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基本字义

部首:匚

除部首外笔画:8

总笔画:10

读音:fěi

bandit; brigand; robber;

fěi

详细释义与示例

〈名〉

(1)

(形声。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2)

同本义 [round bamboo basket]

匪,器似竹筐。――《说文》。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

共设匪瓮之礼。――《周礼·肆师》

(3)

通“斐”。五色相错 [rich and bright colors]斐

有匪君子,如切如瑳。――《诗·卫风·淇奥》

(4)

盗匪 [bandit] 以打家劫舍为生、有组织、有武装的团伙。如:剿匪;匪荒(盗匪引起的灾祸);匪党(盗匪党徒);匪营(匪军的营地)

fěi

〈副〉

(1)

假借为“非”,表示否定 [not;no]

匪寇,昏媾。――《易·屯卦》

比之匪人。――《易·比卦》

匪夷所思。――《易·涣卦》

先祖匪人。――《诗·小雅·四月》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邶风·静女》

(2)

又如:匪懈(不懈怠,不怠情);匪独(不单是);匪惟(不是);匪夷(不寻常)

(3)

表示否定,相当于“无”[not; no]

深言匪由衷,白首为无误。――明·何景明《送崔氏》

(4)

又如:匪什(无篇什,谓没有写作才能);匪止(不止);匪啻(不止,不只);匪惶(没有闲暇;来不及)

(5)

表示关联,用于“非…不…”之类的句式 [must…not]

匪安匪舒。――《诗·大雅·江汉》

匪富匪势,穷年无冀。――《抱朴子·外篇·吴失》

(6)

不仅,不但 [not only]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

(7)

通“彼”(bǐ)。那,那个 [that;that one]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诗·小雅·小旻》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诗·小雅·桑扈之什·采菽》,另见《韩诗外传·卷四》

(8)

“匪、彼——古读‘匪’音如‘彼’。《诗经·小甫桑》:‘彼交匪敖。’《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引作:‘匪交匪敖。’又《诗经·小鱼菽》:‘彼交匪纾。’《荀子·劝学篇》引作‘匪交匪纾’。‘匪’‘彼’异文通用。故《广雅》说:‘匪,彼也。’彼匪通假,殊多费解。但若追根溯源,还是可以考证出两字通假的关联。前引《易经》上多有‘匪寇…‘昏媾’之语,说明古代社会的抢婚制度为男方夺取女方,形同土匪寇贼抢夺财物。据汪荣宝研究,父读爸音,夫也读巴音(见前节)。巴、彼是一音之转,音近,可以通假,那么,‘夫’即‘彼’。而妻和雌,亦一音之转,犹如妃和牝为一音之转。雌从此,声兼义。《说文》:‘此,止也。’雌即妻,妻为什么从止。义为往夫家而止宿,亦即前说‘嫁’义。古语‘彼此’,乃今‘夫妻’的朔义。夫抢妻,强迫同居,行同匪类,夫即彼,故彼、匪可以通假。”(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fěi

〈形、动〉

(1)

行为不正 [bad]

不幸见辱于匪人。――唐·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匪辟(不正派;邪恶);匪人(匪类。行为不端的人;不是亲近的人;盗寇);匪劣(品行恶劣的人);匪昵(行为不端的亲信)

(3)

通“菲”。微薄 [meagre]。如:匪薄(菲薄,浅陋);匪仪(菲薄的礼物)

(4)

通“分”(fēn)。分配 [distribute;share out]

以九式的均节财用,…八曰匪颁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匪帮

fěibāng

[bandit gang] 盗匪集团

匪巢

fěicháo

[bandits' lair] 土匪的老窝

匪盗

fěidào

[bandit] 土匪,强盗

匪军

fěijūn

[bandit troops] 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军队

匪首

fěishǒu

[bandit chieftain] 盗匪头目或为害人民的反动头目

匪徒

fěitú

[bandit] 盗匪;强盗

匪夷所思

fěiyísuǒsī

[unimaginably queer] 考虑问题的方法、言语、行动违反常规,使人难以想象和理解

涣有丘,匪夷所思。――《易·涣》

fěi ㄈㄟˇ

(1)

强盗,抢劫财物的坏人:~徒。~首。叛~。

(2)

不,不是:~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获益~浅。

历史典故

匪字的文化含义:匪里边的非,非也,不,就要去掉,就要消灭。外边加一个框,表示要围捕这一群匪徒,那为什么框的右边要留出空隙呢,为什么不直接框死,说到这一点中国古人的思想就融汇到这个字里边去了。按照中国从古至今的一贯的安抚政策,对待投降的敌人要招安,要给一条出路;另外匪徒中还有一些是老百姓被迫拐上山,强迫意愿下落山为寇,对待这一部分人也要招降,也要给一条出路,所以这个框不能四周框死。在这个框缺一条边,还有另一种战术上的含义。在军事打仗围剿这一具体战术的用法在匪字上也有体现。部队包围了中间的敌人,要留出一条路给敌人“逃生”,三面同时发生战斗和呐喊,敌人定会向没有阻击的地方逃跑。在敌人逃跑的前方,部队在没有包围的一边架上工事(就拿现在的武器说,架上一挺机枪),敌人跑来一个,撂倒一个,按这种打发敌人很快死伤巨大,直到残余匪徒投降。如果把四周框死,匪众就如同被围困到口袋里,四处的力的迸发很容易突破某一边的防守,在那种情况下人的求生欲望往往会做出不同寻常的事。所以匪字是中国政治思想和战略思想的结合。(此解释请参考四川李伯清老师的散打评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