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扬洲
释义

冯扬洲,德化县三班蔡径人。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历任湖南大学化学系教师,德化瓷厂化验室主任、计量科科长。陶瓷工程高级工程师。省轻纺工业国家二级资源节约评审员。

冯扬洲原名苏西茂,民国22年(1933年)农历3月23日生于德化城关宝美一贫苦世代业瓷家庭。同胞兄弟妹10人(1兄5弟3妹),他居第二。生父苏金气(字紫明,1907—1970年),为陶瓷工艺名师傅,一生辗转打工于本村后井、石牌格窑场与西校场省瓷业改良场,劳累终生未得温饱。因家贫,小西茂4岁时被卖与三班蔡径冯定居(乳名琼,1902—1964年)为嗣子,改名扬洲。冯定居一生务农,年届不惑而无嗣,喜得扬洲,倍加疼爱,竭力培养。他6岁被送入村塾,7岁上城关浔中中心小学,初中毕业后考升永春一中高中部。1958年夏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分析专业,分配到长沙湖南大学任教。足年冬到北京大学化学系进修,1960年夏结业回湖南大学开课,讲授四年级《仪器分析》专业课。

冯扬洲的青年时期,可谓“时运事通,平步青云。”事难预料,湖南大学当时系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主办,原计划办为理工科大学,因3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计划调整后,理科“下马”,扬洲为此而去向彷徨。1964年适其养父病逝奔丧后返程路过福州,乘机到省联系请调福州大学执教。事逢凑巧,当时的省轻工厅研究所陶瓷研究室正欲筹备扩编为省轻工厅德化瓷器研究所,缺乏分析化学专业人才。1965年9月,扬洲适应其急需,被分配于该研究所。在当时情况下,只有绝对服从,毫无回旋余地,他无限依恋、惋惜离开高校教职,情不自愿勉强到新单位报到,于次年5月随该所最后一批下迁人员来德化。

回到德化不久,全国随即掀起那场长达10年灾难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而伴随这场灾难的熊熊烈火,他所学的专业才智也被无辜抛荒。当时被称为资产阶级“臭老九”的他,虽家庭出身农民,也不能幸免而被下放德化瓷厂“劳动改造”。1969年11月又随机构合并到德化瓷厂,到加工车间挑瓷土、看土碓,到烧成车间装窑、出窑,到包装车间包装、打包,干着文盲、半文盲也能干的粗活杂活。但他二话没说,同其厦大同班老同学、后来任德化瓷厂总工程师的林文启,与瓷工们一道,挑起沉重的担子,健步如飞,汗流浃背,压肿肩膀,压扁腰椎;装窑托起一个个数十斤重的匣钵垒成一支支“柱子”,烧成后又卸下一个个烫手的匣钵,取出一件件烫手的瓷器,磨破手皮,烫人筋骨,结成老茧。天天如此,日复一日。有时也曾短期间被抽调下乡搞中心工作,到杨梅、白叶、云溪等地去推广温室催芽、育卷秧、密植插秧;到县组织人事部门搞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但都未能与其所学的专业对上口。他心里无限痛惜,但又无法由已,白白溜走了最宝贵的十数个春秋冬夏,将国家培养、老师教授、自己勤奋苦学6年的大学专业知识抛荒。他面对现实人生,感到无限怅惘、徨惑与委屈。在这期间,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任教的他当年的老师、同学闻知这些情况后,深深为之叹惜,先后来讯欲聘请扬洲到他们学校执教,皆因种种原因而告吹,因之老冯也就未能圆其长期所梦寐以求的、实现其归队回高校任教的美梦。随着时间的推移,20多年过去,老冯已退休多年,而他每每回忆或谈及这段往事时,未免仍感到几分隐隐惋惜与慨叹!

1970年代末,老冯有幸获厂某些领导的关注,“半眼相看”,偶尔命他到配方组协助配方,发挥其6年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点滴效应,在瓷泥、釉水配方上稍显身手,遂研制成功4种色釉配方。其中单花釉一项,当时用于生产一批美国订货高10公分的“蒜头、鱼尾、冬瓜、四方”4/套小花瓶,比原用白釉生产的产品,其产值、效益即提高一倍以上。这一成果,被写入该厂(80)德字第006号文件上报。该产品参加1979年春节县陶瓷工艺美术创作展览获一等奖。

1982年秋,德化瓷厂命他主持筹建化验室,任主任;旋又成立计量科(含化验室),被任命为科长。而这时,他已“天命之年”。为了尽量夺回失去的时间,他没日没夜,不知疲倦,认真负责,积极工作,发挥他年轻时在大学6年所学的专业才知,对其领导下5位化验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对技术操作一丝不苟,所作出数据精确可靠。老冯常言:“有人笑我笨,笨我得承认;但在专业方面我一定不输给他人”。这并非夸口,厦门商检部门曾派行家到德化瓷厂化验室坐镇监督其化验作业,最后评价是:“不惭为‘科班’者手下的门徒!”在他任内,德化瓷厂的化验、计量工作堪称全省同行“排头兵”。1988年3月景德镇江西省陶瓷科学研究所欲制定《瓷土实物国家标准》,委托全国少数几家化验单位协同化验做出数据,冯扬洲所负责的德化瓷厂化验室为其中一家。1989年,他亲手参与(全国5人)起草《建白高级日用细瓷器标准》,后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特颁发给成果证书。他又多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陶瓷国家标准审定会,对“陈设艺术瓷器”,“日用陶瓷分类,日用陶瓷名词术语,日用陶瓷缺陷术语,日用陶瓷验收、包装、标志、运输、储存规则标准”的审定。可见,国家及社会同行对其专业知识成就的信赖与评价。

冯扬洲在任内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技能,把好厂化验、计量关,使其能严格控制与保证原材料进厂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半成品质量的稳定,从而促使该厂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树立德化瓷厂在国内同行与国内外市场上的声誉与地位。

他在瓷釉配方研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收藏有其瓷釉产品专柜。其花釉、铁红釉、流动釉、单纹片釉、双纹片釉、(可控晶核)结晶釉及各种颜色釉等,各具特色。其花釉长安花瓶(寇富平造型设计),1989年国庆40周年参加县新产品展览评比再次荣获三等奖。(可控晶核)结晶釉获县1993—1994年度科技进步奖。

冯扬洲在湖南大学任教期间,编写有高校化学系四年级教材《仪器分析》(下册)。1985年在德化瓷厂编写有《冷煤气站操作规程》,并亲自授课培训技术操作人员,使该厂1987年7月用冷煤气烧窑试验一次性成功并正常生产,被评为试验成功受重奖人员之一。还撰写有《控制出口瓷器铅溶出量不超标和原子吸收测定铅溶出量的方法》、《温度测量装置》等文章多篇,其《温度测量装置》一文刊于《中国计量》1987年第5期。

冯扬洲于1990年2月经省工程技术人员轻纺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为“陶瓷工程高级工程师”,1991年3月,省轻工厅聘请为“轻纺工业国家二级资源节约评审员”。

冯扬洲于1993年5月退休。退休后,于1994年创办“二马陶瓷研究所”,继续于色釉配方研究与推向市场,为德化瓷业继续作奉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5: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