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发冠卷尾普通亚种
释义

发冠卷尾普通亚种(学名:Dicrurus hottentottus brevirostris)是鸦科卷尾属的鸟类,全长约32cm。通体黑色,上体、胸部及尾羽具金属光泽,酷似黑卷尾,但体型较粗大,外侧尾羽显著向上弯曲,从前额发出10余条发状羽毛形成冠羽,尾为深凹形,最外侧一对尾羽向外上方卷曲后,又朝内弯曲。栖息于中、低海拔的丘陵和山地林区,晨昏喜结群活动。多筑巢于林缘高大乔木顶端的向阳枝桠上。食物几乎完全为昆虫,如甲虫、蝽象、蟋蟀、蝗虫等。分布于越南北部,老挝北部,缅甸,泰国,乌苏里斯克,中国。

中文学名:发冠卷尾普通亚种

拉丁学名:Dicrurus hottentottus brevirostris

别称:山黎鸡,黑铁练甲,大鱼尾燕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卷尾科

属:卷尾属

种:发冠卷尾

亚种:发冠卷尾普通亚种

命名时间:Cabanis et Heine, 1850-1851

外形特征

发冠卷尾普通亚种雄性成鸟(繁殖羽):全身羽绒黑色,缀蓝绿色金属光泽;前额、眼先和眼后呈绒黑色毛状羽;耳羽绒黑色;前额顶基部中央着生十多条丝发状冠羽,其基部约1/3处发羽具细小丝状分支;繁殖期间,丝发状冠羽最长者可达112毫米,并披向后颈伸延到上背部;头顶前部两侧羽稍延长侧冠羽;颈侧部羽呈披针状,具蓝紫色金属光泽;枕、后颈、背、肩和腰纯黑色,稍沾金属光泽;尾上覆羽和尾羽纯黑色,尾羽具铜绿色光泽;尾呈叉状尾,最外侧一对末端稍向外曲并向内上方卷曲;翅飞羽及翅上覆羽纯黑色,具铜绿光泽。下体纯黑色;颏部羽呈绒毛状;喉部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的滴状斑;腹及尾下覆羽微具光泽。

雌性成鸟:体羽似雄鸟,但铜绿色金属光泽不如雄鸟鲜艳;额顶基部的发状羽冠亦较雄鸟短小。

幼鸟:体型大小几与成鸟类似。全身羽黑褐或黑色,微沾金属光泽;额顶基部的发状羽最长者22mm;翅和尾黑色,稍沾金属光泽;最外侧一对尾羽端稍外曲并上卷;翅角缘污灰白色;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下体黑色,喉、胸前端和颈侧有数枚披针状滴状斑羽,并略具铜绿色闪光。

雏鸟:体重45g,全长123-215mm;体被黑褐色绒毛羽;翅长出初级飞羽,尾部开始长出尾羽,两者均呈笔状羽芽,被着笔状鞘,长达20-28mm,鞘呈灰白色。

虹膜暗红褐色;嘴和跗蹠黑色;爪角黑色。体重♂70-100g,♀70-110g;体长♂272-348mm,♀277-330mm;嘴峰♂27-41mm,♀28-38mm;翅♂157-187mm,♀154-179mm;尾♂132-164mm,♀134-160mm;跗蹠♂23-28mm,♀23-27mm。

(注: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

分布于越南北部,老挝北部,缅甸,泰国(留鸟,冬候鸟);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地区(11月偶见迷鸟)。 中国南部各省,西抵四川峨眉、雅安、西部康定及西南部,西藏东南部墨脱县背崩,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北到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中条山,河南西部,河北,北京西部山区(夏候鸟)。

生活习性

发冠卷尾为林栖鸟类,在中国西藏东南部墨脱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林区;在贵州活动于海拔350一1100m处;在陕西见于秦岭南坡栖于丘陵以及高山上;在河北省和北京地区,夏季营巢繁殖于西部和西北部山区,在百花山北坡,栖息在海拔700—1500m之间,活动于丘陵及山区高大树林中;在北京地区首见时间在5月中旬,经过长途旅程,迁徙到达繁殖地区,多数已经配对而成对活动,还常见到成对相互追逐。雄鸟善鸣叫,声音粗厉多变,鸣叫噪杂而喧闹,成对边飞边叫,时而急速向上空飞行,在空中翻腾,尔后快速向低空作“燕式”滑翔。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和觅食,树栖性。飞行较其他卷尾快而有力,飞行姿势亦较优雅,常常是先向上飞,在空中作短暂停留后,才快速降落到树上,如发现空中飞行的昆虫,立刻飞去捕食。鸣声单调、尖厉而多变。主要以金龟甲、金花虫、蝗虫、蚱蜢、竹节虫、椿象、瓢虫、蚂蚁、蜂、蛇、蜻蜓、蝉等各种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果实、种子、叶芽等植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迁到繁殖地时多数已成对,到达后不久即开始占区和出现雌雄间的追逐行为。雄鸟在此时甚活跃和善鸣叫,有时站在巢区中树顶枝上鸣叫,有时边飞边叫,鸣声粗犷而嘈杂。飞行时从栖木急速向上升入空中,而后急速翻身向下滑翔,或在空中作短暂停留,再快速滑翔向下落到原来栖木上。

5月中下旬开始筑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通常营巢于高大乔木顶端枝权上,距地高3-10m,巢呈浅杯状或盘状,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须根、树叶、细枝、松针、植物纤维、兽毛等材料构成,多数无任何内垫,少数垫有少许羽毛和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14-16cm×16-18cm,内径9-10cm×10-12cm,深5.57(5.0-6.5)cm,高8.36(7.0-10.0)cm。领域性甚强,其领域大小随环境而变化。在北京西山的观察,在海拔700-1000m处的低山山脚地带,巢间距在1km以上;在海拔1500m山坡上的杨树幼林林缘地区,巢间距仅300m。对进入巢区的同种或有威胁性的其他鸟类,如乌鸦、喜鹊、红隼等,则急起驱赶,直到逐出巢区一定距离后才返回。

每窝产卵3-4枚,偶尔多至5枚,1年繁殖1窝,1天产卵1枚,卵多在每天清晨产出。卵的形状有长卵圆形和尖卵圆形,纯白色、乳白色或淡粉白色,被有橙色、赭红色、淡紫灰色、灰褐色或淡红色等不同颜色的斑点,尤以钝端较密集。卵的大小为25-34.5mm×19.8-23mm,重6-8g。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6±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雏鸟全身裸露,仅背部和头顶着生有少许绒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20-24天。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