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费扬古 |
释义 | 费扬古(1645-1701年),董鄂氏(又译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子,顺治帝孝献皇后弟。。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虽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但她却留下一位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弟弟费扬古。 中文名:栋鄂·费扬古 国籍:中国 民族:满 出生日期:1645年 逝世日期:1701年 职业:抚远大将军 主要成就:昭莫多之战 简介费扬古在满语里是“老生子”的意思,也译作费扬武、费扬果、飞扬古。 最出名的是董鄂氏的费扬古。 费扬古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比孝献端敬皇后小6岁,在他的脑海中姐姐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但他却承袭了姐姐办事认真、为人谦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当他的父亲在顺治十四年去世时,13岁的费扬古就承袭了父亲在一年前因女儿被封为皇贵妃而晋升的伯爵。13岁的小伯爵懂得约束自己,在姐姐最得宠的时候,不敢有任何放纵自己的言行,而且抓紧时间学习文韬武略,为将来建功立业奠定基础。 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年轻的费扬古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费扬古不是凭借外戚的身份,而是凭借自己的功绩而跻身于政坛。在清王朝抗击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战争中,费扬古更是大显身手。 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起以伊犁为统治中心的漠西蒙古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率领下挥师东进,并于次年五月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漠北的土谢图部,又乘胜渡过土拉河侵入车臣部牧地,漠北各部纷纷南奔,请求归附清朝。如果清廷不接受漠北各部(又称喀尔喀各部)内附,他们必然被准噶尔部所吞并,将成为清王朝北部的巨大威胁;如果允许喀尔喀各部内附,噶尔丹就可能以追击为名而内犯。尽管情况如此严峻,但康熙绝不会错过臣服漠北各部的天赐良机。 在此之前,漠北各部已经对清王朝“间通使,间为寇”,准噶尔的侵略使得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于是康熙下达了允许喀尔喀各部内附的命令,并在靠近边界的牧场予以安置,调拨归化城的粮食用来赈济他们。漠北各部在内附后也同漠南内蒙古一样编旗,被编为三十七旗,且建立汇宗寺以安置各部喇嘛。康熙“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御朔方”的做法,的确收到了“较长城更坚”的效果。 对抗占领漠北的噶尔丹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又以追击喀尔喀各部为名,率领军队数十万南下,“已进汛界”。噶尔丹“志在不小”,于是康熙决定御驾亲征,开始了同噶尔丹之间的第一次战争。但此次亲征由于康熙病倒在军前,只得委托裕亲王福全等指挥此次战事,而费扬古就是裕亲王福全麾下的一员得力将领。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激战,噶尔丹在被击溃后率余部渡过西拉木伦河逃回漠北。在此之后,噶尔丹依然时时越过克鲁伦河,南下侵略巴颜乌阑一带。为了防御噶尔丹,康熙任命费扬古为安北将军,驻守归化(今呼和浩特)。 为了解决噶尔丹对内蒙古的军事威胁,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二月,再次御驾亲征。此次亲征兵分三路,东路由萨布素负责,率领数千军队驻守蒙古东部,防止噶尔丹向东逃窜;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的费扬古是西路统帅,西路是此次征战的主力,兵力四万六千有余;中路由康熙亲自率领,兵力约三万三千。 按照事先的部署,中路军在四月初一从北京出发,而西路军在三月份分别从宁夏、归化出发,五月底中路和西路在土拉河以北会师。 西路军在行进途中因天气恶劣影响了进度,为了避免不能按期到达使得康熙率领的中路军独自承受巨大的压力,费扬古亲自率领一万四千精锐日夜兼程……而当康熙抵达克鲁伦河以南时,“北岸已无一帐”,噶尔丹早已“拔营宵遁”。 噶尔丹在向西逃窜的途中“遗老弱辎重”,在经过五昼夜的狂奔后抵达位于库仑(今乌兰巴托)的昭莫多(蒙语大树),但却被费扬古所率领的西路军迎头予以阻击。费扬古在昭莫多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从此费扬古的名字就同康熙盔甲昭莫多、同大败噶尔丹紧密联系在一起。 “雪花如血扑战袍,夺取黄河为马槽。 灭我名王兮虏我使歌,我欲走兮无骆驼。 呜呼,黄河以北奈若何!呜呼,北斗以南奈若何!”这是准噶尔部的一名善弹筝笳的老乐工被俘后,在康熙皇帝所举行的庆功宴上演唱的一首悲壮凄凉的歌,从歌词中可以看出:噶尔丹率领的准噶尔部在占领漠北喀尔喀三部后试图向南扩张、饮马黄河的狂妄之心,也反映出在昭莫多之战重创下噶尔丹精锐丧尽、处于穷途末路的可悲境地。 噶尔丹在天山以北的故地已经被他兄长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所占有,进退失据。 由于噶尔丹拒绝康熙的招抚,费扬古在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二月又参加了第三次对噶尔丹的战争,但双方还未来得及交战,噶尔丹就在这一年闰三月十三日一命呜呼。费扬古因在平定噶尔丹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被封为一等公爵。 自第一次在乌兰布通交战到噶尔丹兵败身亡,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费扬古驻扎在归化,由于他能约束布众、军纪严明,深得民心,当第三次讨伐噶尔丹的战事结束后,他奉命调离,当他从该城开拔时,归化的商人、百姓纷纷给他送行,不久为他修祠立像,以纪念他在抗击噶尔丹、戍边卫民及绥靖地方的过程中所立下的功绩。 史料史料一《清史稿列传六十八》 费扬古,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子。状貌魁异。年十四,袭爵。 康熙十三年,从安亲王岳乐率兵徇江西讨吴三桂。三桂将黄乃忠纠众万余自长沙犯袁州,费扬古与副都统沃赫、总兵赵应奎击败之,克万载。十五年,击走夏国相于萍乡,进围长沙,累战皆捷。十八年,覆败吴国贵于武冈。师还,擢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 史料二噶尔丹劫掠喀尔喀,遣使谕罢兵,不从,数扰边境。二十九年,授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师讨之,命费扬古往科尔沁征兵,参赞军事。秋,击败噶尔丹于乌阑布通。三十二年,归化城增戍兵,以费扬古为安北将军驻焉。三十三年,噶尔丹遣使至,请入贡。费扬古发兵迎护,侦其众男妇千五百有奇,留之归化城。疏闻,上察噶尔丹意叵测,阳为修好,潜遣入内地窥探,命侍郎满丕谕责其使,遣之还。七月,闻噶尔丹将窥图拉,诏费扬古偕右卫将军希福率军往御。希福请益兵,上责其疑沮,令勿偕往。寻以图拉无警,虑噶尔丹将趋归化城,诏费扬古旋师。三十四年,噶尔丹至哈密,费扬古往御,乃自图拉河西窜。寻授右卫将军,仍兼摄归化城将军事。疏言:“闻噶尔丹据巴颜乌阑,距归化城约二千里,宜集兵运粮,于来年二月进剿。”诏授费扬古抚远大将军,以都统伊勒慎,护军统领宗室费扬固、瓦尔达,副都统硕岱,将军舒恕参赞军事。寻召入觐,授以方略。 史料三三十五年二月,诏亲征,三路出师,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出东路,费扬古出西路,振武将军孙思克、西安将军博霁自陕西出镇彝并进,上亲督诸军自独石口出中路。上与费扬古期四月会师图拉。费扬古师自翁金口进次乌阑厄尔几,再进次察罕河朔,与孙思克师会,而上已循克鲁伦河深入。五月,费扬古师至图拉,疏言:“西路有草之地为贼所焚,我军每迂道秣马,又遇雨,粮运迟滞,师行七十余日,人马疲困,乞上缓军以待。”上进次西巴尔台,再进次额尔德尼拖洛海。噶尔丹屯克鲁伦河,闻上亲督师至,升孟纳尔山遥望,见御营,大惊,尽弃其庐帐、器械遁去。上命马思喀为平北大将军,逐噶尔丹,并密谕费扬古要击,亲督大军蹑其后。次中拖陵,费扬古侦知噶尔丹走特勒尔济,遣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阿南达、阿迪等率兵先往挑战,且战且却,诱至昭莫多。昭莫多者,蒙古语“大林”也,在肯特岭之南、土腊河之北。费扬古分兵三队,东则京城、西安诸军及察哈尔蒙古兵,屯山上;西则右卫、大同诸军及喀尔喀蒙古兵,沿河列阵;孙思克率绿旗兵居其中。并遵上方略,令官兵皆步战,俟敌却,乃上马冲击。噶尔丹众犹有万余人,冒死鏖斗,自未至酉,战甚力。费扬古遥望噶尔丹后阵不动,知为妇女、驼畜所在,麾精骑袭其辎重,敌大乱,乘夜逐北三十余里,至特勒尔济口,斩级三千余,俘数百人,获驼马、牛羊、庐帐、器械无算。噶尔丹妻阿奴喀屯素悍,能战,亦殪于阵。噶尔丹引数骑远窜,费扬古令阿南达诣御营奏捷。上乃班师,令费扬古驻守科图。 史料四寻命移驻喀尔喀郡王善巴游牧地,诇噶尔丹所往。甫至,噶尔丹潜使台吉丹济拉率千五百人入掠喀尔喀牲畜、糗粮,遣副都统祖良璧御却之,追至翁金河,丹济拉败遁。寻以马疲,请移军驻喀喇穆伦。会噶尔丹使其宰桑格垒沽英等来请纳款,上再幸塞外,驻跸东斯垓。召费扬古至行在入对,上褒其功,奏曰:“军中机务,皆遵皇上指授,并未有所效力。况西路粮匮马乏,不能前进。及闻驾至克鲁伦,官兵无不奋发,不俟督责,力战破敌。奈臣庸劣,皇上穷追困蹙之寇,臣不能生擒以献,实臣罪也。”上曰:“噶尔丹穷蹙,朕不忍悉加诛戮,不如抚而活之。”对曰:“此天地好生之仁,非臣等所能测也。”赐御佩櫜鞬、弓矢,命还军。 史料五三十六年春正月,阿南达自肃州奏哈密回人擒献噶尔丹子塞卜腾巴尔珠尔等,上以其疏录示费扬古,并赐胙肉、鹿尾、关东鱼,谕曰:“时当上元令节,众蒙古及投诚厄鲁特等齐集畅春园,适阿南达疏至,众皆喜悦。尔独居边塞,不得在朕左右,故以疏示,并问尔无恙,即如与尔相见也。” 二月,上复亲征,自榆林出塞,诏费扬古密筹进剿。费扬古以去岁未生擒噶尔丹,请解大将军任,上不允,令便宜调遣军马。费扬古进次萨奇尔巴尔哈孙,丹济拉使来,言噶尔丹至阿察阿穆塔台饮药自杀,欲携其尸及其女钟齐海率三百户来归。费扬古以闻,上乃班师,令费扬古驻察罕诺尔以待。六月,丹济拉至哈密。费扬古有疾,诏昭武将军马思喀代领其军。还京师,仍领侍卫内大臣,进一等公,仍以未生擒噶尔丹疏辞,不允,因谕曰:“昔朕欲亲征噶尔丹,众皆谏止,惟费扬古与朕意合,遂统兵西进。道路辽远,兼乏水草,乃全无顾虑,直抵昭莫多,俾奸狡积寇挫衄大败。累年统兵诸将,未有能过之者。”又曰:“屡出征,知为将甚难。费扬古相机调遣,缓急得宜,是以济事。” 四十年,从幸索约勒济,中途疾作,上驻跸一日,亲临视疾,赐御帐、蟒缎、鞍马、帑银五千,遣大臣护之还京师。寻卒,赐祭葬,谥襄壮。以子辰泰袭一等候、兼拖沙喇哈番。 费扬古朴直有远虑。昭莫多破贼,费扬古令幕府具疏减斩馘之数,备言“师行迷道绝粮,皆臣失算,赖圣主威福,徼幸成功,非意料所及”。幕府或咎其失体,费扬古曰:“今天子亲御六师,如见策勋,易启穷兵黩武之渐,非国家福也。”及还京师,上尝命大臣校射,费扬古以臂痛辞。出语人云:“我尝为大将事,一矢不中,为外籓笑,损国家威重,故不敢与角耳。” 费扬古(乌喇那拉氏)生平简介费扬古(?-?),乌喇那拉氏(又译乌拉纳拉氏、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博瑚察之子。其晚年生一女为孝敬宪皇后,雍正的嫡妻。 费扬古(乌喇那拉氏),奉太宗文皇帝谕旨,令入包衣佐领,在内廷养育,后授三等侍卫,从征朝鲜(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发兵讨伐。十二月一日,大兵会于盛京(今沈阳),部署了济尔哈朗留守盛京,阿济格驻牛庄,阿巴泰驻噶海城。第二天征朝鲜的大兵出发,代善、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杜度等随征。)。及大凌河、锦州等处,俱立军功,授二等侍卫。寻委署前锋侍卫,追藤吉思,击败土谢图汗,及和硕罗汉等兵。叙功,授骑都尉。后由委署护军统领。征鄂尔多斯,及察哈尔、大同等处,屡著劳绩,授内务府总管。请旨归隶本旗。寻授步军统领。 封号清圣祖授与步军统领,再赐一云骑尉,寻擢内大臣。不久费扬古(乌喇那拉氏)即薨。 费扬古(苏完瓜尔佳氏)简介费扬古,满洲正黄旗人,姓瓜尔佳氏,世居苏完。祖费英东,父图赖俱以功封一等公。 功绩费扬古骁悍善射。初任护军参领,从贝子准塔征逆藩吴三桂至彝陵州,贼将刘泽敷陶贵之率万众来犯,费扬古率所部直逼贼营与战。手背中鸟枪,得头等伤,赐银五十两,兼管护军统领事务,又从征南将军穆占征湖南至长沙,遇贼将吴国贵,直前突阵,所向披靡贼穷迫反击费扬古,面中鸟枪殁,议恤,赠云骑尉。 详见(清)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扬州:广陵书社影印,2007年。 相关史料《清史稿列传一 后妃》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 《清史列传》 《满名臣传》 《碑传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