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反空降 |
释义 | 简介反空降作战[anti-airborne defence]是指歼灭空降之敌的作战。包括反机降和反伞降。分为战术反空降、战役反空降和战略反空降。应力求歼敌于空中和着陆立足未稳之际。反空降作战,通常配合主力行动,虽然不是战役战斗的全部,但却事关全局,具有“一票否决权”:一招不慎,将满盘皆输。身为装甲部队指挥官,能否率领麾下的装甲战国纵横驰奔,迅速扑灭战场上因敌空降而引燃的“意外之火”,不仅关系到能否消灭空降之敌,更关系到上级防御的稳定乃至整个战役、战略企图的实现。 历史回顾在没有战争的相对和平时期,指挥官研修战争谋略、掌握战斗战法的基本途径,一是从战争历史中汲取,在继承中谋求发展;二是在训练实践中探索,从训练中寻求提高。研究反空降战法,也应如此。 反空降作战,即歼灭空降之敌所进行的战斗。反空降与空降,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空降作战的一切战法,都随着空降作战战法的发展而发展。这与“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耗子”是一个道理。回顾反空降作战的历史,不能不结合空降作战的历史来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降作战廖廖无几,使用兵力极其有限,目标仅限于爆破、侦察、袭击等战术任务。由于当时的空降作战未成多大气候,反空降作战尚未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 空降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运输机跳伞运动的发展为空降兵的建立创造了物质条件。1930年8月,苏军最早组建了一个试验性空降支队,并于1932年组建了独立的空降旅。随后,德国于1935年、法国于1936年相继组建了空降兵。相应地,空降、反空降作战的战术思想、作战规模和作战手段也有了较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兵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1940年,德军首次对挪威和丹麦进行空降突击,拉开了战争史上大规模空降作战的序幕。此后,世界各国军队相继实施了150余次空降,比较著名的就多达60余次,其中包括德军入侵挪威、荷兰和攻占克里特岛的空降作战以及盟军在诺曼底、莱茵河等地区进行的空降作战。美国战争大片《兄弟连》,讲的就是美军空降兵第82师在诺曼底登陆中的空降作战故事。由于当时战役、战术空降尚不常见,所以人们对大规模反空降作战的研究尚且不多,相关理论成果也比较少。但由于美、英军队对德军作战中多次使用空降兵,故德军较为重视反空降作战。总的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空降作战的经验,不如空降作战的经验丰富,人们对反空降作战的研究,也不如对空降作战的研究深入。当时反空降作战的主要方法:一是在战役布势中首次组建反空降预备队,专门遂行反空降作战任务;二是重视预先判断敌可能的空降地域,及时做好准备;三是积极打击临空的敌运输机和正在降落的敌空降兵,打乱敌空降作战节奏;四是乘敌空降兵着陆后立足未稳有利时机,及时反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空降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国家组建了专门的空降兵部队,有的还建立了专门进行直升机机降作战的部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局部战争中,空降作战有30多次。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三中东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入侵阿富汗、英阿马岛之战、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海湾战争等战后局部战争中,都有空降兵的身影。正是大量的、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空降作战,使反空降作战的地位得以不断提高。反空降作战的理论和战法,较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更加充实和完善。其要点:一是普遍把反空降作战作为攻防作战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统盘考虑;二是建立快速战术作战群和快速预备队;三是实施反空降的电子战,干扰敌空降作战的指挥通信;四是吸收居民参战,加强统一指挥;五是力求消灭敌空降兵于空降出发地域和空运之中;六是注重反直升机机降。 特点分析研究反空降作战战法,首先应给反空降作战“把脉”,洞悉空降之敌的强势与弱点,找出反空降作战的特点与规律,然后才能制定正确有效的战法对策。概括起来,反空降作战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作战地区不确定,战斗预案多。现代条件下,空降之敌受天候、地形的限制小,可以根据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以不等规模的兵力实施空降,既可空降于一个地域,也可分别空降于若干个地域,然后集中兵力或火力,发起攻击。所以,反空降战斗的地域虽然可以预测判断,却很难提前确定。为掌握反空降战斗的主动权,必须依据敌作战企图,结合战场态势、地形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多套反空降战斗预案,做到以一案为主,多案并举,以适应作战地区不确定的需要。 二是战斗发生突然,准备时间短。隐蔽突然是达成空降作战目的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的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强敌将以电子干扰、佯动欺骗等手段相配合其空降作战,导致对敌空降时机、空降方式、空降企图的准确判断非常困难。装甲部队在遂行反空降战斗任务时,很多情况下将是被动行动,即在敌空降开始之后才被动做出反应,实施反空降。装甲部队虽然跑得快,但毕竟属于“先发现起火,再赶往灭火”,准备时间短促是不争的事实和规律。 三是敌空中打击能力强,生存威胁大。高技术强敌拥有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和大量的空中作战平台。无论是敌空降前对预定空降地域及其周围地区实施的火力突击,还是空降中对其空降行动实施的火力支援,对装甲部队的隐蔽、机动、展开乃至战斗,都构成了严重的生存威胁。因此,担负反空降作战任务的装甲部队,必须做好对空斗争,克服敌空中威胁,先保存自己,再消灭敌人。 四是战场形势变化快,指挥协同难。反空降战斗,情况紧急,时间紧迫,战机稍纵即逝。为争取时间,抓住敌临空、着陆、收拢等有利战机,遂行反空降战斗任务的装甲部队必须多路急速开进,从行进间发起攻击,先到先打,后到后打,随到随打,猛打猛冲,不给空降之敌以任何喘息之机,力求歼敌于立足未稳之际。再者,装甲部队在反空降战斗过程中,既可能与敌打遭遇战,也可能打伏击战;既可能打追击战,也可能打阻击战。敌对双方为争得主动权,必将竭尽所能,主动变换战斗样式,或主动进攻,或转攻为守,以求争得主动,从而使战斗样式呈现样式多、转换快的特点。这些给装甲部队的指挥协同带来了很大困难,对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指挥艺术提出了严峻挑战。 战法透视一是预先准备,快速反应。预先准备是快速反应的前提。敌空降作战,行动突然,战法灵活,地域广阔,形式多样。身为装甲部队指挥官,要在被动反击中谋求主动作为,必须未雨绸缪,提前研判敌可能的空降地域、空降规模、空降方式、空降企图,并着眼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预做多手准备。这不仅是在反空降战斗中力争主动、力避被动的首要一环,更是临机决策、快速反应的重要基础。否则,一旦敌在意料之外的时间、地点,以意料之外的规模、方式从天而降,难免会手忙脚乱,被动应付,那可是兵家之大忌。1943年9月,德军在第聂伯河地区组织防御,因预先察觉了苏军空降企图和地区,并做好了反空降准备,使苏军2个伞兵旅空降后遭受重大损失,发挥出了预先准备的巨大作用。 快速反应是预先准备的结果。一旦接到上级敌情通报或发现敌空降企图,装甲部队指挥官必须在预定作战方案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简化程序,果断拍板,迅速部署,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所属部队完成必要的临战准备工作。如果情况十万火急,即使准备不足,也应迅速果敢地投入战斗,边战斗边准备,边战斗边组织。要知道,反空降就如同救火一样,来不得半点的迟缓。再说了,准备充分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反空降战斗中,己方准备不足,正在降落或刚刚着陆的敌空降兵相对而言准备得更为不足。大量的装甲战车轰轰隆隆地逼近敌空降兵,那种压倒一切的气势,将是一种巨大的震慑;其强大密集的火力,将使敌空降兵只有躲藏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二是快速机动。先到先打。快速机动,是达成反空降战斗目的的重要条件。身为装甲部队指挥官,一旦得知或判明敌空降企图,必须率领部队迅速向空降地域机动,力求抓住战机,歼敌于立足未稳之际。敌空降作战行动一般要经过临空、着陆、收拢、集结、机动、攻击或转入防御等步骤。如果能抓住敌收拢集结前人员分散、建制混乱、无统一指挥等致命弱点,快速发起反击,迫使敌既不能马上攻占预定目标,又不能顺利收拢集结,将会使敌处于不利态势,从而为主力歼敌赢得时间。1944年9月,美、英军空降兵在荷兰作战中,英国第1空降师在阿纳姆大桥空降着陆,虽然比较顺利,但该桥附近的一个德军党卫军训练营,乘英军空降兵立足未稳之际大胆发起攻击,使德军赢得了时间,随后调来装甲坦克部队,将英军第1空降师压缩在哈尔吞斯坦地区,几乎全歼。 先到先打是反空降战斗的必然要求。大量的装甲战车赶往空降地域,不可能同时到达,总会有个先后之分。先到的千万可别“闲着”,不要等大部队到齐了再“动手”,一定要先到先打,尽早开火,打击敌临空的飞机、正在降落或刚刚着陆的敌空降兵,不给敌人以片刻的喘息之机。因为,运输空降兵的运输机,一旦进入空降地域上空,必须降低飞行高度,放慢飞行速度,以便于空降兵跳伞,这正好为高炮、便携式防空导弹、高射机枪等防空火器对空射击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正在降落的空降兵,面对射来的子弹,更是毫无还手之力。1941年5月,当德军伞兵第2、第4营在克里特岛马利姆机场上空降落时,新西兰守军地面火器立即对其猛烈射击;德军伞兵第1、第3营在雷西姆农场地区空降时,遭到澳军地面火器猛烈射击,结果德军飞机被击落多架,伞兵遭到较大伤亡。 三是控制要点,制敌扩张。敌空降作战,空降是形式和手段,夺控要点或袭击重要目标才是目的。身为装甲部队指挥官,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率部赶往空降地域时,应及早果断命令部下控制附近要点,诸如重要的道路、桥梁、渡口、制高点等目标,切断空降之敌的机动道路,不给其扩张的机会,为控制态势、全歼敌人创造有利条件。1953年7月16日,蒋军纠集陆、海军万余人,对中国福建东山岛实施反攻。在从我防御正面登陆的同时,敌空降兵2个中队487人在岛上的后林地区空降,企图控制八尺门渡口,断我退路,阻我增援,配合登陆部队夹击我守岛部队主力。在反空降战斗中,岛上我民兵连积极主动参战,当发现敌空降后,迅速拿起武器,在后林周围占领阵地,及时打击正在空降着陆的敌人,协同部队坚守八尺门渡口附近要点,有力地保障了机动部队渡海上岛投入战斗,为全歼空降之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多路攻击,边割边歼。以重点攻击为前提,兵分多路,从多个方向对空降之敌发起攻击,将收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敌空降地域内各空降场之间相隔数千米甚至数十千米。敌实施空降时,即使在比较适宜的天候、气象条件下,也很难完全按计划全部降落在预定地点,着陆后各单位之间将有较大间隙,着陆之初人员也比较分散,这为我穿插分割提供了条件。作为装甲部队指挥官,应把所属力量灵活编组为多个战斗群,利用空降之敌着陆后各单位之间的间隙或队形分散之机,大胆插入敌空降场,割裂敌战斗队形,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向心攻击,边插边打,边割边歼,割歼并举。可能的情况下,打到空降场内的先遣群,还应与主力部队协同作战,从里向外打,对敌实施内外夹击,迅速陷敌于被动地位,最终配合主力把空降之敌“包进饺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