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芬兰索米1931式冲锋枪
释义

1929-1930年,莱迪在M26基础上推出了一款冲锋枪,并于1931年在芬兰蒂卡科斯基兵工厂投入批量生产,同年被芬兰军队正式列装,定名为M1931式。莱迪对自己的设计充满信心,甚至用自己祖国的名字-芬兰来命名自己的冲锋枪("索米"是由芬兰语中"芬兰"一词演变而来的),并在投入批量生产之前的1930年就开始向美国和芬兰分别提出专利申请,1932年终于获得批准。

M1931式冲锋枪 只保留了M26式冲锋枪的可卸枪管和拉机柄,枪机基本上是全新的设计,全枪比M26更重,长度则缩短了4厘米:取消了射速调节机构,快慢机-保险手柄改设在扳机附近,采用片状准星和弧形座式可调表尺,最大标称射程500米(实际上有效射程远达不到如此);套筒前方设计成向下的斜面可起到一定的防跳作用,令武器在射击时更加平稳;木制枪托也有所改进,以便使抵肩更加舒适;供弹具为25发盒式直弹匣和40发弹鼓。

弹鼓供弹具是莱迪的朋友,自动武器公司股东之一的克斯金设计的、弹药在弹鼓内部成螺旋排列。后来,克斯金设计的70发弹鼓也成为芬兰冲锋枪的主要供弹弹鼓。

M1931式冲锋枪的变型枪有多种,除了加装枪口帽或在弹匣和扳机护圈之间增加小握把的之外,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变型枪,是安装在"维克斯"坦克上使用的试验样枪,意在打击已接近坦克进入坦克机枪射击死角的敌人。这种变型枪将枪改为把手,枪管套筒尾端也弯成接近直角,这样的改动当然会导致弯管枪的失败。

然而,制约M1931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复杂的结构和工艺以及苛刻的选材(选用瑞典的优质铬镍钢制造)带来的高昂成本。30年代期间,索米冲锋枪在芬兰国内装备数量的增长速度很慢。1932年,M1931式冲锋枪的装备量约为1000支,1934年为1400支,到1939年11月苏芬战争爆发之时只有4144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6: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