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丰乐亭游春 |
释义 | 作品名称:丰乐亭游春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欧阳文忠公文集 文学体裁:诗歌 作者:欧阳修 原诗丰乐亭游春三首 作者:欧阳修生卒:1007-1073 描述: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 籍贯:庐陵(今永丰县沙溪)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读书写字。他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开创了诗文革新运动。这首诗描写暮春时节草木青翠、满红落地的景象,表达了游人对春天恋恋不舍的感情 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 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书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其一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前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其三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本诗(其三)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单元“每周一诗”(P96) 【注释】 丰乐亭:在安徽滁州西南琅玡山幽谷泉上。 长郊:广阔的郊野。 无涯:无边际。 至:逝去。 【解释】 ①丰乐亭--位于滁州西南,背依丰山,下临幽谷泉,景色幽雅秀丽。②长郊--广阔的郊野。绿无涯--绿色一望无际。③春将老--春天快要过去了。 【说明】 诗人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三首绝句,这里选一首。诗中描写诗人尽情春游,如醉如痴,简直不肯放过春天的样子。可以说,这是《画眉鸟》诗中“自在啼”的一个非常形象化的注脚。 【表达】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作品简介【名称】;《丰乐亭游春》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体裁】:七言绝句 该作品 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初中预备班)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五单元“每周一诗”(P96) 作者简介作者:欧阳修生卒:1007-1073描述: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籍贯:庐陵(今永丰县沙溪)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读书写字。他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开创了诗文革新运动。这首诗描写暮春时节草木青翠、满红落地的景象,表达了游人对春天恋恋不舍的感情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书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著名的著作:《欧阳文忠公集》。 解释诗人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三首绝句。诗中描写诗人尽情春游,如醉如痴,简直不肯放过春天的样子。可以说,这是《画眉鸟》诗中“自在啼”的一个非常形象化的注脚。 丰乐亭位于滁州西南,背依丰山,下临幽谷泉,景色幽雅秀丽。长郊:广阔的郊野。绿无涯:绿色一望无际。春将老:春天快要过去了。 翻译(其一) 郁郁葱葱的山间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的四处飞舞。我就迷醉在了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 (其二) 前两句:头上是暖暖的阳光和淡淡的云朵,脚底青草茂盛主动牵惹游人的衣襟,柳絮纷飞洒落在身上。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景。 后两句: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借太守插花醇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 (其三) 将要从天空中落下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绿莹莹的树和高耸入云的山峰, 广阔的郊外草原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际。游人们顾不上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踏着地上落下的花儿嬉戏玩耍,竟没有一丝遗憾:美好的春天就这么过去了! 欣赏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 《丰乐亭游春》(其三)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练习解答(1)“草惹行襟絮拂衣”是写春景名句,试析“惹”与“拂”两字使用的妙处。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惹”有招惹之意,写出了春草茂盛,生机勃勃,主动牵惹游人衣襟的样子;“拂”有轻轻拂过之意,写出柳絮纷飞,洒落在游人身上的样子。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是如何表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第一首诗中借太守插花醇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第二首则通过对天已暮、春将归时,游人不管这些,依旧踏花赏春情况的描写,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缠绵酣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