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发赛村
释义

简介

该行政村隶属宣威市倘塘镇,地处倘塘镇西南边,距倘塘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宣威市城42公里。东邻旧堡,南邻三岔,西邻龙潭,北邻铺子。辖6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1345户,有乡村人口5184人,其中农业人口5184人,女性2447人,占乡村人口的47.2%;劳动力2422人,占乡村人口的46.7%,居民以汉族居住为主,少数民族占乡村人口的22%,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61人,占乡村人口的32.04%。 该村国土面积13.49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3.5 ℃,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合种植荞麦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8829.5亩,人均耕地1.74亩,林地7273.4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4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煤炭、生猪为主。

自然资源

该村国土面积13.49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3.5 ℃,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合种植荞麦 等农作物。该村有耕地总面积8829.5亩(其中:水田453.3亩,旱地8376.2 亩),人均耕地1.74亩,林地7273.40亩,荒山荒地2624.90亩,水面面积234.50亩,其他面积1272.70亩。无养殖、草地面积。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作物。矿产资源有煤炭,但近年来的深层开采,难度增大。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但受经济制约,无路灯。没有通自来水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100.00%,有1345户饮用井水,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345户通电,有54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4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37.74%和43.5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7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7户(分别占总数的27.65%和30.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1公里,未建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33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30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50亩,有效灌溉率为5.1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9亩。 到2007年底,全村沼气池,太阳能,小水窖,“一池三改”都尚未建设。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占农户总数的3.53%);有11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占农户总数的8.34%);有123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占农户总数的87.49%),还有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94.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26万元,占总收入的15.29%;畜牧业收入709 万元,占总收入的17.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8380 头,肉牛300头,肉羊24头,禽类5300只);林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0.17%;第二、三产业收入2531万元,占总收入的61.8%;工资性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19.2%。农民人均纯收入3315.25元,农民收入以 工资性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7 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传统产业,无特色产业发展。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345户,共乡村人口5184人,其中男性2737人,女性2447人。其中农业人口5184人,劳动力242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7人,占人口总数的1.1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667人,参合率91.98%;享受低保15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1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8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及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6所,校舍建筑面积2034平方米,拥有教师26人,在校学生712人,距离镇一二中学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072人,其中小学生712人,中学生360人。

人文地理

该村今存400余米古驿道;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保存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周建屏将军故居;“云南十九怪”倘塘黄豆腐。历史文化深厚;风土人情浓郁。

新农村建设

该村已通通村公路、闭路电视、移动或固定电话信号,但道路等级低,农电网改造率低,水利化程度低,学校危房面积大,严重制约该村的发展。下步将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的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大煤炭、畜牧、水干果等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重点

发展问题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人畜饮水困难,电网未改造,公路未完善,学校危房面积大。 (一)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水平低。 (二)缺乏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难以开展。 (三)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以家庭种养为主。 (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 (五)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干旱缺水。 (六)人畜饮水困难,水质未达标。乡村农户用电线路老化,地处山区,道路为土路,晴通雨阻。

发展思路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发展生猪养殖,商饮服务及交通运输,转移劳动力每年100人,加强科技种粮,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804元增加到5000元。 (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全面电网改造,基本实现通村公路主干道硬化。 (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村情实际,扩大种养规模,中指优质马铃薯3000亩,养生猪5177头,肉牛出栏100头,肉羊出栏150只,家禽3400只。尽量做到种植科学化、养殖规模化、产品优质化。 (三)搞好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年转移劳动力379人。 (四)多方筹集资金,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建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购买图书资料,丰富群众 业余文化生活。 (五)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建沼气池20个,太阳能50个,小水窖100个,农户“一池三改”率8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