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封世珍 |
释义 | 封世珍,女,1940年10月24日出生。是我国刑警中毒物药品检验鉴定专家,一直战斗在毒物药品检验的第一线,多次获得国家奖项。2004年11月10日因病不幸逝世,2004年12月8日,封世珍同志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个人信息姓名:封世珍 性别: 女 年龄: 64 民族: 汉 警种: 刑警 地区: 公安部 生辰: 1940-10-24 忌日: 2004-11-10 英烈生平事迹生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奉献——鉴“毒”巾帼封世珍 28年战斗在毒物药品检验一线 封世珍走了,走得那样匆忙,朝夕相处的亲人不敢相信,并肩作战的战友不愿相信,这样一个热爱事业、热爱生活、激情四溢、充满活力的人,怎么就这样走了? 静静的离开2004年11月10日,封世珍,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全国公安战线毒物麻醉药品鉴定专家,经抢救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4岁。她倒下时,还在为“公安部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培训班”学员授课,她倒在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一线。 参加工作封世珍1965年参加工作,1969年参加公安工作,1976年从事毒物麻醉药品分析和鉴定工作,生前为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毒物麻醉药品鉴定处返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兢兢业业封世珍非常热爱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事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她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求索,致力于毒物检验的实践和研究。全国基层公安机关送到公安部物证中心的中毒案件检材几乎80%%以上都是腐败或高度腐败的恶臭难闻、蛆虫爬满的尸体脏器,还有的是患有三期肺结核、肝炎、艾滋病等恶性传染病可疑中毒死者的脏器和体液。有些检材是致癌剧毒物质、药品、化学试剂,以及对人体有害的各种挥发性气体。封世珍近30年就是长期在这样特殊环境中奋战、拼搏。2000年10月退休后,因工作需要,她又被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返聘,继续战斗在毒物药品检验的第一线。她主持或参与的15项研究课题,先后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奖、公安部科技进步奖等。2004年12月8日,封世珍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准确鉴定各类疑难案件2200余起面对无数重大疑难案件的检验鉴定难题,封世珍总是主动请缨,她先后准确鉴定各类疑难案件2200余起。 真实案例1995年5月至11月,广东省高要市金利镇的三个村连续发生我国建国以来罕见的人、畜连续死亡特大系列中毒案件。案发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由于迟迟不能破案,海内外流传为瘟疫,当时高要市金利镇的三个村人心涣散。当地公安机关把死者的脏器、现场各种物证和对照物共36种检材送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封世珍接案后立即带领两名同志进行化学及仪器分析检验,排除了多种毒物,检出氟乙酰胺鼠药。 由于案情重大,他们又将全部检验材料送到军事科学院复核检验,并经大量空白对照实验(共检测样品50余件),结论均相同。50多个检样,仅用一个月左右就出鉴定。由于正确的鉴定结论,使历时半年的投毒杀人案得以结案。客观、公正、准确,是她鉴定每一起案件的准则,也是她对执法精神的深刻领悟。 湖北省天门市多宝镇郑场村自1996年以来,发生16名少年儿童相继中毒,其中有四人死亡。2002年,当地又发生一起两名儿童中毒案件,检材送到物证鉴定中心后,封世珍率办案小组很快从儿童的呕吐物中检出毒鼠磷。他们紧接着对死亡时间长达六年多的四名儿童开棺提取的高度腐败脏器检材进行了分类处理,加班加点,作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从高度腐败的检材中也检出毒鼠磷成份。鉴定结论及时,为当地公安机关侦破此案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犯罪嫌疑人也被绳之以法。 年近六旬的专家每天实验15小时封世珍在科研工作中,善于攻坚克难,多次勇挑重担,解决了一个个毒物分析的难题。氟乙酰胺中毒案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我国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年来,占全国中毒案件的45%左右,在个别地区甚至高达60%。 1997年,封世珍不顾年岁已高,主动请战,带领项目组进行氟乙酰胺中毒检验方法的攻关研究。她不分节假日,日以继夜,每天实验长达13至15小时,终于在1998年底研究提出了两种先进的检验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大量的中毒案件的检验鉴定工作中,解决了让各地毒物分析人员头痛的氟乙酰胺中毒检验鉴定的难题。通过推广培训和召开全国首届鼠药中毒检验技术学术交流会,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为全国同行所掌握,有效地遏制了各地氟乙酰胺中毒案件猖獗的势头。 封世珍退休后仍保持着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近几年,氰化物中毒案件增多,而这类案件的传统检验技术方法已不适合当前此类刑事案件及时侦破的要求,她下决心研究更为科学、先进、可靠、适用的氰化物中毒检验方法。她与课题组的同事们加班加点,用两年时间,按期圆满完成课题并顺利通过测试和鉴定,目前正在推广应用。该课题研究出的“氰化物衍生化HS-GC/ECD分析方法”比传统检验方法操作更简单方便,定量更加准确,终于结束了我国法医毒物界长期存在的氰化物只能定性和半定量的历史。 最后一课没有讲完的五个问题在一般人看来,封世珍头上戴的光环够绚丽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公安部‘巾帼建功’优秀者”……年过六旬,完全可以告老还乡,尽享天年。但她从未这样想,相反,同事们经常听她说“咱们法医毒物、毒品分析检验研究要攻克的难点、难关太多了,就看大家有没有雄心壮志。我们就应该像60年代我国登山队员那样,勇敢攀上珠穆朗玛峰,就像我国体育健儿那样,勇于摘取世界冠军的金牌,要敢闯、敢拼,为事业、为国家多做贡献。如果一名公安民警一生只图个人安逸,那怎么能配穿这身警服、头顶国徽呀?!”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看她生命最后五天的日程就足以证明: 2004年11月1日至2日,为在深圳举办的“公安部重点推广项目氰化物的检验研究”赶写讲解材料。 2004年11月3日至4日,为“公安部第三批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培训班”准备授课教材。 2004年11月5日上午8点至10点,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毒化处实验室受理某省的中毒案件,为三名来自新疆的进修人员讲授检验方法及实验技巧。 2004年11月5日上午10点,封世珍乘车赶赴位于昌平区的北京警察学院为“公安部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培训班”学员讲授毒物、毒品等相关的理论及检验技术。本来安排是下午2点授课,可封世珍早早地到了教室,在1点50分,她得知学员们都到齐了便开始上课。由于授课地点在学院的大礼堂,空间很大,封世珍用较大的声音为大家讲课。授课内容安排了八个问题,当第三个问题还没有讲完时,她征求学员的意见,是不是休息一会儿。可没等学员们说话,她又接着说,还是接着把第三个问题讲完吧。封世珍又坚持讲了五六分钟,突然说了一句,我的头有些晕。班主任和一些学员冲到讲台,扶住了封老师。在医院,封世珍被确诊为突发脑动脉血管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多方抢救,封世珍平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离开了她挚爱的亲人、战友和日夜牵挂的刑侦事业。封世珍每一步坚实的足迹里,无不写就她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和对党、对人民深沉、真挚的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