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筏头乡 |
释义 | 筏头乡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南麓,交通便捷,距杭州、湖州55公里,上海210公里,09省道贯穿全境,104国道、宣杭铁路、杭宁高速公路傍侧而过。筏头乡现辖10个行政村,158个村民小组,一个集镇居委会。2004年底全乡总人口15712人,其中农业人口15269人。农户4276户,农村劳动力9931人。全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青山耸秀、清泉满谷,环境优雅,森林覆盖率达90%,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诗人沈约的故里,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基本概况筏头乡物产丰富,主要包括“竹、笋、水、茶”等,通过竹制品加工和开发,全乡形成了以“竹胶建筑模板、工艺竹扇、竹席和竹窗帘”为主的竹制品加工产业;以竹笋为原料,进行水煮笋加工,主要外销日本等国际市场;茶园1052亩,年产优质茶叶61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年产3.5万吨山泉饮用水。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经济、效益农业均得到快速发展,生态旅游悄然兴起、竹乡蕴含着无限商机。 建置沿革筏头乡,据清朝道光《武康县志》记载“竹木出山,牌行必始此”而得名。元代称十都。民国20年(1931),为英红镇。1950年建置为筏头乡。1992年筏头乡与后坞乡合并为筏头乡,至今乡域不变。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1985~1997年,渔村休养所、香水休养所、林海山庄、清溪山庄、莫干山疗养院、信达山庄、云海休养所等疗休场所相继开业。 1985~1992年,投资185万元,新建、改造校舍10幢。 1990~1998年,完成48公里砂改油路工程,实现通村公路黑色化,耗资800万元。 1991年,建成筏头集镇农贸市场,并安装路灯。 1992年,区域调整,筏头乡和后坞乡合并为筏头乡;同年,建办中外合资德清信达食品有限公司。 1994年,投资500万元开通程控电话,并开通一村二镇有线电视。 1996年,成立中日合资莫干山英弘工艺品有限公司。 1998年,建造3座139移动电话基站,使信号覆盖各行政村;同年7月,乡人民政府新办公大楼落成。 乡镇风情一方名村——东沈村筏头南行十余里,就是我国南朝时期大文豪沈约(梁武帝的先生)的故里——东沈村。那里有许多沈约的传说。村里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如今村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1983年起村里先后成立了竹胶板厂、信达公司、包装箱厂等一些企业,1995年又兴建了纳凉避署的信达山庄,村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声乐、体育活动场所齐备。年轻人唱歌跳舞,年长的竞棋乐牌,清晨,还可碰到许多晨炼的人们,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方古迹——香水井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从杭州经武康翻越此岭达天泉寺后往安吉。这天万里无云,烈日当空,正当众官汗流浃背,口渴难行,在岭峰享风休息时,突闻此处青蛙嬉水,一官员随声寻望,发现此井水满口沿,清如明镜,手舀试尝忙喊“凉甜香”,众官互争狂饮,乾隆见众人喝后精神抖擞 ,也蓦然御驾解渴,一口下肚就翘拇赞叹道:“海龙赐凉风,翠帝赠清泉,寡人江南巡,难忘香水井”。并随即在井旁石块上落款“香水井”三个圣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