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塘乡 |
释义 | 1 江西进贤县辖乡二塘乡,是中国地名,一个是位于江西省进贤县的二塘乡,另一个是位于广西省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另在青海省也有同名二塘乡。 中文名:二塘乡 归属:中国地名 地理位置一:江西省进贤县的二塘乡 地理位置二:广西省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 ◎ 基本概况二塘乡位于进贤县的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踞县城39公里,进里公路横穿乡境而过,全乡各行政村均修通水泥硬化公路,总长38公里,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54.5平方公里,截止到2009年1月,辖9个村委会,69个自然村,有农户3622户,全乡人口14774人。工农业总值247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 进里公路横穿乡境而过,各行政村已修通水泥硬化公路,总长38公里,交通便利。二塘乡属滨湖地区,山林坡地多,湖汊深插乡境内,三面环水,东临杨坊湖,西濒军山湖,信河沿东北乡界流入鄱阳湖,二塘乡呈现“三山三水两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境内气候宜人,无工业污染,是特有的典型的无公害环境,是种养、度假、休闲、旅游、投资的好去处。 二塘乡有耕地面积24761亩,其中水田13504亩,旱地11257亩,主要生产水稻、小麦、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等,2005年粮食总产15374吨,油料总产量1310吨,农业总产值4749万元。林业面积24000亩,其中湿地松经济林7000亩,用材林8000亩,新碳林6000亩,二塘乡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水面资源丰富,湖泊、山塘、水库总面积达2079亩,养殖面积1400亩,水产品总产量4473吨,其中虾、蟹类120吨。 二塘乡有工业企业16个,个体化私营企业12个,工业企业总产值16610万元,主要是机砖厂,年产机砖3000万元。 二塘乡泼蛇灯,形势四脚蛇,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历史悠久,是南昌市乃至江西省唯一的民间灯种,是稀有的文化遗产。 二塘乡青山茶,又名“谷雨仙”,此茶种植于新民村青山一带,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仙人居住于此,为生活计,种下此茶,逢谷雨时节采摘,茶嫩清香,提神醒目,后进贡给皇上,皇帝赐名“谷雨仙”,此茶成为贡品。现在“谷雨仙”茶,种植于新民村青山一带的地埂之上,面积达1000亩,茶叶产量10吨。 进入新世纪以来,二塘乡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依托山水特色,广纳四方客商,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扶商、富商、安商”全民招商的氛围。浙江、福建、江苏及省内客纷纷前来二塘投资兴业,2004至2005两年,二塘乡引资金600余万元,其中,浙江老板在二塘乡养殖珍珠项目,投资就达450万元。 二塘乡建有教学、医疗、供电、邮政、电信、金融、商业大楼,街道绿化成荫,宽阔整洁。 ◎ 区位优势水陆交通便捷,省道进贤——三里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连续320、316国道,沪丽高速公路,昌厦高速公路、赣奥高速公路,浙赣铁路、京九铁路和南昌昌北机场,距320国道、沪丽高速公路、浙赣铁路30公里、316国道、昌厦高速公路、赣奥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70公里,南昌昌北机场100公里,水上交通可往信河至鄱阳湖入长江。 二塘山水资源丰适宜淡水养殖,开发生态农业,由于多方的原因,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均处起步阶段。乡党委、政府已制订发展规划,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调整为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小城镇建设,力争把二塘建设成一个农业强乡、财政大乡,为鼓励和吸引投资者来二塘投资兴业,乡政府决定在财税征地、土地使用、行业管理等方面实行比其他内地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实行一套简便的办事程序,乡政府对客商承诺是:低成本、快效益、高回报。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922 男 7229 女 6693 家庭户户数 327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858 家庭户男 7186 家庭户女 6672 0-14岁(总) 3420 0-14岁男 1837 0-14岁女 1583 15-64岁(总) 9555 15-64岁男 4982 15-64岁女 4573 65岁及以上(总) 947 65岁及以上男 410 65岁及以上女 53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722 ◎ 沿革1950年置潭津乡,1958年转为石灰岭垦殖场,1961年改设二塘公社,1984年建乡。1997年,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1.48万。辖新源、中谭、二塘、夏家、鹿塘、新民、厚源、潭津、康乐9个行政村。 ◎ 自然地理二塘乡属滨湖地区,山林坡地多,湖汊深插乡境内,三面环水,东临杨坊湖,西濒军山湖,信河沿东北乡界流入鄱阳湖,全乡呈现“三山三水两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境内气候宜人,无工业污染,是特有的典型的无公害环境,是种养、度假、休闲、旅游、投资的好去处。 ◎ 经济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二塘乡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依托山水特色,广纳四方客商,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扶商、富商、安商”全民招商的氛围。浙江、福建、江苏及省内客纷纷前来二塘投资兴业,1998年农业总产值28328万元,乡村企业总产值59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因遭特大洪水灾害)为活跃二塘经济,准备筹建占地面积20亩的农贸市场。 2004—2005年,全乡引资金600余万元,其中,浙江老板在该乡投资就达450万元,开办养殖珍珠。 二塘乡建有金融、商业大楼,街道绿化成荫,宽阔整洁。 全乡有耕地面积24761亩,其中水田13504亩,旱地11257亩,主要生产水稻、小麦、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等,2005年粮食总产15374吨,油料总产量1310吨,农业总产值4749万元。林业面积24000亩,其中湿地松经济林7000亩,用材林8000亩,薪炭林6000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水面资源丰富,湖泊、山塘、水库总面积达2079亩,养殖面积1400亩,水产品总产量4473吨,其中虾、蟹类120吨。 全乡有工业企业16个,个体化私营企业12个,工业企业总产值16610万元,主要是机砖厂,年产机砖3000万元。 ◎ 社会建设二塘文教卫生及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1所,在校接受义务教育学生达2930人,教学大楼10幢,新建二塘镇泰中学综合大楼气势宏伟,办有乡卫生院1所,全乡实行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为活跃全乡人民文化生活,乡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各1个、广播电视、供电电信等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实现了“村村通”。 改革开放20年来,二塘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大大得到改善,全乡总建有电排灌站54座,装机总容量2690千瓦,二塘乡康乐大堤6640米,全面进行水泥混泥土护坡。 所属学校 进贤县二塘乡中潭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二塘中心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二塘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初级中学 进贤县二塘乡原源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夏家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康乐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新民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新源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潭津小学 进贤县二塘乡鹿塘小学 ◎ 历史文化泼蛇灯是二塘乡的民间灯彩之一,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列为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泼蛇灯是一种由两人表演的民间灯彩,每逢新春佳节、元宵灯会,农民各家各户就会自动组织起来,用这种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形式,增添喜庆气氛,以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由于小巧灵便,不受场地限制,而且自成一家,一直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扎蛇的手工工艺和表现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全国首次将蛇这一艺术元素搬上舞台。 二塘乡青山茶,又名“谷雨仙”,此茶种植于新民村青山一带,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仙人居住于此,为生活计,种下此茶,逢谷雨时节采摘,茶嫩清香,提神醒目,后进贡给皇上,皇帝赐名“谷雨仙”,此茶成为贡品。现在“谷雨仙”茶,种植面积达1000亩,茶叶产量10吨。 ◎ 传统文艺进贤县二塘乡传统灯彩《泼蛇灯》喜获国家金穗奖2008年10月结束的首届全国农民文艺会演中,进贤县的《泼蛇灯的传说》一举摘的本届会演的最高奖——金穗奖,这也是江西省唯一获金穗奖的节目。 进贤县的《泼蛇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起源于清末同治年间(公元1865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进贤县二塘乡各个村落及周边县、乡。每逢新春佳节、元宵灯会,村民们都要聚在一起舞耍泼蛇灯,庆贺丰年,祝福未来。泼蛇灯最初是一根约2米长的草绳,贴上彩纸,点上香火,装上手柄,两人表演,既有龙灯舞翻、滚、盘绕的特点,又揉合了手摇狮的技法。因其造型不像蛇而似蛇,加之舞蹈灵巧活泼,故名“泼蛇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不断改进的泼蛇灯,用篾扎而富有弹性,扭动起来,星星点点,煞是好看,加之锣鼓、喇叭唢呐伴音,视听效果更佳,以至形成了今天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灯彩艺术。 泼蛇灯能如此大放光彩,其过程也挺曲折。 泼蛇灯虽然出现时间较早,但其影响力非常有限,长期以来也只仅仅局限于进贤县二塘乡及周边地区,可以说受关注程度非常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泼蛇灯技艺传承人也是越来越少,最后,竟然发展到要差点消亡的地步。 现在看着那动人的旋律,那迷人的舞动,如此璀璨的艺术精华如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是件憾事。 可喜的是,当代的进贤人看到了泼蛇灯的艺术价值,看到了它光辉的前景。所以,进贤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全力打造这门艺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节目重新包装,参与展演等等,让传统灯彩《泼蛇灯》重焕新春,再放光彩。 2 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辖乡二塘乡位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7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1.8%。面积103平方千米。二塘乡政府驻二塘,辖大塘、二塘、三塘、上滩、角扎、庄子湾、红牙合、尼昂、香里胡拉、隆欠、二塘沟、尕什加、尕吾山、科却、格许、工哇滩一、工哇滩二17个村委会。1950年设二塘乡,1958年并入城西公社,1962年分设二塘公社,1984年复设二塘乡。 近年来,二塘乡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和支柱产业抓紧抓实,依托“拉面经济”良好社会和经济的效应,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业。全乡已外出务工人员达7340人(次),从事餐饮业人员达320户1680人。实现劳务收入22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2万元,劳务收入占全乡农民收入的52%. 二塘乡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针对这一现状,二塘乡党委、政府积极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资源优势,采取“政策引导、政府组织、富人帮扶、能人带动”的方法,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二塘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塘乡共有7890多名劳动力,绝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偏低,外出就业、创业技能差,为此,乡党委、政府把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邀请县就业局、司法、公安等单位在该乡举办各类技能法律等培训班,在全乡群众中广泛宣传外出务工实用法律知识,努力打造一批有技能、懂法、守法的合格务工人员。全乡已共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7期,受训人员达365人(次),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讲座共19期886人(次)。在隆欠、上滩等村举办“能人现身说法”活动6人(次),受益群众达786人(次)。 为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二塘乡在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手续,发放各类涉农补贴,子女入学、申请创业贷款等方面对外出务工人员给予大力支持,力争让外出务工人员享受到符合条件的各类优惠政策,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今年在全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32户90万元;并争取资金3万元。为上滩等村“留守儿童”较多的7个村添置课桌凳100套,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326名外出务工人员报销住院费用11.5万元。 3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辖乡◎ 简介象山区二塘乡地处桂林市南郊,距市中心12公里,所辖6个行政村,北与市区接壤,东与雁山区柘木镇相邻,西与临桂县交界,南与雁山镇相接。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3公顷,总人口13350人。 二塘乡以粮食生产为主。近年来,该乡大力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种植名、优、新、特水果及无公害蔬菜。北芬三塘一带已初步形成一个集园林、花卉、苗木、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带。通过技术指导、品种改良,猪、牛、羊、鸡,鸭的产量均有提高。畜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进一步加大。积极发展立体养殖,其中特种养殖就有虾、蛙、鳖等。2003年11月,全乡已出栏生猪1.5万头,存栏8000多头,牛存栏1810头,鸡鸭出栏23.8万羽,禽蛋产量达560吨。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3元。 二塘乡围绕城镇化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目前已启动新村规划点7个。乡镇企业近年来也发展迅猛,一些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不断落户该乡,象桂林大家具批发城、象山门业有限公司、安新工业园等。仅2003年就引进了如一建搅拌厂、迪亚织造有限公司,农机大市场等一批创税项目11个,引进资金1850万元。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00万元。 二塘乡交通便利,黄金旅游通道—桂阳公路就贯穿全乡南北,每年有近千万名游客途经该乡,其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二塘乡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在桂阳公路两侧可供开发的处女地就达数百公顷。 ◎ 历史沿革二塘乡距城中心10公里,故名二塘,清代为驿站,元属静江路,明属静江府,清属桂林府,民国初年桂林县、临桂县地,民国2年6月属桂林县。民国19年属良丰区。民国31年属太沙乡公所、柘木乡公所、三合乡公所。 民国19年9月并区后,二塘乡属柘太区公所、三合区公所、西南附廊区公所。1949年12月,柘太区公所更名为南郊区,西南附廊区更名为西郊区,三合区和北附廊区合并,称北郊区。1950年4月,老村、东村、?塘村、崴村、佛殿桥村、塘珠山村、陶家村、仁头村、上月山村、潭南村、阳家村、骆家村、茶店堡村、二塘村、下月山村、西村、常家村、额头村、神湾里村、邓家村、田头村、南村、塘家湾村、上沙河村、下沙河村、黄村、上銮塘村、下銮塘村划归临桂县。1952年土地改革即将结束时,中共广西省委决定,将1950年划规临桂县的街、村重新划归市郊区。同年9月,二塘乡隶属桂林市南郊区人民政府,南郊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在柘木圩。东莲、和睦乡人民政府隶属西郊人民政府,西郊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在甲山村。 ◎ 行政区划1954年4月,东、西、南3个郊区人民政府合并成立桂林市近郊郊区人民政府,二塘乡、东西乡隶属近郊区人民政府,1955年9月,近郊区人民政府改为市近郊区公所,二塘乡、东西乡隶属市近郊区公所。1957年9月,二塘乡、东西乡属奇峰乡管辖,1958年8月30日,全郊区46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秀峰人民公社,二塘生产管理委员会属秀峰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二塘大队、红光大队属近郊区人民委员会和秀峰人民公社管委会管辖。1960年7月二塘大队红光划归良丰农场,称为良丰第六分场,1961年二塘大队、红光大队从良丰农场退出,成立二塘公社,属市郊区公所管辖。同年6月,撤销郊区公所,二塘人民公社属桂林市农业局管辖。1962年,二塘公社属郊区公所管辖。1968年属郊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6月,二塘公社属市农业办公室领导。1984年7月,二塘乡属郊区人民政府管辖。1990年二塘乡仍属郊区人民政府管辖。1996年12月26日,二塘乡并入象山区,属象山区人民政府管辖。 ◎ 城镇经济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象山区二塘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自治区“1234610”工程和桂林市、象山区关于农村发展工作思路,始终把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加大引智引资发展农业的力度,促进农业产销一体化建设,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格局。 ——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培养特色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二塘经济,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符合二塘的实际,二塘乡与桂林市南区相连,在可供大力开发的桂阳公路两侧,在2000年前,全乡以种植水稻为主,虽处市郊,但观念守旧,思想不够解放,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较低,人均收入不足1800元。21世纪以来,二塘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乡党委、政府和各村“两委”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想问题、定政策、办实事都立足于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培养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抓好蔬菜、名优水果、园艺花卉、畜牧水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一乡多品、一村几品的城郊特色农业格局,树立“竞争农业、品牌农业”的新理念,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把优势产品的拳头产业做大做强。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问题。乡党委、政府在抓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上,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加强科技服务,大力引进农业项目,以创新的思想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逐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围绕“菜篮子、果篮子、花篮子、肉篮子”工程,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种植名、优、特水果及无公害蔬菜,注意发展蔬菜、花卉和旅游、观光,休闲型农业,重点抓了红继园等三个花卉生产基地。北芬村、碰塘村、红光村等近千亩的优质水果、季节性蔬菜种植基地,在桂阳公路旁开发种植“六个百亩”:即百亩“双季莲藕”;百亩“粉葛”;百亩优质品种“四棱豆”;百亩“翠竹长身苦瓜”和“台湾高农苦瓜”和百亩“绿玉辣椒”等一批蔬菜新品种,这些新产品的开发都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如种植莲藕比种植水稻效益提高了5—7倍,粉葛的亩产值达到2100元,全乡复种蔬菜面积达8656亩,较上年增加了2200亩,增幅达到25.3%,目前全乡人均年种植水果、蔬菜等面积为0.55亩,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推进了农业化进程,拓宽疏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培养农业龙头企业,走农户+基地+企业的经营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规模经营,切实带动一批农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家致富的经营格局。 ——发展特色农业,引进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引进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走科学型、效益型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兴办农业示范基地。两年来在北芬村成功引进了红继园等三个占地180多亩的园林、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由基地辐射,形成了以基地带农户的集园林、花卉、苗木、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地带,现有200多农户调整产业结构走园林、花卉、苗木、旅游发展致富之路。同时,与台商洽谈,在四合行政村上月自然村开发科技农业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将大大推动二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养殖结构 根据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2005年全乡牲猪出栏26040头,家禽出栏27.66万羽,禽蛋产量达623吨,水产品产量达627吨,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7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4%、5.8%、6.5%,突出传统食草型畜禽养殖和“土”品种,出现了四合上月土鸡村、村土甲鱼村、北芬土洋鸭村、红光常家土猪村,为抓好养殖业,去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十二期,培训农民417人,印发科技资料6000多份,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通过技术指导,品种改良,猪、牛、羊、鸡、鸭的产量均有提高,畜牧养殖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进一步加大,积极发展立体养殖,其中特种养殖就有虾、蛙、鳖等,去年争取到桂林市科技局牛品改推广项目,有14个自然村近千头牛应用新技术进行品种改良,预计全乡通过对牛的品改,将能大大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二塘乡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喜人,农民得到了实惠,偿到了甜头。农民群众以科技为支撑,在科技专家的指导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以“特色”为载体,为城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 城镇建设二塘乡地处桂林市郊南部,隶属象山区。辖六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两条黄金通道桂阳公路和万福公路贯穿其中,面积为3109.2公顷,2005年末,人口1452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48元。依托地域优势,乡党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集思广益,围绕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核心,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符合二塘乡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思路,即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确定了未来五年的主要指标:农业总产值继续保持每年递增8%,工业总产值保持年均递增10%,财政收入每年递增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200元以上。 交通便利,离城市近是二塘乡发展的一个很大优势。因此,结合二塘乡实际情况,构建一条二塘发展之路,即是走城市化的道路。以“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保障社会化、受益多元化,待遇市民化”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建设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促进二塘乡城市化建设。 ◎ 推动居住社区化根据二塘乡各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按照“规划在先,建设在后;超前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制定二塘乡新型农村社区。(一)是以万福公路征地拆迁和工业园区征地为契机,抓住机遇,新建一批农村新村。如红光村委的西村新村,?塘村委的迎宾新村等,引导村民的住房向中心村集中。(二)是对已基本成型的村庄进行综合整治,提高一批。即是对获卫生文明村的红光村委额头村、东村、神湾、常家,阳家村委的茶店村大力开展“三情四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环境整治工程,全面规范提高村容村貌。督促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各项制度,重点是在村里开展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农户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治安,村民家中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风貌为内容的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对农户居住相对分散的远郊村搞好规划,整建一批。如万福村委的上下銮塘村,四合村委的上月、下月等村离市区较远,要立足城市长远发展,加速推进这些村子生态家园建设,突出抓好“六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厨、改善垃圾处理,实现“五通”:通路(道路硬化)、通电视(有线电视)、通水(自来水)、通沼气、通信息(电话、宽带),逐步建设形成集中成型的农村新社区。 ◎ 推动就业非农化二塘乡为近郊,城市是最大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把握非农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培训,农民自主创业三个关键措施,着力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建立促进城郊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1.是着力发展非农产业,搭建就业载体。 充分发挥两个工业园区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利用其形成的商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仓储装卸等服务业,为农民就业增加新的岗位。2.是着力加强转移培训,增强就业技能。 按照“企业培训、政府补助、农民免费、就地就业”的思路,实行订单培训;同时,发挥妇联、团委、社会劳动保障所、农服中心的职能作用,对村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是着力激发创业热情,推动全民创业。 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进军,鼓励他们主动融入城市,融入市场。 ◎ 推动保障社会化结合城区实际情况,探索完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机制,逐步建立起广泛覆盖、基本保证的社会保障体系。1、是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生活基础,对失地农民,应给予生活补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保障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的生活经济来源,维护社会的稳定。2、是建立符合城区特点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初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对接。大力推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扩大受益面。3、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加强对二塘乡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的救助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推进农村危房的改造和重建,大力实施以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为目标的救助工程。 ◎ 推动受益多元化1、是拓展集体保障的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2、是拓展财政投入的渠道。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全方位向农村倾斜的机制,财政支农支出做到两个高于,即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3、是拓展土地收益的渠道。在重点项目征地时,其所征土地的10%—15%预留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建设仓储、厂房、筑巢引凤,发展运输等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农民从这些经营性项目中长期分享土地收益的稳定渠道。 ◎ 推动待遇市民化二塘乡南北有桂阳公路贯穿全乡,西有万福公路,辖区内有桂林宏伟集团、五七一八厂、桂林洗涤剂厂、雪芙莲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威达集团、金地球农机汽配市场、飞龙汽车贸易公司、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空军疗养院、柳钢桂林疗养院、桂林交通疗养院、大家具批发城、普天通讯器材厂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104家、个体工商209家。 二塘乡是象山区的农业乡,有稻田10582亩,水面2718亩,林地18330亩。为了更快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该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引进农业项目,以创新的思想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逐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围绕“菜篮子、果篮子、花篮子、肉篮子”工程,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种植名、优、特水果及无公害蔬菜,注意发展蔬菜、花卉和旅游、观光,休闲型农业,重点抓了红继园等三个花卉生产基地。目前全乡人均年种植水果、蔬菜等面积为0.55亩,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二塘乡于2001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率为100%,有文化室29间,有篮球场6个,有中学1所,有小学7所。 二塘乡30个自然村均通汽车,通车率达100%,有30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视,有仁头、阳家、塘、茶店、上沙河5个自然村通自来水。交通便利,离城市近,是二塘乡发展的一个很大优势。因此,结合实际情况,二塘乡正在构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即走城市化的道路。以“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保障社会化、受益多元化,待遇市民化”为基本方向,该乡正在积极探索建设城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促进城市化建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