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井镇
释义

冯井镇位于霍邱县西北部,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86700亩。共14200户,53000余人。辖26个行政村,174个村民组,47个党支部,1978名党员。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105国道横穿全境,阜六高速贯穿南北,境内全长17.4公里,火石山工业园闻名遐迩。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乡镇简介

冯井镇位于霍邱县西北部,距县城34公里。105国道和在建中的商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李楼铁矿座落其境,发展迅速。全镇面积121平方公里,下辖白庙、宋郢、猫台、黄虎庙、苏庙、腰屋、马圩、上园、牛庙、彭店、杭庙、梓庙、周楼、新街、联郢、八里庄、屠瓦房、马鞍山、桃树园、杜老庄、周圩、何岗、团山、双圩、蝎子山、中军楼26个行政村,5、7万人。以农业为主,产小稻、小麦、油菜籽。乡镇企业产品以水泥板、石料、砖瓦为主。冯井人文荟萃,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徐克勋,为牛庙村人。 原红军高级将领、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诞生此地。文化气氛浓厚,冯井农民文化艺术团多次在市、县比赛中荣获大奖。 1949年建冯井乡,1958年成乡镇企业产品以水泥板、石料、砖瓦为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徐克勋,为牛庙村人。

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稳农、重工、活商、兴镇”发展战略,开创了三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的新局面,劳务经济更是独树一帜,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从事运输、建筑装潢、被套加工、电脑经营等行业,“冯井现象”闻名全国。

经济发展

李楼铁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境内,设计年采选原矿500万吨,年产铁精矿187.2万吨。项目遵循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减污的基本原则,从开采到选矿全过程按照清洁生产理念进行设计,采用阶段充填采矿法,能够有效减小采空区面积、提高矿石回收率、减少废石尾砂占地等,符合矿山清洁生产技术要求。该项目实施对加快霍邱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稳农、重工、活商、兴镇”发展战略,开创了三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的新局面,劳务经济更是独树一帜,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从事运输、建筑装潢、被套加工、电脑经营等行业,冯井镇及周边地区的农民,在北京中关村艰苦创业,建立了一百多个电子行业公司,占据着中关村60%以上的电脑中央处理器(CPU)市场,取得了丰硕成果,“冯井现象”闻名全国。

弹被套是冯井人的一大特长,全镇从事弹被套经营的群众有3000多户,5000多人,主要集中于宋郢、赵圩、团山、中军、苏庙、猫台等村,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以家庭为单位。大多数外出弹被套群众都以家为单位,夫妻、父子、兄弟一块外出共同经营。二是分布较广。他们以小四轮拖拉机为运输工具,足迹遍布十几个省的城乡各地。三是季节性较强。多为农闲而出,农忙而归,务农、经商两不误。四是收入较高。弹棉花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另外,冯井镇的运输服务业、建筑装璜业也发展较快,从业人员多,效益好、影响大。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1793

男 26910

女 24883

家庭户户数 13301

家庭户总人口(总) 51774

家庭户男 26893

家庭户女 24881

0-14岁(总) 12643

0-14岁男 6883

0-14岁女 5760

15-64岁(总) 35736

15-64岁男 18410

15-64岁女 17326

65岁及以上(总) 3414

65岁及以上男 1617

65岁及以上女 179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1589

冯井镇下辖村

冯井镇下辖村

引白庙村 宋郢村 猫台村 黄虎庙村 苏庙村 腰屋村 马圩村 上园村 牛庙村 彭店村 杭庙村 梓庙村 周楼村 新街村 联郢村 八里庄村 屠瓦房村 马鞍山村 桃树园村 杜老庄村 周圩村 何岗村 团山村 双圩村 蝎子山村 中军楼村

特色产业

冯井镇位于霍邱西北部,人口5.3万,2002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5万人,劳务收入9000万元。冯井镇发展劳务经济有以下特点:首先是选准特色产业,突出重点行业,实行规模输出。外出人员主要集中在电脑经营、弹被套、运输服务、建筑装潢等四个领域。 “冯井现象”曾作为典型宣传。该镇劳务输出依托特色产业,突出重点行业,采取规模输出,重点抓好电脑经营、被套加工、商贸服务、建筑装潢等四大行业。全镇在北京等地经营电脑的人员有1000多人,农闲外出进行被套加工的有5000多人,常年在苏州蠡口等地从事商贸经营的有5000多人,外出从事建筑装潢的达数千人,四大行业从业人员占外出人员80%以上。镇党委、政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各项服务,还先后十几次赴北京、浙江、江苏等地解决纠纷,为本镇务工人员避免损失100多万元。该镇还积极制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致富人员返乡创业。该镇返乡人员创办个私企业200多家,年可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创利税700多万元。

全镇在中关村做电脑生意的群众近千人,租赁柜台500多个,有100多人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公司资产均在100万元以上,所雇工人多为大中专毕业生,月薪2000元左右,他们自己人均年收入达数十万元,大多拥有豪华的轿车、漂亮的房子。冯井人的电脑生意呈现出以中关村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辐射的态势,南京、广州、太原、合肥、上海等大中城市的电脑市场都有冯井人开办的公司。

冯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紧抓不放,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全力搞好后方服务,积极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子女就学、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使全镇劳务输出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2001年实现输出劳力1.5万人,创收9000多万元,有效地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

旅游资源

李特故居原称徐家老楼,坐落在霍邱县冯井镇牛庙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有坐北朝南房屋三进九间,始建于清朝中晚期,第一进为门楼和下客厅,第二进为中客厅,第三进为上客厅,后进的地面都高于前进。现第一进已损毁不存。故居为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清代风格。 李特原名徐克勋,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冯井镇。1924年,被中共选派到苏联学习。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秋,李特奉命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特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红军长征时,他任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长,随右路军行动。在长征路上,他受陈昌浩的指派,策马追赶毛泽东,阻拦红军北上,可谓其人生最大污点。不过,在毛泽东的劝说下,李特最后还是没有强行阻拦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带着部分红四方面军人员怆然南返。

1936年11月,李特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常委、西路军参谋长。西路军失败后,与李先念等一起指挥西路军余部转入祁连山打游击。后在中央代表的接应下,进入新疆。1937年11月,李先念等人从新疆返回延安不久,李特被诬指为托派分子,于1938年初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惨遭杀害。他的遇害,是党内斗争的牺牲品,是被冤枉的。199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填发革命烈士通知书,追认李特为革命烈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