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帕村 |
释义 | 1 云南省潞西市风平镇法帕村法帕村,村庄名称。以“法帕村”命名才村子有:云南省潞西市风平镇法帕村、云南省元谋县江边乡丙弄村委会法帕村等。 ◎ 村情概况该村为行政村,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风平镇,地处风平镇西边,东邻遮晏,南邻腊掌,西邻那目,北邻芒市,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风平镇政府所在地5.00公里,距潞西市5公里。该村下辖法帕、拉牙、拉门、拉赛、拉应、拉老、户允、芒棒、拉茂、印金、崃门、拉赛新寨等12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992人。全村国土面积9.51平方公里,海拔98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2,15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甜脆玉米、蔬菜等农作物。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0602.6亩(其中:田9525.6亩,地1077亩),人均耕地1.37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甜脆玉米、小麦、西甜瓜、香料烟等作物;拥有林地4835.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6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4亩,主要种植柑橘、咖啡、剑麻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72.00亩,其中养殖面积72.0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576户,共有乡村人口7741人,其中:男性4282人,女性3459人。其中:农业人口7741人,劳动力4648人。该村以傣族为主,是傣族、汉族混居地,其中:傣族7607人,汉族131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997人,参合率93.14%;享受低保11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风平镇卫生院分院,卫生所面积为6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风平镇卫生院分院坐落在该村委会。该村建有公厕18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2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3个,无人畜混居农户。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等,无路灯。全村有354户通自来水,有1222户饮用井水,分别占农户总数的22.46%和77.54%;有1576户通电,有3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1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1.93%和80.8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6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460户,分别占总数的50.76%和30.56%。 该村到风平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设有公共汽车站和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7辆,拖拉机933辆,摩托车116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525.6亩,有效灌溉率为89.8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525.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3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3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31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31户。全村有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5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有129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5所,校舍建筑面积6,024.00平方米,拥有教师71人,距离风平镇中学6.5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共有2070人,其中:小学生778人,中学生1292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2个、图书室2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无下设党小组,共有党员90人,少数民族党员90人,其中:男党员70人、女党员20人。2007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云岭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村委会由村主任、副主任组成,实行主任、书记“一肩挑”的管理模式。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9个,共有团员230人。 ◎ 村务公开该村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召开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各项收入、支出、结余及“一事一议”筹资使用情况等。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48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476.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09.00亩;一事一议筹资额1400,000.00元(人均274元),集体总收入1.516万元。 ◎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经济总收入3841.2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48.01万元,占总收入的50%;畜牧业收入1090.27万元,占总收入的28%(其中出栏肉猪4674头,肉牛163头);渔业收入10.32万元,占总收入的0.2%;林业收入95.47万元,占总收入的2.5%;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567万元,占总收入的14.8%;工资性收入130.2万元,占总收入的3.3%。农民人均纯收入3139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30.2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6人(占劳动力的4%),其中在云南省内务工148人,到云南省外务工38人。 ◎ 人情风俗该村以傣族为主。傣族是一个团结、向上的民族,大多具有“从众心理”。各村寨按年龄层次把男女老少分为不同的班,同一班着同样的服装,一同参加劳作和活动。傣族小姑娘多着短上衣和长裤,外加花带短围裙;青年妇女花包头,对襟上衣和筒裙,衣襟上多饰有渡金或渡银造型别致的花鸟、凤凰等饰品;中老年妇女多着黑包头,素色对襟上衣和黑筒裙;男子多为大襟衣,宽管裤。傣族喜食酸辣,以大米为主食,常配以腌菜,而“撒苤”、“撒大鲁”、“酸笋煮肉”则是传统的待客佳肴。傣族多选择依山傍水,丛林翠竹环绕之地建盖房屋,住房主要以土木和砖木为主,形成四合院之式。 ◎ 新农村建设至2008年,该村按照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原则,经过多方筹集资金,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的总体要求,在法帕、拉老、户允、崃门等4个自然村有序的开展各项建设项目。从村内道路硬化、生活排水沟渠设施、公共卫生、文化活动室建设,到突出地方特色、扶持地方支撑产业,新农村建设真正立足农村现状,科学、合理布局,建一村、成功一村,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2 云南省元谋县江边乡丙弄村委会法帕村◎ 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江边乡丙弄村委会,位于江边乡东北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江边集镇31.5公里。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海拔1403米,年平均气温22.9℃,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林果等热带农作物。全村有农户50户,农民收入以手工业、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发展重点为:经济林果、养殖业、种植业、手工业。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耕地面积227亩(其中:水田50亩,旱地177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蔬菜、玫瑰茄、花生等作物;拥有林地350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50户,共有203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98人;农业人口总数为203人,劳动力总数155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45人,外出务工人数17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彝族共有197人。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及农村合作医疗。至2008年底,全村享受低保人数5人;养老保险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37户,共有147人,参合率74.6%。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委会卫生室和江边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有乡村卫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31.5公里。 ◎ 基础设施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基本实现通电视、电话。据有关资料显示,全村有50户存在饮水困难,有50户已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5户,安装固定电话的户数2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5户。该村建有公厕2个。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的土路面。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0亩。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村民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49户。 ◎ 文化教育该村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就读于江边乡小学和中学。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江边乡小学和中学33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9人,其中:小学生人数36人,中学生人数3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共有党员5人,其中:男性党员5人,年龄在60岁以下党员2人。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5人。该村建有村务公开栏,重点公开政务、村务、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对民政救助、优抚、低保对象和发展党员及时进行公示,定期对村规民约进行广泛宣传。 ◎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经济总收入56.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8.5%;畜牧业收入17.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3.2%;林业收入2.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2%;外出劳务收入7.81元。农民人均总收入2779.80元,人均纯收入1679.8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