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费里尼 |
释义 | 费德里科·费里尼 ((1920-1993年),FedericoFellini,意大利) 1920年1月20日生于意大利里米尼小镇。早年1936—1943年为漫画家、演员与当国新闻记者、编辑,喜文擅画。曾为很多电影编剧(如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游击队》)。从影后拍摄多部20世纪的伟大电影,如《大路》、《卡比莉亚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罗马风情画》、《阿玛珂德》等。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并获得5次奥斯卡金奖。 中文名:费里尼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里米尼小镇 出生日期:1920年 逝世日期:1993年 职业:演员、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道路》、《八又二分之一》、《卡萨诺瓦》 主要成就:获得5次奥斯卡金奖 人物简介费里尼被称为意大利电影之父,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费利尼更以他强烈的个人标记——“费利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编剧作品1942年起为电影编剧,合作编剧的有:《向前去,那里有工作》(由马利奥·鲍那德导演),《第四页》(由N.曼扎里导演)。1943年:《花圃》(由M.鲍那德导演),《幻觉》(由J.德·里姆尔导演)《最后的马车》(由M.马托利导演),《谁曾看见?》(由G.阿列桑德里尼导演)。1945年:《罗马,不设防城市》(由罗西里尼导演),1946年:《游击队》(由罗西里尼导演)。1947年:《艾比斯谷波的犯罪》(由拉都达导演),《铁石心肠》(由拉都达导演),《流浪的犹太人》(由阿列桑德里尼导演)。1948年:《在法律的名义下》(由谢尔米导演),《波河上的磨坊》(由拉都达导演),《爱情》(由罗西里尼导演)。1950年:《希望之路》(由谢尔米导演),《被囚禁的波斯人》(由卡曼西尼导演),《圣弗兰西斯哥》(由罗西里尼导演)。1951年:《自卫的城市》(由谢尔米导演),《匪巢》(由谢尔米导演),《献给美丽的卡梅丽拉》(由G.巴斯蒂纳导演),《欧洲51年》(由罗西里尼导演)。1952年:《意大利的兄弟》(由F.沙拉斯尼导演)。1958年:《小运气》(由弗利波导演,G.玛茜娜主演)。 导演作品他自己导演的影片有: 1950年:《杂技之光》(与拉都达合作编导,主要演员:C.德尔基奥,G.玛茜娜,J.基兹米耶尔等)。 1952年:《白酋长》(与比内利,法拉亚诺合作编剧,主要演员:A.索尔蒂,B.波沃)。 1953年:《城市里的爱情》(集锦片中一个插曲:《婚姻介绍所》),《浪荡儿》(与比内里,弗拉约诺共同编剧,主要演员:索尔蒂,F.莫特林基,F.法勃里兹等)。 1954年:《道路》(摄影:C.卡尔里尼,主要演员:A.奎恩,R.巴塞哈尔特,G.玛茜娜)。 1955年:《骗子》(与比内利,弗拉约诺合作编剧,主要演员:B.克劳福特,R.巴塞哈尔特,F.法勃里兹,G.玛茜娜)。 1957年:《卡比利亚的夜》(与弗拉约诺、比内利合作编剧,摄影:A.汤蒂,主要演员:G.玛茜娜,F.马尔兹,F.贝里叶,A.纳扎里)。 1960年:《甜蜜的生活》。 1963年:《八部半》(主演:C.卡尔迪纳尔,马斯特洛亚尼)。 1965年:《朱丽叶与精灵》(主要演员:G.玛茜娜)。 1968年:《癫非狂三部曲》(与另外两位导演合作摄制)。 1969年:《爱情神话》。 1970年:《小丑们》(电视片)。 1971年:《罗马风情》(主要演员:D.贡扎莱兹,M.格拉汉) 名人名言"我相信一个艺术爱好者, 本质是保守的, 并且需要有秩序环绕在四周...... 我需要秩序, 因为我是一个常犯规的人。 我甚至承认自己是这么一个人。 而为了要体现我的罪咎, 我需要有非常严厉的规矩, 带有很多禁忌, 每一步骤皆有障碍, 或有说教意味, 或是有顺序的, 或是有一层层的唱诗班满布其间。" ——费里尼 —————————————————————————————————————————————————————————— " 梦是唯一的现实。" ——费里尼 导演年表:1989 《月吟》(The Voice of the Moon) 1987 《访谈录》(Intervista) 1986 《金格和弗莱德》(Ginger and Fred) 1983 《大海航行》(And the Ship Sails On) 1980 《女人城》(City of Women) 1978 《乐队排演》(Orchestra Rehearsal) 1976 《卡萨诺瓦》(Fellini's Casanova) 1973 《阿玛柯德》(Amarcord) 1972 《罗马》(Fellini's Roma) 1970 《小丑》(The Clowns ) 1969 《爱情神话》(Fellini Satyricon) 1968 《死亡精灵》(Spirits of the Dead )中的一段 《该死的托比》(Toby Dammit ) 1965 《朱丽叶与魔鬼》Juliet of the Spirits 1963 《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zzo) 1960 《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1957 《卡比里亚之夜》Nights of Cabiria 1955 《骗子》Il Bidone 1954 《大路》La Strada 1953 《浪荡儿》I Vitelloni 1951 《白酋长》The White Sheik 1950 《杂技之光》Variety Lights 编剧年表:1987 《访谈录》(Intervista) 1986 《金格和弗莱德》(Ginger and Fred) 1983 《大海航行》(And the Ship Sails On) 1980 《女人城》(City of Women) 1976 《卡萨诺瓦》(Fellini's Casanova) 1973 《阿玛柯德》(Amarcord) Amarcord 1972 《罗马》(Fellini's Roma) 1969 《爱情神话》(Fellini Satyricon) 1968 《死亡精灵》(Spirits of the Dead )中的一段 《该死的托比》(Toby Dammit) 1965 《朱丽叶与魔鬼》Juliet of the Spirits 1963 《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zzo) 1960 《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1957 《卡比里亚之夜》Nights of Cabiria 1955 《骗子》Il Bidone 1954 《大路》La Strada 1953 《浪荡儿》I Vitelloni 1951 《白酋长》The White Sheik 1950 《杂技之光》Variety Lights 1950 Francis, God's Jester 1948 The Miracle1948 L'Amore 1946 《老乡》(Paisan) 1945 《罗马,不设防城市》(Open City ) 费里尼生平:1950 年处女作:《小丑》(又叫杂技之光)I CLOWNS 1950 年与阿尔贝尔托·拉图阿达合导 1952 白酋长(Lo sceicco bianco/The white sheik )85min1953 浪荡儿(流浪汉)(I vitelloni /I Vitelloini )费里尼旁白 103min 获威尼斯影展银狮奖(金狮奖从缺)。 1953城市里的爱情(L ‘amore in citta/Love in city )费里尼执导第四段32min 1954年《道路》(La strada )115min 获威尼斯影展银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55 骗子(Il bidone /The swindle)104min 1957年《卡比利亚之夜》(她在黑暗中)(Le notti di Cabiria/The nights of Cabiria )110min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0年《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178min获戛纳影展金棕榈奖、费比西奖、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61 三艳嬉春(Boccaccio ‘70《薄迦丘70》第二段《安东尼博士的诱惑》Le tentazioni de Dottor Antonio/The temptation ofDr.Antonio)60min 1963年《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azzo/8 1/2)135min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服装,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莫斯科影展大奖,柏林影展评审团特别奖 1965年《朱丽叶和精灵》(JULIETE OF THE SPIRITS)148min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68 勾魂摄魄(Tre passi nel delirio/Spiriits of the dead)第三段《该死的托比》 Toby dammit )37min 1969 导演笔记(Block-notes di un regista/Fellini :A director's notebook)电视记录片 60min 1969年《萨蒂里康》(爱情神话)(Fellini satyricon )138min 1970年《群丑》(Luci del varieta/Variety lights )100min 1971年《罗马风情画》(Fellini Roma)128min费里尼旁白并扮演自己 1974 阿玛珂德(我回忆)(Amarcord)127min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76年《卡萨诺瓦》(Fellini ‘s Casanova)170min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 1979 乐队演出(Prova d ‘chestra/Orchestra rehearsal )彩色72min 费里尼旁白 1980 女人城(La citta delle donne/City of women )145min 1983 扬帆(船行)(E la nave va/And the ship saila on)132min 费里尼扮演自己 1984 Bitter Campari 电视广告 60min 1985 舞国(Ginger e fred/Ginger ang Fred )126min 1986 Alta Societa Rigatoni Barilla 电视广告 60min 1987 访问(Intervista)113min 费里尼扮演自己 1990 月吟(LA voce della luna/Voices of the moon )118min 1992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费里尼的创作阶段1.新现实主义时期在为罗西尼的助手,参加《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两分钱的希望》的编剧工作。 2.“孤独三部曲”时期从50年代起,他独立拍摄了以表现下层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为主题的“孤独三部曲”:《道路》(1954)、《诈骗记》(1955)、《她在黑夜中》(1956)等影片。这些影片不同于传统新现实主义那样停留在外在的表现,而是通过他们在生活道路上的艰辛经历,着力去揭示人物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因此被称为“内心现实主义”。 3.现实主义时期1960年费里尼拍摄《甜蜜的生活》,从表现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到转向了剖析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堕落、空虚、与精神贫瘠。这是费里尼创作生涯的第二次转折,也标志着他从此走上了以自由表达个人内心意绪为特征的现代派道路。这时期拍摄代表作《8部半》(1962)。 关于“费里尼色彩”“费里尼色彩”是费里尼电影的一大特色。但更代表了他在电影叙事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对现代主义电影的一大贡献。简单的说“费里尼色彩”就是:自传因素,表现切身体验、叙述个人经历。 费里尼在这一时期的影片,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其表现为认识重要的,而人的情绪、心理活动、无疑是的冲动等等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费里尼影片的真正线索是他的影片的主题或内涵。《甜蜜的生活》是从存在主义的视点来审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展示一个破碎、混乱、荒诞地社会状态;《8部半》以“意识流”创作思想为指导,展示人的最为隐秘的关系层次上的心态;《费里尼:萨蒂里孔》则是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展示公元一世纪罗马文明的一种状态。因此,“费里尼色彩”最总要的是展示场面和状态。而在这些场面背后,明显的透漏出他的道德批判力。这就是他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