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风湿免疫科
释义

风湿免疫科,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新兴的一种学科,主要研究和资料风湿免疫类疾病。

科室简介

风湿免疫科,是内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治疗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等。

风湿性疾病分类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重叠综合征、血管炎等

2、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

3、退行性变

骨关节炎(原发性、继发性)

4、与代谢和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

痛风、假性痛风、马方综合征、免疫缺陷病等

5、和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6、肿瘤相关性风湿病

A、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等)B、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

7、神经血管疾病

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受压、神经根受压等)、雷诺病等

8、骨与软骨病变

骨质疏松、骨软化、肥大性骨关节病、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骨炎等

9、非关节性风湿病

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病变、特发性腰痛、其他痛综合征(如精神性风湿病)等

10、其他有关节症状的疾病

周期性风湿热、间歇性关节积液、药物相关的风湿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发展历史

风湿免疫病学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内科学中却是最年轻的一个专业学科。我国风湿免疫病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9年国家选派医生赴前苏联学习,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的风湿免疫病学在1960至1980年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医学事业出现了快速发展,风湿免疫病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相关医院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风湿病学专业科室之一。它拥有众多的全国著名的专家。张乃峥教授是我国风湿病学的奠基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第一,二届主任委员。董怡教授任第三、四任主任委员。唐福林教授任第五任主任委员。张奉春教授任第六任主任委员。董怡教授一直担任北京风湿学会主任委员。曾小峰教授任学会秘书。此外,蒋明教授、于孟学教授等 一大批 知名医师活跃在医教研一线,构成了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强大的团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1974年正式建立风湿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风湿病专科,拥有专科实验室辅助临床诊疗工作。2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享有盛誉,已为十余万军内外风湿病患者解除了病痛。病房现有床位35张,门诊每周一至五全天及周六、日上午对外开放,每天至少有一位专家出诊。2005年成立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室,现有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2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4人、主管技师1人和主管护师4人。我科是国家教育部风湿病专业3个博士授权点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长期以来一直肩负着保健、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竭诚为全国、全军各地的风湿病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该学科成立于1979年,1994年进入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1999年进入“211工程”科研课题建设重点项目——医学免疫学的临床医学领域。2000年创建成为国内第一个现代化风湿病学研究所。2002年经上海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上海市风湿病学临床医学中心,同年进入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通过二十几年的建设,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本中心在国内外风湿病学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是中华风湿病学会的副主任单位,上海风湿病学会主任单位。学科带头人陈顺乐教授担任第10届亚太地区抗风湿病学会联盟主席、国际抗风湿病学会联盟常委、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国际顾问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本科现有临床医师22人(平均年龄35岁),正教授5名、副教授7名,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中青年医师中硕士以上学位16人,占80%。近五年来在医教研方面亦取得了新的成绩。风湿病学科病房从原先的22张床位扩建至50张,中心成立了4个功能部门,即临床医疗、实验研究、快速诊断中心和康复中心,简称CRRR。收治病人数逐年增加,其中65.4%以上的住院病人为外省市及海外患者。门诊量也呈上升趋势,外地病人占50%以上,除祖国大陆外,还有部分病人来自英国、法国、土耳其、日本、印尼、美国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的患者。由于风湿病学临床医学中心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增长,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很多为其他省市的疑难和危重病人。通过我们应用先进的免疫基因学诊断方法和高度个体化治疗方案,严重疾病死亡率由8%下降到1.95%。为方便患者就诊,我科设立了独立的专科门诊,门诊面积显著扩大,就诊条件改善,设立全天候门诊。专家门诊次数明显增加,门诊量以每年20%速度递增。风湿病是内科中的边缘学科,临床研究常需多学科合作,因此创立“GROPEC”合作组,目标是联合风湿病相关学科,对世界性的疑难问题协作攻关和带动学科群的发展。已经与妇产科、放射科)、骨科、儿科、内分泌科和心内科共同探讨合作课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三院) 1978年在学科创始人、著名风湿病学家余步云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了本专科,为我国最早建立的风湿病专科之一。本专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拥有全国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教授(余步云,汤美安和古洁若)。1986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内第一个抗风湿药临床研究基地,1994年作为牵头单位组建了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1995年被评为为中山医科大学重点学科之一,1997年被评为第一批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同年成立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研究中心。2006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风湿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始建于1995年,经过15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学术力量和良好的学术梯队。目前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权威、实力最强、诊疗水平最高的风湿病诊疗中心,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技术追上国际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西部地区风湿病专业率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也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作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以四川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刘毅教授为学术总带头人,林懋贤、杨南萍、刘钢、石桂秀教授为学术骨干,建立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靶向治疗等研究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有医师20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讲师)11名,护士22名,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7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4人。骨干医师由博士、硕士等中青年专家组成,富有开拓敬业精神。现有开放床位84张,年门诊量约6.6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2500人次,居全国之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始建于1991年,现有医生16人,具有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8人,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硕士学位者6人。现担任全国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每年住院收治2000余人,年门诊病人达5万余人,担负着辽宁乃至东北三省的疑难、重症风湿病患者的诊治工作。目前有床位52张,每月出院患者数180人以上。平均住院日9天。风湿免疫科有独立的实验室,目前开展的专科检查项目20多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9 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