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纺轮
释义

一、文字释义

纺轮又称“纺专”、“塼”、“瓦”。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专”字是古人纺纱的姿态像形文字:字的上部表示把一束纤维集中起来绕在一根纺杆上,下部有一个陶制的瓦轮的形状“叀”;左边加一个“手”(寸)形,表示捻“专”纺纱的动作。“叀”兼作声符,表示“转”的意义。“专”字后世又衍生出了“砖”(与陶专同质而又重、大之物)、“转”(像陶轮那样旋转的动作)等字。并且将“专”字意义扩展成了“集中于一”:专心、专注、专门。这种引伸意义实际上仍然是将散纤维集中成一根纱线的形象动作的含义。

二、产生年代

新石器时代出现,最早为为石片,后为陶制,再后在青铜器时代发展为铜制。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的纺轮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其“纺轮多用废陶片打制,中间穿圆孔。标本T7③B:4,直径2.7、孔径2.5厘米”。

三、工作原理

纺轮由塼盘和塼杆组成,陶制纺轮中的圆孔是插转杆用的,当人手用力使纺盘转动时,塼自身的重力使一堆乱麻似的纤维牵伸拉细,塼盘旋转时产生的力使拉细的纤维拈而成麻花状。在纺塼不断旋转中,纤维牵伸和加拈的力也就不断沿着与塼盘垂直的方向(即塼杆的方向)向上传递,纤维不断被牵伸加拈,当塼盘停止转动时,将加拈过的纱缠绕在塼杆上即完成“纺纱”过程。

小小的陶轮虽然十分简单,但原始人配合自己灵巧的双手,完成了至今为止现代纺纱工艺仍然沿用着的五大运动:喂给、牵伸、加捻、卷取、成形。现代纺纱机虽然已经多种多样的传动机构和电脑控制,但是不管是喷气、气流还是环锭纺纱,万变不离其宗,纺纱原理还是相同的,基本的五大运动一个都不能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