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范楼镇
释义

丰县范楼镇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丰徐南线横贯该镇境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工业集聚区位于公路两侧。园区距京珠、京沪、连霍高速入口仅20分钟路程。

经济状况

全镇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辖31个行政村,林业面积3.8万亩,年产木材10万余立方。全镇共有私营企业107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5家。2004年GDP18亿元,财政收2468万元。全县从事木业加工经营人员12万人,其中有5万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进行木线条等木制品的加工经营,木线条加工销售总量居全国市场第一位。丰县还是国内较大的杨木板皮、工艺画框、桐木板材的加工出口基地。木业产业已成为丰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行政管理

全镇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辖31个行政村范楼镇(驻范楼村):范楼、金陵、马庄、韩庄村、秦王口、黄村集、蒋湾、袁庄、鲁套、骆庄、黄坝、耿庄、京庄、果园、幸福、李庄、牛庙、丁寨、徐平楼、千里井、徐楼、刘楼、张花楼、孟新庄、桃园、齐庄、虺城、邓庄、欧庄、汪楼、齐阁、胡楼、王庄)。

林业面积3.8万亩,年产木材10万余立方。全镇共有私营企业107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5家。2004年GDP18亿元,财政收2468万元。

全县从事木业加工经营人员12万人,其中有5万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进行木线条等木制品的加工经营,木线条加工销售总量居全国市场第一位。丰县还是国内较大的杨木板皮、工艺画框、桐木板材的加工出口基地。木业产业已成为丰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该镇木业上成属于丰县木材市场的卫星市场。近年来遵循“市场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市场”的思路,立足实际,因势利导,把发展壮大木业商城作为振兴经济、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依据“你投资、我铺路,你经营、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你赚钱、我保护”的招商服务宗旨,统一组织市场的建设、管理、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科学制订市场建设规划,实施扎口管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进入木材市场的经营业户提供一站式办证、信息咨询、生产技术指导、优新产品开发、进出口业务代办、项目建设规划、装卸运输、安全保卫等服务。并在省委驻丰扶贫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项目投资,争取了大量建设资金,组织了木业商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市场的“五通一平”。

木业商城原木交易市场规模220亩,有50多家木材经销商入驻经营,2003年以来,从非洲、南洋等地区进口的黑胡桃、奥古曼、沙比莉、阿摩栋、唐木、巴新材、西南桦、红橡等木材也已大量进入市场,形成了全国较大型的进口木材集散地,年木材交易额可达6.5亿元。

随着丰县木业商城的发展壮大和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高,已成为中国木材流通协会的常任理事单位,被确定为全国22个大型专业木材市场之一。

特色产业

肉鸽饲养

丰县范楼镇越来越多的农户瞄准肉鸽饲养的巨大市场需求空间,饲养肉鸽渐成规模。目前,该镇规模饲养50对以上的农户已达50余户,规模饲养总量近3000对。该镇是传统养殖大镇,在猪、羊等大宗畜禽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该镇一些饲养大户在外出营销畜禽产品的同时,考察到肉鸽饲养前景广阔,国内国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抓住这一信息后,该镇饲养大户汪永先、宗培华、王守华、乔培军从1999年开始,从上海、南京购置白羽王鸽摸索饲养,每对种鸽进价30元左右,一年孵化雏鸽6对,每对雏鸽售价40元左右,一对种鸽一年靠出售雏鸽收入就在200元左右。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和促进了白羽王鸽在该镇的规模饲养。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抽调一名副镇长专职负责肉鸽的饲养。协调成立肉鸽养殖协会,从种苗引进、原料配备、饲养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有效的促进了肉鸽养殖的规模发展。

无公害蔬菜

丰县范楼镇农民瞄准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冲破了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该镇今春引种的新品萝卜目前已喜获丰收,经权威质量认定部门检测,新品萝卜的农药残留量为零,完全符合最为严格的国际市场农产品进品标准,倍受海外客商的青睐。现在全镇每周外销萝卜35万公斤。仅此一项,范楼镇农民可增收1200万元。丰县范楼镇是全国闻名的特种蔬菜生产基地,种植的牛蒡、山药等一直是丰县农产品出口的“王牌”。入世后,许多国家制订了严格甚至是苛刻的农产品进品标准,至使我县许多农产品在出口时,屡屡遭“绿色壁垒”的困扰,农产品出品量急剧下滑。为此,范楼镇党委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推广环保型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筹建了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利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作用,让企业与农户签定内涵更为丰富的“订单”,从供种、技术到销售由企业为农民提供“一条龙”服务,从而增强范楼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在该镇出口龙头企业――徐州农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全镇引种夏白萝卜1000亩。这种萝卜色泽晶莹、清脆可口,生长50天即可上市,亩产可达4000公斤,在东南亚国家颇受青睐。为了保证萝卜的品质,由农甲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服务,农民按公司标准严格生产,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仅用无污染的有机肥料。目前,该镇夏白萝卜除出口外,在国内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市也畅销不衰。

城镇建设

“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2007年省级财政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加大对省定经济薄弱村整体帮扶的重大举措。范楼镇有鲁套村、齐庄村、徐楼村等6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改善经济薄弱村的经济发展情况,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一项利民工程,为此,范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加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该镇专门成立了“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规范方案,细化责任。“整村推进”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项目两大内容,为此该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责任人,实施内容、建设时间等。三是加强监督,确保质量和进度。该镇成立监督小组,同时项目实施村组织人员24小时现场跟踪监督,严格把好施工关、进料关和时间关,确保各项工作符合标书规定。目前,该镇6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施工中。

特种花卉引领群众致富

丰县范楼镇徐楼村设施大棚,遍地盛开的鲜花娇艳欲滴,一束束鲜花捆扎成团,雪白的花朵堆成了花的海洋。徐楼村花农刘士侠高兴说:这种花叫神马白菊,是一种殡葬用花,全部出口到日本,她种了两个棚,现在已经收入3万元了,到下茬预计还要收入3万多!这都是镇领导替咱老百姓想得周到,帮她脱贫致富!范楼镇是农业大镇,该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特种蔬菜牛蒡的基础上,2006年从日本引进“神马白菊”试种成功。每个设施大棚占地0.7亩,一年种两茬,可生产80000余株标准花,每株0.4元,每棚效益可达3万余元。2007年先期发展50个大棚,到年底发展到200个以上,使200户农户实现当年致富。

“双强”型村官舞活农村经济

不能带头富,不配当干部;不带领群众富,不是好干部”已成为范楼镇党委的用人导向。目前,在范楼镇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同样强的“双强”型村干部已达90余人,占全镇农村干部的70%以上。针对群众致富愿望强,而部分村干部带头致富能力弱这一实际,该镇党委把培养“双强”型村干部作为加快农村级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对在经济建设中涌现出的“乡土能人”纳入村级干部重点培养对象。2006年的村两委换届中,积极引导党员和群众把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乡土能人”选进村班子。同时,该镇还注重组织农村干部进行科技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先后聘请山东寿光农技专家蒋景武、县农技专家毛成西等传授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养出了一批“科技型”村干部,让他们带领群众上项目奔小康。该镇马庄村党支部书记耿家顺在本村党员干部学用科技示范基地种植了7个设施大棚,预计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已发展成全县闻名的设施菜专业村,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收可达10000元。

旅游资源

虺城为范楼镇的一个自然村,普普通通,不见任何超凡脱俗之处。然而在三千多年前的虺城,俨然是一座绚丽繁华的都市,富丽堂皇的王城。它集南北建筑之大成,容东西景致于一体,为丰县这块古老的土地点缀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商汤时代,左相仲虺受封,建城于此,人称为“虺王城”。按传统说法,虺城占地五公顷,城内有亭台楼阁,水榭洞天;寺院神塔,幽雅庭院;五行八业齐备,游乐场所俱全。虺城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集会、交际、贸易的场所。明人的怀古诗赞美虺城的盛景:“梦醒高楼夜气清,隔帘明月映寒更。知非杨柳关山影,忽入梨花院落明。北里不闻羌笛韵,西林频传寺钟声。当年作诰人何在,一片余辉照古城。”几千年来,朝代更迭,兵燹水患,使虺城的昔日风光早已不复存在,琼楼玉阁、梨花雅院亦只在美好的传说之中。现今人们能说道的也只有虺王墓、虺王庙、月照井、饮马槽等残垣剩迹。

虺王墓

虺王薨后,葬于虺城西南四里。三千多年间,其墓曾经多次修复,使之不泯。最近一次修复为1915年。墓高15米,占地500平方米,高大巍峨,形如土山。墓碑高9米,雕二龙戏珠,玲珑剔透,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上镌“虺王之墓”。“文革”中,蒋湾小学学生扒墓,用几天时间将坟铲平。墓内呈现散碎的朽木朽骨,墓室的整体形状和廓墙尚清晰可寻,四面有门,前后门各宽1米,左右门宽0.6米,前门外有1.5米的甬道,砌造形状具古陵墓之风。当时无人进行考古研究。

虺王庙

重建于1940年,占地500平方米,大殿三间,并有配房。砖木结构。庙内塑虺王坐像,高0.5米,由黄杨木雕成。虺王头带王冠,身穿蟒袍,五绺长髯,神采奕奕。两名神甲护卫,高0.45米。手执兵刃,状貌威武。神像经各种颜料的渲染,看了令人有再生之感。大殿门前,两侧各立一石碑,一则记叙虺王的功德,一则记述建庙意义。寺庙大门向西,有高大的院墙,院内广植花木,布局颇具园林风格。并有配房三间。上世纪五十年代庙堂被拆除,寺内雕像失踪。

月照井

又名夜月井、映月井,是虺城的一大奇观。月照井的遗址在今虺城村的东北隅,传说每花甲一周(60年),月光便可直射井底一次。另有传说,每当月光直射井底之时,便有一火球自井中腾空而起,飘向西南,落于虺王墓而熄,蔚为奇观。清代沛人吕椒曾写诗赞美“虺城夜月”的胜景:“一轮皓月贮银盘,左相城边夜未阑。不是平分秋色里,如何远上暮云端。郭门滟滟千家照,关树沉沉万影寒。傅作列星虺作月,光留宇宙任人看。”“虺城夜月照平畴”的万千景像,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虺城村的望族丁氏家族,特将本姓堂号命为“月照堂”。该地曾称为“月照乡”。这都是人们纪念虺王和留恋“虺城夜月”的缘故。饮马槽,是一青石石槽,长1.5米,宽0.7米,深0.3米,相传是当年虺王府中的饮马槽,代代相传,保留至今。由于年深日久,长期风化剥蚀,已找不出完好的平面,呈现出沟沟壑壑的破烂形象。时光易逝,历史难泯,虺城的这些历史遗迹,已汇入古老的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之中。

范楼镇地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