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风平村
释义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潞西市风平镇,地处风平镇中心,距风平镇政府所在地0.00公里,到风平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潞西市8公里。东邻芒市镇,南邻那目村委会,西邻帕底村委会,北邻芒别村委会。辖风平、弄么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61户,有乡村人口7103人,其中农业人口7005人,劳动力465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223人。

全村国土面积21.91平方公里,海拔85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2,10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小麦、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0,747.29亩,人均耕地1.6亩,林地22,112.2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9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917.37亩(其中:田9983.67亩,地933.7亩),人均耕地1.51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地22,112.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6.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桔子、毛叶枣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445户通自来水,有14451户通电,有42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7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30%和9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2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01户(分别占总数的80.64%和64.36%)。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该村设有公共汽车站和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16辆,拖拉机1112辆,摩托车136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888.59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888.5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42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9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9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90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全村无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0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1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51.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271.2万元,占总收入的57%;畜牧业收入1002万元,占总收入的2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791头,肉牛60头);渔业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0.23%;第二、三产业收入581万元,占总收入的14.7%;工资性收入83万元,占总收入的2.1%。农民人均纯收入334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8人(占劳动力的3.31%),在省内务工132人,到省外务工26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452户,共有乡村人口7241人,其中男性3693人,女性3548人。其中农业人口7230人,劳动力4768人。该村以傣族为主,是傣族聚居地,有傣族7230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220人,参合率88.5%;享受低保3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5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无人畜混居的农户。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2,985.00平方米,拥有教师48人,在校学生1518人,距离风平镇中学0.0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518人,其中小学生698人,中学生82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5个、图书室5个。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28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0,747.29亩,无土地流转面积。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44.58万元,有固定资产64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38.1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公开、政务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46人,少数民族党员146人,其中男党员119人、女党员27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组成,下设20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6个,共有团员210人。

人文地理

风平村委会隶属潞西市风平镇,地处风平镇中心,是风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到风平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潞西市8公里。东邻芒市镇,南邻那目村委会,西邻帕底村委会,北邻芒别村委会。辖风平、弄么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51户,有乡村人口7241,其中:农业人口7230人。全村国土面积21.91平方公里,海拔85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2,10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小麦、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

风平村委会以傣族为主,将近占总人口的100%。傣族为世居民族,先民为古百越中的一支,在汉代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唐宋称为“金齿”;元明称“白夷”;清代以来多称“摆夷”,傣人自称“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傣族是一个团结、向上的民族,大多具有“从众心理”。各村寨按年龄层次把男女老少分为不同的班,同一班着同样的服装,一同参加劳作和活动。傣族小姑娘多着短上衣和长裤,外加花带短围裙;青年妇女花包头,对襟上衣和筒裙,衣襟上多饰有渡金或渡银造型别致的花鸟、凤凰等饰品;中老年妇女多着黑包头,素色对襟上衣和黑筒裙;男子多为大襟衣,宽管裤,使人一看就能“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傣族喜食酸辣,以大米为主食,常配以腌菜,而“撒苤”、“撒大鲁”、“酸笋煮肉”则是传统的待客佳肴。傣族多选择依山傍水,丛林翠竹环绕之地建盖房屋,住房主要以土木和砖木为主,形成四合院之式。

傣族很早以前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婚姻生活比较稳定,恋爱比较自由。婚嫁在小卜少、小卜冒自愿,双方父母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婚礼一般为三天,即“过勒”、“晚相”、“晚外”是小卜少由姑娘兑变为家庭妇女的过程,也是从盘头到包头的转变过程。傣族崇尚农耕,陪嫁品除父母送的一套金饰外就是一些农业生产用品,所以本地有一句流传:想找好媳妇,非傣族姑娘莫属。

傣族使用“傣那文”,属汉藏语系壮侗族的壮傣语支,信奉巴利语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亦称小乘佛教),同时还保留着原始宗教的残余,供奉树和白马庙,每个寨子都建有自己的奘房,每年按时祭寨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