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律基础
释义

《法律基础》在介绍法学基本理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上,全面讨论了中国宪法、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商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国际法律制度、国际私法制度的基本规范和知识。. 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和研究人员,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法律、法学有兴趣的其他读者。...

图书信息(一)

基本信息

书 名: 法律基础

作 者:陈雪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ISBN: 9787563920587

开本: 16开

定价: 29.20 元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法学基本理论.

一、法律概念

二、法律作用

三、法律发展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概论

第一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制定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实施

第二章 中国宪法

第一节 中国宪法概述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四节 国家机构

第五节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第三章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 行政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行政组织法律制度

第三节 行政行为法律制度

第四节 行政救济法律制度

第四章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

图书信息(二)

基本信息

书名:法律基础(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ISBN:780183703

作者:陈建国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定价:22.8

页数:292

出版日期:2006-1-1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依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1998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计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规定,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而编写。

全书共包括三部分,分别介绍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我国的宪法、行政法、民法、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经济法、劳动法、刑法、诉讼法、以及国际法。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普通高等院校“法学概论”课程教材,课程教材,也可供广大法律工作者、公务员和法律爱好者阅读。

图书目录

绪论

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

二、法律基础课的内容

三、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四、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方法

思考题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法的一般原理

一、法的起源和发展

二、法的本质和特征

三、法的作用

四、法的分类

五、法律与经济、政治、道德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本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

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定的概念、指导思想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定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定的程序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概念和方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效力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解释

五、我国社会丰义法的遵守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思考题

第二章 邓小平、江泽民的民主法制理论和思想

第一节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

一、现代中罔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

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基本要求

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四、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五、社会主义民主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

第二节 “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一、坚持以德治国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需之举

二、坚持以德治国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三、坚持以德治嘲,能够更好地代表、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坚持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意义

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考题

第三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五、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权和人权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第四章 行政法

第五章 民法

第六章 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

第七章 经济法

第八章 劳动法

第九章 刑法

第十章 诉讼法

第十一章 国际法

一、学习法律知识 树立法治观念

(一) 法律概述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证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的本质:(1)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2)法律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规范性、概括性和普遍性是它的特征。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的作用: 一是法律的社会作用。我国法律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主要有:指引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依法治国方略的含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就是依法治国。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2、 有法可依: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3、 信法办事: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4、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德治与法治对于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保证,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在依法治国已形成社会广泛共识的情况下,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中央强调“以德治国”,形成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有力保障。、

5、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

第一、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

第二、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第三、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再次,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

最后,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第一、 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

第二、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第三、 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总之,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尊重宪法 维护宪法

(一)宪法的特点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与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主要特征是:

第一、 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第二、 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第三、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二)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 我国的基本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选举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

2、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平等权利。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

(4)、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5)、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7)、公民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其他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3、 我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参加劳动并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照法律纳税;

(6)、计划生育等。

三、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

(一)民法概述

1、 民事法律关系:指由民法调整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 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3、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4、 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制度

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规定的除外。

(二)积极维护人身权

1、 生命健康权 2、姓名权 3、肖像权 4、名誉权 5、隐私权

(三)依法行使财产权

财产权制度是现代社会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

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1、 所有权 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益。

2、 用益物权 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3、 担保物权 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四)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1、著作权 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一般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2、专利权 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0年.

3、商标权 可用于注册商标的有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以有这些要素的组合。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

(五)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

1、 合理合法行使权利:

民事活动要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民事活动要合法、遵守国家政策、尊重社会公德。

民事活动不得滥用权利。

2、 行使权利的界限

民法通则规定,不动产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

四、保护合法婚姻

(一)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

1、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具互为第一顺序法宝的继承人。

2、 父母对子女最重要的义务是抚养和教育义务

3、 父母还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4、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

5、 家长不得遗弃未成年人

6、 不得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

(二)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1、 结婚条件

结婚是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民事法律行为,是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起点。

1、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是否结婚、与谁结婚,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

2、 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22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3、 结婚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4、 禁止男女双方在两种情况下结婚:一是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二是如果一方或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也不能结婚。

2、 结婚登记:申请、审查、批准。

(三)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

1、 夫妻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人格、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体现:

夫妻双方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2、夫妻间的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是夫妻双方在财产、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夫妻财产主要包括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约定财产。

法律还规定夫妻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和互相扶养的义务。

五、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一)犯罪与刑法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主要特征:

第一,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第二,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第三,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二)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控告检举违法犯罪。

3、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使另较小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一、寻求法律救济,实现合法权利。

(一)、不打官司解决纠纷 方式有:调解、仲裁和行政复议。

1、 调解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这种活动就是调解。

2、 仲裁 我国的仲裁机构是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法院予以适度的监督。

3、 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该行政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二)打官司

1、 诉讼 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是诉讼法。

2、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2)、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3)、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重要诉讼权利。

(三)证据

1、 证据 包括物证、人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和笔录。

2、 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

(四)律师

1、律师的基本职责

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律师的业务包括: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两种。

诉讼业务包括:接受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2、辩护

控、辩双方是既对抗又统一的关系。

3、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

根据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都要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为经济困难代号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的法律帮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