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忠祠 |
释义 | 二忠祠位于南京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二忠祠”里祭祀的是宋代名臣张叔夜和文天祥,他们以崇高的民族气节受到后世的敬仰。 张叔夜张叔夜,字稽仲,系北宋著名军事家。他的仕途颇为坎坷,早年因弹劾权奸蔡京而遭贬,几年后,以不俗的政绩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受到宋钦宗赏识,官至枢密使。靖康元年,金兵南侵,开封告急,张叔夜被任命为南道兵马督总管,率兵入卫京师,与金兵数次恶战,斩获颇多,擢升为资政殿学士,枢密使。此后,双方开始谈判,张叔夜据理力争,金军统帅大怒,遣军卒掳获张叔夜,押解北行。在北进途中,张叔夜拒不饮食,几天后的晚上,张叔夜一行人在白沟河畔露宿休息,自公元1004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起,白沟河便成两国界河,再向北,即入辽地,当听到士卒说:“过界河矣。”张叔夜仰天大呼而死,终年63岁。《新城县志》记载:张叔夜“道中不食,过白沟,御者曰:过界河矣!叔夜猝然仰天大哭,扼吭而卒”。 文天祥公元1127年,宋金战于开封,宋败,从此偏安江南。公元1276年,元军渡江南下,南宋小朝廷所在地临安告急。此时,已辞官归乡的文天祥闻讯后,立即散家产充军资,统兵勤王,被授予左枢密使官衔。此后三年,文天祥在东南沿海领兵抗元,后于潮州五坡岭遭遇战中兵败被俘。在押解北归途中,文天祥投水自尽,被救起。过零丁洋时,他挥毫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此后,他被押解一路北上,到达白沟河南岸,再向北行,跨越界河,即入辽界(指1004年的宋辽分界),他心潮难平,写下了《过白沟河》一诗,在诗中回想在此地殉国的张叔夜,不禁悲从中来,为自己和张叔夜的相同经历,相同境遇。张叔夜正是诗人足以引为楷模的人物,这才是国之贞士,是民族的脊梁!虽然诗人与张叔夜生不同时,但诗人眼前似乎浮现出了张将军裂眦张须,仰天呼号动人心魄的一幕,奋笔疾书,于是有了慷慨激昂的《过白沟河》。 文天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誓效张叔夜的高风亮节。公元1283年,在被囚于元大都兵马司监狱三年后,在一个大风扬沙、天昏地暗的日子,于柴市口慷慨就义,围观者一万多人。他询问何处是南,人们告诉他后,他挺胸昂首,面朝南方,从容赴死,实践了他在《过白沟河》诗中“我辈终堂堂”的誓言。 二忠祠历史为纪念这两位英雄,后人于白沟河畔修建了一座“二忠祠”,并勒石刻碑,上刻文天祥《过白沟河》一诗的全文,供往来客商游人凭吊。遗憾的是二忠祠毁于战火。 1998年复建"二忠祠",其主体建筑为九檩举架单檐歇山仿古寺院建筑。祠宽15米,进深10米,屋面正脊高9.9米。祠堂正门25米处砌筑了硬山式折线形照壁,长6.88米,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篆刻在黑色磨光花岗岩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