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foochow |
释义 | 城市概述中国福建省省会。简称榕城,别名三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来福铁路终点。辖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县。市区面积1043平方千米。市区人口约130万。多归侨、侨眷,主要有汉、畲、满、回、苗等民族。汉初为闽越王都“冶城”所在地。西汉置冶县。东汉改名侯官县。隋改原丰县,后改为闽县,为建安郡治所。唐置闽州,后改为福州。五代改为长乐府,为闽都。宋为福建路治所。元末以后为福建省会。1912年置闽侯县,1946年设福州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市内温泉广布,有温泉城之称。年均温19.6℃,1月均温10.5℃ ,7月均温28.7℃,年降水量1342.5毫米,无霜期326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常受热带风暴(台风)袭击。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扩建后的马尾港与世界20多个港口通航,与5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经济贸易往来,年吞吐量达500 万吨。有高等院校12所,中等专业学校35所。1984年,被列为全国沿海14个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85年,马尾被列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矿产有叶蜡石、硅砂、明矾、高岭土、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茶叶、蔬菜、油菜籽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机械制造、基本化工为主。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150亿元。 有被列为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如建于964年的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立于906年,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政王德政碑;李阳冰亲书的马石山摩崖题刻;闽侯县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遗址等。主要游览点有鼓山、乌山、于山、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等。 基本概况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福建省省会。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20℃,年降水量900~2100毫米,平均日照数1700~1980小时。全市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辖5区2市6县和1个经济区,总人口6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3万人。福州盛产龙眼、荔枝、橄榄、福桔、花卉、食用菌等,寿山石、温泉久负盛名。主要矿产资源有叶腊石、石英砂、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等;主要旅游资源有鼓山、西湖、华林寺等旅游景点。 经济状况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5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167.6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07.1亿元,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514.26亿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15.8%。出口总值达86.67亿美元,增长7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0.38亿元,增长18.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5%。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289亿元,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670.90亿元,增长2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9.97亿元,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36元,增长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15元,增长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7‰。 发展战略2004年安排在建重点项目、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预备重点项目及前期重点项目160项,总投资1199.94亿元。其中:2003年结转续建的4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5.67亿元。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闽侯闽江大桥、洋屿台泥码头、二环路三期、火车站站房改造、浮法玻璃一期、金山生活区三期、金山文体中心二期、肺科医院扩建等22项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先后建成或基本建成。56项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1.15亿元,开工率达60.7%。温福铁路福州段、湾边大桥及接线工程、浦上大桥、松下港区康宏码头、华擎发动机、华映TFT-LCM项目、福州软件园三期、金山工业集中区福湾片、金山生活区七期、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八一七路横街旧屋区改造、福州大学软件学院等34项正式或部分动工建设。 工业发展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位居全省首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4%。一是着力化解瓶颈制约。针对工业用地偏紧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着力盘整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厂房,鼓励引导县、乡两级尽量利用房杂地、滩涂地、山坡地引进项目、发展工业,从存量土地中深挖潜力,推进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有效缓解了用地供求矛盾,促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动建。坚持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量,依照法律法规,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项目用地,稳妥推进项目交地工作,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动建。针对资金紧张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用好金融贷款、民间资金和外(台)资,想方设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不降反升,新增各项贷款近200亿元,信贷增量占了全省34.4%。针对用电紧张问题,坚持科学限电,在保障居民生活用电的前提下,对出口大户、纳税大户、产值大户、用工大户加大倾斜力度,并通过引导企业避峰错峰生产、中小企业自备电源发电等办法,把缺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二是加强工业载体建设。发挥标准厂房作为工业园区启动器、项目落地跳板和外商投资过渡房的作用,集中力量推进市级工业集中区建设,形成产业低成本集聚的“洼地”效应。同时,积极鼓励县乡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壮大特色产业,永泰的马洋,福清的龙田、镜洋、城头,长乐的两港、营前、漳兴,闽侯的南屿、南通、甘蔗,连江的敖江、江南,闽清的梅溪工业走廊等一批县乡工业载体也蓬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轻工纺织、建筑建材等为支柱的综合性产业格局,产业集聚规模、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近500亿元,已形成福清、马尾两个“百亿电子城”,拥有华映光电、冠捷、捷联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是全球最重要的显示器生产基地之一。汽车产业已形成闽侯青口百亿汽车城,拥有东南汽车这一龙头企业与110多家配套企业。四是推进名牌战略实施和企业技术进步。认真实施名牌战略,2004年福耀、福辉、飞毛腿等3家企业产品首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福州名牌产品“零”的突破;“西瓜太郎”商标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加大企业技改力度,2004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共立项131项,总投资27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6.15亿元,增长23.2%。扎实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全市25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新产品荣获省、市优秀新产品奖。加强质量管理,2004年全市新有159家企业通过国际管理体系的质量标准认证。五是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加强工业调度和监测分析,各级领导干部挂点帮助做好辖区内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县域经济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推进农村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个重点,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着力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一是深入开展“六赛六比”活动,激发各县(市)区争发展、谋发展、比学赶超促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2004年,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二是大力发展“飞地工业”,有效地促进项目向市、县、乡镇各级工业集中区聚集,缓解部分条件较差地区发展工业的瓶颈制约。同时,把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工业商贸小区与大城关、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八县(市)城关、12个中心镇和18个特色镇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发展第三产业,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三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认真落实鼓励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种水稻的耕地免征农业税,对订单收购粮食实行财政直补,对优质品种实行良种补贴及最低收购价,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发展。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水产、畜牧、果蔬、食用菌、花卉等农业五大产业。目前全市已拥有13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基地,年产值达145亿元,带动农户40多万户,户均增收300~400元。通过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与中心城区生鲜超市对接、发展农村中介组织与流通机构等措施,积极推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村专业协会近300个,农民个体经营贸易的农副产品已占全市农副产品总量的80%左右。四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六千”水利工程和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五是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004年当年转移8.5万人。 现代流通注重发挥省会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密集这一优势,立足于“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着力构建带动全省、辐射东南的区域性现代流通市场体系。一是以做大做强现代连锁业为载体,不断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目前,全市各类连锁企业已近百家,年销售额约30亿元,约占全省连锁销售额的60%。沃尔玛、麦德龙、百安居、欧倍德、欧尚和好又多、世纪联华、三联、国美、永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商贸企业已在福州落户。永辉超市、超大集团等本土大型连锁集团也不断发展壮大。二是以各类批发市场为先导,着力建设带动全省、辐射东南的区域性流通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北面的连江路生产资料批发走廊,东面的鳌峰路生活资料批发走廊,南面的汽车车辆调剂市场,西面的木材交易市场、文化体育用品市场,中部的家用电器和服装鞋帽市场。目前,全市已拥有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37家,年商品交易成交额达430亿元。三是以省会中心城市物流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对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海港、空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加快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福州保税区等现代物流园区,启动建设江阴工业集中区公共保税仓库、金山闽运物流中心、鼓山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仓储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同时,支持永辉超市、超大集团、好又多等连锁企业发展物流配送。四是以大力发展现代会展业为契机,积极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增强福州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成功承办了第三届世界化纤协会理事长会议、第十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第十四届中国厨师节暨中国海峡西岸美食节等一批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广的重大活动。 开放水平2004年内资实际到资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4%;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含增资)74项,工业项目在新引进内外资项目中的比重达70%以上;东南汽车公司、冠捷电子公司、莎莉公司相继在福州市设立研发中心。成功举办“5?18”活动。第六届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首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首届世界闽商大会和第四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四会联办”,41个兄弟省市代表团、37个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202个海外华侨社团、34个台商团组、近百个著名跨国公司和上市企业代表以及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海内外客商应邀参加了“5?18”系列活动,盛况空前,签约成果创新高。参加第二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和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成果均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加快推进以产业、项目合作对接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榕台、榕港、榕澳交流交往更加密切,对台产业合作成效明显,两岸海上直航试点、“两马”交流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第八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首届福建省国际友好城市大会、首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会议、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等活动,签订闽东北五市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大力改善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强口岸大通关工作,江阴港区通过国家一类口岸正式验收,“就近报关、口岸放行”通关新模式启动实施。 各项改革2004年完成市属68家国有企业改革,分流安置职工2.5万人,支付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等费用约6亿元。完成了全市政府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和193家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在市属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 服务功能至年底福州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65.4平方公里,目前福州3小时车程辐射人口已达2000万人左右。一是加快推进新区建设。按照“拉开建设、突出重点、新区先行”的思路,实施城市发展“东扩南进西拓”战略,加快开发建设具有未来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城区,推动城市沿江向海组团式、跨越式发展。目前,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的鼓山新区、规划面积21.7平方公里的金山新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大学新区等城市新区已初具规模,新区的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同时,协调推进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2004年拆除了120万平方米旧屋区,天华、横街、程埔、首山、南江滨等大型旧屋区改造全面启动。二是着力增强省会中心城市保障服务功能。2004年完成西二环提速改造工程,二环三期、闽江二桥建成通车,新建或拓宽改造国货东路等20条主次干道和20个交叉路口,市区路网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与国道紧密衔接的环城快速公路网络体系。至2004年末,城市道路总长1021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17平方米,城市供水能力达150.9万吨/日,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27.47亿千瓦时,液化气供气总量达11.05万吨,城市气化率达96.65%。三是以创模、创园为载体,狠抓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金山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成使用,基本完成城区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搬迁、内河“连家船”清理等工作,新(扩)建金山公园、闽江口公园、龙山公园等生态休闲公园。2004年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国前列,闽江两岸生态环境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是加强城市长效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能分工,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专项治理和火车站地区综合整治,城乡结合部、支路街巷“脏乱差”回潮现象得到遏制,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1万平方米。完成了在城区禁行人力三轮车和残疾人代步车置换工作。 社会事业2004年,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建成投入使用,25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5家企业新评为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新组建成立了文化艺术、环保、交通等职业教育集团和福州国际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0.3万平方米。至年末,市、区两级人才储备中心已累计储备人才5800多人,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内已有8所著名高校挂牌设点。在全省率先完成烈性传染病专用病房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依法依规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迹保护。特别是发掘、塑造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取得实质性进展。闽剧《红豆缘》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福州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举办第二十一届市运会。 200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达1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5万人。适时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统筹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全面实施。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10.5亿元,超过当年清欠计划5%;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1.8亿元,基本完成中央、 省确定的清欠任务。 民俗风情新春佳节:是境内最大的传统节日。通常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祭灶”开始,节日气氛渐浓,至“除夕”大团圆之夜进入高潮,正月初一后为休闲娱乐时间,到正月十五日闹“元宵”止春节结束。 祭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备饼、果饯行,祈求灶君上天多说好话,保佑合家平安。祭灶后,春节气氛逐渐浓烈。家家户户开始备年货、蒸年糕、贴春联,送旧迎新。旧俗女婿在此期间多向岳父母送年货,俗称“分年”。出外务工从商的人也陆续回家过年。 除夕:连俗除夕分“小同岁”和“大同岁”。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月小为二十八日)为“小同岁”,民间传说主要敬祀临水夫人。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为“大同岁”,主要敬祀祖先。是一年中菜肴最丰盛的一天。改革开放后,多一家围坐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守夜待旦以迎新年。 春节:俗称“过年”。为该县民众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初一零点起,燃放鞭炮,开大门,俗谓“开城门”,表示新的一年开始。机关单位多在初一开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互祝互勉。初二日,登门拜亲访友,主人用年糕、糖果、瓜子、福橘、花生、香烟等招待客人,或煮料为点心。长辈并给儿童“压岁钱”。已婚女子,多在此日伴夫及儿女回娘家探望父母。初三、初四多自行安排游乐活动或访友。互道“拜年”、“祝福”、“恭喜”、“发财”等。初五早谓“接神早”,各家于早上即点香放炮喜迎“财神”。并于晚上再一次点香放炮。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是该县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从正月初七、八即开始送灯,十六岁以下儿童所玩花灯由母舅赠送。娘家要给新嫁女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次年送“莲盆灯”,第三年送“吉灯”。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为“上灯夜”(即上彩夜),十五日“闹元宵”。 拗九节:正月二十九日,各家早晨以糯米、红糖、米时、甘薯、花生仁、豆、红枣、桂圆干、葡萄千9种食物煮成“拗九粥”,敬祀神祗、祖先,馈送长辈亲戚,故又名“孝顺粥”。 上巳节:三月初三日谓“上巳”,各家门楔两旁各插一束:荠菜,俗谓“懿旨菜”,以祓不祥。三月三日又是畲族传统的乌饭节,每年这一天,畲族男女老少都早起上山采摘乌饭树叶或果,与大米煮成乌饭,供奉祖先并作早餐,饭后举行赛歌,甚为热闹。新中国成立后多改为蒸煮糯米饭,加上猪油、红枣、白糖,拌上花生、芝麻等配料,更为香甜可口。 清明节:为传统祭祖节,家家上坟,扫墓祭祀,刷新墓碑,摆祭品,烧冥钱,压纸钱,下山时折两枝松枝带回,挂在门首,以表哀思。机关单位、学校组织干部、职工、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以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立夏节: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是日各家以豆芽、韭菜、或红糖拌米浆煎成咸、甜“夏粿”。是日起开始撤除床上草垫、棉垫等,以防湿潮生蚤虱。 端午节:是最热闹节日之一,内容丰富。一是初五日午时各家门坎两旁遍插菖蒲、青蒿,以避邪招福;二是沿唐代“益智粽”遗风,以箬竹叶裹糯米、花生、豆、红枣或瘦肉等做成粽子;三是喝少量“雄黄酒”。并喷洒屋角,以雄黄粉涂抹小孩头额、耳朵祛毒,也把雄黄放置水井、水缸中祛毒,又燃放“雄黄炮”以禳珍气;四是贴“午时书”,解放后已极少见;五是炮制“午时茶”。 七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连俗早晨以黑红豆、红糖煮糯米粥,供奉七夕夫人及祖先,祈求保佑儿童聪明平安。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连俗谓“七月半”节,各家任择一日备酒馔祭祀祖先,以表孝心。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传统家庭团圆节。节前亲友间互送月饼(多晚辈敬长辈),连俗十六岁以下儿童由娘舅送花饼,八月十五晚,家家户户设宴欢聚一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日男女老幼多作登山活动,城郊外之覆釜、玉华、宝华、玉泉、云居、石门、狮山及官头青芝诸山皆为主要登高地点。青年男女及儿童还携带风筝(俗称“纸鹞”),在山顶放飞。 冬节: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也是祭祖节。冬至前一天晚,家家户户制煮咸、甜元宵丸(俗呼“油扁”)为主餐,并馈送亲戚。冬至晚上,合家团聚,在祖先牌位前摆设福橘、芹菜、青蒜、红筷等于圆盘或竹箩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