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费府寺 |
释义 | 1、费府溯源 木有本,水有源,我的老家在费县,鞑子进中原,施暴政、战事不断,灾荒连年。至年又是一场大旱田地开裂,草木难生,庄稼点火既燃,先祖们为生存下来向南逃荒,一路挖野菜、吃树皮、草根,河里捉鱼捞钉螺河蚌等物度命。在那时向别人讨要也是不可能的,因别人家都和先祖一样的苦,袋里无粮、身无分文,这样一路走着、住着一边捡能够食用的东西充饥度日、经数年的流动生活到五河西南部荒芜人烟地方,先祖发现这里有湖、有小河、又有高岗地,最后先祖们选一块又高又平坦的地方安置下来。 2、费府周边环境 费府原名费湖,离濠州二十余里。先祖对天文地理略知一二,认为这个地方是个宝地就定居下来,坐北面南而居,右侧有蜿蜒小河、弯弯曲曲形似长龙。上游衔接淝河下游入淮河,住所恰恰在小河蜿蜒腹部,形成“长龙抱子”式。前左方有土山,名唤“吉隆山”山前一片荡漾三冲湖水深丈许,清澈如镜。水生物丰富,乃是旱涝保收的风水好地。高岗种庄稼种菜,河湖可捉鱼捞虾,生活可以自足,先祖们选择永久定居下来,后村名“费湖”。 3、费聚出生地及少年简历 一年春,先祖费德兴夫妇,早起劳作,先祖母进厨做饭,打开锅盖发现锅内盘着一条火红大蛇,吓的往后屋跑边喊,先祖费德兴赶到厨房只见一条大红蛇向东南方似飞似游而去。翌年春(1326年)先祖母得一公子,“面似满月手大脚宽” 乳名聚宝(十八岁名唤费聚、后配字子英)。自幼好动,三岁能举块城砖,五六岁舞枪弄棒久练自熟自成一体,十七八岁时人高大魁梧,虎背熊腰力大无比,怀抱个石磙,屁股夹一石磙能走数步,两手抓两人能举半空抓百斤物能扔数丈。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马上马下武艺超群,二十岁成家取“翁氏”为妻。为给家挣些银两养家糊口经常到濠州城打拳卖艺。 4、明太祖结拜费聚为兄 由于元朝暴君暴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军四起反对暴虐,1353年郭子兴统帅农民起义军驻扎濠州城明太祖已在郭子兴下听差,一日明太祖于街市巡视,巧遇先祖费聚卖艺,见相貌英俊身材魁梧、力大无比武艺高强,顿生爱慕之心,主动接纳先祖费聚为兄。费聚跟随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宋濂有赞费聚诗一首:“帝乘六龙起江淮东濠泗之间为汉沛丰维时费侯貙吼虎雄壮马长矛为帝股肱”。战江夏,平四凉、收蛮夷战功显赫,封先祖费聚为三军总兵官帅、平凉侯,“费湖”皇封“费府”修建府邸,建修东园林、西园林占地百亩,家奴院工数百人热闹无比,并于“吉隆山”建庙宇名“泰山寺”。在村庄右侧小河修建大桥名唤“王倒桥”是连接濠州南北“官马大道”整日车水马龙,繁华异常。大桥南大弯,能停泊三条杆围大船三四只,船可直进淮河,半天即可抵达濠州城,四五天可达南京交通十分便利,这个时期费府把农副产品送往城市交换食盐布匹,日用品运送回来,费府“歌平盛世”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 5、费聚遇难与平反 1393年,先祖费聚被奸臣所害,与李善长案牵连遇难于南京,年67岁。费聚遇难费府犯抄,费府四处八方逃难,费氏人放弃家园,人散房毁园林倒塌,至今还可在府邸原址捡拾到盘、碗、盅等生活物品残物。五年后(1398年)查无此事,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费聚平反昭雪,并赐匾额一块上书:“明敕 费氏聚公忠烈千秋 明皇王昭赐”此匾在巩义县费沟村供放。因吸取教训“伴君如伴虎”费府无人敢去世袭赐位。费聚棺椁是生前结拜兄弟送回费府安葬。 十三代玄孙费士胜携儿女们于清朝1710年返回费府,繁衍至今。 十九代玄孙费振兴听祖传说撰写。费岚清编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