 参加在香港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亚洲法哲学大会,论文《历史的幻象与超越——“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亚洲的启示》,获2002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优秀论文奖;

11. 2002年,论文《爱国与守法》载2001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版),荣获由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与光明日报等六家新闻媒体联合开展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征文三等奖;

12. 2002年4月,《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一书获得甘肃省第四届优秀图书奖。

13. 2001年,荣获第八届“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一等奖);

14. 《法律的经济分析》系列论文获1999年度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委),独立完成;

15. 《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专著获1999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社科项目办),独立完成;

16. 参加甘肃省1997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市场经济法律调控的理想模式与现实模式研究》,获1999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社科项目办);

17. 科研项目《经济法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获1999年度西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参与完成;

18. 获1997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一等奖,1996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一等奖,1995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二等奖;1996-1997年度兰州大学“三好研究生”称号。

19. 1994年,获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代表性成果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已正式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4部,普法类专著2部,主编教材、杂志和论文集6部;主持2008年度司法部法治理论重点项目1项(《宗教活动法律化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项(《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实证分析与成本效益评估为中心》),主持完成国际横向交流课题2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和《邯郸市电子政务和信息法制研究》)、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1项(《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法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委托科研课题1项(《东亚法学研究和法治问题初探》)、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青年科研课题1项(《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青年课题1项(《法经济学课题体系与案例教学》),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5项;在《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法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家和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教材和入选论文集10余部。

一、主要学术著作

《法经济学范式》(个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个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个人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个人专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朝阳法律评论》第一期(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4月版。

《法经济学应用研究》论文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范例》论文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其中收录本人文章《中国法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笔谈》。

《美国法学经典论文选:以最高引证率为依据)》(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美国法律思想经典》(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公平与福利》,【美】路易斯·卡普洛 斯蒂文·沙维尔/著 冯玉军、涂永前/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发展进程中的国家与法律》,【美】安·塞德曼 罗伯特·塞德曼/著 冯玉军、俞飞/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

《银行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证券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保险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概念、体系、结构》论文集,副主编,60万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版。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前沿研究》论文集(副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正说明清九大奇案》(个人专著),黄山书社2009年1月版。

《衙门里这些事儿——法律大讲堂》(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二、主要学术论文

1.《单双号限行与公民社会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

2.“中国都市住宅立退问题に関する法律的経済的分析”(日文),载日本国《山梨大学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008年7月出刊),西村幸次郎、格日乐合译。

3.“法律全球化的可能之道与东亚法治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亚洲学术》(2007),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

4.“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国际研讨会综述,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5.“在改革发展中体现中国特色——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述要”,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6月30日07版。

6.“西法东渐与学术自觉: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9期。

7.“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载《青年记者》2008年3月。

8. “论东亚共通法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9.“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10.“让人说话,天不会塌——解析‘表达权’”,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30日。

11.“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与物权法的完善”,载《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

12.“公平还是福利?这是一个问题”,载《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

13.“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10月5日)。

14.“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3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

15.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法制日报》2007-10-21。

16.“借鉴国际法治文明成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7日第九版“法治”,15000字。

17.“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光明日报》2007年5月26日。

18.“当代美国法律思想的研究谱系”,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

19. “历史”的幻象与超越——“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亚洲的启示”,载《中美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

20.“政府信息公开尚存几大盲区”,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6月4日,B4版,2000字。

21.“奥林匹克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4期。

22.“法律发展理论的论证及其应用”,载《中国法学文档》第二辑(2006年)。

23.“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华侨大学法学论丛》2006年第1卷。

24.“略论全球化理论的研究语境”,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总第89期)。

25.“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6.“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7.“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5.11。

28.“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1月5日。

29.“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第1期。

30.“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经济学分析”,载《洪范法律评论》2005年(总第3期)。

3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法学理论2005”,编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精品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法经济学范式研究与理论阐释”,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33.“法律与全球化的实现途径刍议”,载《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

34.“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弗莱德.H.凯特/著 冯玉军/译 周静/校,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35.“‘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36.“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

37.“法律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回顾”,载吕景胜等主编《法学理论前沿》,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38.“‘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

39.“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及其超越”,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季刊)2003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7。

40.“世界法的研究进路及其历史检讨”,载《金陵法学评论》2003年春季卷(总第5期)。

41.“法理情深 终生求索”,载《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

42.《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载《法学家》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4。

43.“法律的交易成本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6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2年第4期。

44.“法律市场论略”,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5. “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46.“世界法的学说史研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7.“爱国与守法”,载2001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版)

48. “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49.“合同法的交易成本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50.“后现代法学理论述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51.“西部大开发的法制研究视野”,载《发展》2001年第12期。

52.“法制改革及法治化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原载《天府新论》2000年第2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思路》2001年第3期。

53.“论法律均衡”,《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54. “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载《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3期。

55. “合同法的经济学透视”,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6.“论西部经济发展的法制促进”,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57.“物权法的经济学透视”,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8.“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经济分析”,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59.“法律经济学论略”,原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1999年第4期。

60.“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导论”,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61.“论西部法律文化与区域法制创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62. “西部法律文化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载《天水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63.“论经济法律效益的实现”,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8年第4期。

64.“论经济法律成本函数及其降低方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65.“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变迁及其特征”,原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收录于《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1期。

66.“西部法律文化的地缘特征”,载《发展》1998年第11期。

67. “‘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8期。

68.“中央法与地方法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7期。

69.“‘严打’的经济学分析”,载《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70.“融资租赁的经济法律分析”,载《发展》1997年第7期。

71.“试论经济立法与节约交易成本的关系”,载《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3期。

72. “论经济立法中的交易费用规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73.“经济法律的效益功能分析”,载《兰州学刊》,1997年第6期。

74. “当前的受贿和挪用公款犯罪初探”,载《发展》1997年第3期。

75.“中国亟需建立特色法律援助制度”,载《发展》1997年第9期。

76. “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与效益法律观的确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77.“典当业的法律思考”, 《发展》1996年第7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6.7。

78.“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载《兰州学刊》1996年第3期。

79. “经济立法的效益浅论”,载《法律与社会》1995年第6期。

80.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三、参编教材和收录论文集

参编马长山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三章。

参编朱景文主编:《法理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章。

参编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章

参编徐孟洲主编:《实用法律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前三章,并担任电视播讲。

参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法律基础》(专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三章。

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测试题解”,载曾宪义总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自测试题题解》,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串讲讲义”,载曾宪义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串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参编石天杰主编大学用马列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论文“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译稿),载入朱景文主编《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论文“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孙国华 冯玉军),载入曹建明主编《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版。

论文“西部法律文化的培植”,载王文学等编《中国西部开发与法律制度建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论文“论西部发展的法律促进”,载《宏观经济法制文集》(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编),2001年1月。

论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代表性项目

一、本人主持科研项目:

1.2008年12月,主持2008年度司法部法治理论重点项目《宗教活动法律化研究》,经费8.0万元,立结项时间为2009年12月23日至2010年12月31日,项目编号:08SFB1001

2. 2007年9月,主持2007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实证分析与成本效益评估为中心》,经费2.0万元。

3. 2005年5月20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一般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法治问题研究》(05BFX001),经费6.5万元。

4. 2009年8月,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宗教法律问题研究》(CLS-C0909),批准经费2.0万元,计划完成时间是2010年7月。

5. 2009年8月,主持2009年度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问题及其法律治理研究》(09BaFX057),批准经费5.0万元,计划完成时间为2011年7月30日。

6. 2004年1-12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青年项目《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研究》(2003XJ017)(已结项)。

7.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全球化下的东亚法治和法学研究》亚研字(20040 12)(已结项)。

8. 2005年3月5日,主持国际横向交流项目(世界银行第四期技术合作项目《邯郸市数字化城市建设研究》子课题)《电子政务法制化问题研究》(已结项)。

9. 1998-2000年度,受国际研究奖学财团(日本)的资助,主持完成《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课题,实地调查4个省区20多个县(市),累计行程6000公里,完成中文主课题报告12万字,英文调查报告110页,并发表系列论文多篇(已结项)。

10. 2005年12月2日,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青年科研项目的《法经济学课程体系和案例研究》,经费1万元。

11. 2005年,与刘文华教授等一起,承担北京市经济法学会横向交流项目《北京市合同监管问题研究》的主要研究和写作任务。

二、参加科研项目:

1. 参加完成朱景文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的主要写作任务。

2. 参加完成孙国华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法的形成和运作的原理》的主要写作任务。

3. 参加完成并实际主持孙国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博士点研究项目《法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3JB820003)。

4. 参加完成孙国华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03AFX002)的主要调研和写作任务。

5. 参加完成刘文华教授主持的北京市经济法学会横向交流项目《北京市合同监管问题研究》的主要研究写作任务。

6. 参与完成国家教委“八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经济法律的经济学基础》课题(1999)。

7. 参与完成甘肃省1998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法律促进研究》等。

其他

1993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并取得执业资格,先后在甘肃融通律师事务所、甘肃法经律师事务所任兼职律师。经办60多起案件,擅长领域为企业纠纷和金融担保,先后兼任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北京九天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富信投资咨询公司以及兰州东升无线电厂等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现为北京世纪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国际传播促进机构(ICCD)法律顾问。

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新京报》、《北京日报》、《东方》、《法学家茶座》等杂志报刊上发表多篇评论文章;在《世纪中国》、《中国法律信息网》、《中国民商法网站》、《中国法理网》等网络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及消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理网”、“法律博客”、“新浪网”等网站(网页)上建立了个人文集和博客。

1996年,为纪念母亲高凌霄女士(原系小学教师,积劳成疾)逝世十周年,编写《无尽的思念——高凌霄纪念文集》,更同家人一道,筹资在甘肃省白银市建立“高凌霄教育基金联合会”(后变更为白银市慈善总会高凌霄教育专项基金),用以奖励白银市20多所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略尽绵薄,奖金现已于1996年、1998年、2000年、2003、2006、2009年发放6届。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资支持下,现基金本金规模已经达到30余万元。

2007年,协助父亲冯德仁先生整理出版访美散文和家书文稿《感悟人生》,由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地区一位普通父亲的人生感悟和教子规训,并借由文字的方式传递出薪尽火传的精神与道德血脉。我始终坚信:我们每一代人都不仅生活在自己的历史当中,实际上也都生活在家族血脉的自然延续和精神承继当中。这既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慎终追远,薪尽火传,家族的历史就蓬勃而持久地延续下去了。父亲母亲留下来的两本书,《感悟人生》和《无尽的思念》,必将成为我们家族的传家宝,成为亲属朋友们分享人生智慧、体会崇高人格、感悟人性光辉的永久珍藏。

高凌霄:《无尽的思念》(内部版),1996年出版;

冯德仁:《感悟人生》,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冯玉军,1971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12月在西南石油大学师从罗平亚院士获得应用化学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4年先后在法国科研中心(CNRS)“高分子物理化学实验室”和法国石油研究院(IFP)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在法国波城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2003年12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4年1月到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2005年12月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11年3月荣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为四川省第八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现兼任“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全国功能(水溶性)高分子行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全国油田化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以及《The Open Macromolecular Journal》、《日用化学工业》、《日用精细化学品》等杂志编委,《环境科学与技术》理事,国内外十余家刊物固定审稿人。

已在“Chem. Commun.”、“Soft Matter”、“Langmuir”、“J. Phys. Chem. B”、“Polymer”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3件,获授权专利3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及获得“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基金、四川省、重庆市、广东省等省市科技攻关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横向项合作项目20余项,成功研制出了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聚丙烯酰胺“油包水”反相微乳液、双子表面活性剂、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热增粘水溶性聚合物等精细化工材料,部分产品并已在油气开采、工业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一、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1、环境刺激响应智能型水溶性聚合物:主要包括热刺激增粘、电解质刺激增粘、pH刺激增粘及气体响应水溶性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及结构—性能关系的构建,潜在应用的探索等;

2、新型聚合方法的研究:包括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在水溶性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以及联合使用点击化学和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修饰中的应用;

3、复杂流体流变学:聚合物溶液、(微)凝胶、乳液、微乳液、胶束等软物质(复杂流体)的静态和动态流变行为的研究。

探索反相微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反相悬浮等聚合工艺在制备两亲聚合物如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中的应用。

二、表面活性剂的有机合成及性能研究

1、低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利用有机合成方法制备包括不同分子结构的二聚、三聚、四聚等低聚表面活性剂和构建分子结构—性能关系;

2、基于生物质的超长碳链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利用有机合成方法制备超长碳链的两性、阴离子、非离子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其在不同介质和/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特别是蠕虫状(wormlike)胶束的粘弹性行为。

三、应用化学

1、油田化学:三次采油、增产(压裂、酸化)、钻井、集输等过程中的油田化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及新型油气开采材料的研制;

2、环境保护(工业废水的处理及回用):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及物化—生化连用技术处理高难度有机废水(如焦化废水、印染废水、重金属废水、钻井废水、采油废水等)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3、“绿色”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及清洁化合成工艺的研究:水处理、造纸、选矿、油田化学等领域所用“绿色”化学剂的研究开发及配套清洁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代表性论文:

Zanru Guo, Yujun Feng*, Yu Wang, Jiyu Wang, Yufeng Wu, Yongmin Zhang. A novel smart polymer responsive to CO2. Chem. Commun., 2011, accepted, DOI: 10.1039/C1CC12388B

Zonglin Chu,Yujun Feng*. Thermo–switchable surfactant gel. Chem. Commun., 2011, 47 (25):7191–7193

Yixiu Han,Yujun Feng,*Huanquan Sun, Zhenquan Li, Yugui Han, Hongyan Wang Wormlike micelles formed by sodium erucate in the presence of a tetraalkylammonium hydrotrope. J. Phys. Chem. B, 2011, 115: 6893–6902

Zonglin Chu,Yujun Feng*, Huanquan Sun, Zhenquan Li, Xinwang Song, Yugui Han,Hongyan Wang. Aging mechanism of unsaturated long–chain amidosulfobetaine worm fluids at high temperature. Soft Matter, 2011, 7(9): 4485–4489

Zonglin Chu,Yujun Feng*. Amidosulfobetaine surfactant gels with shear banding transitions. Soft Matter, 2010, 6(24): 6065–6067

Zonglin Chu, Yujun Feng*. pH–switchable wormlike micelles. Chem. Commun., 2010, 46(47): 9028–9030 (highlighted by “NPG Asia Materials”, 2011)

Yu Wang, Yujun Feng*, Biqing Wang, Zhiyong Lu. A novel thermoviscosifying water–soluble polymer: synthesis and aqueous solution properties. J. Appl. Polym. Sci., 2010, 116(6): 3516–3524

Dan Wu, Guiying Xu, Yuhai Sun, Hongxing Zhang, Hongzhi Mao, Yujun Feng. Interaction between proteins and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 Biomacromolecules, 2007, 8(2): 708–712

Yujun Feng, Laurent Billon, Bruno Grassl, Guillaume Bastiat, Oleg Borisov, Jeanne François.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acrylamides and their partially hydrolyzed derivatives prepared by post–modification. 2: Properties of non–hydrolyzed polymers in pure water and brine.Polymer, 2005, 46(22): 9283–9295

Yujun Feng, Laurent Billon, Bruno Grassl, Abdel Khoukh, Jeanne François.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acrylamides and their partially hydrolyzed derivatives prepared by post–modification. 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Polymer, 2002, 43: 2055–206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