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正黄草 |
释义 | 书法的一种,由北大方正推出,是一款看得懂的“标准草书”,作者是侨居美国的爱国老华侨黄彰任先生。 中文名:方正黄草 作者:黄彰任 类别:草书 简介一般而言,讲到中国文化,汉字是不可不提到的;若说到汉字,也不能不说与说书法;而若论及书法,则真、草、隶、篆各体中,最让一般人“认”得出来的,莫过于是草书了。之所以让人能“认”得出来,原因很简单:“看不懂”。 起源相传草书起源于汉代,初为章草,后发展为今草,至东晋王羲之而臻于完善,到了唐代更得到空前的繁荣,成为狂草。所谓“看不懂”,大概也就从这时候开始的吧。 形态实际上,无论是章草、今草还是狂草,都是非常讲究章法的。尽管书写的时候笔画多有减省,一笔数字,但细究之下,一点一画都有较严格的规定,并不是象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样随手乱写。草书写得好的人,往往都有非常扎实的楷书基本功,且多要经过刻苦磨炼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峰。 写草书似乎很讲究“势”,或者说是一种意境。有人形容草书“如惊蛇入草,飞鸟入林,来不可止,去不可遏”。唐代张旭的草书和李白的诗、裴将军的剑合称“三绝”,张旭常常饮酒大醉之后,或是挥笔狂书,或是披发濡墨作书,写出的字也如醉如痴、似癫似狂,行云流水,变化莫测。另一狂草大家怀素,虽是佛家弟子、玄奘门人,却性情豁达,嗜酒如命,每每酒酣兴至,便在寺壁、衣裳、器皿上尽情挥洒草写,龙飞凤舞,字字欲仙。所以人们把张旭和怀素称为“颠张醉素”。 这样的写法,好则好矣,美则美矣,却怪不得别人抱怨“看不懂”。 当然,有些草书还是很好认的。自号“太平老人”的于右任先生,为了使自古以来难识的草书规范化,曾编创了易识、易写、准确、美观的“标准草书”,对书法界影响很大。 北大方正最近推出的“黄草”字库,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款看得懂的“标准草书”,作者是侨居美国的爱国老华侨黄彰任先生。黄老先生在海外奋斗了几十年,他不但热心公益,捐资助学、助医,造福桑梓,更因感受海外华人年轻一代中不识汉字、不懂汉语者甚多之痛,立志以自己研习一生的书法心得,撰写出一套易识、易写、易用、简繁体共存的“黄草”体,以激励海外华人青年继承、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经辗转,黄老先生找到北大方正,并得到了方正的全力支持,短短几个月时间,纸上的“黄草”体就变成电脑中的“黄草”字库了。 和常见的印刷字体相比,使用黄草的效果也是大不一样的。手执“黄草”排印的文字,自然、平和,宛如家人的来信,娓娓道来,如述如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