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蜂螨病 |
释义 | 蜂螨病(acariasis of bees)是由大蜂螨和小蜂螨引起的蜂的疾病。大、小蜂螨对蜂群危害很大,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引起全群死亡。西方蜜蜂和杂交种蜜蜂对蜂螨病的易感性远高于东方蜜蜂(中蜂)。 分布危害大蜂螨最早(1904)发现于印度蜂体(apis cerana indica),小蜂螨最早发现于菲律宾。大、小蜂螨现已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包括日本、独联体、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尼日利亚等三十余个国家都有蜂螨病发病记录。我国蜂螨病早期无准确记录,1956年前后在南方外来蜂种上首次报道大蜂螨病,1960年前后广东发现小蜂螨病,此后,大、小蜂螨迅速蔓延至全国。1962年以后,蜂螨病基本得以控制。 疾病病原引起蜂螨病的病原有两种,即大蜂螨(Varroa jacobsoni)和小蜂螨(Tropiladaps clareae)。二者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同时致病。 大蜂螨雌虫呈椭圆形,棕褐色,长1.17mm,宽1.77mm;雄虫较雌虫略小,呈卵圆形,长0.88mm,宽0.72mm。小蜂螨雌虫体为卵圆形,棕黄色,长1.06mm,宽0.59mm;雄虫虫体为长卵圆形,浅棕色,长0.98mm,宽0.59mm。 大蜂螨卵为卵圆形、乳白色,卵膜薄而透明,长0.6mm,宽0.43mm,产出后可见四对肢芽;小蜂螨卵近似于圆形,分有肢芽和无肢芽两种卵,有肢芽卵长0.66mm,宽0.54mm,中间下陷、卵膜薄而透明。 大蜂螨和小蜂螨都只能依赖盖子繁殖,发育周期中都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螨)三个不同的虫态。大蜂螨雌虫在子脾即将封盖时潜入幼虫巢房,封盖后两天开始产卵,封盖后第三天开始出现前期若虫,封盖后第七天开始出现后期若虫,封盖后第十天开始出现第二代成虫,到封盖后第十二天新长成的蜂螨随幼蜂的出房而出房。据推算,大蜂螨的卵期为1天,若虫期为7天,成虫在繁殖期间的寿命为43.5天,最长55天,而越冬时期的大蜂螨成虫寿命可长达3个月以上。 小蜂螨的发育周期比大蜂螨短,但繁殖力强。在34.8℃培养条件下,接种后1天即可产卵,也有4-5小时产卵的,一个雌虫产卵一次需要5分钟,每个雌虫可产1-5粒卵,产卵持续1-6天,多为4天。前期若虫经46-58小时进入静止时期,经蜕皮即为后期若虫。后期若虫经44-53小时进入静止时期,活动停止,蜕皮而成为成虫。由卵到成虫需5天时间。 流行病学由于各地气温、蜜粉源和蜂王开始产卵的时间等情况不同,大、小蜂螨的成长规律也不一样。一般说,大蜂螨自春季蜂王开始产卵起,就可开始繁殖,4-5月蜂螨的寄生率较高,夏季蜂王产卵后,蜂群进入增殖盛期,这时蜂螨的寄生率则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秋季,群势下降时,蜂螨仍继续繁殖,并集中在少量子脾和蜂体上,因而寄生率急骤上升,9-10月份达到高峰,直到蜂王停止产卵、群内无子脾时,大蜂螨才停止繁殖。大蜂螨成螨可在蜂体上越冬。 大、小蜂螨常并存危害外来蜂种,中蜂虽可发现有大蜂螨寄生,但对繁殖和采蜜无明显影响。大、小蜂螨可通过异群蜜蜂因盗蜂、错投,或管理上抽调、合并等途径而传播。 临诊症状寄生大蜂螨的蜜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寄生大蜂螨的幼虫,有的在幼虫期死亡,有的在蛹期死亡,幸而羽化成蜂的,也常是翅足残缺不全,出房后不能飞翔。因此,受大蜂螨侵害的蜂群常常会死蜂、死蛹遍地,幼蜂到处乱爬,群势迅速衰退。 小蜂螨可以使蜜蜂的幼虫和蛹严重受害,它不但可以使幼虫大批死亡,腐烂变黑,而且也可使蛹和新出房的幼虫变得残缺不全,蜂群中可见子脾上有不少的巢房盖被咬破,有的幼虫未化成蛹就死去,有的化蛹后不能羽化,有的羽化出房时,翅膀残缺不全,幼蜂发育不良,在巢门前或场地上乱爬。 螨病严重的蜂群,由于新蜂不能产生,成年蜂大批死亡,蜂群迅速削弱、甚至全群覆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