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烽火守书人
释义

烽火守书人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萨德。伊斯康德在任期间写的纪实类日记,作者就是萨德。伊斯康德本人。《烽火守书人》从伊拉克图书馆从战火中的废墟讲起,作者围绕着复兴伊拉克国家图书馆,不断以日记形式记录发生在巴格达他和同事们身边的事情,并把日记放上大英图书馆网站,日记广为流传,成为这一时期巴格达最真实珍贵的民间记录。

烽火守书人

作者: Saad Eskander (萨德 伊斯康德)

译者: 李静瑶 / 张桂越

副标题: 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

ISBN: 9789866841262

出版社: Net and Books

出版年: 2008年

简介

在全世界最危险的城市里,思想的花,在烟火中萌芽。“我渐渐发现,生活在今天的巴格达,最完美的人类应该是那些能随时关起所有感官的人。失明或失聪不再是一种诅咒,而是一种变相的祝福。” 与死神每天擦身而过的萨德.伊斯康德在二○○七年二月的日记上这样写着。他是伊拉克国家图书馆暨档案馆馆长,这家图书馆位于全世界最危险的城市──巴格达。 二○○三年“波湾战争”结束了海珊二十四年的极权统治,可是在美军拒绝伸出援手、毫无保护之下的伊拉克图书馆历经了大火与水损等浩劫,复遭盗匪大肆劫掠(损失程度──档案资料:60%、罕本藏书:95% 、手稿25%),伊拉克图书馆俨然废墟,伊斯康德到任时连椅子也没得坐。“你会害怕吗?”著名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这样问伊斯康德。“不会,”“要是我害怕的话,也许就会离开巴格达。而‘离开’不会是我的选择……伊拉克是我们的国家,我们为何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拥有英国护照的伊斯康德,要离开这个烽火连天的地方其实是很容易,但这不是他所想要的。

伊斯康德的日记原刊登于英国档案管理员协会和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从二○○六年十一月开始,到二○○七年七月为止,打动了无数读者。在他的日记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前途本应充满希望的年轻员工被活活刺死时,馆长曾经灰心地说:“我非常沮丧地回到家。我抱了抱我六个月大的儿子,想着阿里留下的两个儿子,一个六个月大,一个三岁。”在他的日记里。我们还看到,馆长如何用尽办法试图搭救一个被绑架的馆员的生命,结果还是徒然……

哀痛的同时,他努力把百孔千疮的伊拉克图书馆重建修复,除了获得各国图书馆及不同组织的捐赠外,为了把珍贵的罕本找回来,馆长甚至成为了“阿里巴巴”──亲自开车到前总统府(位于警戒森严的绿区)的车库里,把一箱箱君王政体时期和总统期的史料给载走。馆长以简单的文字,却又不无痛心疾首的言辞,把重建伊拉克图书馆时所发生的点滴真实记录下来:馆外的世界是危机四伏,不知从哪儿来、何时来的各式种类的炸弹轰炸、恐怖分子的死亡恐吓、绑架与灭绝人性的屠杀。加上贪污怠惰的政府官僚,无能上司的百般刁难,还得在没电、没水难以承受的酷热环境下,一步一步把废墟重建起来。

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资源的缺乏,馆长与馆员们流血流汗,抢救、捍卫自己国家的文化财产,以飨在苦难中的伊拉克人民。

作者简介

Saad Eskander(萨德.伊斯康德)

一九六二年五月生于伊拉克巴格达,库尔德族人。

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担任巴哈尔出版社助理编辑。

一九九四年毕于北伦敦大学,取得「世界现代政治史」文学士学位。

一九九九年取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历史」博士学位。

一九九九年至二○○三年,任伦敦「伊拉克文化论坛」研究员。

二○○二年,任多所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大学的访问讲师。

二○○三年海珊政权垮台后,他决定结束流放异乡的生活,返回巴格达协助抢救国家的文化财产,担任「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馆长一职至今。现与妻子和两名年幼的子女居于巴格达。二○○七年,伊斯康德获颁美国纽约司康基金会「二○○七年度最佳档案管理人」(Archivist of theYear 2007, Scone Foundation, NY),以及加拿大蒙特娄经济管理学生协会「二○○七年度学术自由奖」(AcademicFreedom Award, 2007, MESA, Montreal)。

译者简介:

李静瑶

台湾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组学士,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译有:《失窃的未来:生命的隐形浩劫》、《亿万商战》、《60秒压力管理》、《百事达传奇》、《象与骑象人》等。

张桂越

资深新闻记者。毕业于台湾关渡基督书院、美国明尼苏达州ConcordiaCollege语言传播系。曾任华视新闻杂志记者、传讯电视驻欧洲分社主任。一九九七年创立「台通社」,及后长驻马其顿采访巴尔干的最新政治动态,深入探讨当地社会文化。着有《追猎蓝色巴尔干》,译有《善有恶报》等。

林达在巴格达专访萨德.伊斯康德

萨德.伊斯康德博士,库尔德族,出生巴格达,1999年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国际历史"博士,遂任伦敦"伊拉克文化论坛"研究员,直至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萨德博士回到伊拉克任国家图书暨档案馆馆长,直到今天。

2006年11月10日开始,萨德博士不断以日记形式记录发生在巴格达他和同事们身边的事情,并把日记放上大英图书馆网站,日记广为流传,成为这一时期巴格达最真实珍贵的民间记录。它刊发在当下,远比任何新闻报道更具现场感和说服力,作者非记者,而是正在上演的现实悲剧的剧中人。

2008年下半年我准备去伊拉克采访,在大英图书馆网站读这份日记。临行前的阅读令我深感震惊。我的伊拉克印象基本来自新闻报道,所了解的"战事"是不断发生的自杀炸弹。我相信自己不会运气好到就遇上一颗。读萨德日记才知道,巴格达比新闻报道中的更糟百倍,最危险的不是自杀炸弹,而是恐怖组织、宗教帮派组织和犯罪组织在每个街区对平民的绑架、谋杀甚至滥射。我读过几本记者的书,唯有这本日记让我感受迫在眉睫的危险和恐惧。

2007年7月底,萨德博士中止了他的日记,在结语说,"真正的理由是我有很深的罪恶感。我觉得写这些日记,像在利用发生在我员工身上的悲剧及牺牲,尤其是那些丧失生命的,让我扛着沉重的道德重负,仿佛我在勒索读者,我真的认为我无权如此。"日记随后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出版。中文版名为《烽火守书人》在台湾出版,赴伊前我在再三精简的行装中塞进一本,并且把萨德博士列为我的采访对象之一。

日记的纸媒出版都慢了一拍,大致在萨德日记停写一年之后,台湾版是08年7月开始发行。读者必定和我一样,读书那一刻会以为巴格达正深陷恐怖中。进入伊拉克,我发现对萨德博士的采访绝非可有可无,这将是描述巴格达转变、理解这场战争的关键一环。事实是,恰在萨德日记停写后,巴格达越过关键转折点。宗教帮派组织省悟,实行停火、联合,协助美军围剿伊拉克人民的真正敌人,巴格达突然"安静"下来。这个状况已经维持了一年多,治安在大幅改善中,解释这一转折又对理解伊拉克战争至关重要。离开巴格达的前一天,在伊拉克记者朋友的帮助下,我终于在伊拉克国家图书暨档案馆采访了萨德.伊斯康德博士。下面是采访摘录:

问:这是您的中文版日记,千里迢迢找到您,就是因为这本书。

萨德:啊,就是这本书。他们把样书寄给了我在伦敦的兄弟。(取出另一本书)这是德文版的。中文版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问:书在台湾出版,可能很快会有中国大陆版。临出发读您的日记把我吓坏了。进入伊拉克我发现有很大改变,您能对中国读者谈谈吗?

萨德:很幸运,恰在这本日记结束后,安全有了戏剧性转变。巴格达和其他省份暴力都急剧下降,这里原来是伊拉克最危险的区域,每天有爆炸、袭击、很多人被迫击炮火箭炮弹片击中。现在和写日记的那段时间无法相比,现状是好的。可是,现在的巴格达仍有零星爆炸发生。但这已经不是街区内战了。在我们附近是两个典型街区,一个逊尼派,一个什叶派。书里介绍了这两个街区的内战,现在他们和平相处,再也没有谋杀和滥杀。彻底改变了。

问: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是政治领袖达成协议还是民众觉醒?

萨德:民众觉醒。改变是来自人民而不是政治家。民众终于认识到,不论逊尼派什叶派,内战两败俱伤。他们走到一起,民众直接对话。人民唤醒了政治家。改变推动开来,是普通民众而不是政治家在推进。例如这两个社区,领导人商谈后,他们自己解决了问题。现在很好,因为民众自己要求改变。

问:我在库尔德不同地区作过采访。2003年后的库尔德看起来一切正常,实际上在1991年设立禁飞区之后,库尔德两党也发生内战,后来伊拉克其他地区发生的一切,是不是情况相似,只是晚了一个周期?

萨德:完全一样。当专制政权掌控政治经济一切领域,垮台就会形成真空,一时填补不上。我们还不会管理自己,所以当时在库尔德斯坦两党爆发内战,现在他们有了联合政府。巴格达是一样的,政权垮台出现治安、政治真空。政治领袖还不懂妥协。你是对的,这和库尔德斯坦发生过的情况是一样的。任何专制政权垮台,都可能出现一段混乱。静下来,理智和逻辑就会回来。

问:可在前一段混乱中,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离去,这对伊拉克是否形成伤害?

萨德:是的,中产阶级离去也在富人和穷人之间形成一个真空。这也会导致暴力,因为中间阶层是一个平衡。所以,伊拉克安全问题不是单纯的,许多问题相互关联。现在去叙利亚、约旦的人,回来的还不多,他们还在观望。但他们会回来,因为伊拉克是一个富裕国家。我们长期来只有独裁者,不关心人民。现在有希望政治改善,伊拉克将会是最富国之一。

问:我读到一些评论认为,现在有了新伊拉克,却没有了伊拉克人,因为北方库尔德斯坦、南方的什叶派地区,可能都在想独立,并不认同伊拉克。您怎么看今日伊拉克的身份认同?

萨德:身份认同问题在伊拉克诞生之日就有。问题在于伊拉克建国就引进了阿拉伯主义,掌控政权。我们国家有不同的民族、宗教,我们的认同应该落到伊拉克的国家认同,而长期以来伊拉克文化、教育系统都是大阿拉伯主义,在这样政权下,如库尔德人就不会认同伊拉克,这是导致萨达姆政权垮台的原因,2003年不是美国人打垮了这个政权,这个政权自己就是要垮了,因为它不提供国家认同。两伊战争伊拉克并非以伊拉克名义出战,而是以某阿拉伯宗派的名义出战,这使得伊拉克的国家认同变得很弱。在萨达姆政权下,库尔德人不是同胞、兄弟,埃及人、阿拉伯人才是兄弟。是萨达姆专制政府减弱了伊拉克认同。现在的伊拉克强调的是伊拉克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人民之间是很容易相处融合的。

问:伊拉克人怎样看待美国撤军问题?目前状况美军的职责是否在维和?

萨德:是的。我认为美国至少三年内不应撤军。首先,社区各派首领相互还不信任,美军扮演了维和角色。其次,安全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还有未被媒体报道的谋杀。另外我们还有伊朗、叙利亚等外患。假如没有美军,他们可能入侵。这是我们的利益所在,这是现实。对美国来说,他们打进来之后,当然不愿意看到新的伊拉克失败,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形象,也因为感到歉疚,他们当然愿意帮助和看到新伊拉克成功。

问:可是也有人认为,美国人不会走,是因为伊拉克的石油,您认为是这样吗?

萨德:石油价格是市场决定,不是美国人决定的。再者,美国人在伊拉克重建投入了成兆成兆的美元,这几年重建我们并不在花我们自己的钱。二战之后,德国日本的重建,都从美国得到好处。现在是美国在花钱维护伊拉克安全,我们自己政府的钱反倒存在银行里。在经济上,是我们从美国那里得到许多好处。可是我们的政府必须改变政策,开始把自己的钱投入经济建设,因为现在有不少人失业。伊拉克一旦安全改善,在三五年内就会急速发展,生活会巨变。现在已经在改变。我们的馆员在萨达姆政权下,每月工资3美元,现在是250至300美元。

问:状况是复杂的,但是你仍然认为前景是好的,是不是?

萨德:是的。国家虽然有危机,我们不离开,我们会创造和改变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