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费英东 |
释义 | 费英东,瓜尔佳氏,父亲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他的部族世代居住于苏完地区。费英东从小习武,骁勇而精于骑射,十二岁时就能拉开十余石的强弓。戊子年(公元1588年)四月,索尔果带领苏完部五百余户归顺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见年青的费英东英气逼人,十分喜爱,八旗建制以后,费英东隶属满洲镶黄旗。 中文名:费英东 国籍:中国 职业:军事家 主要成就:清朝黄旗统领 所处时代:清初 简介清初开国五大臣之费英东简介: 费英东,瓜尔佳氏,父亲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他的部族世代居住于苏完地区。费英东从小习武,骁勇而精于骑射,十二岁时就能拉开十余石的强弓。戊子年(公元1588年)四月,索尔果带领苏完部五百余户归顺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见年青的费英东英气逼人,十分喜爱,八旗建制以后,费英东隶属满洲镶黄旗。 费英东的初次征战是讨伐瓦尔喀部,这一战中他身先士卒,取噶佳路(路为明代女真各部的一个单位),杀死瓦尔喀噶佳路长阿球。戊戌年(公元1598年)正月,费英东同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率军一千再征瓦尔喀,攻克安楚拉库路,围困瓦尔喀部村屯二十余个,三月,瓦尔喀部首领额果里率领部众投降。丁未年(公元1607年)正月,海西女真中强大的乌拉部在贝勒布占泰的率领下侵扰斐优城,城主策穆特黑抵挡不住,向努尔哈赤求援,请求将其领地内的军民迁入建州领地,努尔哈赤命其弟贝勒舒尔哈齐与费英东,扈尔汉带兵保护。扈尔汉率领斐优城三百户先行,遭遇乌拉部的追击,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费英东率领建州兵赶到,杀退了乌拉部。五月,努尔哈赤讨伐东海女真的渥集部,费英东率本部人马攻克渥集部的赫席赫路,鄂摩和苏鲁路,佛纳赫托克索路,俘虏二千多人,立下头等战功。辛亥年(公元1611年)七月,又与阿巴泰等人攻占渥集部的乌尔固辰,穆棱二路,渥集部投降,建州女真的力量更加壮大。 两年后,即公元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集中力量讨伐强敌——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建州诸贝勒大臣拼死力战,费英东首先攻占了乌拉部的城门,建州大军趁势入城,乌拉部投降。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任命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开始了漫长的对明战争。公元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中,费英东率镶黄旗本部兵马击溃开源总兵马林的军队。努尔哈赤政讨明朝抚顺城时,费英东被火炮击中,部下劝他撤军,而费英东上马大呼“我建州无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将!” 部下群情振奋,一举攻克抚顺城。后来,在攻打叶赫城的时候,城上箭拾如雨,努尔哈赤命令撤退,前线的费英东回报说:“我们的人已经攻到城下了!”努尔哈赤又命再退,费英东又说:“我们的人已经爬上城墙了!”还没等努尔哈赤下达第三次撤退命令的时候,费英东已经占领了叶赫城。努尔哈赤感叹的说:“费英东真乃万人敌也!”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三月,费英东结束了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享年五十七岁,努尔哈赤大哭,亲自为他守灵。天聪六年,皇太极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配享太庙。顺治十六年,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康熙九年,圣祖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立碑纪勋。雍正九年追加封号信勇公。乾隆四十三年,晋费英东世爵一等公,子孙世袭罔替。 费英东自少年时就追随努尔哈赤,三十余年的征战中,他身先士卒,总是冲在最前面。费英东性情忠直,遇事果断,对部下很关爱,对俘虏也很仁慈,太宗皇太极曾经对大臣们说:“费英东见人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之善,必先自奖劝而后举之。故被劾者无怨言,被举者无骄色。朕未闻诸臣以善恶直奏斯断人也!” 费英东主要活跃在统一女真的内部战争中,并没有更多的参与对明战争,但他仍然被清朝历代皇帝尊为开国功臣而留名史册。 生平简历费英东的初次征战是讨伐瓦尔喀部,这一战中他身先士卒,取噶佳路(路为明代女真各部的一个单位),杀死瓦尔喀噶佳路长阿球。 戊戌年(公元1598年)正月,费英东同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率军一千再征瓦尔喀,攻克安楚拉库路,围困瓦尔喀部村屯二十余个,三月,瓦尔喀部首领额果里率领部众投降。丁未年(公元1607年)正月,海西女真中强大的乌拉部在贝勒布占泰的率领下侵扰斐优城,城主策穆特黑抵挡不住,向努尔哈赤求援,请求将其领地内的军民迁入建州领地,努尔哈赤命其弟贝勒舒尔哈齐与费英东,扈尔汉带兵保护。扈尔汉率领斐优城三百户先行,遭遇乌拉部的追击,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费英东率领建州兵赶到,杀退了乌拉部。 公元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集中力量讨伐强敌——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建州诸贝勒大臣拼死力战,费英东首先攻占了乌拉部的城门,建州大军趁势入城,乌拉部投降。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任命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开始了漫长的对明战争。 戎马生涯费英东的初次征战是讨伐瓦尔喀部,这一战中他身先士卒,取噶佳路(路为明代女真各部的一个单位),杀死瓦尔喀噶佳路长阿球。戊戌年(公元1598年)正月,费英东同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率军一千再征瓦尔喀,攻克安楚拉库路,围困瓦尔喀部村屯二十余个,三月,瓦尔喀部首领额果里率领部众投降。丁未年(公元1607年)正月,海西女真中强大的乌拉部在贝勒布占泰的率领下侵扰斐优城,城主策穆特黑抵挡不住,向努尔哈赤求援,请求将其领地内的军民迁入建州领地,努尔哈赤命其弟贝勒舒尔哈齐与费英东,扈尔汉带兵保护。扈尔汉率领斐优城三百户先行,遭遇乌拉部的追击,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费英东率领建州兵赶到,杀退了乌拉部。五月,努尔哈赤讨伐东海女真的渥集部,费英东率本部人马攻克渥集部的赫席赫路,鄂摩和苏鲁路,佛纳赫托克索路,俘虏二千多人,立下头等战功。辛亥年(公元1611年)七月,又与阿巴泰等人攻占渥集部的乌尔固辰,穆棱二路,渥集部投降,建州女真的力量更加壮大。 两年后,即公元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集中力量讨伐强敌——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建州诸贝勒大臣拼死力战,费英东首先攻占了乌拉部的城门,建州大军趁势入城,乌拉部投降。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任命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开始了漫长的对明战争。公元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中,费英东率镶黄旗本部兵马击溃开源总兵马林的军队。努尔哈赤政讨明朝抚顺城时,费英东被火炮击中,部下劝他撤军,而费英东上马大呼“我建州无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将!”部下群情振奋,一举攻克抚顺城。后来,在攻打叶赫城的时候,城上箭石如雨,努尔哈赤命令撤退,前线的费英东回报说:“我们的人已经攻到城下了!”努尔哈赤又命再退,费英东又说:“我们的人已经爬上城墙了!”还没等努尔哈赤下达第三次撤退命令的时候,费英东已经占领了叶赫城。努尔哈赤感叹的说:“费英东真乃万人敌也!” 史料原文费英东,瓜尔佳氏,苏完部人。父索尔果,为部长。太祖起兵之六年,岁戊子,索尔果率所部五百户来归。费英东时年二十有五,善射,引强弓十馀石。忠直敢言,太祖使佐理政事,授一等大臣,以皇长子台吉褚英女妻焉。兑沁巴颜者,费英东女兄之夫也,有逆谋,费英东擒而诛之。旋授扎尔固齐,扎尔固齐职听讼治民。 以归。岁戊戌正月,太祖?太祖命费英东伐瓦尔喀部,取噶嘉路,杀其酋阿球,降其命费英东从台吉褚英、巴雅喇,伐瓦尔喀部安褚拉库路,将兵千,克屯寨二十馀,收所属村落。岁己亥秋九月,哈达、叶赫二部构兵,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乞援于太祖,太祖命费英东及噶盖将兵二千戍哈达;既而贰于明,费英东等以其谋闻,哈达以是亡。 岁丁未春正月,瓦尔喀部蜚悠城长策穆特黑请徙所部属太祖,太祖命费英东从贝勒舒尔哈齐等将兵三千以往,收环城居民五百户,分兵三百授扈尔汉,使护之先行。乌喇贝勒布占泰发兵万人要诸途,费英东从诸贝勒督后军至,大败乌喇兵。夏五月,太祖命费英东从贝勒巴雅喇伐渥集部,略赫席黑等路,俘二千人以还。岁辛亥秋七月,渥集部乌尔古宸、木伦二路掠他路太祖所赐甲,太祖命费英东从台吉阿巴泰将千人讨之,俘千馀人以还。岁癸丑,从太祖伐乌喇,灭之。 岁乙卯,太祖将建号,设八旗,命费英东隶镶黄旗,为左翼固山额真;置五大臣辅政,以命费英东,仍领一等大臣、扎尔固齐如故。明年岁丙辰,太祖遂建国,改元天命。三年,始用兵于明,费英东从攻抚顺。明总兵张承廕以万骑来援,据险而阵,火器竞发。费英东马惊旁逸,诸军为之却,费英东旋马大呼,麾诸军并进,遂破之。太祖叹曰:“此真万人敌也!”四年,明大举来侵,分道深入。明总兵杜松屯萨尔浒山巅,费英东所部属左翼,合诸旗奋击破之,松战死,明师以是沮败。秋八月,太祖伐叶赫,费英东从,薄其城,城人飞石投火。太祖命且退,费英东曰:“我兵已薄城,安可退也?”又命之,费英东曰:“城垂克,必毋退!”遂拔其城。太宗谕金台石降,费英东在侧,相与诘责,卒获金台石,叶赫以是破。 费英东事太祖,转战,每遇敌,身先士卒,战必胜,攻必克,摧锋陷阵,当者辄披靡;国事有阙失,辄强谏,毅然不稍挠:佐太祖成帝业,功最高。五年春三月,太祖定武功爵,授费英东三等总兵官。是月,费英东卒,年五十有七。方疾革,日向西,云起,有声铿鍧,雷电雨雹交至,不移时而霁。太祖将临丧,诸贝勒以日晏谏,太祖曰:“吾股肱大臣,与同休戚,今先雕丧,吾能无悲乎?”遂往,哭之恸,至夜分始还。秋九月,太祖祭贝勒穆尔哈齐墓,出郊,因至费英东墓,躬奠酒者三,泣数行下。 天聪六年,太宗命追封直义公。崇德元年,始建太庙,以费英东配享。太宗尝谕臣曰:“费英东见人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之善,必先自劝而后举之:被劾者无怨言,被举者亦无骄色。朕未闻诸臣以善恶直奏如斯人者也!”顺治十六年,世祖诏曰:“费英东事太祖,参赞庙谟,恢扩疆土,为开创佐命第一功臣。延世之赏,勿称其勋,命进爵为三等公。”康熙九年,圣祖亲为文勒碑墓道,称其功冠诸臣,为一代元勋。雍正九年,世宗命加封号曰信勇。乾隆四十三年,高宗复命进爵为一等公。费英东子十,图赖自有传。 人物评价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三月,费英东结束了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享年五十七岁,努尔哈赤大哭,亲自为他守灵。天聪六年,皇太极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配享太庙。顺治十六年,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康熙九年,圣祖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立碑纪勋。雍正九年追加封号信勇公。乾隆四十三年,晋费英东世爵一等公,子孙世袭罔替。 费英东自少年时就追随努尔哈赤,三十余年的征战中,他身先士卒,总是冲在最前面。费英东性情忠直,遇事果断,对部下很关爱,对俘虏也很仁慈,太宗皇太极曾经对大臣们说:“费英东见人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之善,必先自奖劝而后举之。故被劾者无怨言,被举者无骄色。朕未闻诸臣以善恶直奏斯断人也!” 费英东主要活跃在统一女真的内部战争中,并没有更多的参与对明战争,但他仍然被清朝历代皇帝尊为开国功臣而留名史册。 乌拉万之战风波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舒尔哈齐、褚英、代善、费英东、扈尔汉、扬古利等率兵三千,往接蜚优城归顺女真,途中与乌拉万兵交战,此时,舒尔哈齐、褚英、代善各率兵五百,扈尔汉、费英东两员大将领兵三百,纳齐布虾与常书各领兵一百,扬古利的兵数不详。在这关系到努尔哈赤盛衰的重要战争中,三个贝勒领的兵为全军总数的二分之一,仅此而论,也可想见他们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之大。 努尔哈赤以褚英“奋勇当先”,赐以“阿尔哈图图门”尊号。阿尔哈图图门是满语音译,阿尔哈(arga),意为计、计谋,图门(tumen)意为万,直译为“万计”,即足智多谋之意,清人称褚英为“广略贝勒”。可见褚英的多谋善断,英勇顽强,为女真国的扩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以后,这位连战连捷屡立军功的“皇长子”,竟突然消失了,在《清太祖实录》中再也找不到他的记载,他有无任职,有何功过,何时去世,是病逝善终,还是战死疆场,或是因罪诛戮,皆无记述。 直到三十五年以后,《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七才第一次提到,“太祖长子,亦曾似此悖乱,置于国法”。再过六十年,康熙帝指出:“昔我太祖高皇帝时,因诸贝勒大臣讦告一案,置阿尔哈图土门贝勒褚燕于法。”以后,《清史列传》卷三《褚英传》才简略地写道:“乙卯(1615)闰八月,褚英以罪伏诛,爵除。”但“悖乱”为何?“讦告”何事?罪犯哪条?皆讳而不述。查看《满文老档》,才了解到此案真相。由于这是记述褚英生平的罕见珍贵资料,因此详细引录如下。《满文老档·太祖》卷三载: 费英东聪睿恭敬汗承天眷祐,聚为大国,执掌金政。聪睿恭敬汗思曰:若无诸子,吾有何言,吾今欲令诸子执政。若令长子执政,长子自幼褊狭,无宽宏恤众之心。如委政于弟,置兄不顾,未免僭越,为何使弟执政。吾若举用长子,专主大国,执掌大政,彼将弃其褊心,为心大公乎!遂命长子阿尔哈图图门执政。 然此秉政长子,毫无均平治理汗父委付大国之公心,离间汗父亲自举用恩养之五大臣,使其苦恼。并折磨聪睿恭敬汗爱如心肝之四子,谓曰:诸弟,若不拒吾兄之言,不将吾之一切言语告与汗父,尔等须誓之。令于夜中誓之。又曰:汗父曾赐与尔等佳帛良马,汗父若死,则不赐赍尔等财帛马匹矣。又曰:吾即汗位后,将杀与吾为恶之诸弟、诸大臣。 如此折磨,四弟、五大臣遭受这样苦难,聪睿恭敬汗并不知悉。四弟、五大臣相议曰:汗不知吾等如此苦难,若告汗,畏执政之阿尔哈图图门。若因畏惧执政之主而不告,吾等生存之本意何在矣。彼云,汗若死后不养吾等,吾等生计断矣,即死,亦将此苦难告汗。 四弟、五大臣议后告汗。汗曰:尔等若以此言口头告吾,吾焉能记,可书写呈来。四弟、五大臣各自书写彼等苦难,呈奏于汗。汗持其书,谓长子曰:此系汝四弟、五大臣劾汝过恶之书也,汝阅之。长子,汝若有何正确之言,汝回书辩之。长子答曰,吾无辩言。 聪睿恭敬汗曰:汝若无辩言,汝实错矣。吾非因年老,不能征战,不能裁决国事秉持政务,而委政于汝也。吾意,若使生长于吾身边之诸子执政,部众闻之,以父虽不干预,而诸子能秉国执政,始肯听汝执政矣。执掌国政之汗、贝勒,其心必宽宏,公平待养部众。若如此挑拨离间父所生四弟及父举用之五大臣,则吾为何使汝执政耶?先曾思曰,命汝之同母所生兄弟二子执政,部众大半与之。……因此,对汝之同母所生兄弟二子,各给与部众五千户、八百牧群、银万两、敕书八十道。对于吾之爱妻所生诸子,部众、敕书等物皆少赐之也。……汝如此持褊狭之心,则将赐汝专有之部众、牧群等物品,尽行合于诸弟,同等分之。 故秋季往征乌拉时,知晓长子之心褊狭,不能依靠,令其同母所生之弟古英巴图鲁留下守城。春天再征乌拉时,亦不信赖长子,留下莽古尔泰台吉及四贝勒二弟。两征乌拉,皆不携长子,使留于家之后,长子与其四位亲信之臣议曰:若以吾之部众与诸弟均分,吾不能生,愿死,尔等愿与吾共死乎?此四臣答曰:贝勒,汝若死,吾等亦从汝而死。后汗父出征乌拉,长子对汗父出征如此大国,胜败与否,毫不思虑,并作书诅咒出征之汗父、诸弟及五大臣,祝于天地而焚之。继而又对亲信诸臣曰:吾兵出征,愿其败于乌拉,战败之时,吾不许父及诸弟入城。……(其臣上告于努尔哈赤)聪睿恭敬汗以若杀长子,恐为后生诸子留一恶例,乃不杀,长子阿尔哈图图门三十四岁时,癸丑年三月二十六日,监禁于高墙之屋。两年后,见其毫无改悔,遂诛杀。 军事思想费英东戎马生涯40余年,创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八旗兵,培养一批统军有方的将领。常躬亲率军征战,指授方略,强调以智取胜,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克众的著名战例。其军事思想对后来兵家有较大影响。 费英东在统一女真各部及与明朝的战争中,提出了一系列军事主张。 ①认为天意决定战争胜负。指出"天下之国互相征伐,合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并宣称他所进行的战争合乎"天心"、"天意",必能取胜。 ②注重军队建设。根据满族当时的社会情况,按照军事、生产、行政合一的原则,创建满洲八旗兵制,要求将士出则征战,入则务农。选拔和任用将领,不重身世、背景,只看是否忠心,有无智谋;不求全责备,强调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治军严格,主张无论训练或作战,都要奖功罚罪,"有罪者即至亲不贳,必以法治;有功者即仇敌不遗,必加升赏"(同前)。要求军令颁布后必须严格执行,从令者馈酒,违令者斩头。重视军事训练,常令士兵"跳涧"、"越坑",熟谙弓马技艺,以提高军事素质,培养勇敢精神。 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用兵方略。他把敌强己弱形势下的用兵方略形象地比作伐大木,指出:"欲伐大木,岂能骤折,必以斧斤伐之,渐至微细,然后能折。相等之国,欲一举取之,岂能尽灭乎!"(同前)面对女真各部分裂、争战不已和明朝、蒙古、朝鲜三面包围的现实,对外或拉拢、结盟,或称臣、纳贡,对内采用"恩威并行"(同前)的方针,先后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自身力量强大之后,才正式对明宣战,体现了其先弱后强、逐步发展的主张。他崇尚智取谋伐,强调"平时以正为上,军中以智巧谋略、不劳己不钝兵为上"(同前),要求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都应机动灵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战法,力求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胜利。他指挥的萨尔浒之战,体现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原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