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山景区 |
释义 | 泸州方山,蜀中名山。汉朝时候,方山有汉皋(汉之水边高地)的殊荣;唐朝时候,方山又有了“小终南山”的别称;清朝时候,方山还多了“峨半堂”、“小峨眉”的美誉;更因其矗立长江之畔,终年四季云烟雨雾缭绕,于是在民间得了“云峰”之雅号;而今又有“江阳第一山”之美称。方山风景区位于江阳区方山镇、况场镇、丹林乡交界处,距泸州市城区16公里。同名的还有浙江方山景区和南京方山景区。 四川方山景区简介方山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蜀中名山。位于江阳区方山镇、况场镇、丹林乡交界处,距泸州市城区16公里,是川南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因景区林木葱茏、奇峰挺秀、自古就有小峨嵋之美誉。 景区东西长约4.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1.6公里。景区规划面积为7.53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318公倾,植被主属川南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树种有桢楠、梓树、柏木、檫树、松类、杉类、竹类;经济林有桃树、杏树、荔枝、桂圆、樱桃、梨、甜橘等。主景区森林覆盖率71.7%。林木枝繁叶茂,郁郁森林,长势良好。方山老云峰寺、新云峰寺建于唐、宋朝,中云峰寺解放前修建。近年来新建成索道、旱地雪橇、天池山庄等旅游景点。 泸州方山,蜀中名山。汉朝时候有汉皋(汉之水边高地)的殊荣;唐朝时候,方山又有了“小终南山”的别称;清朝时候,方山又多了“峨半堂”“小峨眉”的美誉;更因其矗立长江之畔,终年四季云烟雨雾缭绕,于是在民间得了“云峰”之雅号。 方山海拔649米,不算高,但有浅丘低山的铺垫陪衬,便有了拔地而起的高耸之势。方山不算大,但有了九十九峰列队成阵的簇拥,更具了端方突兀的巍然。 从山下仰望,方山面面都成方形,象一个拜天的祭台。步入山中,漫山一千五百多亩古林木郁郁苍苍、碧翠葱茏,云气终日出没;上万株古桢楠,撑起方山的风骨;几十亩青青翠竹,摇动着方山的神韵;遍及山顶常青的松柏是方山不老的年轮。 听泉池里滴滴山泉,慧知池里涓涓细流,是方山跳动的脉搏。环绕方山不分昼夜奔向长江的虎溪河,是方山绵远的生命。方山山形独特,汇势聚气;方山林茂水丰,气象庄严。 佛因山兴,山因佛名。自古以来,名山藏古刹,方山也不例外。据传,汉光武帝在方山建过兰祠,唐明皇在方山敕建了老云峰寺,宋朝增建了新云峰寺,清朝时候虎溪桥改建为迎龙桥,山门外增添了石刻大牌坊。 蜀汉名臣秦宓在方山薄刀岭上题词,盛赞其险;建文帝选山建行宫,曾在方山雪霁峰上数山,数出九十九峰的来历…… 巍巍方山的悠悠岁月中,有帝王将相的遗迹,有墨客骚人的诗词,更有“方山四十八座寺,深锁淡烟乔木中”佛、道两教的兴盛与共容。 国运兴,方山兴。一座方形的山、与众不同的山,令人倾慕和向往的山,在新世纪里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八方的香客与游人。 方山是驰名川南的风水宝地,更是香火鼎盛的佛教名山。其山八面,下瞰两江,九十九峰排列,四面望之呈方形,故得名方山。放上风光秀丽,古木参天。神仙韩湘子曾在此修道,佳话尚存;明建文皇帝来此巡游,脚印还在。 方山上云峰寺由老云峰、中云峰、新云峰和宝峰寺四部分组成,发丝临济正宗,是蜀南黔北最大的佛教丛林。其中黑脸观音盛名最旺,香火最盛。 美食小吃古蔺麻辣鸡 始创于解放初起,创始人系四川省古蔺县人聂墩墩。因古蔺属于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山高坡陡产 有优质土鸡,加之当时古蔺人多以体力劳动为主,食品口味偏重,因此聂墩墩以重麻重辣创造出了这道菜品。 这道菜先要以多种中草药熬制的香料将鸡煮熟,要求是内面鸡肉脱骨,但外表形状不变,成金黄色.在食用时,剁成小块,并拌以特制的以麻、辣为主的佐料,一般吃时都是首伴入佐料,隔一、两个小时,等味已经充分融入鸡肉时,就可以上桌食用了。这道菜尤其是以下白酒,特别是酱香型白酒(如茅台、郎酒)为最佳。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古蔺麻辣鸡已经由原来的聂墩墩为源头分支出了很多流派。有以中草药味更浓的,沾着佐料吃的传统改进型麻辣鸡,也有不用中草药香料,只用清水清炖,最后以佐料拌好,码上两三个小时的,后被称作“白砍鸡”,还有在佐料中加入大量鸡汤,将鸡肉用木棒砸出鸡油,再充分浸泡而成的,后被称“棒棒鸡”。 古蔺麻辣鸡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地方小吃,是古蔺人祖祖辈辈研究出来的一种卤制小吃,以鲜 香 麻 辣 著称,每当逢年过节古蔺的家家户户就准备一只大鸡公以自家自制卤水卤制然后再加以自己所制作出的特制蘸水然后邀请自家的亲戚一起品尝。后来有发展出了味道怪异的古蔺椒麻鸡与古蔺麻辣鸡被后人称之为:正中不过麻辣,怪异不过椒麻。在古蔺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出售麻辣鸡的摊点。唯“聂墩墩麻辣鸡”尤其出名,为古蔺麻辣鸡的正宗。其特点是选料严格,工艺考究,香气扑鼻,肉质细嫩,皮脆脱骨,咸淡适宜,麻辣得当,凡品尝者均赞不绝口。喜欢川味的客人来到古蔺,都要品尝一番。 地方住宿第一, 选择住在吃饭的农家乐。农家乐一般都是建在森林只中的,空气新鲜,环境舒适,价格便宜。 其次,可以坐缆车下山,到山脚的饭店住宿。饭店的价格可能相对于上上来说要贵一些,但是品质要好一些。 第三,您还可以再次乘车回市中心。第二天正好可以逛泸州城。 景区特色景区林木葱茏、奇峰挺秀、自古就有小峨嵋之美誉。据记载,每至观音盛会,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香客游人最多时一天可达三、四万人。寺内藏一镇山宝珠,烛火辉照时,珠内即现二十四尊“金堂佛像”,其微雕技艺,令人叹绝,吸引万千游人,一睹风采。 传说民俗节庆活动:吃牛节 “吃牛节”是苗家最隆重的祭祀古俗,从追溯它的根源可以明白,这个节日与其说是“祭神”,倒不如说是在向“神”挑战,检阅人们征服“神”的力量。传说在远古时候,牛的野性十足,凶恶而暴烈,两眼大如铜球,色如血红,头上两只尖角,利如锋刀。山里猛兽,无不望之生畏,闻声而逃。因而,被称为“神牛”。 一天,牛成群结队,横冲直撞,窜进苗寨。全寨惊恐万分,家家摆设香案,户户跪拜祈祷。求“牛神”饶恕。但牛群满寨乱窜,触墙墙倒,触人人亡,村寨处处血溅楼崩。 寨里头人,率领百姓逃奔出寨,并发出号令,谁能把牛擒伏,将他名字列上苗家英雄族谱,年年为他开会,代代替他设祭。 一个威武敦实,膀粗腰圆的苗族后生岩扎挺身站了出来。向头人说:“在我们苗家长矛尖下,从来没有斗不倒的凶神恶兽!”头人惊问:“你敢制伏神牛?”岩扎应道:“敢!”头人又问:“不怕牛鬼”?岩扎应道:“不怕”头人见有敢与“神牛”格斗的勇士,大加赞赏,把祖代相传的开路红缨长矛赏给他,要巫师为他祭祖祷告,请祖先护佑,驱鬼相助,降伏“神牛”。 岩扎这个彪后生,亮火充足,有胆有识,踏着头人擂响的助威鼓点,冲向牛群。牛群怒不可遏,四面围攻他。岩扎挥舞红缨长矛,左转右闪,猛刺狠戳。一些牛被刺中狂奔乱跑,互相碰撞,互相践踏,多数逃出寨外,只有两头黑、白水牛和一头黄牛没有受伤,向岩扎夹击过来。岩扎毫不畏惧,左刺右挡,越刺越勇敢。后生们见岩扎杀伤“神牛”,解除了害怕的心理,不顾降灾落祸,也都挥起了长矛前后助战,杀倒了黄水牛,刺伤了黑水牛,白水牛冷不防从岩扎身后一角顶来,岩扎退让不及,眼看有倒下的危险,突然“嗖”地一箭从远处飞来,射穿了白水牛的鼻孔,痛得它挣扎了几下后,再也不敢动弹了。岩扎抠住牛鼻子,其他后生用长矛逼住,将白水牛牵出寨来。走到寨口,岩扎猛见墙上站着苗家老箭手阿鼻,手握硬弓,心里才恍然大悟。 从此,苗家把牛制服了,还用它来犁田…… 岩扎为苗家征服“神牛”立了功,按头人号令,为他开歌会,欢庆斗牛的胜利。大家在欢庆之际,重演了斗牛的情景,从而一代一代相传,演变成了苗家“吃牛”祭祀的古俗。 现在我们看到的“吃牛”节盛黄,都在农事已毕,仓库五谷丰盈之时举行。先由寨里的头人请巫师占卜择选日期,云请苗家,届时宾朋毕至。举行“吃牛”仪式的主人,用头祭财神;然后,选择黑白黄水牛各一头,作为“神牛”那天,由巫师施法,驱逐附在“神牛”身上的鬼魁,使苗寨清平安泰,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吃牛”节前三天,苗寨男女老少,新朋戚友,宾客贵人,都必须防止牛鬼从中作祟。这三天的夜晚,主宾邻居百姓,燃烧篝火,唱歌跳舞,表示迎请祖宗降临,共享“吃牛”节的礼品香火。 其次,方山以佛教文化为主,娱乐项目与佛教文化紧密联系。寺庙内每年都将进行多次法会活动,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农历六。 景区购物弥陀风雪糕 该产品生产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在民间制作玉兰片工艺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而成的。它以优质糯米,新鲜 猪板油和上等白砂糖为原料制成。特点是,形同冰雪凝聚,洁白晶莹,风味独特,入口香甜而化渣,油而不腻,易于消化,营养丰富。 护国陈醋 该产品是泸州传统的名特产品之一。该产品主要用麸皮、大米作原料,以当归、当参、人参等100多种中药为配方,通过传统工艺制成,具有独特的浓厚衬香、酸味醇厚、回甜爽口、余味悠长、久存不腐、陈香更佳的特点。 泸州花酒 泸州花(甜)酒是泸州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牌产品,“爱人堂”老牌花酒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泸洲的花(甜)酒,普遍采用鲜花,鲜果和酒浸泡,或用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制成。具有色泽澄清、气味芳香,入口醇和,甜味适宜,营养丰富,保健防病的特点。如刺梨酒富含维生素C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有防治动脉血管硬化,润肺止咳的作用。 纳溪泡糖 该产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选用上等白糖、糯米、芝麻为主要原料制成。因每块泡糖横断面有8对上下对称的大孔和无数小孔。且每孔兼圆,形如泡沫板,故名泡糖。解放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制作过程使用了新技术,除 保持了原由风格外,颜色更白,松脆化渣,不粘牙、不顶口,延长了保存期。 郎泉牌郎酒 该产品系古蔺郎酒厂生产。是国家13个名酒之一。荣获金牌奖,郎酒属茅台酒型的酱香型白酒,因用古蔺独有的甘冽山泉“郎泉”酿酒勾兑而得名。郎酒与茅台同样工艺,2次投粮,8次加曲,7次取酒,出酒期为9个月,再于山洞封存3年,始分装问世。郎酒酱香醇厚,甘冽清爽,回味悠长,有自己的特色,又具有茅台酒的优点,人们都把它与茅台酒并称为姐妹酒。 地方交通1、成都至泸州,高速路268公里,过路费95元,再到泸州方山景区,无过路费,距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从泸 州 城区到方山16公里,可从城区南城车站坐车直达方山景区。价格5.4元,每20分钟一班,大约需要40分钟的车 2、从隆纳高速公路方山站下站一公里也可到达景区,交通十分方便。 3、成都五桂桥客运站至泸州驿通客运站,6:50——18:20,根据车型82元到96元不等,每15分钟一班,进城后乘201路公交车到三岩脑站下车,票价1元,再转乘到景区的专车,票价5元左右; 浙江方山景区方山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境内,方山为北雁荡山余脉,集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田园风光于一体,是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卷。 方山因山体雄浑方正,四周壁立如城而得名,景区面积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61米,山周围5公里的绝壁多在百米以上,山顶平坦开阔,面积有七百余亩,仿佛天外琼台,空中花园。方山宗教历史悠久,毗邻雁荡山八景之一的羊角洞景区,供奉北宋著名抗辽将领杨家将,杨家将在道教中又称为杨府大神。因历来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众多,据《太平县志》中记载,方山又称为“邑之镇山”。方山历史上英才辈出,最著名的莫过于民传代皇三日的明代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谢铎,以及南宋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王居安,明代刑部尚书赵大佑,并称大溪三贤。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到过方山,晋代王羲之在《游西郡记》中写道“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巘壁立如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也曾到过方山,并在《游雁荡山后记》中有记载。 方山景区2004年被评为大溪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作为雁荡山地质公园的东园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2006年连同长屿硐天景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12月也连同长屿硐天景区被国家建设部评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南京方山景区景区概况方山景区位于江宁区科学园内,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紧靠正处建设中的大学城和高新企业区。 从远处望去,方山是一座不太高的平顶山(海拔约208米),远望如一方印,古称印山。因戴笠飞机在此失事,一度亦称戴山。方山虽不高,但由于位于平原之上,仍不失巍峨挺拔。周围较低的部分布着白垩系上统赤山组砖红色砂岩及第三系中统洞玄观组砂砾层,形成缓坡。在洞玄观组之上覆盖着上第三系上新统的方山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 根据方山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的分层及上下关系,可以判断方山火山喷发分为两期。第一次喷发期为溢流,组成一套致密橄榄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简称下玄武岩),其喷发停歇后堆积了一套含火山碎屑沉积岩。第二次喷发期为溢流——爆炸——溢流,构成了一套玄武质集块岩及细粒橄榄玄武岩,细粒气孔状橄榄玄武岩(简称上玄武岩)。除上述二次喷发期的玄武岩类岩石外,还有晚期粗玄岩、玄武岩沿火山通道或原生裂隙侵入,构成岩颈及岩墙,结束了喷发活动。 方山玄岩喷发型式是属中心喷发型,方山是位于一完整的火山口部位,可观察到下面几个特征: 1、在地貌上,方山是一个平缓的园形低山,周围较低部位分布着白垩系上统赤山组砖红色砂岩及第三系中新统洞玄观组砂砾层。覆盖其上的有下玄武岩,含火山碎屑沉积岩,上玄武岩,这些岩石产状较平缓,倾角一般为10-15度,局部可达30度。但它们的倾向却是变化的:北及东北坡均向南、南西倾斜,而西、西南、南及东南坡玄武岩均向北倾,构成一个向内倾斜的“向斜”构造,这是由于火山喷发晚期火山口塌陷所致。 2、较靠近中心的火山口部位,分布着玄武质集块岩,产状较陡,一般在30度左右,倾向与岩流方向相反,构成火山锥,中心管道部位即为粗玄岩充填。 3、具放射状及环状裂隙,部分为玄武岩岩墙侵入充填。 按照规划,方山景区将分为2个片区,3个环带,12个功能区,除地质公园之外,还将兴建旅游生态区,区内将整修、恢复定林寺、东霞寺、郊坛、洞玄观、方山大庙等20余人文古迹,同时新建秦淮河湿地生态园、森林雕塑艺术园、花卉博览园等38个景点,成为南京旅游的新亮点。 人文历史史前: 3100年前黄河流域的部族首领古公太父的儿子太伯和中庸来到江宁天印山(今方山),当时江宁一带的原始森林里遍地鳄鱼、螃蟹,人们过着落后的原始生活,太伯的到来带来了黄河流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领江宁百姓过上了富足的农耕生活,于是方山百姓推举太伯为王。也许太伯奔吴的故事已为大家熟知,但是3100年前方山的开国大典恐怕就鲜为人知了。江宁方山先民尊吴太伯为首领,建立了国家就是吴国。 秦朝: 《景定建康志》记载,秦始皇时,有善望气的道士称,“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秦始皇东游“以厌当之”,改金陵为秣陵,即阻断秦淮河水流向,以坏金陵风水(秦淮河名即因秦始皇而来)。而“帝王气”聚方山,秦始皇选择凿方山“断其气”。《舆地记》记载了此事,“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断之处。淮水之流,经其下焉。”与此同时,秦始皇还亲登祖龙顶,“执‘驱山铎’鞭方山、碎天印、断石垄,以泄王气”。如今环绕南京城,天下闻名的秦淮河,即因当年秦始皇为破金陵王气、凿通方山引淮水入南京而得名。 东汉末 汉末,孙策定江东,在南京的秣陵城打了第一场硬仗,不仅挂了彩,城也没攻下。他的主要对手南京土著军阀笮融不仅善战,还是南京第一个佛教徒。当时,秣陵县城在方山以西的秣陵关,民间传说笮融被孙策追到方山,落马身亡,留下笮融倒马涧的地名。孙策大本营就在方山南麓,就是现今的间西村、间东村。 方山上还有孙权点将台遗址。 晋 道教因开教祖师“二葛三张”中的葛玄首创洞玄观于方山山南,葛洪后来又在此隐修。 唐贞观六年,还并栖岩观于方山洞玄观,扩大了它的规模。宋代杨修有《洞玄观》诗:“葛玄功行满三千,白日骖鸾上碧天。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仙。”明时,洞玄观属朝天宫管辖。正统十二年,曾受赐《道藏》一部。民国始废,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道观之一。 南朝宋 宋文帝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劭起兵杀文帝,嗣立。刘骏(后来的孝武帝)遂发兵讨刘劭,杀之,自立为帝。期间,为了抵抗弟弟刘骏的进攻,曾下令决破方山埭,阻止东军进入建康。 文帝元嘉末年,尚书令何尚之退休后即僦居方山,还写了《退居赋》以明其志。何尚之是“赞扬佛教”的著名居士。 孝武帝时,高僧释法瑗结庐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这是方山与佛教的最早缘起。 南朝齐 南朝齐武帝萧赜祭天的天坛设于方山,现存天坛遗址。 南朝梁 梁武帝萧衍时,来自天竺的达摩祖师留在建康期间,曾到方山定林寺举行佛事活动,方山至今尚保留有“达摩崖”等历史古迹,为禅宗之祖达摩偃坐之地,故此,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说。 梁末,北齐军曾绕道方山,从南面大举进击建康。 十国南唐 南唐中主为母后修建宝华宫于方山,南宋时移建于城南门外。 南宋 抗金名将岳飞从建康南撤广德打游击时路过方山。方山还有一处岳王台遗址。 方山大庙是方山的另一处古迹,始建于南宋,供奉的是安徽广德籍神灵张渤,属于地方性的民间信仰。张渤为汉人,有治水之绩,被后人奉为祠山大帝,历朝加封,明初在鸡鸣寺的十庙中就有专祀他的祠山广惠庙,现在东南诸省还有千余座张渤庙。 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钟山定林寺废,高僧善鉴重建定林寺于方山。同时时,还建了定林寺塔。定林寺塔专供佛像,不能上人,距今已有834年。因塔身倾斜度比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还大1.3度,达5.3度,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斜塔”。定林寺高僧辈出,佛源广播,全国佛寺轮藏之祖博大士出于此寺;梁朝时禅宗之祖达摩来中国参禅的第一道场设于定林寺。所以在中国佛教届有“南定林、北少林”之誉。 元朝 元末,朱元璋领兵起义,明军屯兵的马围和拦马长埂就在方山西麓,如今的马埂村名由此而来。 明朝 方山山顶是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口,从四周的河谷平原望去,山崖壁立,顶部如削,方方整整好似天外之物,故又名天印山。山上灌木杂树生得茂密,在俗人看来,是出柴火的好去处。樵夫多了,就给游人瞧出一道景致——“天印樵歌”。从明代选的“金陵八景”到清代评的“金陵四十八景”,都不会少了它,端的是一处老牌名胜。洪武时任应天府推官的史谨大概是最早题咏“金陵八景”者,其《天印樵歌》云:“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声出涧阿。几度半酣扶杖听,有时一曲傍林过。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史谨还有一首《天印夕阳》:“山形如印阁晴空,翠压秦淮秀所钟。几度登临斜日里,白云红树影重重。” 方山的泉水也是品茗的佳物,明人在《金陵琐事》中记了金陵二十四处可烹茶的名泉,方山以八卦泉、葛仙翁丹井独占两席。游人渐多,纯粹的纪游诗也就多了,如明人许谷的《登方山绝顶》:“天印山高四望遥,振衣同上兴飘萧。深岩芨草秋仍茂,绝顶清池旱不消。散睇青峦围锦甸,举头苍霭接丹霄。洞中却爱栖真者,不信人间有市朝。”方山的旅游价值此后渐渐胜过了宗教价值,现在重振方山的规划正是用了景区的大牌,寺观只是其中的景点。 清朝 乾隆皇帝弘历南巡经方山时,曾赋诗赞称“方阜常栖隐者流,秦淮经下水悠悠”。 方山上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的“曹氏祖茔”。 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率驻皖数万人移住方山南麓的杨家坝、陈庄一带达半年之久,地处山坳里方圆不过几里的小小陈庄当年竟有数万人驻扎,在这里,杨秀清扼守天京,两次挫败清军的“江南大营”,虽屡屡获胜却也伤亡惨重。战争过后,尸横遍地,人烟断绝,活着的乡人都被割去耳朵或在面颊上刺上字,双方以这种方式辨认敌我。战争以他特有的野蛮方式给历史戳上深深的印记。 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洪秀全病逝。6日,十六岁的幼主洪天贵福即位。7月19日,湘军挖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冲入天京城(今南京)内。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战死,其余在混乱中突围。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护卫幼天王洪天富贵舍命突围,至城外时,君臣被追兵冲散,李秀成仅率二、三残兵逃至江宁方山下的破庙内躲藏,被当地的村民获拿,解送清营。8月7日在南京江宁被杀害,终年41岁。 中华民国 1937年4月,国民党在南京方山成立了国民革命军装甲兵团,这通常被视为是中国装甲部队之始。这支部队是一支多兵种合成的装甲部队,而非以前的单一兵种部队,其规模也远胜于国内其他的装甲部队。装甲兵团包括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交通兵第二团所属装甲汽车队等单位,团长杜聿明。 方山留下最多的军事遗址还当属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军地下工事。当时,保卫南京的外廓阵地在江宁镇、牛首山、方山、淳化镇、汤山、龙潭一线,形成东南向的弧线,由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工事、铁丝网、防战车战壕等组成。方山地区尤为坚固,地下工事出入口在山腰的尽头,居高临下,背靠绝壁,易守难攻。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期间,俞济时七十四军负责牛首山、方山、淳化一线。以秦淮河为界,方山、淳化守军为王耀武五十一师,牛首山守军为冯圣法五十八师。驻方山的是五十一师三O二团,团长程智。该防线的地下指挥所就设在方山定林寺附近(入口离定林寺约100余米,现在可以看到)。但后来此防线未能起到军事防御作用,日本人侦破蒋的用意后,避实就虚,绕开方山防线,经南京东汤山攻打中山门。1937年12月13日,一举攻陷南京。 1946年秋天,蒋介石一行携风水先生,带罗盘等物曾来方山,在方山东北麓坡地勘察地形,选择墓地,当时还做了适当标志。当年蒋介石带的“风水先生”,就是蒋家座上宾雪窦寺僧人太虚。在方山的北坡营建陵墓,正好与中山陵形成“对陵”,呈学生面向老师鞠躬的“师生之礼”。 河南方山景区位于辉县市东北11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地属张村乡平岭村,面积11平方公里。景区以方山为核心,北部山峰陡峭,南部山头平缓,植被覆盖率高,山形变化多,层次感强,自然景观秀美壮丽。近年来,原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带领的老干部服务队将方山凹作为基地,兴修水利,开路修桥,种植果树,绿化荒山,并且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的力度,截止目前,开凿山洞2050米,修渠16000米,筑水池及3个大型林果带,修通道路10公里,桥2座,修建了方山索道、牵道等特色旅游项目,把方山建成了艰苦奋斗教育基地,并充分利用当地传说典帮,发展旅游,使方山景区逐渐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观光胜地。地址:辉县市张村平岭村门票价格:2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