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社会学原理 |
释义 | 《法社会学原理》在长期以来,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受意识形态束缚最重的学科之一,甚至不成其为一个真正的学科。而改革开放以来,法学不仅在理论体系和思想内容上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也成为推动中国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几次改革关键时刻的大争论、大讨论中,法学界队伍中保守势力的声音是比较弱的。法学能走向国际潮流和大量国际上著名的法学书籍与法律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译著起到了某种启蒙的作用。 基本信息作者:(奥地利)欧根·埃利希 译者:舒国滢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页码:5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0080640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丛书名:外国法律文库 定价:48.00 内容简介中国法治的完善需要借鉴国外好的法律制度、法律方法以及法律理念。 法律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具体制度相互衔接而构成的庞大工程,其中某一制度环节出现了不协调和阻碍就会使整个工程出现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把国外行之有效的个体制度的设计和的操作借鉴起来。 作者简介欧根·埃利希(Eugen Ehrlich,1862~1922),奥地利法学家,欧洲社会学法学、自由法学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布科维纳的切尔诺夫策(Czernowitz)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86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894年任维也纳大学讲师,主讲罗马法,并兼任律师工作。1897年起在切尔诺夫策大学担任罗马法教授直至1922年去世。在此期间,埃利希于1906~1907年间担任该大学的校长。其主要著作有:《默示的意思表示》(1893年)、《德国民法典上的强行法与非强行法》 (1899年)、《自由的法的发现和自由法学》(1903年)、《法社会学原理》(1913年)和《法律逻辑》(1919年)等。 译者简介: 舒国滢,男,1962年生,湖北随州市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美学与法学方法论。曾出版著作有《在法律的边缘》(2000年)、《思如浮萍》(2007年)、《法学方法论问题研究》(2007年),译著有《法律智慧警句集》(2001年)、《法律论证理论》(2002年)、《古斯塔夭.拉德布鲁赫传》(2004年),代表性论文有《寻访法学的问题立场>)、《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等。 编辑推荐《法社会学原理》可能是我迄今阅读最慢、翻译耗时最多的一本书。从2006年5月接手该书的多迻译工作,到现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其间除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之外,我尽可能推掉各种会议和应酬,蔽身于斗室之间,朝临东曦,暮伴西灯,醉心于埃利希这本四百多页的著作,在充斥着艰涩的语言、众多的人物、浩如烟海的资料和生僻的词汇构筑的文本中去切身感受埃利希的精神世界,希冀在他略嫌削瘦的形象中破解其写作时的巨大雄心、冷静和精细的动力。 目录第一章 实用的法概念 第二章 社会团体的内部秩序 第三章 社会团体与社会规范 第四章 社会的规范强制与国家的规范强制 第五章 法的事实 第六章 裁判规范 第七章 国家与法 第八章 法条的形成 第九章 法条的构造 第十章 正义的内容 第十一章 罗马法学 第十二章 英国法学 第十三章 中古的共同法法学 第十四章 共同法法学的历史学派 第十五章 法学的创作 第十六章 国法 第十七章 法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变迁 第十八章 法学家法的法典化 第十九章 习惯法理论 第二十章 法社会学的方法 一、法律史与法学 二、活法的探究 附录 附录一 埃利希的思想与方法 附录二 英译本序说 附录三 中文节译本序说 附录四 人名索引 译者后记 …… 序言《外国法律文库》又与读者见面了! 第一辑的外国法律文库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共翻译了25种书,其中不乏世界性的经典名著,如奥本海的《国际法》,戴西的《冲突法》等。这批书成了法学研究工作者、法学教学工作者以及各实务部门必备的参考书,也为大量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法律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资料。应该说,第一辑的外国法律文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创造了良好的品牌。 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又动议启动第二辑外国法律文库工作,仍邀我担任第二辑编委会的主编。我深感外国法律文库这套丛书在中国当代的意义,接受了这一邀请。 长期以来,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受意识形态束缚最重的学科之一,甚至不成其为一个真正的学科。而改革开放以来,法学不仅在理论体系和思想内容上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也成为推动中国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几次改革关键时刻的大争论、大讨论中,法学界队伍中保守势力的声音是比较弱的。法学能走向国际潮流和大量国际上著名的法学书籍与法律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译著起到了某种启蒙的作用。 中国法治的完善需要借鉴国外好的法律制度、法律方法以及法律理念。 文摘第一章 实用的法概念 实用学问的必然局限性 人类的思考必然受目的观念的支配,目的观念为人类的思考提供方向,决定材料的选择,决定思考的方法。在所有这些方面,法学家的思考也还取决于法学追随什么样的实用目的。一个从事钢结构技术研究的工程师,当他思考钢铁的时候,他不会去理解其中的化学元素,而是要考虑冶炼厂提供给他用作建筑的商品。他只关心对钢结构起重要作用的钢的性能,而且,当他力图去研究这些性能时,他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那些看起来适宜于钢架建筑工之工地的方法。他不用操心发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因为钢结构技术研究志不在纯粹科学的成果,而且,纯粹科学上的精益求精对实用目的而言不仅显得多余,而且也太昂贵、太耗时间、太困难。钢结构技术工程师把他能够做得最好的事情做好就足够了,而让别人去做那些他们能够做得更好的事情。当然,这一切本身并不是什么短处。不过,由于这种必然的局限,钢结构技术工程师并没有看到许多不仅对科学、而且本身对钢结构技术也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一旦科学家和在钢铁开发的其他部门的专家发现了某些对钢结构有价值的东西,钢结构技术工程师当然会对此加以利用。如果他在自己狭窄的领域以其有限的手段完成了杰出的工作,那么这不仅具有实用的价值,而且也常常具有科学的价值。实践家的观察历来为科学提供养分;当代科学植物学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来源于古代药师的药草术。 但是,假如没有钢铁的科学而只有钢结构工程技术,假如没有植物学而只有药师的药草术,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不仅研究本身、而且实践工作都将极大地遭受这种片面性的损害。除了已经取代药师的药草术的生药学和药理学之外,农学、林学、园艺学以及许多其他的学科也都在研究植物的性质。 后记欧根·埃利希的《法社会学原理》可能是我迄今阅读最慢、翻译耗时最多的一本书。从2006年5月接手该书的多迻译工作,到现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其间除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之外,我尽可能推掉各种会议和应酬,蔽身于斗室之间,朝临东曦,暮伴西灯,醉心于埃利希这本四百多页的著作,在充斥着艰涩的语言、众多的人物、浩如烟海的资料和生僻的词汇构筑的文本中去切身感受埃利希的精神世界,希冀在他略嫌削瘦的形象中破解其写作时的巨大雄心、冷静和精细的动力。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时铸造了我的另一种性情——一种沉潜于平凡、寂寥而安静氛围的心情,只有在这种心情中,我才找到“理解”埃利希的专业语言包裹着的热情,并想象着他一个世纪之前在东喀尔巴阡山谷小镇漫步倘佯的姿态。无论如何,我需要这样的想象,这是我在翻译任何一本我所尊敬的作品时所不可或缺的。 埃利希在法社会学界无疑是属于那种人人知晓,但其著作却少有人问津的名人,在我国法社会学界也是如此,凡对法社会学略有专攻的学者大体都知道埃利希曾经提出过所谓“活法”的思想,不过我们的研究也仅此而已,学界很少有人系统研究他的思想,甚至很少有人阅读过他的著作。其作品多为德文版,学者不易搜罗,难以通读,或许是主要原因。本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对埃利希的理论产生兴趣,曾经不知天高,根据有限的英语资料写过一篇小文《埃利希及其(法社会学原理>》,发表在《中国法制报》上。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