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费姓
释义

如今,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省市多此姓,上述六省市费姓约占全国汉族费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

姓氏渊源

1.嬴姓

第一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远古帝王颛顼裔孙大费次子若木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相传颛顼是黄帝孙,有裔孙伯益,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他有裔孙大费,大费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得继承爵位而沦为平民,遂以父名为姓氏,姓费,以标明自己的血统所出,其后代相传姓费。如夏桀时去夏归商的费昌,就是他的后裔。

2.姒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禹后裔费昌、费仲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据史籍《姓纂》、《轩辕黄帝传》记载:“夏禹,亦黄帝之玄孙也,姒姓……”夏禹之后,因在其子孙费昌、费仲的封国中有一费国,后来就以国名为姓,称为费氏。依此,费姓的血缘始祖可追溯至黄帝。又据传说,在大禹治水时,一位名叫伯益的人协助治水颇有业绩,受封于费地,其后代则以地取姓曰费姓。

3.姬姓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鲁国大夫费序父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春秋时鲁国有大夫费序父,其后代因他以费(今山东鱼台)为食邑,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名为姓,称为费氏。

4.姬姓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大夫费无极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据史籍《姓纂》记载,春秋时,鲁懿公的孙子大夫无极的封邑在山东费县西北,人称费无极,费无极的子孙就以封邑“费”为姓,称为费氏。因此,这支费姓是鲁国公族的后代。

5.姬姓

第五个渊源: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姓氏音读作Bì。 据《梁相费泛碑》载:“鲁桓公子季友为大夫,有功封费,因氏焉。”春秋时鲁桓公的第四子季友受封于费邑,子孙以费为氏。这一支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由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而来,以封邑名称为姓。相传,鲁桓公是周文王及周公的后代,在周公长子伯禽被封于鲁后,数传至他,相继担任鲁国国君。后来,他生子二人,其中长子即鲁庄公,在他去世后得以继承爵位;次子即季友,在鲁庄公时以君主胞弟身份执掌朝政。尤其是在鲁庄公去世后,他的权力更为集中,又拥立庄公之子班为君主,自己独揽大权。他的专权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一位名为庆父的人乘机作乱,杀死国君,他也被迫逃亡陈国。此后,他在陈国的帮助下回到鲁国,继续任执政,并立班的儿子申为国君,申就是历史上的鲁僖公。鲁僖公执政时期,为表彰季友安定社稷之功,把国中一处叫做费的地方分封给他作为食邑。他及子孙后来也在那一带发展繁衍,再后来就以封邑的名称为姓氏,姓费。

6.各民族变姓

第六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北魏时鲜卑族原姓氏费连氏,改姓费,后来这支改姓的人又与汉族费姓融合在一起。 清朝满族中有一些姓富、姓费者,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使用汉字“费”为姓。如费英东,为满洲镶黄旗人,本名费英东·扎尔固齐,姓瓜尔佳氏;费扬古,满洲正白旗人,姓栋鄂氏;费雅思哈,为满洲正黄旗人,姓富察氏等等。后取单字汉族“费”为氏。 当代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有人以费为姓,应是汉文化融入的结果,渊源待考。

得姓始祖

一世:黄帝(前2697—前2599)。

《史记·五帝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二世:昌意

《史记·五帝纪》: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三世:颛顼(高阳)(前2514—前2437)。

《史记·五帝纪》: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农历三月十八,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颛顼帝的生日。

四世:穷蝉

《史记·五帝纪》: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五世:女修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六世:大业(皋陶)

《史记·秦本纪》: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张守节《正义》云:“《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

七世:伯益(大费、费伯)

《史记·秦本纪》: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史记》称大费,《尚书》称益,《竹书》称费伯,舜时为“虞”,即掌管山林的官,佐禹为辅平水土,因功受舜赐姓嬴氏,授土嬴国。

八世:若木(费姓始祖)

《史记·秦本纪》: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都城记》曰:“伯益有二子,大曰大廉,封鸟俗氏,秦为其后也;小曰若木,别为费氏,居南裔为诸侯,至夏氏末,其君费昌去夏归商,佐汤伐桀有功,人为卿士,汤更封费氏之庶子于淮泗之间徐地以奉伯益之祠,复合为伯,使主淮夷。”这条史料证明若木居费为费侯,世守费地,为费氏;费昌庶子则封于徐。

姓氏图腾

郡望堂号

1.郡望: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三国时期的曹魏、孙吴各置江夏郡:吴国孙权在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庐陵三地设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云梦西南)。西晋灭吴后,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两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琅玡郡:亦称琅琊国、琅琊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玡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玡郡,并附置琅玡县,治所均在琅玡(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玡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玡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玡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玡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玡郡。从魏、晋朝时期琅玡国起,琅玡台及秦朝琅玡郡治均不属琅玡郡(国)。另一处琅玡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2.堂号:

徳懋堂:

乐善堂

衍庆堂:

念本堂:

源述堂:

职思堂:

尚志堂:

承志堂:

授易堂:

地远堂:

敦睦堂:

家谱目录

【江苏常熟】宣崎费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费志和、费声令等重修,民国八年(1919)职思堂活字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常州】费氏宗谱十二卷,(清)费近福等纂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地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都】费氏宗支衍庆图一幅,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江都县图书馆。注:为布质挂谱

【江苏江阴】澄江费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费鸿声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南通】费监清家传一卷,(民国)严复撰,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桐城】费氏宗谱六卷,(清)费享等纂修,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3年)授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锡山费氏宗谱二十卷,(清)费念慈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源述堂木刻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

【江苏无锡】费氏宗谱十四卷,(民国)费兴大等重修,民国十六年(1927)尚志堂活字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

【江苏吴县】包山後埠支陆费氏支谱,(清)陆费荣等编,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江苏吴县】包山後埠支陆费支谱,著者待考,(清)陆文灏等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孟河费氏重修支谱六卷,(清)费伯雄等重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衍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琅邪费氏武进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费曾总修,费裕昆等编辑,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武进念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注:费湘始修於清嘉庆二十四年

【江苏武进】琅邪费氏武进支谱乙酉续编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丙辰续编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费树藩等编,清光绪年间念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琅邪费氏武进支谱曲,(清)费裕昆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念本堂活字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琅琊费氏武进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费裕昆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念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京口费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衍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慈溪】慈东费氏宗谱,不分卷,清咸丰十年(1860)木刻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慈溪】慈东费氏三修宗谱,三十二卷,(清)费锦荣纂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承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慈东费氏四修宗谱四十四卷,首一卷,(清)费声行、费承甫纂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奉化】吉奇费氏房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重修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湖州】费氏宗谱,著者待考,(清)费墀编,清朝康熙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浙江湖州】射村费氏族谱,(清)吴光等序,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湖洲】射村费氏族谱,(清)费之逵修,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费氏万历谱,(明)费湳等修,明万历间钞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嵊县】剡西费氏宗谱四卷,(清)费文信、费立钊重修,清道光七年(1837)木活字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嵊县春联乡赵马小学

【湖北武昌】江夏费氏宗谱五卷,(清)费錞编,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北武昌】费氏宗谱五卷末一卷,(清)费廷璘等修,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授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费氏宗谱六卷,末一卷,(清)费成方倡修,清乾隆甲午年(公元177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费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敦叙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历代名人

1.古代名人(夏朝-1840年)

费 昌:(生卒年待考),夏朝贤臣。《史记》中的《秦本纪》记曰:费昌“为汤御”。即指费昌充当了商灭夏的开路先锋。费昌统兵伐夏,夏兵多于战前倒戈,商兵势如破竹,夏桀只得亲自统兵迎战。费昌“败桀于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显赫战功。

费 仲:(生卒年待考),商朝重臣。商纣王囚禁西伯昌(周文王姬昌),周臣通过费仲献美女、奇物、良马,使周文王得以出囚。

费无极:(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奉平王命令,去秦国为太子建娶妇,因妇貌美,归楚后,便劝平王将该女纳入后宫。后又屡屡进言,使平王杀建,建遂亡命奔宋。

费惠公:(生卒年待考),战国时期费国国君。费国,春秋末期兴起的一个小国,战国时代灭亡,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附近,都邑为鄪邑,费国君主为鲁国国君鲁僖公兄弟季友的后裔。

费 緤:(生卒年待考),战国时期韩国人,家有万金,与西周有隙,与东周交好,中山人张登曾极力向韩王举荐其为三川之守,以尽其家力抵抗西周。

费 直:(生卒年待考),字长翁,西汉山东东莱人,山东单县县令、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费直依古文古字本汉《易》,称《古文易》。今本《周易》与《费氏易》有很深的渊源。

费 兴:(生卒年待考),西汉人,大司马司允、荆州牧。天凤五年,王莽为平定民变,派遣费兴担任荆州牧,费兴直言进谏“免去农民部分赋税,以不致迫使走投无路的农民去做强盗”,王莽大怒,觉得费兴是在非议他的施政,立刻罢免费兴。

费长房:(生卒年待考),东汉人,著名道士。据《後汉书.方术传》载,费长房学道於壶公,不成,持符而归,相传能治百病,鞭打百鬼,又善变幻捉妖,后丢失符,被鬼所杀。典故"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即出于此。

费 贻:(生卒年待考),东汉四川南安人,合浦郡太守。费贻任合浦(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太守期间,勤政有为,爱民廉洁,他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带到合浦,亲自教合浦民众耕种,修渠筑坝蓄水,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拥护。合浦府学孔庙的三贤祠为之塑像祭祀,以传政德。广西合浦是秦汉名郡,古有“五廉”之誉,皆始于一个清廉名臣“节义至仁”的合浦太守费贻。南安五费(费贻、费诗、费立、费缉、费求,均为乐山历史上清廉有气节的人物)之一。

费 祎:(公元?~253年),字文伟,三国时期河南罗山人,蜀国尚书令、大将军。诸葛亮逝世后,以费祎为后军师,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蜀汉延熙七年魏军来攻,费祎出兵御之,击退魏军,封成乡侯,领益州刺史;后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生活朴素,家无余财,执政十年,边境安宁;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谥敬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昔人指费祎驾鹤成仙,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

费 诗:(生卒年待考),字公举,三国时期四川南安人,蜀国谏议大夫。初从刘璋,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诗先举城降;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蒋琬秉政,以诗为谏议大夫,卒於家。费诗其人性情耿直,言语铮铮,他的直言曾说服过关羽,忤逆过刘备,更得罪了诸葛,因而“诗终刘氏之世,官位不尽其才。君予以昭烈之弘旷,武侯之明达,诗吐真言,犹尚凌迟,况庸主昏世,率意直言,而望肆效者哉。”南安五费(费贻、费诗、费立、费缉、费求,均为乐山历史上清廉有气节的人物)之一。

费 立:(生卒年待考),字建熙,三国时期四川南安人,蜀国巴西太守。南安五费(费贻、费诗、费立、费缉、费求,均为乐山历史上清廉有气节的人物)之一。

费 观:(生卒年待考),字宾伯,三国时期河南罗山人,蜀国振威将军,都亭侯。初从刘璋,为璋妻弟。先主征益州,观举李严共提兵前去守把绵竹。先主至绵竹,观遣严出迎。严败降,回城招降费观。严入绵竹城,对费观赞玄德如此仁德;今若不降,必有大祸。观从其言,开门投降。

费 曜:(生卒年待考),三国时期魏国人,官至后将军。220年与张既、夏侯儒平定张进在酒泉的叛乱。228年,在陈仓成功的防御住了诸葛亮。231年随曹真和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军作战,与张郃、郭淮、戴陵搭档,随怀疑姜维作内应是假,自告奋勇替曹真出征,结果被事先埋伏的姜维包围,自尽而死。

费 缉:(生卒年待考),晋朝四川南安人,历任历城令、涪陵太守、谯国内史。清俭有治干,举秀才,南安五费(费贻、费诗、费立、费缉、费求,均为乐山历史上清廉有气节的人物)之一。

费元瑶:(生卒年待考),晋朝人,画家。书品之上,论者曰:并擅毫翰,动成楷则,《庾肩吾书品》如此评价。

费 彪:(生卒年待考),晋朝梁国人,国子助教,著有《尚书义疏》十卷。

费 昶:(生卒年待考), 南北朝时期河南罗山人,新田令,诗人。善为乐府,又作鼓吹曲。武帝重之,敕曰:“才意新跋,有足嘉异。昔郎恽博,物卞兰巧辞;束帛之赐,实惟劝善。可赐绢十匹。” 昶著有《费昶诗集》等文集三卷,《隋书经籍志》行於世。

费 于:(生卒年待考),南北朝时期北魏代北人,宁远将军,怀州刺史。少有节操,起家内三郎,从北魏太武帝南征有功,后迁征南将军、广阿镇大将,徙爵下邳公。世祖南伐,从驾至江,以宿卫之勤,除宁远将军,赐爵松杨男。迁商贾部二曹令,除平南将军、怀州刺史。

费 穆:(477—529),字朗兴、万子,南北朝时期北魏代北人,征南将军。性刚烈好功名,宣武帝用为夏州别驾,为政有严明之声。明帝时,以军功至武卫将军。为征南将军率军援荆州,擒梁将曹义宗。元颢入洛阳,以河阴事起於穆,杀之。庄帝还洛,谥武宣。

费长房:(生卒年待考),四川成都人,隋朝著名佛教学者。初出家剃染,后周·建德三年(574),武帝废道释二教时,被逼还俗。隋朝兴起后,受勒为翻经学士,开皇四年(584)五月入大兴善寺译场,笔受那连提黎耶舍译的《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及《力庄严三昧经》。开皇七年笔受阇那崛多译的《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及《商主天子所问经》。开皇十七年十二月,自撰《历代三宝纪》十五卷进呈文帝,帝敕令刊行于天下。

费冠卿:(生卒年待考),字子军,安徽池州人,唐朝诗人、著名孝子。屡试不第,久留京师,作感怀诗,有“家书十年绝”之句。与姚合游。元和中,登第而母卒,乃叹曰:“干禄欲以养亲。今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遂隐池州九华山。长庆中,殿院李行修举其孝,召拜右拾遗,不赴。费冠卿逝世后,葬于鸡母山下的拾宝岩,后世许多诗人、学者前往费居遗址和墓地访问、凭吊。冠卿著有诗集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费 襄:(生卒年待考),四川双流人,唐朝著名孝子。母亲病时,曾割大腿肉让母亲进补,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筑庐守孝,产业则多推让给哥哥继承。

费黄裳:(生卒年待考),四川双流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进士科状元。《四川通志》第一百二十二卷“选举志”进士卷第六页中记载:“费黄裳,广都人。进士第一。”

费师古:(1005-?),湖北蒲圻人,宋朝谏议大夫。

费道宁:(生卒年待考),福建福州人,宋朝著名画家。

费 枢:(生卒年待考),字伯枢,四川成都人,宋朝巴东郡守。会试至京,日晡时,一妇人前诉曰,某贩绘人女,嫁后夫死,贫无以归,愿得相依,费曰,吾不欲犯非礼,当访汝父来迎,遍访得其父,语以女状,父泣谢,即取女回,年费枢登第,官巴东郡守。被传为佳话,“人不贪色,处处与人为善,就是贵人,必得福报”。费枢还撰《廉吏传》,宣传廉洁官风。

费孝先:(生卒年待考),四川成都人,宋朝易学家。相传为宋仁宗时费孝先创三是卦影。据记载:“自至和、嘉佑已来,费孝先以术名天下,士大夫无不作卦影,而应者甚多。”此术“取人生年、月、日、时成卦,系之以诗,言人之休咎”,“又画人物、鸟兽,以寓吉凶”。

费西之:(生卒年待考),宋朝人,曾任文林郎,探花及第。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吴潜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523人。

费辅之:(生卒年待考),浙江湖州人,宋朝上海市舶分司提举,元代上海总管府总管、怀远大将军、浙东宣慰使。元初,费辅之领金牌千户衔,兼上海总管府总管;继赐虎符,加授武德将军,管领海船万户;后又升怀远大将军、浙东宣慰使;他为人宽厚,轻财好施,是金泽兴建寺庙的创始者,人称费佛于;勤奋好学,富有学识,著有《费之成集》;费辅之主掌上海市舶分司达20年之久,对上海海运发展有很大的促进。费辅之去世后,儿子费拱宸袭职,接任运粮万户,自平江(苏州)等处运粮至大都(北京),以功晋封良显侯。费拱宸之后,其子费雄接掌,官昭武大将军。祖孙三代,主持上海海运数十年,有元之世,成为当时松江府的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

费 著:(生卒年待考),四川成都人,元朝重庆府总管、史学家。进士出身,授国子助教,曾任汉中廉访使,后调重庆府任总管,其著述颇丰,著有《民族谱》、《器物谱》、《楮币谱》、《岁华纪丽谱》、《成都志》等。

费 杰:(生卒年待考),字世彦,浙江绍兴人,明朝著名医家。性慷慨愿助人,凡遇重疾者求治,虽百里外,亦赴不辞,且投剂辄效,曾备药饵以救贫病孤独,著有《名医抄》、《经验良方》等。

费子贤:(生卒年待考),明朝人,大都督府佥事、指挥使。从朱元璋渡江,数有功,取武康、安吉,筑城御张士诚兵进攻;曾以三千人击退张氏八万之众,以功进指挥同知,取福建、攻元都、定西陲皆有功。

费 聚:(1326-1393年),字子英,安徽蚌埠人,明朝大都督府佥事、平凉侯。费聚跟随朱元璋攻下灵璧、泗州、滁州、和州等地,升任承信校尉;浙江东部平定,后从海路攻下福州、延平;洪武二年,率领大军攻陷西安,改为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后镇守平凉,次年封平凉侯;后征讨云南,直取大理;洪武十八年为总兵官,进攻广南;去世后获皇赐“忠烈千秋”匾额一块。

费 瑄:(生卒年待考),明朝贵州参议、进士出身。成化十一年,登进士。弘治年间担任兵部员外郎,此后参与平定白苗叛变,官至贵州参议。内阁首辅费宏的伯父。

费 宏:(1468-1535),字子充,号健斋、鹅湖,晚年自号湖东野老,江西铅山人,明朝内阁首辅,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状元。十三岁中信州府童子试“文元”,十六岁中江西乡试“解元”,二十岁中殿试“状元”;入仕以后,官职屡迁,三次入阁。费宏居家时,开挖惠济渠,建筑新成坝,讲学含珠山,造福桑梓;费宏工诗善文,著有《鹅湖摘稿》二十卷,以及《湖东集》、《宸章集录》、《遗德录》、《惭愕录》等若干卷,另有《费文宪集选要》七卷存于《四库全书》中;六十八岁时无疾而终,谥文宪,归葬故里铅山横林。

费 采:(?-1548年),江西铅山人,明朝礼部尚书、进士出身。嘉靖二十年,担任兵部左侍郎。次年,改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翰林院。嘉靖二十三年,担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殿试读卷官。次年,加太子少保。嘉靖二十六年,加太子太保。次年,加少保。死后谥文通。内阁首辅费宏之弟。

费懋贤:(生卒年待考),江西铅山人,明朝兵部郎中,进士出身。内阁首辅费宏之子,嘉靖五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后官至兵部郎中。

费懋中:(1484年-?),江西铅山人,明朝湖广提学副使,探花及第。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杨维聪榜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翰林院编修、湖广提学副使。

费希冉:(生卒年待考),字师敬,南海人,明朝濂溪书院名师。进士出身,三任学职,世其儒业,为濂溪书院师,教人有法,游其门者率多造就,读书谈道无复仕进,言尝以渊明自拟,所为诗文,典粹可观,所著《古文孝经解》、《尚书本旨》、《禺山稿》诸书。

费 广:(生卒年待考),字孟博,合州人,明朝监察御史。进士出身,官至监察御史,为人秀伟、严重,工诗能文,所著有《约斋集》。

费 愚:(生卒年待考),字希颜,乌程人,明朝南陵训导。少警敏质直,授南陵训导,有文誉;举入宛陵书院,督诲士子,条分节解,无间寒暑,诸生贫乏者,捐奉助之;尝署宁国、太平、绩溪、宛陵四县事,清约自守,抚民若子;自号古直居士。

费 正:(生卒年待考),字天兆,浙江崇德人,明朝画家。好博览,贫而爱客,长於诗画,墨竹尤工;构竹亭小园,时与墨客觞咏自娱,因号竹亭居士;间郡邑数以宪老礼礼之,坚辞不出。

费 震:(生卒年待考),江西鄱阳人,明朝汉中知府。明洪武初以贤良征为吉水知州,宽惠得民,升为汉中知府;岁遇灾荒,盗贼四起,费震发仓粟十余万斗贷民,到秋收时还仓,盗贼闻知,皆来归正。

费 信:(1388-?)字公晓,江苏昆山人,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费信随郑和四次下西洋,在我国南沙群岛中,有个岛被称为“费信岛”,这就是以费信这位了不起的船海家兼外交家的名字命名,来作为纪念的;费信著《星槎胜览》、《天心纪行录》,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第一手资料。

费经虞:(生卒年待考),四川新繁人,明朝诗人。崇祯举人,历官昆明、桂林知县,有论诗之作《雅论》,另有《荷衣集》。

费道用:(生卒年待考),字暗如,号笔山,贵州石阡人,明朝知县、郎中。明思宗崇祯四年进士,授福建福清县知县;为官廉洁,正赋补不取耗银,崇学奖士,建桥,诸多善政;后因执法不徇私情为当地土豪劣绅所中伤,被劾;老百姓如同失去慈父母,上官知道他的廉洁后也叹息道:“海口有口,福清真清矣!”后经台臣杨鹗上疏鸣其冤,迁补兵部职方司郎中,转吏部考功司;著有《碧桃轩集》,《黔诗纪略》录其诗十六首。

费英东:(生卒年待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开国元勋、直义公、一等信勇公。姓瓜尔佳氏,后取单字汉族“费”为氏。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费英东结束了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享年五十七岁,努尔哈赤大哭,亲自为他守灵。天聪六年,皇太极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配享太庙。顺治十六年,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康熙九年,圣祖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立碑纪勋。雍正九年追加封号信勇公。乾隆四十三年,晋费英东世爵一等公,子孙世袭罔替,被清朝历代皇帝尊为开国功臣而留名史册。

费茂公:(生卒年待考),字谨与,长白山东巴海人,清朝盛京工部侍郎。在明崇祯和清顺治年间,随从清军攻山东、江南、取劳山、拔苏州;自入关以来,大小百余战,身受创伤无完肤,而锐气不少挫,官至盛京工部侍郎。

费 密:(生卒年待考),字此度,四川新繁人,清朝著名学者、诗人。著有《鹿峰》、《弘道书》、《燕峰诗钞》、《古今笃论》、《中旨定录》等集。

费锡璜:(生卒年待考),字滋衡,四川新繁人,清朝诗人。寓居江苏江都,康熙三十五年随父作《江舫唱和》诗,登之罘,投其诗于海中,痛哭而返,伤其才之不遇,著有《道贯堂文集》四卷、《掣鲸堂诗集》十三卷。

费 轩:(生卒年待考),字执御,四川新都人,清朝诗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费密之孙,费锡璜只子;费轩约生活于康乾年间,曾归蜀应试,中式新繁,成举人,其《梦香词·望江南》一百余首咏唱扬州,传诵一时。

费友棠:(生卒年待考),字山寿,江苏吴县人,清朝医学家。主张以针灸治痧证及急证,辑《急救应验良方》、《急救痧证全集》(1883年)。

费庚吉:(生卒年待考),字耕亭,清朝礼部主事。道光初年任巨著《大清通礼》纂修官,历数年而成,同时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

费启泰:(1590-1677),字建中,浙江吴兴人,清朝医学家。少业儒,久不得志。遂检家藏医籍及诸家痘疹书,潜心三载,精研奥旨,颇获心得,尤工痘科,著《救偏琐言》、《一见能医》等。

费之逵:(1638-1715),字九鸿,号凤山,浙江归安人,清朝翰林院编修。

费扬古:(1645-1701),满族正白旗人,清朝开国元勋、一等承恩公。姓栋鄂氏,后取单字汉族“费”为氏。1674年,赴江西征讨吴三桂叛军,以功擢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1690年,授参赞军务,往科尔沁调兵随征准噶尔,败噶尔丹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赤峰)。1693年,拜安北将军驻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1695年,擢归化将军,旋拜抚远大将军。随康熙帝玄烨征讨噶尔丹。他率西路军,康熙帝玄烨率中路军,萨布素率东路军,于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大败噶尔丹军。1697年,再征噶尔丹,迫使其饮药自尽,以功晋一等功。1701年,息从康熙帝赴索约勒济,途中因疾发还京而卒,康熙亲临看望。

费 俊:(1656-1723),字慧先、鹘峰,浙江归安人,清朝福建建宁镇总兵、左都督。

费振勋:(1738-1816),字策云,号鹤江、蒙士,江苏震泽人,清朝内阁中书、刑科掌印给事中。

费 淳:(1739-1811),字云浦,浙江钱塘人,清朝工部尚书、大学士、两江总督。嘉庆五年加太子少保,历官廉洁,嘉庆十三年七十生辰,赐御书“赞伦锡祉”额,谥文恪。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江苏武进人,清朝著名医学家。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至咸丰时,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著《医醇》二十四卷,惜毁于战乱,同治二年(追忆原书内容重撰,仅得十之二三,易名《医醇剩义》四卷;另著《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子应兰、孙绍祖、荣祖均传其业。

费丹旭:(1801-1850),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浙江湖州人,清朝著名画家。多作群像,精于布置,人物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所绘仕女体态轻盈,婀娜多姿,笔墨松秀,格调淡雅,有《东轩吟诗图》、《姚燮纤绮图像》、《果园感旧图》等传世,著有《依旧草堂遗稿》等。

费廷厘:(1835-1893),字云舫,江苏吴江人,清朝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

2.近现代名人(1840年-1949年)

费承祖:(1851-1914),字绳甫,江苏常州人,清朝医学家。费伯雄之孙,幼承家学,精于临证,求诊者日以百计;中年适居上海。其治虚证别有心得,重视调和胃气;著有《临证便览》,侄费子彬、孙费继武均得其传授,行医于上海,蜚声沪上。

费念慈:(1855-1905),字屺怀,号西蠡,江苏武进人,清朝翰林院编修。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后以事被劾,放归,寄居苏州;费念慈工书,精赏鉴,善诗,著有《归牧集》,传于世。

费树蔚:(1883-1935),字仲深,号韦斋,又号愿梨,清朝秀才出身,信孚银行董事长。19岁中秀才,吴大澄奇其才,将女儿吴本静嫁给他;民国4年,费树蔚入北京政府肃政史,因与袁世凯长子克定同为吴大澄女婿,很得宠信;袁世凯僭号称帝,树蔚直言劝谏,未采纳;11月,拂袖而归,隐居苏州,与章太炎、金松岑、张仲仁等人诗文相质,与张仲仁被称为“苏州二仲”;费树蔚曾任信孚银行董事长,吴江红十字会会长。1951年在外甥柳亚子的倡议下编印《费韦斋集》,收集费树蔚3000余首。

费耕雨:(1896-1932),浙江峡石人,中国昆虫学先驱、浙江昆虫局局长。费耕雨精通英、德、日文,出版有多种中外文专著,如《西湖蝶类志》等。为了推动中国昆虫学事业发展,他曾将自己毕生精心搜罗的昆虫学专著及期刊转赠给浙江昆虫局以建立费耕雨文库,总数达3000余册,价值8000余元。

费振东:(1902—1975),江苏吴江人,中国新闻、文教工作者、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中学时代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任华文报纸《苏门答腊民报》主笔。七七事变后,兼任棉兰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秘书处主任。日本投降后,任棉兰华侨总会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文教宣传司司长、北京华侨补习学校校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

费达生:(1903-2005),江苏吴江人,中国著名蚕丝专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九三学社成员。费达生创建的吴江县开弦弓村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是中国较早的乡村工业,曾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州丝绸工学院副院长。

费新我:(1903-1992),浙江湖州人,中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书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有长卷《刺绣图》、《草原图》。著有《怎样画毛笔画》、《怎样学书法》、《楷书初阶》、《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图案》、《毛主席诗词行书字贴》、《鲁迅诗歌行书贴》、《费新我书法集》等。

费 巩:(1905-1945),原名福熊,字香曾、寒铁,江苏省吴江人,中国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学者。192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曾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抨击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后被杀害,1978年9月5日,上海市政府正式追认费巩为革命烈士。费巩著作主要有《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英国政治组织》、《比较宪法》、《世界各国政体》、《中国政治史》、《中国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原理》等。

费 穆:(1906—1951),字敬庐,号辑止,上海人,中国著名导演。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1948年,他导演的《小城之春》开启了在中国电影史上比较完整的散文结构、诗话电影的先河。导演的作品有《城市之夜》、《人生》、《香雪海》、《天伦》、《狼山喋血记》、《北战场精忠录》、《孔夫子》、《世界儿女》、《古中国之歌》等。

费 青:(1907-1958),江苏吴江人,中国著名法律学家。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资格,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攻读法律哲学。回国后,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东吴大学法律系主任、教务长。1949年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委员、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法律系主任,北京政法学院教授、副教务长。著有《国际私法论》、《法理学概要》、《西方法律史》等,译有《法律哲学现状》。

费彝民:(1908-1988),江苏苏州人,中国香港《大公报》社长。1930年开始为天津《大公报》撰写新闻和通讯稿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起一直担任香港《大公报》社社长,期间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领导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 骅:(1912-1984年),字之骅,上海松江人,中国著名建筑工程学家。抗战胜利后到台湾,历任台湾公共工程局长兼总工程师。1953年任台湾行政院的工业委员会委员。1960年出任交通部次长。1969年出任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副主委等职。

费景汉:(1923-1999),北京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世居北京,1945年获燕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得“司徒雷登奖”。1969年以后,任耶鲁大学教授, 直至1993年退休, 改任荣誉教授。费景汉于1972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出版著作有《开放性双元经济之转化》、《伴随着公平的成长:台湾之例》、《劳资比之理论与历史》、《经济发展之历史回顾》、《中国大陆经济讲义》等。

费国柱:(1923-2003),河北蠡县人,老红军、老党员,原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常委,荣获“五一”奖章、抗美援朝“独立自由三级”勋章、“国旗二级”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费开扬:(1925-今),上海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中医杂志》社总编。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门诊部主任医师、全国中医编辑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理论分卷》主编、北京市药材公司常年技术顾问。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1992年被推荐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第二册。

费龙山:(1926-今),江苏仪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原政委。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被第三野战军授予“一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

费寿林:(1931-今),江苏常州人,东北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195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矿区开采专业,留校工作,历任东北工学院采矿系主任、教务处处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辽宁省老教授协会会长。

费振刚:(1935-今),辽宁辽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秦汉魏晋南北朝分类编写组副主编。1961年其主编作品《中国文学史》(合作)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别奖。

费云标:(1936-今),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遗传科学家。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先1985-1988年,以博士后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牙医学院,回国后开展抗冻蛋白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现已入编《世界名人录》第六卷。

费维扬:(1939-今),上海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获国家级科技奖二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二项,国际奖三项和发明专利四项。同时还担任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协会理事、中国工业生态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理事、《化工学报》副主编和《化学工程》副主编等等职务。

3.当代名人(1949年-今)

费云良:(1950-今),山东烟台人,高级经济师,研究员,山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

费玉清:(1955-今),本名张彦亭,外号“小哥”、“九官鸟”,祖籍安徽桐城,台湾实力派歌手及综艺节目主持人。代表作有《千里之外》《一剪梅》《春天里》《凤凰于飞》《在水一方》和《长江水》等。

费 翔:(1960-今),祖籍山东烟台,国际级巨星,著名歌手。他出生于台湾,成长于美国,曾先在斯坦福大学学医学又在纽约戏剧学院学音乐,国语流行乐坛的第一位ABC歌手,也第一位登上大陆舞台的台湾歌手。1987年央视春节晚会,费翔以《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在一夜间征服内地歌迷。

费 瑛:(1961-今),上海人,中国社会学家,佛学专家。现任中国招商杂志社社长,鸿基国际集团的法人。

费俊龙:(1965-今),江苏昆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一级航天员,正师职,少将军衔。200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并为费俊龙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和“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航天功勋奖章证书”。

费 麒:(1972-今),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副总裁,华谊经纪联席总经理。与宗帅一起领导华谊经纪最大的一个经纪小组,旗下艺人包括张涵予、徐帆、苏有朋等,老费在娱乐圈多年,人脉甚广,也是王菲“六年一班”成员之一。其妻子为中国内地影视红星罗海琼。

费胜潮:(1973-今),湖北武汉人,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温家宝总理翻译,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兼职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先后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过50多个国家。曾获第八届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费振翔:(1978-今),北京人,著名演员。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曾跟随不同流派的张四全、钱荣顺、吴荣喜、刘福生老师习艺。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之长孙张善麟学习盖派名剧。2000年与京剧名家李元春、李光及对余(叔岩)、杨(宝森)派钻研有成的李舒学习。代表作品:《闹天宫》、《四郎探母》、《野猪林》、《新版西游记》。

费 凡:(80后),北京人,2004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母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考总分:640分。单科成绩:语文138分,数学127分,英语130分,文科综合245分。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望出江夏;源自琅琊。

上下联分别典出费(Fèi、Bì)两氏的源流和郡望。

长房仙派;先主遗臣。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费长房,曾为市掾,传说曾从壶公入山学仙。下联典指三国时期的费祎,先主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后主即位,历迁尚书令、益州刺史,封成乡侯。

割股孝子;殉节宫人。

上联典指唐费襄,至孝,母病,割股以进,母殁,负土成坟。明崇祯帝宫女费贞娥,于李自成破北京后被李部将罗某逼婚,贞娥怀利刃,断罗喉,自刎死。

2.五言通用联:

江夏家声郡,平凉世泽长!

此联写的是明朝开国将领平凉侯费聚,江夏是费氏郡号,平凉是费聚封侯名!为皇家御赐楹联希望费氏能够家声显赫,世代润泽后世

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

全联典指清朝道士费密,字此度,新繁人。工诗,王士祯见其“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句。遂与订交。有《鹿峰》、《燕峰》等集。

星槎传中外;易林耀古今。

上联典指明朝航海家费信,字公晓,苏州昆山人(今江苏苏州)。十四岁代码兄从军。永乐、宣德间,随太监郑和等通使西洋,前后四次,历览海外诸国人物、风土、出产。撰有《星槎胜览》二集。下联典指西汉学者费直,字长翁,东莱人。为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官单父令,长于卦筮,无章句,专以《易传》解说经文。有《费氏易》一卷,《费氏易林》一卷。

医名满华夏;道法藏葛陂。

上联典指清朝名医费伯雄,字晋卿,武进人。道光间贡生。精医,名满大江南北,活人甚多。其著作多毁于兵火。下联典指东汉方士费长房,汝南(郡治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传说他有缩地术。他曾入深山,学道不成,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既至,可投之葛陂。”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旬日,而已十余个矣。以杖投陵,视则龙也。

3.六言通用联:

推文忠于蜀汉;受仙术于壶公。

上联典出三国时期蜀汉江夏鄳县人费祎,字文伟,先主刘备时,官太子舍人;后主时,任黄门侍郎,为丞相诸葛亮所器重,多次出使吴国,对诸葛亮联吴抗魏策略的实现起了重要作用。继蒋琬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丞相),为人谦和,生活朴素,家无余财。执政十年,朝中团结,边境无事。下联典指东汉方土费长房,汝南人,曾为市掾。传说跟从卖药翁壶公入山学仙,未学成而辞别,壶公给他竹杖与符,从此能医百病,能驱百鬼。一天之内,人们可以在千里之外几个地方见到他,因此说他有缩地术。

4.七言通用联:

功名比列于蒋琬;文章高魁为会元。

上联典指三国时名人费祎的事典。下联典指明朝名人费闻的事典。

朗抱相于兰室契;清游合有竹林贤。

此联为清朝诗画家费小楼撰书联。

5.八言以上通用联:

割股疗亲,唐推孝子;殉节刺敌,明著宫人。

上联典指唐朝双流人费襄。著名孝子,曾割股(大腿肉)给母亲吃,以治病。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筑庐守孝,产业则多推让给哥哥继承。下联典指明末思宗的宫人费氏,崇祯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十六岁的费贞娥投井自杀,被钩出。起义军士兵要争夺她,她自称是公主,被李自成赏给了罗某。与罗某成亲时,她用怀中所藏利刃刺断罗某咽喉,再自刎而死。

诗才横溢,落笔数千言;道法高妙,乘杖十余春。

 上联典指明朝诗人费元禄,字无学,一字学卿,铅山人。为诗落笔数千言。尝构馆于黾采湖上。下联典指东汉方士费长房,汝南(郡治今河南省上蔡西南)人。传说他有缩地术。他曾入深山,学道不成,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既至,可投之葛陂。”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旬日,而已十余个矣。以杖投陵,视则龙也。

字辈排行

费氏一支字辈:“承庭延锡伦同克宝天良”。

云阳费氏江夏堂字辈:“孟念贵万受祖宗思伯昌清明训庚祥荣华定仲扬”,清乾隆癸卯年间续序:“忠良臣佐贤俊世位新高德政家承式书香必永绍”,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续序:“道学师先圣文章定大邦哲人源自远吉士庆连芳”,清清宣统三年辛亥续序:“修齐基治本廷献树嘉猷继起声光耀英名震坤球”。

各支始祖

费 宣:北宋末以子任宦游长安,寻避兵东南来桐城,遂家焉。为桐城费氏始祖。

费 聚:明朝副统帅平凉侯,后裔在今安徽蚌埠五河费府为江夏郡乐善堂支,为费府支系始祖。

费伯祥:明洪武时自无锡迁居常州西荡下,是为西荡下费氏始迁祖。

费锦章:明季避兵由桐城迁居合肥东乡三十里铺南首。为合肥费氏始祖。

费俊齐:明宣德间由吴兴迁居江阴。为江阴费氏始祖。

费孟绰:字茂叔,先世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高竹乡早禾徙茶陵孟家巷,屡积军功特,封费判官加授光禄大夫。为安平江洲费氏始祖。

迁徙分布

据《史记》记载,若木子孙在上古至夏朝时,已“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后裔费昌在夏桀时去夏归商。此外,商代还有佞臣费仲。

春秋时,随着鲁大夫费父、季友、楚大夫费无极分别封于费地,其子孙以邑为氏,费姓队伍迅速扩大,所居区域也扩展至今山东、湖北境内。两汉时期,费姓名人有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费直,汝南(今河南平舆)人费长房,犍为南安(今四川东南部)人费贻,吴郡吴兴(今浙江吴兴)人费凤。说明费姓在此际除继续繁衍于今河南、山东、湖北之地外,已有费姓徙居犍为郡、吴兴郡,犍为郡地跨今云贵川三省,吴郡地跨江浙,可见当时费姓分布之广。

三国时,江夏 (今河南罗山西)人费祎因求学入益州(今四川成都),并落籍该地,后贵为蜀国宰相,并与刘禅结为儿女亲家,使江夏郡的费姓在蜀地显赫。

两晋南北朝时,在江夏郡繁衍的费姓依旧兴旺,而且名人不断。随着北魏费连氏、费莫氏改为费姓,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都有了新的费姓族人。

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民不聊生,有费姓人随逃难的队伍入迁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并有一支进入福建。

宋末,随着江浙之地变为杀人战场,有费姓继续南迁于今两广之地。

明初,山西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江苏、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明清两代,繁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的费姓由于从事师爷或幕僚的行当,有落籍于今北京的。

清中叶以后,费姓人有赴台谋生者,而且此期之费姓已分布于今全国大多数地方。

人口现状

当今,费姓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中位于156位,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