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飞虎山阻击战
释义

历史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奉命沿清川江左岸向军隅里、新安州攻击前进。1950年11月4日拂晓,该军第112师第335团攻占飞虎山。

飞虎山

飞虎山,在军用地图上的标高只有622.1公尺。但山势险峻,巨石嶙峋。它位于仁川东北,瞰制着平壤至满浦的公路,只有攻占此山,才能沿公路向球场、江界前进;也是南退的必经之地,因而双方争夺激烈异常。

历史

美军第8集团军为解除其侧后威胁,并打开南北通路,以南朝鲜军第7师及美军一部,于当日向飞虎山发起猛攻。15时起,进攻部队在数百架次飞机和60余门火炮支援下,以密集队形实施轮番攻击。志愿军第335团在缺粮少弹,连续作战十分疲劳的情况下,凭借临时构筑的简易工事,顽强坚守五昼夜。作战中,为减少敌地面和空中火力袭击所造成的伤亡,以小分队扼守阵地,主力则疏散隐蔽,逐次投入战斗。当地朝鲜人民群众给志愿军送饭,帮助搬运弹药,有的还与志愿军战士一起战斗。战至8日23时,第335团根据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撤出飞虎山阵地。此战,第335团先后打退美军、南朝鲜军连以上兵力的攻击57次,毙伤俘其1800余人,自己伤亡700余人,完成了阻击任务。

历史资料

中国第一部系统记述朝鲜战争的史书——《抗美援朝战争》中记载:“在(1950年)十一月六日至十日这五天的阻击战中,以西线第38军一一二师在飞虎山地区战斗最为激烈。”敌人一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飞机、火炮支援下向飞虎山发动轮番攻击。第一一二师指战员在工事简陋、粮弹不足等困难条件下,发扬勇猛顽强,死打硬拼的战斗作风,击退敌人百人以上进攻57次,守住了阵地。”日本出版的《朝鲜战争名人录》也记载了这个战例,说仅有短兵火器的335团,“受联军南韩第七师及美五团一部在大量空炮战车支援下的反扑,坚守五昼夜,主动脱离。”该团团长范天恩“于是成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8: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