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尔灵山 |
释义 | 尔灵山(日本语:にれいさん)即203高地 (日本语:にひゃくさんこうち), 日语取其音称尔灵山。尔灵山中文名猴石山位于旅顺新市区西3公里,因海拔203米,被称为二零三高地。 日俄战争(にちろせんそう)中它是西线制高点,距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与附近的望台山、东鸡冠山遥相呼应。由于203高地可以控制旅顺市区和军港要塞,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日俄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 1904年8月19日----24日,日军对旅顺口俄军要塞的第一次地面强攻失败。1904年9月19日中午,日军发起第二次总攻。担任主攻的第一师兵分两翼攻击俄军西部防线。左翼攻击水师营,右翼攻猴石山。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のぎ まれすけ)下令以机枪督战,命令士兵只准前进,不得后退,否则一律就地击毙。左右翼战场,经四天恶战,日军攻下水师营南堡垒几个小炮台,而主攻目标二零三高地却久攻不下。乃木希典心急如火,以致病倒在床。无奈于9月22日下令停止攻战。这次总攻,日军死伤7500人,俄军伤亡4450人。之后,从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主攻东线制高点----望台山和东鸡冠山,也未成功。1904年11月26日,乃木希典下达第四次总攻击令。令所属的3个师分头攻打松树山堡垒和东鸡冠山炮台,久攻不下后,乃木把刚从国内增援来的第七师全编到第三军里,投入4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想尽快攻下东线制高点,仍不能取胜。后改变战术,从四个师抽调3000名精壮士兵,组成6个敢死队,队员右臂缠上白布作标志(日军称之为“白襻[音pàn盼]队”),向松树山西麓强攻。出发前,乃木在水师营东北一个高地亲自接见队员,并提出严厉要求:不期生还,决死战斗;临阵脱逃,斩杀不赦。傍晚,在炮兵掩护下,敢死队出动。晚上,日军敢死队借着月光,跨越战壕冲入俄松树山第四堡垒。俄军利用探照灯扫描,以机枪射杀敢死队,双方激战,白刃格斗。争夺至次日凌晨2时,敢死队死伤过半,“白襻队”的突击不能成功,余部撤回。 在辽阳总部的日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こだま げんたろう)见战局僵持不下,亲自来旅顺助战并直接参与指挥。乃木希典命督战队架机枪驱赶士兵争夺俄军堡垒,后退者一律击毙。 为争夺这块长不足250米、宽仅30多米的山头,日军出动兵力6.4万人,使用大小火炮60余门,发射炮弹11000发,其中280毫米榴弹炮炮弹2254发,重达近500吨,死伤1.7万人,最后于1904年12月5日才攻占了203高地。激战结束后,日军在前沿阵地堆起的尸体居然高于俄军阵地,日本兵是踏着同伴的零碎躯体杀进俄军战壕的,双方阵亡将士的尸体堆积起来,居然与203主峰等高……一位参战者事后说:“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着的石油、炸药和尸臭的斗争!” 日俄战争结束后,乃木希典以203高地的谐音将此山改名为“尔灵山”,并且修建了一座高10.3米,形似日式步枪子弹的纪念碑,碑体是由战后在此山搜集的炮弹皮、废旧武器冶炼铸成的。乃木希典亲笔手书碑铭并赋诗一首:“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儿创业期可艰,铁血履山山形改,万众敬仰尔灵山。”以此吹嘘日军的“赫赫战功”。 日军重炮的射程为7.8公里,而203高地距俄军战舰停靠的军港只有5公里,日军付出巨大代价攻下203高地后,立刻在山顶设立了一重炮观测所,依据精确测算,引导本方重炮将俄军战舰一一击沉,双方的对峙局面瞬间失衡,俄军自此一败涂地! 1905年1月1日,俄军将领无心再战,主动向日军请降,旅顺遂落入日军之手。 旅顺陷落和俄国太平洋第一舰队主力被歼,使日俄战争发生重大转折。日俄又进行了奉天会战-日俄战争最大的一次决战。日军投入兵力五个军约27万人,俄军则集中了约30万人。由于俄军主帅库罗帕特金胸无韬略,分散使用兵力,主要作战方向判断失误,致使损兵折将,于3月9日弃城败逃。此役,俄军损失近12万人,日军伤亡约7万人。 1905年9月5日,俄国被迫同日本在朴茨茅斯签订了《日露讲和条约》,即《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语:ポーツマスじょうやく)。日俄战争结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