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道村 |
释义 | 1 吉林集安市清河镇下辖村二道村清河镇辖村之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政府所在地西南5.5公里。因二道村位于二道阳岔沟门,得名二道阳岔,简称二道村。东邻青沟村和矿山村,西邻头道镇驮道村、花甸镇横路村、东沟村,北邻青沟村,南邻台上镇。面积18.2平方公里。 1957年隶属青沟子村。 1958年改为钢铁人民公社二道管理区。 1961年改为清河公社二道生产大队。 1983年3月改为清河乡二道村;10月改为清河镇二道村;辖二道阳岔、三道阳岔、四人沟、石头河沟4个自然屯,6个村民组。 1984年,有居民231户1110人。其中,农业人口986人,人均纯收入687元。 2005年,有居民293户897人。其中,农业人口774人,人均纯收入3337.3元。二道村以林业、参业为主导产业。 2005年,全村有耕地75.3公顷,其中水田2.3公顷;有林业用地l602公顷;园林4.4公顷;水面、村居、道路及其他用地138.3公顷。 2 辽宁新宾县下辖村二道村地处抚顺市东部,东邻永陵镇老城村,南接永陵镇金岗村,西界榆树乡,北连永陵鲜村。行政区域面积19.630亩,482户居民,农户458户,非农24户,人口1,793人,农业人口1,708人,非农业人口85人,劳动力645人,其中男劳力329人,女劳力316人,人均收入2,845元。 区域内最低温度-22.1℃,最高气温29℃,年平均气温5.9℃,年较差51.1℃,日照时数2,164.4小时,降雨量650.9毫米,无霜期146天,终霜期5月7日,初霜期9月22日,4—10月最低气温0.5℃,最高气温18.2℃,平均气温9.4℃。年较差17.7℃,降雨量595.4毫米,日照时数1336.2小时。 全村总种植面积4,461亩,总产量2,272吨,总产值267万元。土种以耕型深砂底壤质草甸土、坡积棕壤、耕型坡质沉淀坡积棕壤、壤质浅砂底草甸土田、壤质棕壤田、耕型砾石坡积棕壤、耕型砾石坡洪积潮棕壤、耕型浅质砂壤质草甸土、壤质深砂草甸土田为主。耕地等级三、四、六、七级一、二、四、六、七等。 区域内总工程水量2.66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1570亩。农机总动力247.48千瓦,其中拖拉机拥有量16台,总动力187.42千瓦,机引农具14台,可机械作业面积2800亩,机械作业面积1050亩。其中主要生产环节(耕、种、收)机械化程度,机耕地900亩,机械化程度32%;机播机插150亩,机械化程度5.3%,主要生产环节平均机械化程度12%。 畜牧业总饲养量107,800头、只,从事农事劳役的大牲畜200头,产品量330吨,产值510万元。其中:牛800头,产品量70吨,产值160万元;羊5,000头,产品量10吨,产值100万元;猪2,000头,产品量50吨,产值100万元;禽100,000只,产品量200吨,产值100万元。区域内有林地总面积6,363亩,森林覆盖率35.5%黑色路面总里程9公里。 3 辽宁海城市马风镇下辖村二道村有436户人家,1468口人,耕地仅1700亩,大部分是山。这里的村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林牧副全面发展。村里有养殖专业户125户,饲养着鸡、猪、牛、羊。果树是二道村的主要产业,苹果、南果梨、李子、杏、山楂,总数达10万多株,每年仅水果产值可达近百万元。大山给予他们无尽的宝藏,铁石是二道村的一种矿产,虽然尚未大量开采,每年也可产出5000多吨,产值达50万元。村里有三个服装厂,从业人员近百人,都是本村的妇女,成批为西柳服装市场加工服装,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有丰厚的收入。组织基建队,承包建筑工程是二道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村民林明组织100多人,到马风镇、英落镇和海城市里盖楼,每年可达七个月的工期,瓦工每天工资120元,力工每天60元,鼓了腰包,还为镇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二道村有800亩山场的榛子,每年可产榛子8万多斤,产值达80多万元。村里成立起榛子协会,吸收全镇100多家榛子山场超过10亩的村民加入协会。协会的会长,秘书长就是二道村的村干部,他们聘请专家指导生产技术,在榛子成熟后,又联系销路,及时售出。这里的榛子大量销往沈阳、铁岭、鞍山等地。卖上了好价钱,村干部部分文不取地义务服务。 4 云南宣威市落水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二道村隶属于落水镇马图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落水镇南边,距离村委会3 公里,距离落水镇18公里。国土面积2.6平方公里,海拔2324米,年平均气温11 ℃,年降水量924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418.5亩,其中人均耕地2.7亩;有林地3382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4户,有乡村人口1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2人,劳动力8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0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0.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养殖业、务工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5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2万元,占总收入的37.93%;畜牧业收入35.35万元,占总收入的51.5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80头,肉羊10头);林业收入0.2万元,占总收入的 0.29%;第二、三产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5.83%;工资性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4.38%。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农民收入以养殖业、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人(占劳动力的5.8%),在省内务工5人,到省外务工0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44户通自来水,有20户饮用井水,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5.45%)。有4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0.9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户(分别占总数的86.36%和79.55%)。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沙石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8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23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户;建有小水窖6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0亩。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